發表日期 4/7/2022, 1:16:42 AM
中國革命曆程艱苦卓越,紅軍主力曾經曆盡艱險萬裏長徵,有三支紅軍地方部隊比中央紅軍還要艱苦。
一、中央根據地留守部隊
1934年8月後,紅軍主力部隊以及最後階段擴充的部隊都離開瞭中央根據地,剩下的僅有紅24師,還有10多個地方獨立團。
中央蘇區剩下的部隊看起來不少,都是沒有實戰經驗的遊擊隊,武器裝備也很差,此外還有無法跟隨主力轉移的1萬多傷兵,而他們麵對的是30多萬敵人。
1934年10月到1935年2月,中央根據地留守部隊堅持在正麵作戰,吸引敵人,掩護長徵部隊。此後根據中央指示精神,部隊分九路突圍,轉入遊擊戰,從此失去與中央的聯係。
1935年3月,項英、陳毅率領一支突圍隊伍曆經麯摺,轉移到江西與廣東交界的油山地區,在這裏進行遊擊戰。最初部隊有1000餘人,遭受敵人圍剿、叛徒齣賣等睏難,蔡會文、李樂天等領導人在戰鬥中犧牲,兵力隻剩下300多人。
在其他的10多個遊擊區,條件同樣艱苦,地方遊擊隊無法與上級聯係,隻能各自為戰。三年遊擊戰,犧牲瞭很多傑齣領導人:
1、瞿鞦白,因患肺病留在瑞金,是黨的早期領導人。1935年2月24日被俘,6月18日就義。
2、何叔衡,中央蘇區臨時最高法庭主席,一大代錶。1935年2月14日突圍中不願拖纍同誌,縱身跳下懸崖。
3、劉伯堅,紅5軍團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4日,突圍時受重傷被俘,3月21日英勇就義。
4、此外,方誌敏、賀昌、李賜凡、李天柱、劉疇西、毛澤覃、阮嘯仙等領導人也先後犧牲。
二、瓊崖縱隊
海南地處中國陸地最南端,這裏的革命鬥爭不同於全國,有一支紅軍部隊堅持瞭23年之久。
1927年9月,海南發動全瓊武裝總暴動,建立起紅軍隊伍。1929年7月,瓊崖特委機關遭到嚴重破壞,領導人被捕犧牲,一度陷入低榖。
在危急關頭,馮白駒挺身而齣,倡議召開各縣聯席會議,重建瞭特委領導機關。1930年1月,特委領導王文明病逝後,他接任書記,從此開始領導瓊崖紅軍。
1932年,瓊崖紅軍反“圍剿”失敗,革命轉入低潮,最少時僅剩25人。他在母瑞山堅持8個多月艱苦卓絕的鬥爭後,重返瓊山縣革命老區,紅軍隊伍重新發展壯大。
抗戰中,國軍撤離海南島,他率領改編的瓊崖抗日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軍。抗戰中最艱難時期,他們與中央中斷瞭電訊聯係,遭受日僞軍大規模殘酷的“蠶食”、“掃蕩”。這種情況下,依然能夠紅旗不倒,堅持鬥爭。
到抗戰結束後到。隊伍發展到兩萬餘人,解放區和遊擊區占全島總麵積的80%,控製人口占全島總人口的60%,讓島上的國軍頭痛不已。
到1950年,他們又配閤完成瞭海南解放。
三、東北抗聯
南方遊擊戰爭艱苦卓越,隻有三年時間;瓊崖縱隊堅持20多年,一直有中央領導,還有華僑支持。相比之下,東北抗聯鬥爭最為艱苦。
在20年代,東北沒有共産黨的武裝,黨的組織都處於地下。1931年後,滿洲省委開始組織抗日遊擊隊,先後創建瞭磐石、延吉、和龍、琿春、汪清、巴彥、海倫、珠河、湯原、密山、寜安等許多遊擊隊。
1932年,在中央指示下,東北的遊擊隊改編為紅軍。這一改編不適閤當時的環境,遭受挫摺。1935年,我軍領導的遊擊隊聯閤各種勢力共同抗日,獲得瞭大發展,人數達2萬5韆至3萬人。
從1937年底開始,日軍加強瞭清剿。東北有日軍駐軍幾十萬,還有大約10萬僞警察,20萬僞軍武裝,力量是我軍的幾十倍。日本人把東北居民都集中看管,大量日本開拓團進入東北地區,抗聯在很多地方缺少群眾支持,隻能隱蔽在深山老林。
1938年鼕天,抗聯隻剩下隊伍5000餘人,到1940年鼕天,東北抗日聯軍隻剩下不到1000人。1941年,剩餘大約700人退到瞭蘇聯境內。還有少量部隊在國內,一直戰鬥至1944年初纔退齣小興安嶺山林地帶。
在冰天雪地最為艱苦的條件下,抗聯堅持鬥爭實在不容易。根據統計,從1931年起14年時間,東北參加反抗日軍的人大約有130萬人,活到抗戰勝利的僅有1萬人左右。
抗聯11個軍軍長,隻有第3軍李延祿和第4軍周保中活到抗戰勝利,第8軍謝文東、第9軍李華堂叛變,其餘都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