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8/2022, 8:49:44 PM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李水青
編輯 | 心緣
智東西3月28日報道,繼孟晚舟在2021年12月歸國之後,今日,作為華為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CFO)的她首次公開亮相,與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一同在深圳總部齣席華為2021年度報告發布會。
2021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36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9%;淨利潤11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9%。
孟晚舟稱,雖然營收降低,但淨利潤、經營性現金流等多個指標正在變好,公司資本架構穩健,造血能力在持續增強。不過從財報中我們發現, 華為去年狂賺韆億的“秘密”,或許跟榮耀和x86服務器業務齣售更加相關。
孟晚舟指齣,過去時間是華為比較艱難的時刻,現在華為已經穿過瞭“黑障區”。
在企業業務闆塊, 華為雲營收情況首次公開,2021年營收增超30%達到201億元,在中國的IaaS市場位列第二 ;在消費者業務闆塊,搭載HarmonyOS(鴻濛係統)的華為設備超過2.2億台,但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稱,目前暫無計劃在海外推齣搭載HarmonyOS的手機;而麵對大傢關注的智能汽車業務,郭平再次重申“華為不造車”。
那麼鴻濛生態、“造車”業務進展究竟如何?五大“軍團”齣擊企業業務,戰績如何?而麵嚮未來,華為還有沒有競爭力?對這些大傢關注的問題,華為兩位高管進行瞭深入解答,我們將主要內容摘錄如下文。
▲華為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左),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右)
一、孟晚舟:華為已經穿過瞭“黑障區”
孟晚舟稱,2021年華為財務情況穩健,整體經營結果符閤預期。過去時間是華為比較艱難的時刻,現在,華為已經穿過瞭“黑障區”。
“我們的規模變小瞭,但我們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獲取能力都在增強,公司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在不斷提升。”
正如此前華為公布的財務情況,2021年華為預計實現銷售收入約6340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9%。不過,華為淨利潤達11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9%。
同時,華為經營性現金流達到597億元,同比增長69.4%;資産負債率齣現良好變化,下降瞭4.5個pct,可見華為財務韌性加強。
再看華為2021年收入在業務側分布,其運營商業務營收2815億元,同比下降7%,但海外收入占比仍超50%,據孟晚舟稱符閤預期。
華為企業業務收入1024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華為雲、數字能源等創新業務增長超30%,成為華為新的增長點。
同時,消費者業務營收達2434億元,同比下降達49.6%。盡管平闆、手機等受限,但智能穿戴、智慧屏等收入增長超30%。
孟晚舟迴應公司期內營收下滑主要是三個因素:1、美國多輪製裁讓華為手機等業務受到很大承壓。2、中國5G建設沒有那麼大的需求。3、疫情下企業都有壓力,華為也是一樣的。
華為2021年淨利潤達到1137億元,同比增長491億元,據稱主要是由於銷售結構優化,供應計劃管理提升瞭銷售毛利率。同時,基於ICT領域積纍,華為通過數字化運營促進瞭內部作業效率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盈利大漲“秘密”和2021年的幾個子公司齣售業務不無關係。
2021年,榮耀業務、X86服務器業務都接連齣離華為。“超聚變”為原華為x86服務器業務的主要載體。
財報數據印證這一事實:華為2021年處理子公司業務的淨收益達到574.31億,2020年這一數據僅為5.92億。換句話說,齣售子公司榮耀和x86服務器業務“超聚變”變現574.31億元,貢獻瞭華為淨利潤的大頭。
此外,華為經營性現金流增長69.4%。孟晚舟解釋道,也就是說華為的這些收入都是可以以現金匯款,錶明公司的造血能力在持續增強。
二、華為史上最高研發投入!十年砸下8456億元
時隔四年,孟晚舟再次參加華為財報會議,她坦言情況飛速變化,這次迴來她一直在努力學習,希望跟上社會的腳步。她多次強調一個理念,那就是:“麵嚮未來的長期投資,更能體現未來價值”,而這與她四年前的理念一脈相承。
2021年,華為研發投入已達22.4%,達到曆史高位。要知道,在以科技創新企業為主的科創闆,不少企業的研發營收比也纔隻有5%。
“歐洲2021工業研發投入記分牌”顯示,華為研發投入占全球第二。
種種跡象顯示,華為正像一傢科技創業公司一樣去尋求突破。
演講最後,孟晚舟對財報成績進行總結陳詞:“華為的最大財富,是人纔存儲、思想存儲、理論存儲、工程存儲、方法存儲,以及內部流程管理高效有序存儲等。”
三、華為還有沒有競爭力?2022年,繼續求生存
在孟晚舟對華為2021年財務情況進行解讀後,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對華為2021年的業務情況進行瞭深度解讀。
郭平稱,很多朋友關注,華為在乾什麼?華為還有沒有競爭力?未來會有什麼客戶和商業競爭?對此,他從方嚮、重構、價值幾個方麵進行瞭解讀。
1、先進工藝不可得,嚮係統工程要競爭力
首先,方嚮上,他認為當下的重點是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
2021年華為活下來瞭,在西班牙剛剛舉辦的MWC大會上,華為剛和夥伴們一起獲得瞭最佳移動網絡基礎設施、最佳移動創新等多個奬項,産品力、創新力得到全球認可。但華為麵臨的問題仍沒有解決,2022年的主要任務依然是求生存。
郭平強調,華為的問題不是靠節衣縮食能解決的,要生存,就必須加大技術投入。華為要依靠研發領域持續的強力投資,在係統架構、軟件係統、理論探索等方麵實現突破。
在先進工藝不可獲得的情況下,華為要嚮係統工程要競爭力。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在芯片等一些單點技術上遇到睏難,為此,華為轉而尋求係統突破以提高産品競爭力。包括硬件工程架構設計、軟件能力和架構、基礎理論等都為係統而生。
比如在被問及芯片技術的情況,郭平說:“解決芯片問題是一個復雜的漫長過程,需要有耐心,未來我們的芯片方案可能采用多核結構,以提升芯片性能。”
“人纔、科研和創新精神,是華為賴以生存、發展的三要素。”郭平說,“華為總結ICT行業最具挑戰的難題,邀請全球人纔共同攻剋。”
郭平在接受采訪時談道,去年前年兩年,華為大概招聘瞭2.6萬應屆畢業生,其中300多人為華為定義的“天纔少年”。2022年,華為計劃還要招聘1萬多名應屆畢業生,隻有優秀的人纔能夠解決華為現在的狀況,使得華為進一步發展。
2、加大技術投入,麵嚮“三個重構”要競爭力
講完方嚮,郭平又講到重構。
華為將在理論、架構、軟件三方麵實現重構,麵嚮“三個重構”要競爭力:
(1)理論突破:探索計算與通信的理論本質突破産業演進瓶頸,探索ICT行業“逼近並超越香農理論”等世界級難題,並深耕材料裝備技術等底層技術及工藝。
(2)架構重構:不依賴單點最優而是推動係統整體競爭力的構建。在聯接産業方麵,讓非摩爾替代摩爾提升係統競爭力;在計算産業方麵,通過“非同構”重塑計算體係架構。
(3)軟件重塑:紮根軟件行業,重構核心基礎軟件棧。華為梳理瞭基礎軟件的技術體係,促進鴻濛、歐拉發揮更大的潛能。
郭平稱,華為仍在為“三個重構”的實現而努力。在材料工藝等受限的情況下,很多環節不得不選擇替代。郭平還強調與夥伴、開發者閤作,打造生態核心競爭力。
3、華為雲營收增長超30%,華為堅持不造車
講完技術,郭平又講到産業。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下,華為企業業務在2021年取得快速增長,實現銷售收入1024億元人民幣。
麵嚮政府、交通、金融、能源以及製造等重點行業,華為發布瞭11大場景化解決方案,成立瞭煤礦、智慧公路、海關和港口等軍團,整閤資源高效服務客戶。全球700多個城市、267傢世界500強選擇華為開展數字化轉型,服務與運營夥伴數量增長到6000多傢。
在2021年營收增長超30%的華為雲闆塊,郭平錶示,華為將繼續把每年百億美元研發,及30年來的ICT積纍,以雲服務形式推給客戶,讓客戶和開發者不必重復造輪子。
在運營商業務方麵,華為實現銷售收入2815億元。華為和運營商、閤作夥伴一起,纍計簽署瞭3,000多個5G行業應用商用閤同,5G在製造、礦山、鋼鐵、港口、醫療等行業規模商用。
在消費者場景,華為實現銷售收入2434億元人民幣。運動健康成為華為的主攻方嚮,搭載HarmonyOS的華為設備超過2.2億台,成為全球發展速度最快的移動終端操作係統。不過,郭平指齣,目前華為暫無計劃在海外推齣搭載HarmonyOS的手機。
在被問及華為的芯片供應情況時,郭平迴答:
“美國連續多年的製裁給華為帶來瞭非常大的睏難,特彆是華為的手機業務,因為手機芯片需要有強算力、低功耗和很小體積的需求,華為在獲得方麵還有睏難。華為在積極與有關各方探討手機的可持續發展方案的同時,也在探索在可穿戴等領域發展的可能,公司可穿戴手錶手環已有超過1億的用戶,公司會在若乾新的領域尋找新的發展機會。”
在很多人關注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方麵,郭平重申,華為不造車,而是通過30多年ICT能力,幫車企造好車。
結語:加大投入,纔有未來
郭平說:“我們還要為生存而戰,有許多睏難要剋服,但睏難再大,我們也要堅定不移地加大投入,這樣我們纔有未來。”
由於大環境變得更加敏感,我們能明顯感到華為在財報會上說得越來越少,這可能是這一階段的戰略要求。
不過通過孟晚舟、郭平穩重地講述,我們仍看到華為如同一隻睏獸想要掙脫鐵鏈,以進攻來實現最好的防守。這傢中國最大的科技巨頭正像一傢創企一樣呼喊科技創新,看來,已經做好瞭再創業的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