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4/2022, 4:20:56 AM
觀點網 把視綫從住宅業務轉移到商業地産,尤其是購物中心,很容易想起以港資為代錶的恒隆、太古,或者國內規模、品質靠前的萬達、華潤,但“利潤王”中海在這一塊似乎少有“刷臉”。
近日,據中海環宇商業官微消息,北京大興瀛海的環宇坊即將在三季度開業,大緻位於亦莊西,接駁8號綫的終點站瀛海站,是一個10萬平米建麵的TOD項目,主打社區配套。
往周邊6公裏開外,是亦莊地鐵綫的舊宮站,附近早已坐落著住總萬科廣場、華聯亦莊購物中心。但瀛海站附近尚存有商業綜閤體的真空帶,環宇坊算是填補區域空白。
中海環宇商業在北京的項目不多,算上未開業、將開業的總共3個,流量也不如太古裏、大悅城、SKP。在2018年開業的小型“盒子”,4萬平米的朝陽區環宇薈,是中海目前於北京唯一一座正在營業的購物中心。
若迴看中海環宇商業的發展軌跡,自2011年首批環宇城進行全球招商之後,該公司開始在重點城市“小跑”,過程中産品綫和策略逐步完善。
京城布局
即將在三季度亮相的瀛海環宇坊,是中海商業在一綫城市的首個環宇坊項目,周圍有中海的住宅盤寰宇時代一期、二期,中海瀛海府。若對照産品綫,瀛海環宇坊在中海環宇係列裏定位為社區配套商業。
數據來源:觀點指數整理
據官微介紹,年底將通車的S2地鐵綫,環宇坊是附近唯一的雙軌項目,離首都機場、大興機場、核心商圈王府井、和亦莊副中心均在30分鍾左右的通勤時間。
也因為地理位置的特點,項目可能觸及城市遠端客群和商旅客群,整體定位還強調 “城市客廳”。相應地,在室內設計上,捨棄瞭部分可用建麵,做成挑高,7萬平米的占地麵積有4個中庭,在招商方麵則引入中高端品牌更多,其中餐飲的區域首店明顯較多。
除瞭瀛海環宇坊,中海環宇商業在北京已布局兩個項目,一個是2018年開業的環宇薈,位於人氣火熱的亞運村商圈;一個是尚未有具體開業時間,但已經在建的石景山金安環宇薈。
前者是10號綫安貞門站地鐵蓋項目,周圍商寫聚集,附近兩三公裏左右,購物中心紮堆,有新奧、遠洋未來廣場等,但算是體量小流量大的美食打卡地標,明星汪小菲開的川菜店“麻六記”,人多的時候需排隊數小時。
商場還配有中端輕食快餐、高端日料,以便服務周圍寫字樓的白領日常吃飯和社交,可能這也是瀛海環宇薈招商中餐飲首店較多的原因。有常來的消費者對商場評價“舒適、高級、有質感”。
後者位於石景山,這同時是中海住宅盤大區,金安環宇薈處於6號綫金安橋站地鐵上蓋,旁邊就是首鋼園區、鼕奧公園,雖尚未開業,但選址條件很好。
從地圖位置上,這三座購物中心剛好構成一個三角形。
觀察北京項目,中海環宇商業在選址上考究,TOD傾嚮明顯;此外,産品綫劃分較為清楚,城市客廳就適當放棄建麵專注用戶體驗,安貞門環宇薈定位商務社交,則不做兒童、娛樂相關內容,專注中高端餐飲和消費。
據瞭解,在中海地産集團2019年商業閤作夥伴年度峰會中,中海提到在投資方麵,中海環宇係購物中心將繼續延續“三個主流”,即主流的城市、主流的地段、開發主流的産品。
該公司還曾提到,采用“輕重並舉”的方式持續拓展一二綫城市,尤其是京滬兩地的項目,在擴大規模的同時,不斷提升中海環宇係的商業資産價值。
據睿意德與德勤聯閤發布的2021中國商業地産報告顯示,北上位列第一梯隊,其中北京商業發展明顯迴暖,與上海差距縮小;北京、上海依舊領跑全國,較第二梯隊城市差距依然明顯。2021年北京首店經濟呈全麵復蘇之勢,逐漸嚮上海靠攏。
商業拓展“小跑”
在商業地産上,選址與規模俱佳的不在少數。例如TOD數量前列的,華潤、龍湖和萬科,2021年3月20日,華潤置地首次透露,已落地76個TOD綜閤體,分布在31個地鐵城市。
另據公開數據顯示,龍湖已持有的TOD項目是60多個,萬科已經布局的數量接近50個,華潤置地在布局數量上超越瞭龍湖與萬科。
中海2011年起步,相對於零幾年就起步的前輩確實算“新兵”。中海環宇商業在北京的布局不多,從全國來看也不多,但在逐漸加速。
在2018年的業績發布會上,顔建國曾明確提及中海業務的三個層次,即“今天”“明天”“後天”的發展布局。作為盈利最大的也是最主要的住宅闆塊,顔建國形容它是中海的“當下”;作為第二層次的商業,也被定義為中海的“明天”。包含教育、養老、物流等産業的創新業態被定義為中海的“後天”。
購物中心被定義為“明天”業務中的重要成長業務。從下錶可看齣,在2018年之後,中海的購物中心開業和儲備有所提速。2020年年報顯示,該公司持有運營及發展中的購物中心項目37個,總建麵394萬平米,持有及運營管理的項目16個。
數據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截至目前,中海環宇商業大約擁有18個開業項目,體量160萬平米,分布在10個城市。據2021年中報顯示,上半年中海購物中心租金5.2億,同比上升31%,整個投資性物業租金收入為22.7億元,同比上升18%,計算坪效約為1.8元/天/平。
而據2020年年報數據,大悅城地産坪效為7.2元/天/平,新城雖開業百座吾悅廣場,但坪效僅為1.7元/天/平,華潤坪效為4.8/天/平,而龍湖坪效3.31元/天/平。
中海過往屢次錶示,公司既要看當下,也要看明天,同時看後天。該公司並錶示,資源配置大緻會保持90%、7%-8%、1%-2%的安排。但目前,按2021年中報的數據,投資性物業的在整體收入的比重僅占2%。
對於投資性物業中海的發展目標也在不斷調整。在2019年的業績會上,中海宣布次年商業收入50億港元(約40億元人民幣),2023年達百億港元目標;至2021年3月,目標變更為2025年實現商業收入1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