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元年,平台召見。這天大傢起得都蠻早,崇禎緊緊拉著袁崇煥的手:
愛卿啊,這遼東的戰事,該如何是好?
這一年崇禎隻有18歲,他在解決完魏忠賢以後,並沒有任何輕鬆感可言,因為遼東問題還很嚴峻。而袁崇煥此時腦門一熱,拍著胸脯錶示:
陛下,隻要給我5年時間,一定可以平定遼東。
這可把崇禎給激動壞瞭,不等崇禎激動,袁崇煥就知道壞瞭!說漏嘴瞭!這種大話一旦說齣來那是收不迴去的,隻能補充點條件:
當然瞭,這也需要兵馬錢糧的支持,微臣還得有便宜行事的權力纔行。
崇禎二話不說就從身後拿齣瞭一把尚方寶劍扔在瞭袁崇煥的手裏:
愛卿拿去隨便耍,隻要你5年能平定遼東,朕什麼條件都答應你。
誇下海口的袁崇煥,迴到傢雙腿就軟瞭。這可咋整啊!牛逼吹齣去瞭,如果完不成鐵定是要掉腦袋的!那麼問題來瞭,按照袁崇煥的規劃,五年平遼有可能嗎?
一、五年平遼,從財政角度來看,是不可能的。
由於袁崇煥個人的軍事能力太強,所以不排斥在軍事上袁崇煥有平定遼東的能力。可是打仗打得可不僅僅是軍隊,更是軍隊背後所需要的糧餉。
糧餉問題不解決,就算袁崇煥再能打,其實也是白搭。就在袁崇煥吹牛逼的時候,寜遠前綫就發生瞭一場有關於糧餉的兵變。
前綫的士兵們在前綫已經堅守瞭4個多月,可軍餉連一毛錢都看不到。傢裏房貸車貸都要還,孩子還要上補習班,這都是巨額開銷。
當官的耗得起,可憐士兵們完全等不瞭啊!畢竟朝廷能拖欠他們的工資,可銀行能推遲還款嗎?補習班能推遲繳費嗎?
所以寜遠的士兵們集體兵變,他們將巡撫、總兵、通判等前綫高級領導都給抓瞭,逼他們交錢。這可比現如今的農民工討薪氣場強得多瞭!
不過誰都知道,把巡撫這種級彆的高級官吏給抓瞭,早晚就是個死,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願意做這種事情。
兵備副使郭廣連忙把2萬兩庫銀拿齣來支撐一下,希望他們把巡撫給放瞭。可這點錢連塞牙縫都不夠。巡撫大人被這幫抽瞭好一頓鞭子。
袁崇煥經略遼東剛開始就遇到瞭這檔子事兒,他到瞭前綫以後,
將十來個鬧事的頭目都給抓起來殺瞭,又對士兵們一頓安撫,恩威並用之下,纔勉強穩住局麵。可是事情有這麼簡單嗎?
袁崇煥難道不知道,這場兵變背後,所牽扯的巨大麻煩嗎?
他當然什麼都知道,正是因為大明王朝的財政危機,造成瞭遼東地區缺少軍餉,從而引發瞭兵變,也就是說不從根子上解決問題,袁崇煥的五年平遼,就隻能是夢!
二、大明王朝投入遼東的糧餉,其實一點也不少。
是大明王朝的財政齣現瞭嚴重問題嗎?我們可以簡單看看當年明朝對遼東地區的財政支持。
為瞭徹底解決遼東問題,萬曆四十六年,大明王朝嚮全國增加瞭遼餉這一稅收項目。
遼餉是按照土地來徵收的,每畝地增加三厘五毫的稅收。這樣一來全國每年就能增收200萬兩白銀的遼餉。
結果第二年薩爾滸大戰中,明軍慘敗。因此朝廷再次招兵買馬,並且提高餉銀數額。這麼一來200萬兩的遼餉就顯得捉襟見肘瞭。
那麼咋整呢?當然還是伸手跟老百姓要啊!
萬曆四十七年,朝廷在原先的遼餉基礎上,又增加瞭每畝三厘五毫的稅收。不久之後又增加瞭每畝兩厘的稅收。這麼一來,每年能收上來的遼餉,就多達520萬兩白銀瞭。
除瞭增收上來的遼餉,朝廷每年還要從國庫裏抽調140萬兩支援遼東。因此每年送到遼東的軍餉,就高達660萬兩白銀。
好傢夥,從萬曆末年,到天啓初年,每年投入660萬兩白銀到遼東,結果遼東還是一團糟。這筆賬怎麼算怎麼不劃算。
那麼當時明朝的全國收入多少錢呢?平均大概隻有3100多萬兩。因此大概有五分之一的錢是要用在遼東戰事上的。
由此可見,明朝的財政再睏難,對遼東的戰事其實一點也不吝嗇。所以說遼東搞不好,不能怪大明朝的財政齣瞭問題,那麼問題齣在哪裏呢?
三、吃空餉現象嚴重,且從上到下爛透瞭。
天啓元年,遼陽之戰爆發,明軍慘敗,丟失瞭關外最大的一座城池遼陽,自此遼河以東70多座城池都歸瞭努爾哈赤。天啓二年,廣寜之戰爆發,明軍依舊慘敗,又丟瞭廣寜城。
等於說這幾年投入瞭2000多萬兩白銀,全都打水漂瞭!遼東經略袁應泰兵敗自盡,遼東經略熊廷弼傳首九邊。他們死瞭,倒是一瞭百瞭,可是爛攤子該怎麼收拾?
早在萬曆四十七年,熊廷弼就曾經在奏摺中提到過一件事兒,當時每年朝廷投入的遼餉在660萬兩左右,可是熊廷弼卻發現,遼東的士兵們,已經窮到典當行囊,甚至連衣服都沒得穿的地步。
為啥會這樣呢?遼餉如此充足,士兵們不談都成瞭富傢翁,至少吃穿是綽綽有餘的吧?熊廷弼經過一番調查以後,發現瞭一個更嚴重的問題:
乃兵部所調援兵俱是紙上虛數,十無二三到遼陽者。
啥意思?就是兵部那邊徵調瞭100士兵到遼東,結果真正來的隻有二三十個人,等於有70多個空頭名額。這70多個空頭名額一邊領著軍餉,一邊連個人影子都找不到。
這可奇瞭怪瞭,士兵來不齊,為啥軍餉還不夠發呢?其實這裏麵名堂可大瞭去瞭!等於說軍餉被人貪汙瞭不說,還有大量的人在吃空餉!
事情被揭發以後,朝廷的文官集團一股腦地把所有責任都推給瞭軍官們。
他們認為軍官們吃空餉太嚴重,利欲熏心,
置
國傢安危於不顧。
可是遼東的高級官吏們兩手一攤錶示:
每年發的軍餉壓根就不可能全額到手,雁過拔毛,一層一層盤剝下來,落到遼東這兒的糧餉,能有十分之一就不錯瞭。
後來查證,的確是這樣,戶部糧餉的確是全額發放,可是到糧餉到瞭遼東以後,真的就不剩什麼瞭,
每經過一個人的手,都必須要剝一層皮下來。
總結:袁崇煥解決不瞭這個棘手的問題。
一方麵是軍官們吃空餉,謊報數額。另一方麵是各級運送糧餉的官吏們貪汙腐敗,屢禁不止。最終導緻士兵們幾個月發不齣工資,造成瞭嘩變的情況。
袁崇煥是怎麼處理的呢?他隻是殺掉瞭幾個帶頭鬧事的士兵,對以上兩個問題,他卻有些力不從心。
為瞭實現五年平遼,袁崇煥的確也做瞭一定的努力,比如說針對軍官吃空餉的現象,袁崇煥就曾經嚴查嚴打。處理完內部的,又跑到毛文龍的皮島核實兵源情況。
好傢夥,毛文龍的皮島實際上有士兵2.8萬人,可是毛文龍謊報士兵有20萬人,這中間就有17萬人的糧餉差價在裏麵。
這或許是毛文龍應對各級運送糧餉官員們貪汙問題的一種解決方案,可絕對不是他吃空餉的藉口。袁崇煥宰瞭毛文龍,可他能宰瞭所有運送糧餉的官員們嗎?
所以說,不解決從上到下的貪腐問題,袁崇煥的五年平遼其實就是一句空話。
為啥遼東那麼多軍官士兵投降後金?其實就是因為他們在前綫寒心瞭。那幫貪官,打仗賣命可不行,撈錢貪餉第一名。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