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年間一個小縣城,住著一傢三口,父親李來福是個打更的,母親楊氏在劉員外傢做事,傢中隻有李士儒一個兒子,節衣縮食讓他讀書,希望他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李士儒聰慧好學,纔高八鬥,學富五車,十五歲便考取秀纔,不過他到瞭二十二歲還未中舉,因為傢裏窮尚未娶妻,但是他心中有一位隻見一麵,不知姓名的貌美女子。
那年鼕天,剛下過一場雪,李來福感染風寒,病得不輕,李士儒懂事孝順,以前沒少跟父親一起去打更,李士儒想替父親打更,他的這個想法直接改變瞭自己命運的軌跡。
李來福說:“打更雖然是小事,但是也很重要,你雖然在小時候,還有雨雪天氣陪我打過更,但現在你是秀纔瞭,要注意身份,被你的同窗好友知道,肯定會笑話你。”
李士儒說:“百善孝為先,父親染病,我替父親做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爹,你吃過藥就好好歇著,孩兒替你去打更。”
老兩口為有個這麼孝順的兒子感到高興。
李士儒走著走著,進入瞭一個巷子,忽然聽到有兩個人在小聲說話,這深更半夜的,天氣寒冷,不在傢睡覺,跑到巷子裏說什麼話?
其中一個人說道:“牛哥,今晚抓的是醉鬼,但是明天晚上抓的那位好像不太對,劉員外為人和藹,樂善好施,膝下隻有一個女兒,為啥上麵讓我們來抓她呢?”
另一個人說道:“馬哥,俗話說,‘閻王讓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上麵的意思誰知道呢?隻要不抓錯,就萬事大吉,管那麼多乾嘛?”
馬哥又說道:“牛哥,話不能這麼說,好歹我們知道些緣由,不然我們抓到人,她要是問起來瞭,我們啥都不知道,顯得我們身份太卑微不是?”
牛哥說:“馬哥,也對,我聽說這劉員外祖上造孽,被人告瞭,閻王判他傢要禍及後代啊,到時候她要問,就說到瞭地府,問你祖先去,不就得瞭?”
馬哥說:“還是你知道的比我多啊,看來你人品好,消息來源多,以後我要多跟你學習,一會抓完醉鬼,我們迴去喝幾杯暖暖身子去。”
書生聽得目瞪口呆,他雖然不相信什麼鬼神,但是還是很害怕,趕緊悄悄地走齣瞭巷子,去彆處打更,天亮後,迴傢躺進被窩就休息瞭會。
不多時,李士儒就被母親給叫醒瞭,她說:“兒啊,你快起來,你的兒時玩伴死瞭,你還是去吊唁一下吧。”
李士儒兒時的玩伴,傢裏比自己傢富足,對自己也很好,小時候沒少給自己拿好吃的,他自己捨不得吃,還帶迴來孝敬爹娘。
後來兒時玩伴沒有考取秀纔,跟父親做生意,據說生意做得不錯,上次趕考,還接濟過自己盤纏,怎麼突然就死瞭呢?
楊氏說:“哎,我問過瞭,說是做生意彆人騙得血本無歸,藉酒消愁,結果身上僅有的一點碎銀還被人搶瞭,人被打暈,凍死在街上瞭。”
李士儒趕緊起身穿上衣服,拿著母親張氏準備好的碎銀,去吊唁朋友,安慰他的父母,去的時候走得匆忙沒注意,迴來的時候經過昨晚那條巷子。
李士儒心裏咯噔一下,想起瞭昨晚兩個人的對話,不得不相信那兩個說話的可能是牛頭馬麵,他們說抓的醉鬼就是自己朋友,而今晚,就要輪到劉員外傢唯一的小姐阿珠。
他沒見過阿珠,但他母親經常和他說過,就在昨天還說:“阿珠美若天仙,知書達理,心地善良,逢年過節的還特地送我些東西,你爹這次感染風寒,她不僅準瞭假讓我陪你爹,還特地準備瞭藥讓我帶迴來,你要是能娶她就好咯。”
想到這裏,他飛奔迴傢問母親:“娘,阿珠姑娘最近生病瞭嗎?”楊氏說:“你這孩子,阿珠這麼好的姑娘,你詛咒人傢乾嘛?前天我在她府上做事,還見她挺好的呢。”
李士儒趕緊把昨晚聽到的話說瞭一遍,楊氏一聽,大驚失色,因為兒子朋友的事情已經應驗瞭,急得直搓手,一直說:“這是地府的事情,我們也管不著啊。”
這時,李來福在床上說道:“我打更這麼多年,雖然沒遇到過,但聽人說起過,寜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你們還站著乾嘛?趕緊去劉府送信去,或許有破解的辦法。”
楊氏趕緊帶著兒子去瞭劉府,劉府的僕人看到是楊氏帶著兒子過來,也沒阻攔,母子二人直接去見瞭劉員外,告訴瞭實情。
劉員外大怒:“楊氏,我平日待你不薄,阿珠對你就像親人,你們竟然說她今晚要死?莫非是你兒子看上我傢阿珠,閤夥騙我們博取好感吧?我跟你們說,絕對不可能。”
李士儒連忙懇請劉員外讓下人退下,有話單獨說,劉員外知道李士儒是個讀書人,人品不錯,就答應瞭,讓其他人都下去,楊氏也走瞭齣去。
李士儒說:“劉老爺,有件事情我沒和我母親還有你說,事關你傢的隱私,事到如今,我不得不說,我聽到兩個人的對話,說你祖上造孽,在地府被告瞭,禍及後代。”
劉員外一聽,大為震驚,祖上造孽之說,他心裏清楚,因為他爺爺和父親都和自己提起過,傢中除瞭他自己,沒有第二個人知道。
劉員外有一個妻子,三個妾氏,可是她們不是流産,就是孩子夭摺,如今傢裏隻有阿珠這一個女兒,那可是自己的心頭肉啊,要是有個什麼閃失,自己可怎麼活?
想到這裏,劉員外淚如雨下,說道:“這可如何是好啊,這地府的事情,非我所能阻止的啊,若是盜賊,我可以增加護院,可是牛頭馬麵來拿人,誰能擋得住?”
李士儒想瞭想說:“劉老爺,可以告訴我你祖上到底是做錯瞭什麼事情?我好替你想想辦法啊。”
劉員外搖瞭搖頭說:“不能啊,我爺爺,父親仙逝前都拉著我對天發誓,不能對任何人說,他們都囑咐我從今往後要行善積德,多做善事,我不能違背誓言和祖訓啊。”
李士儒又想瞭想說:“既然如此,我就不勉強瞭。要不這樣吧,晚上安排府上點上燈火,我在小姐門前守護,既然我能聽到對話,說不定我能跟他們替小姐求情。”
劉員外一聽,連忙握住李士儒的手說:“賢侄,這樣最好瞭,隻是委屈你瞭啊,如果我傢阿珠能夠逃過此劫,你就是我劉傢的恩人,我必當重謝。”
劉員外拿瞭禮物送走楊氏,楊氏見兒子留在劉府,也不知道是為什麼,但是想到劉員外和阿珠對自己那麼好,也就沒說什麼,隻能默默地給兒子和阿珠祈福。
當晚,劉府燈火通明,除瞭劉員外和李士儒,沒人知道是怎麼迴事,二更天已過,忽然劉府的燈全部熄滅,劉員外一直陪著李士儒守在門外,可他忽然睡著瞭。
偌大的劉府,隻有李士儒一個人醒著,他不由得膽顫心驚,但是想到如果能救人一命,覺得一切都值得,忽然牛頭馬麵飄瞭過來,他們仿佛沒看到自己,想攔卻攔不住。
眼看牛頭馬麵要進阿珠的閨房,他們是直接穿牆而過,可是李士儒著急瞭,以為自己也可以,也跟在後麵猛衝瞭進去,結果當場斃命。
李士儒的魂魄進瞭阿珠的閨房,牛頭馬麵一看嚇壞瞭,牛頭說:“馬哥,這是怎麼迴事?我們來抓阿珠,這不是秀纔李士儒嗎?名冊上沒他的名字,他來湊什麼熱鬧?”
李士儒趕緊上前說話:“二位差爺,莫非我死瞭?這樣也好,我說話你們能聽得見嗎?”
牛頭馬麵點瞭點頭,馬麵說:“你當然死瞭,剛纔咣當一聲,嚇著我們瞭,你跑來乾嘛?名冊上沒你的名字,你彆來湊熱鬧,想必你隻是暈死過去,還會活的。”
李士儒連忙求情,訴說劉員外和阿珠在人間的種種善舉,牛頭說:“你說的這些我們都知道,可是沒用啊,我們是奉命行事,彆耽誤瞭時辰。”
李士儒苦苦哀求著說:“二位差爺,昨晚我聽你們對話,說阿珠祖上有孽債,彆人告瞭,我想替阿珠的祖上辯解,又或者化解原告和他祖上的恩怨。”
牛頭馬麵猶豫瞭一下,馬麵說:“那也不行啊,等我們抓瞭阿珠再說。”
李士儒見自己攔不住,心情沮喪,忍不住看瞭一眼阿珠,不看則已,看後十分震驚,因為他曾經見過阿珠,而且念念不忘,隻是不知道那人就是阿珠。
那年清明,當地習俗,女子都可以離開閨房齣去踏青,而男子得已有機會一睹閨中女子的芳容,說不定有機會覓得良緣。
李士儒的同窗就約他一起前去,李士儒說自己傢境貧寒,就不去湊熱鬧瞭,即使是看上瞭誰傢小姐,也隻能徒增煩惱,以為對方是不會嫁給自己的。
所以李士儒就沒去,但是春光明媚,作為讀書人,自然是要要齣去走走,他想著旁人都去郊外踏青,他便拿瞭一本書,一個人去街市上走走,街市上人確實不多。
他邊走邊看看書,默念書中的詞句,忽然一個馬車衝瞭過來,馬好像受驚瞭,馬夫一個勁地喊“讓開,讓開”,可是李士儒正想著書中的詞句入神,根本沒聽到。
等馬車衝到跟前,他反應過來,已經來不及躲避瞭,就在韆鈞一發時刻,一個白衣女子,不知道從哪裏飄瞭過來,從背後摟著他避開瞭馬車。
李士儒隻看瞭她一眼,快步走瞭,忽然又迴頭,紅著臉衝著自己嫣然一笑,說瞭一句:“公子,勤奮好學是好事,但也要注意安全。”
李士儒受到瞭驚嚇,等他反應過來,女子已經不見瞭蹤影,從此女子的容貌深深地刻在腦海中,揮之不去。而現在躺在床上的就是那位女子,也就是阿珠。
李士儒本來就打算救阿珠,加上她對自己有救命之恩,李士儒不知道哪裏來的力氣,一隻手一個,拼命地拉著牛頭馬麵,希望延誤時辰,而他們怕受罰,奮力掙脫。
眼看就要掙脫時,忽然屋裏飄來一位夜差,牛頭馬麵見到之後,停止掙脫,趕緊行禮,問大人為何來比?
夜差沒有理他們,而是跟李士儒行禮,說道:“文麯星君,王爺有請,牛頭馬麵,不要拿阿珠,速速跟我們迴去。”
李士儒當時就懵瞭,但是見阿珠沒事瞭,也就放心瞭,跟隨夜差,還有牛頭馬麵,飄嚮夜空,不多時來到一座大殿。
殿中被稱為閻王爺的人過來拉著李士儒的手說:“文麯星君,彆來無恙,聽聞你轉世人間,陽壽未至,為何來此啊?”
李士儒倒是在書中看到過閻王爺和文麯星君的描述,比如包拯就是,雖然在他的腦海裏從來沒有自己是文麯星君的印象。
但是大傢都這麼說,為瞭阿珠,他認瞭,因為不把阿珠祖上的事情弄清楚,阿珠還是會被抓來地府。
李士儒忙說道:“王爺客氣瞭,此次前來,是為瞭劉員外傢女兒阿珠的事情而來,劉員外和阿珠在陽間行善積德,樂善好施,而且阿珠對我有救命之恩,還是王爺給我個薄麵,讓我瞭解此事,好從中斡鏇。”
閻王爺說:
“我當何事呢,阿珠的曾祖父生前是個秀纔,後來傢道中落,落魄的秀纔被妻子羞辱,齣去散心,被山匪抓住,被逼無奈做瞭山匪的師爺,後來被抓,按律當斬。
當時的何縣令惜纔,念他事齣有因,甘冒風險,悄悄地放瞭秀纔。
不僅如此,何縣令資助他錢財讓他專心苦讀,還修書一封把他推薦給自己的老師,而何縣令因為放秀纔的事情被告發,丟瞭官職,迴鄉養老。
秀纔中瞭進士後,被委任為縣令,姑且叫他劉縣令,剛好是何縣令任職的地方,劉縣令起初感念何縣令救命之恩,備瞭禮物去看望何縣令,還說有機會一定替何縣令上奏摺,讓他官復原職。
可是後來,劉縣令聽瞭妻子的讒言說何縣令知道他的過去,萬一說齣劉縣令做過山匪的經曆,那就前途盡毀,說不定還會人頭落地,牽連傢人。
於是,劉縣令就請高手暗中殺害何縣令及其傢人,何縣令為官清正,他對傢中一個僕人有救命之恩,那個僕人是個武林高手,那晚他聽到動靜,誓死保護何縣令,怎奈寡婦敵眾。
可憐的何縣令和他夫人,還有兩兒一女都遇害,何縣令臨死前求僕人務必要保護好自己繈褓中的龍鳳胎,救齣去後隱姓埋名好好活下去,僕人本想和主人同死,但為瞭主人的後人,他隻好答應。
何縣令和夫人來到地府,就把劉縣令黑告瞭,我覺得劉縣令乃恩將仇報之惡毒小人,就判他禍及後代,斷子絕孫,但是劉員外的父親已經齣生,陽壽無法更改,但他沒有後人。
劉員外是劉縣令族人的子嗣,過繼到劉傢的,阿珠生下來就體弱多病,劉員外擔心阿珠活不久,就將她送到道觀讓道姑照顧,還學瞭一身武藝,不過按律也活不過十八歲。”
李士儒明白瞭為什麼阿珠能夠將自己從馬車前救瞭下來,他嘆瞭口氣說:“這劉縣令確實可惡,那他傢後來怎麼樣瞭?”
閻王爺說:
“劉縣令得知請的高手已經得手,有些後悔,但他的把柄也死死地握在妻子手中,對他呼來喝去,肆無忌憚,毫無尊重,他害怕妻子告密,於是悄悄地毒死瞭自己的妻子。
而何縣令的僕人救走主人的兒女,讓他們隱姓埋名並安置好。然後就去替主人報仇,當時劉縣令已經升任知府,因為心中有鬼,在身邊安排瞭高手保護。
僕人被抓後斃命,他雖然沒有得手,但是劉知府受瞭重傷加上驚嚇,沒多久就去世瞭,現在還在地獄中。”
李士儒說道:“他是罪有應得,那麼何縣令和夫人有沒有轉世為人?我想找他談一談,俗話說‘禍不及妻兒’啊,而且阿珠秉性善良,搭棚施粥,施醫贈藥,周濟窮人,我想替阿珠求情。”
閻王爺說:“何縣令不願意轉世為人,我念他為人正派,剛正不阿,又有學問,就安排瞭他在地府當差,他的夫人與他感情深厚,在地府相陪,我這就差人把他們請來。”
何縣令和夫人來瞭之後,閻王爺說明瞭情況,李士儒連忙說道:“何大人,夫人有禮瞭,你傢當年慘遭橫禍,當事人也不得善終,阿珠是他第四代的人,還請你撤迴訴狀。”
何縣令說:“哎,當年劉縣令殺我妻兒,傷我性命,他的後人跟著遭殃,我們也於心不忍,既然你替他求情,但是我有兩個條件,你必須答應,否則我不撤訴。”
李士儒讓何縣令但說無妨,何縣令說:
“第一,你心地善良,有情有義,文麯星轉世,前途無量,我想你入贅劉傢,你不用改名換姓,將來你的一個兒子姓劉,從此劉傢更新成你的後人,我也就沒理由怨恨劉傢瞭。
第二,我那雙可憐的兒女,更名換姓,我這一脈相當於斷絕,他們雖然已經不再人世,但後人還在,過得睏苦,希望你能夠找到他們,認祖歸宗,相助他們。”
李士儒說:“第一個條件,我隻能去提親試試,但我不敢保證;第二個條件我可以答應你,隻是我一介書生,尋找你的後人,恐怕需要些時日。”
閻王爺笑瞭笑說:“既然如此,尋找何縣令後人之事,對你很難,對我那是輕而易舉之事,我這就差人把他們名冊拿給你看看,你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一看便知。”
李士儒辦完這件事之後,閻王爺親自送他還陽。
再說這陽間,李士儒父親李來福和母親楊氏,見他在劉府斃命,是哭的肝腸寸斷,將他放入棺槨中,停放三日,就要釘棺啓程去下葬。
劉員外見阿珠完好無損,知道是李士儒救瞭自己的女兒,他在靈堂守瞭三天三夜。
李士儒醒來後,發現自己躺在黑暗處,外麵哭聲一片,他趕緊拍打棺槨,口中呼救,喊道:“爹,娘,孩兒沒死,趕緊放我齣來吧。”
聲音傳齣,除瞭李來福和楊氏,其他人都嚇得跑瞭齣去,李來福趕緊打開棺槨,楊氏過去緊緊抱著坐起來的兒子李士儒,喜極而泣。
哭罷多時,李士儒趕緊去找劉員外,因為阿珠的命尚未得到保全,而劉員外在外麵聽到裏麵的對話,確認李士儒真的活瞭之後,內心充滿瞭懷疑。
他覺得這也許是楊氏和李士儒請瞭高人,閤夥演戲騙自己,而且阿珠現在還好好的,不過即便如此,他也怕是自己誤會瞭李士儒,所以他主動來到屋裏。
他說:“賢侄,我已經兌現瞭承諾,給你傢送來瞭白銀500兩,而且你的後事都是我齣錢操辦的,既然你迴來瞭,其中內情我不得而知,從此我們互不相欠,兩清。”
李士儒忙說道:“劉老爺,清不瞭啊。”劉員外沒好氣地說:“什麼清不瞭?難不成,你和楊氏真的請瞭高人,閤夥騙我,想娶我的女兒不成?”
李士儒被這麼反問,一時不知道說什麼好,就說道:“你說得對,哎,不對,我是要娶你的女兒,但不是騙你,你聽我慢慢講來。”
劉員外大笑道:“我知道你纔高八鬥,學富五車,能說會道,可是我不上當,我不聽,我這就迴府,看我女兒阿珠去。”
李士儒看劉員外大步流星,往外走,那麼多事情,一時不知道從何說起,他靈機一動,說道:“山匪恩將仇報,阿珠命在旦夕。”
劉員外聽瞭這句話,驚齣一身冷汗,這個世上隻有他一個人知道這件事,他祖父臨終前,對父親和他說過此事,並說:“天理昭昭,報應不爽,你以後要行善積德啊......”
劉員外趕緊進屋,拉著李士儒去瞭屋裏說話,李士儒把地府的經過說瞭一遍。
劉員外想到李士儒文麯星轉世,將來前途無量,如果能入贅自己傢,那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不過他嘆瞭口氣說道:
“哎,難怪我一妻三妾,平時行善積德,好事做瞭那麼多,隻剩下阿珠一個子女,父債子償,祖宗的事情,我這個後輩理當償還,尋找何縣令後人之事,交給我來辦。
隻是阿珠的婚事,雖然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她個性倔強,我早就想為她招婿,可找瞭很多次她總是不同意啊!
我就這一個女兒,我不會逼迫她的,她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可真的是要孤獨終老,後繼無人瞭啊”
李士儒見劉員外同意後,忙說道:“婚姻之事,講究緣分,如果我和阿珠姑娘無緣,想必何縣令也不會為難我的,此事還是從長計議。”
二人齣來之後,忽然門外來瞭位黑衣女子,白紗濛麵走瞭進來,劉員外仔細一看,是自己的女兒阿珠,忙問她為何來此?
阿珠含淚說:“爹爹,我是未齣閣的女子,本不應該來此,可是昨晚我夢見有人和我說,李士儒是我的意中人,而且因我而死,所以我特意來祭拜他。”
劉員外指瞭指李士儒說:“這就是李士儒,他未死。”
阿珠抬頭看瞭一眼李士儒,大吃一驚,然後害羞地低下瞭頭,眼前正是那日自己在馬車前救下的男子,雖然隻有一麵之緣,但是卻一見鍾情,因為緣分的事誰能說得清?
阿珠打聽到是李士儒之後,她早就仰慕李士儒的纔華和善良正直,盼望他來提親,可是一直沒有盼到,但她又不好主動提齣,隻好拒絕提親的旁人,苦等李士儒。
阿珠說既然李士儒未死,不便久留,要迴去,劉員外和她同行,路上劉員外沒說彆的,就問:“珠兒啊,你覺得李士儒怎麼樣?如果他來提親,你可願意?”
阿珠害羞地點瞭點頭說:“爹爹,女兒的婚事全憑爹爹你作主。”
次日,李士儒讓母親楊氏請瞭媒婆,準備瞭禮物,去劉府提親,擇良辰吉日,李士儒和阿珠拜堂成親,入贅劉府,不更名換姓。
後來,李士儒金榜題名,殿試一甲三名,人稱李探花,為官一方,清正廉明,剛正不阿,造福百姓,孝敬父母,孝敬嶽父母。
他未曾納妾,有人說他和阿珠夫妻恩愛,相敬如賓,也有人調侃說阿珠功夫瞭得,得罪不起。
阿珠為李士儒生瞭三個兒子,兩個女兒,次子姓劉,學習經商,接管劉傢産業,長子和幼子都讀書,取得功名,兩個女兒也是覓得有情郎。
(故事完)
聲明:本故事旨在傳承民間藝術,勸人為善棄惡,弘揚傳統美德,與封建迷信無關,謝謝閱讀,歡迎點贊評論。
筆者說:
書生李士儒,纔高八鬥,學富五車,但孝順父母,替父打更,意外獲知阿珠有難,挺身而齣,捨命相救,化解瞭兩傢人的恩怨,也成就瞭自己的前程和因緣,可喜可賀。
雖說姻緣天注定,但是也會有重重的阻力,關鍵時刻是挺身而齣,還是隻顧自己,就看一個人的選擇,一念之差可能是天各一方,也可能是有情人終成眷屬。
“天理昭昭,報應不爽”的意思是:天理清清楚楚,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會有什麼差錯。正所謂“前人作惡殃後人,因果報應要留神,行善積德結善果,恩澤後輩萬代人”。
劉縣令恩將仇報,禍及子孫,值得深思和驚醒,劉員外和阿珠為何得以改變命運?我想是因為他們行善積德,秉性善良,纔會有貴人相救,大傢覺得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