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2022, 9:27:24 AM
俄羅斯最近要搞個大動作,這不北約東擴把俄羅斯這頭毛熊給逼到瞭牆角。 常言道:“兔子急瞭還咬人呢!”更何況俄羅斯可嚮來不是啥單純無害的小白兔。於是俄羅斯製訂瞭一係列報復計劃,在這個計劃當中,俄羅斯準備先拿日本開刀。
日本民眾得知這件事之後當即在油管上發布唱衰俄羅斯的一些視頻,更有網友在互聯網上發布,說俄羅斯這是白日做夢,癡心妄想。甚至還有網友說:“我時刻準備好瞭奔赴前綫,到時候一定要給俄羅斯點顔色瞧瞧!”
那麼問題來瞭,俄羅斯準備打擊報復西方國傢,按照“擒賊先擒王”的思路,俄羅斯應該率先打擊報復美國 ,為何他們要先拿日本開刀呢?日本與俄羅斯之間,究竟有什麼矛盾?俄羅斯此舉是“殺雞儆猴”還是另有深意?
其實,日俄兩國的爭端要從17世紀開始說起。
十七世紀,日俄兩國初次交手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四麵環海的島國。本來就小國寡民,資源少的更是可憐,再加上日本嚮來信仰軍國主義,骨子裏就流淌著擴張的血液。 於是在十七世紀的時候,日本武士漂洋過海,終於將自己的勢力擴張到北海道附近。
常言道:“欲壑難填。”日本的欲望可不是啥“溝壑”,而是一條“東非大裂榖”。在來到瞭北海道之後,日本人更加奮發圖強,他們再接再厲,準備到庫頁島附近進發。按照日本人的計劃,他們這就相當於“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畢竟為瞭賺錢嘛,不磕磣。
日本士兵
但是巧的是,沙俄也是這麼想的。彼時沙俄勁頭正盛,分彆嚮東西兩個方嚮伸齣瞭沙俄帝國的觸手。然而沒過多久,他們就與日本人迎麵相撞。
俄羅斯一直被譽為戰鬥民族,而日本人雖然身材矮小,但是骨子裏的武士精神與軍國主義血液,讓他們也時刻想跟沙俄軍隊“碰一碰”!
但是沙皇卻是一個聰明人,他哄著日本政府說:“庫頁島這個地兒真不錯啊,我們就是好奇,來看看!”接著又拍瞭拍日本政府的馬屁,幾輪馬屁拍下來,小日子過得不錯的日本選手早就對沙俄完全喪失瞭警惕。
然而這時候,沙俄終於開始發力瞭。
在1789年的時候,沙俄派齣士兵入侵庫頁島南部地區,並且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驅趕瞭庫頁島的居民。 這時候日本人急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其實從某個角度上說,日本這樣著急也是沒有必要的。
雖然對於他們來說,這像是“到嘴的肥肉被熊給叼走瞭”但是嚴格來時,在那個時候庫頁島屬於清政府的管理範圍內。
在沙俄占領瞭庫頁島兩個月之後,日本也開始發功瞭。日本帶的武士們拿著刺刀就要與沙俄拼命。身材矮小的日本武士在人高馬大的沙俄戰士麵前很快就被秒成瞭渣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日本還在與沙俄為庫頁島奮力抗爭的時候,美國打開瞭日本國土。日本搖身一變,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但是日本人卻高興的嘰裏呱啦直叫,日本武士也不弘揚武士道精神瞭,也不與美國人拼刺刀瞭。腰也不疼瞭,腿也不酸瞭,一口氣上二十樓都不費勁瞭!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美國來到瞭日本之後,迅速打開瞭日本的國內市場。日本當地的落後産業也得到瞭轉型升級。尤其是在明治維新結束後,日本更是攀上枝頭做鳳凰,躋身在資本主義強國之列(雖然名次比較靠後)。
當時日本民眾臉上一派喜氣洋洋的神色,但是凡事發展過快,就一定會,麵臨著“根基不穩”的問題。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說,雖然他們已經被美國打開瞭國內市場,但是本身思想並沒有得到革新,反而存留者大量的封建殘餘。
再加上日本本土資源非常、極其匱乏,本來日本國土麵積就相當於我們國內一個市區那麼大,土地就不開闊,資源更是少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所以經濟結構也十分不平衡。
在迎來瞭高速發展之後,日本的經濟很快就迎來瞭瓶頸期,甚至再度走上下坡路。
在清政府無能的背景下,沙俄與日本很快迎來二次交鋒
眼見著自己走瞭下坡路,日本政府也是十分著急啊!於是他們很快“急中生智”:“我們不是國土麵積不大,所以資源匱乏麼!那我們去搶一點兒彆國的土地,然後在那片土地上繼續發展不就好瞭?”這個想法一齣,立刻就受到瞭日本百姓的大力支持。
這小日子過得不錯的日本選手屬實是個行動派,他們很快就將目光鎖定到瞭我國的台灣地區。 彼時清政府實在是腐朽無能,日本選手都明擺著將野心和欲望掛在自己的臉上瞭,但是清政府還真就一點兒沒辦法,最後還是依靠中國台灣的民眾挺身而齣對抗日軍。
清政府最後實在坐不住瞭,對日軍進行瞭嚴厲的斥責。對於日本這種無賴,動動嘴皮子也沒啥用處啊!於是清政府派齣瞭海軍大臣奔赴台灣,跟當地居民一起並肩作戰。
這日本選手嚮來不明白“見好就收”的道理,但是現實很快就給瞭他們重重一擊。原來我國台灣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空氣悶熱潮濕,這與日本本土的氣候大相徑庭。日本士兵來到瞭台灣之後是上吐下瀉,甚至還有人拉肚子拉到昏厥的,戰鬥力銳減不說,光醫藥費就要讓日本政府是元氣大傷。
這時候退兵保全自己當然是利益最大化的方法,但是日本政府另有想法。他咬緊瞭清政府對日本士兵造成瞭嚴重的傷害,要求清政府賠給他錢。
這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你來打我,我還要倒找你錢?天底下哪有這種事兒?但是那時候還真就發生瞭! 在1874年10月31日,清政府簽訂瞭《北京條約》,整整賠瞭日本五十萬兩白銀。
這下讓日本政府一下子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但是“惡人自有惡人磨”,很快沙俄政府就來教日本政府做人瞭。
原來在拿到瞭賠款之後,日本政府大量投入到軍事建設當中。這時候沙俄也湊過來分一杯羹,1895年,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中俄密約》。
沙俄迅速在中國東北地區建鐵路,試圖通過掌握交通全麵掌握東北。但是這個時候日本又不乾瞭,原來日本對東北肥沃的黑土地和豐富的礦産資源也是惦念多年。又到瞭兩方爭奪“肥肉”的時候瞭,彼時日本已經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自然要“一雪前恥”。
第二次日俄大戰一觸即發,彼時沙俄大量的兵力集中在歐洲地區,而日本雖然陸軍僅僅隻有37.5萬人,甚至不到沙俄兵力的一半。 但是畢竟亞洲嚮來是日本的“主場”,再加上日本獲賠的五十萬兩白銀都用在瞭軍事上麵,日本的武器也還算精良。
於是這時候日本政府使齣瞭吃奶的力氣,想要讓沙俄嘗點苦頭,甚至是“乾掉沙俄”。
這一場戰爭以日本勝利而告終,但是日本也是付齣瞭沉重的代價。沙俄看到日本是跟自己拼瞭老命瞭,也不敢再造次瞭。雙方各自見好就收,迴去療養,東北得以有瞭幾天的安生日子。
震驚!日軍俘虜竟然遭遇“西伯利亞土豆危機”?
迴去休養瞭一段時間之後,日本又齣來作妖瞭。日俄雙方後來又整整交鋒瞭三次,在1939年的遠東戰役當中,日本差點被俄羅斯給錘死在地麵上。為什麼這麼說呢?原來最後一次戰役的時候,蘇聯整整俘虜瞭六十萬日本關東軍。而蘇聯可沒有“優待俘虜”的慣例。
彼時斯大林看到這些日本俘虜是眉開眼笑,嘴上說著:“歡迎你們來到西伯利亞。”而背後裏想的卻是:“西伯利亞的土豆算是有指望瞭!”
眾所周知,西伯利亞在最冷的時候氣溫能夠低到零下五十度,這些可憐的日本俘虜在來到瞭西伯利亞之後是沒日沒夜開墾種地,可能前一天他們纔開墾結束,但是第二天這地就被凍瞭起來。
這些日本俘虜就像是希臘神話當中受到懲罰的西西弗斯,永遠在快要成功的時候遭遇突變,從頭再來。
再加上彼時蘇聯在二戰當眾經濟嚴重受挫,俄羅斯自古以來又不是農業大國。所以這些日本戰俘的糧食少的可憐,有時候能吃到一個凍土豆,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人間美味”。
在這種背景下,這些士兵為瞭活命索性直接“放飛自我”,不管是什麼野草、樹皮都往肚子裏塞,甚至還有人吃雪、吃死老鼠。因為生存條件極其惡劣,疾病也迅速在這些戰俘當中蔓延開來,還有一些戰俘無法接受自己戰敗受辱的局麵,切腹自盡的。
在1950年的時候,這些日本戰俘已經銳減為幾萬人。而這時候,日本政府總算是在百忙當中想起瞭這些可憐的士兵,嚮蘇聯政府提齣讓這些戰俘迴國的請求。
這可是免費的勞動力,斯大林又不傻。於是直到1956年,而在這幾萬戰俘纔陸續迴去,當時日本政府也是瞠目結舌:“怎麼隻剩下瞭這麼多人?我們被俘虜的士兵加起來可整整有六十萬人啊!”
而赫魯曉夫語調悲傷,甚至還流下瞭“鰐魚的眼淚”:“你們這些士兵實在是太努力、太偉大瞭!他們為瞭蘇聯的建設,光榮犧牲在瞭自己的崗位上。”
彼時蘇聯雖然經過斯大林模式和赫魯曉夫“種玉米”的摧殘,已經是元氣大傷。但是怎麼說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蘇聯的實力還是壓著日本一頭的!於是日本首相隻能連連稱是。
如今俄烏衝突在即,俄羅斯忍無可忍之下,要齣手“修理”一下西方國傢。對於普京而言,現在與美國硬碰硬實在不是一個好辦法,但是這個恰好可以“新仇舊恨一起算”,修理一下日本。這或許是為什麼俄羅斯在報復計劃內將日本列為第一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