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8/2022, 11:12:07 AM
《簡愛》是一部具有濃厚浪漫主義色彩的現實主義小說,主要描寫瞭簡愛與羅契斯特的愛情。主人公簡愛是一個心地純潔、善於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會底層,受盡磨難。她的生活遭遇令人同情,但她那倔強的性格和勇於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更為人們所贊賞。
這本書成功地塑造瞭英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采取瞭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度和敢於鬥爭、敢於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被視為“現代女性小說”的楷模。
每一個女性都需要這樣一個過程,塑造自己強大內心,以期待真正發自內心的覺醒,使她自信而獨立地麵對生活,隻有這樣,女性纔能獲得最終的圓滿與解放。
生命對我來說,太短暫瞭,不能用來懷恨記仇。在這世上,肯定人人都有一身的過錯。但我相信,很快就會有一天,我們擺脫瞭腐朽的身軀,也就擺脫瞭這些過錯。墮落和罪過會隨著纍贅的血肉之軀離開我們,隻留下精神的火花,這纔是生命和思想的源泉,就像當初它離開造物主,賦予生命的時候一樣純潔。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代錶作,是一部描寫愛情與婚姻的經典小說。作品以男女主人公達西和伊麗莎白由於傲慢和偏見而産生的愛情糾葛為綫索,錶達瞭作者本人的婚姻觀,強調經濟利益對戀愛和婚姻的影響。小說情節富有喜劇性,語言機智幽默,是奧斯丁小說中最受歡迎的一部,並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
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與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真心相愛,美滿結閤,是作者所頌揚的幸福婚姻。從伊麗莎白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作者雖然沒有反映齣她那個時代的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然而她的強烈的階級意識卻錶現瞭齣來,對經濟、財産決定婚姻關係乃至生活命運的揭露也可謂入木三分。
虛榮與驕傲是截然不同的東西,然而大傢常常把它們當同義詞來用。一個人可能驕傲而並不虛榮。驕傲多半涉及我們自己怎樣看自己,而虛榮則涉及我們想彆人怎樣看我們。
這部小說以傢庭生活為描寫對象,以傢庭成員的感情糾葛為綫索,描寫瞭馬奇一傢的天倫之愛。馬奇傢的四姐妹中,無論是為瞭愛情甘於貧睏的海格,還是通過自己奮鬥成為作傢的喬,以及坦然麵對死亡的貝思和以扶弱為己任的艾米,雖然她們的理想和命運都不盡相同,但是她們都具有自強自立的共同特點,描寫瞭她們對傢庭的眷戀、對愛的忠誠以及對親情的渴望。
所有時代的所有少女成長過程中所要麵對的經曆的,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初戀的甜蜜和煩惱,感情與理智的抉擇,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貧窮與富有的矛盾。
我親愛的女兒們,我對你們的確大有期望,但是不要你們在世界上齣人頭地――彆隻是因為人傢有錢或有豪華的宅邸,就嫁給他,因為缺乏愛的宅邸算不瞭傢。金錢是必要而珍貴的――如果使用得當還是高尚的――但我不願你們把它看作是爭取的首要或唯一的目標。我寜願你們做窮人的妻子,隻要你們享受到丈夫的愛,感到幸福和滿足,而不要你們坐在寶座上,當一個沒有自尊和安寜的王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講述瞭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瞭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瞭生命的88個春鞦,卻熬過瞭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這麼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瞭一傢傢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創造這一奇跡,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瞭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麵對睏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瞭人生的光明麵,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嚮全世界。
我知道一個人要得到真纔實學,就必須自己去攀登奇山險峰。既然人生的道路上是沒有任何捷徑的,我就得走自己的迂迴麯摺的小路。我花落過好幾次,跌倒,爬上去,撞著想不到的障礙就發脾氣,接著又製服自己的脾氣,然後又嚮上跋涉。每得到一點進步,便受到瞭一份鼓舞。我的心越來越熱切,奮勇攀登,漸漸看見瞭更為廣闊的世界。
伍爾夫的《一間自己的房間》,本是基於兩篇講稿。一九二八年十月二十日和二十六日,伍爾夫自倫敦兩次來劍橋大學,分彆在紐納姆女子學院手戈廷女子學院,就女性與小說一題發錶演講。此後,一九二九年三月,她將兩次演講閤為一文,以《女性與小說》為題,發錶在美國雜誌《論壇》上。
該作以“婦女和小說”為主題,通過對女性創作的曆史及現狀的分析,指齣女人應該有勇氣有理智地去爭取獨立的經濟力量和社會地位,隻有這樣,女人纔能平靜而客觀地思考,纔能不懷膽怯和怨恨地進行創作,從而使被曆史埋沒瞭的詩情得以復活。該作被譽為振聾發聵的“女性主義文學宣言”。
智力的自由全靠物質環境,詩又全靠智力的自由。而女人曆來是窮的,並不僅是二百年來,而是有史以來就窮。女人比希臘奴隸的子孫的智力的自由還要少,所以女人就絕對沒有一點機會寫詩。這就是我所以那麼注意錢和自己的一間屋子的理由。
《第二性I》副標題為“事實與神話”,作者從生物學、精神分析學和曆史唯物主義關於女性的觀點齣發,剖析女人變成“他者”的原因;隨後,通過對人類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瞭從原始社會到現今女性的命運;最後,本書以濛泰朗、勞倫斯、剋洛岱爾、布勒東和司湯達五位著名作傢為例,對男性製造的“女性神話”進行分析,探討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體現的思想。
《第二性II》副標題為“實際體驗”,從存在主義的哲學理論齣發,對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時期進行正麵考察,同時對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經曆作齣判斷和評價,深刻揭示瞭女性的處境及其性質。作者還分析瞭自戀女人、戀愛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過程及其背後復雜的社會原因,最後提齣瞭女性走嚮解放的唯一道路就是成為獨立女性,也強調瞭隻有當女性經濟地位變化的同時帶來精神的、社會的、文化的等等後果,隻有當女性對自身的意識發生根本的改變,纔有可能真正實現男女平等。
隻要社會上還沒有完全實現經濟平等,還要社會習俗還在批準女人以妻子或主婦的身份從某些男人的特權那裏獲益,那麼,她不勞而獲的夢想就會存在下去,就會阻礙她取得自己的成就。
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被一枝細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其中交織著上海這所大都市從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滄海桑田的變遷。生活在上海弄堂裏的女人沉壘瞭無數理想、幻滅、躁動和怨望,她們對情與愛的追求,她們的成敗,在我們眼前依次展開。
王安憶看似平淡卻幽默冷峻的筆調,在對細小瑣碎的生活細節的津津樂道中,展現時代變遷中的人和城市,被譽為“現代上海史詩”,也呈現瞭一個時代的女性縮影。
當上海最初的燈光,閘北汙水廠的燈光,齣現在黑夜裏頭,王琦瑤忽然間熱淚盈眶。燈光越來越稠密,就像撲燈的蛾子,撲嚮窗口。火車自是不理,還是朝前,轟隆聲響蓋滿天地。往事像化瞭凍的春水,漫過瞭河堤,說不想它,它還是來瞭可畢竟大河東去,再不復返。車窗上映齣的全是舊人影,一個疊一個。王琦瑤不由地淚流滿麵。
2017年4月27日,台灣作傢林奕含因不堪抑鬱癥的摺磨自縊身亡,年僅26歲,留下瞭唯一一部長篇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她離開之後,她的父母纔告知世人:房思琪就是林奕含自己,這本書在很大程度上是她的自傳。她在年少時曾遭受老師誘奸,留下瞭長期的心理創傷。她麵對鏡頭說:“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屠殺,是房思琪式的強暴”。
“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當成美德是這個僞善的世界維持它扭麯的秩序的方式,生氣纔是美德。”我們需要生氣的房思琪,需要麵對性侵一整個生氣的社會。我們都是幸存者、幸運者,我們肩負著責任,那就是去迴應每一個需要迴應的房思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林奕含在黑暗中燃起的微火,點燃我們心中柔軟的地方,讓我們去成為一個對他人痛苦更有理解力的人。
有一次思琪她們又北上,車廂裏隔著走道的座位是一對母女,女兒似乎隻有三四歲。她們也看不準小孩子的年齡。小女孩一直開開關關卡通圖案的水壺蓋子,一打開,她就大聲對媽媽說:“我愛你!”一關起來,她就更大聲對媽媽說:“我不愛你!”不停吵鬧,用小手摑媽媽的臉,不時有人迴過頭張望。思琪看著看著,竟然流下瞭眼淚。她多麼嫉妒能大聲說齣來的愛。愛情會豢養它自己,都是愛情讓人貪心。我愛他!怡婷用手指沾瞭思琪的臉頰,對著指頭上露水般的眼淚說:“這個叫作鄉愁嗎?”思琪的聲音像一盤冷掉的菜肴,她說:“怡婷,我早已不是我自己瞭,那是我對自己的鄉愁。”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上海有腔調”
今天是一個屬於“她”的節日,
願每一個“她”都能神采奕奕,
擺脫一切枷鎖束縛,
在廣闊的世界獲得屬於自己的自由天空。
你看過什麼書曾給你帶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