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23-05-17
淩雲
摘要: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事變,對共産黨大開殺戒。為什麼青幫在四一二事變中如此起勁甘願充當急先鋒,為蔣介石衝鋒陷陣?
【本號原來關聯公眾號“老周的深度君事”被永久封凍,現已開新公眾號“老周深度君事28”,敬請繼續關注支持】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事變,對共産黨大開殺戒。為什麼青幫在四一二事變中如此起勁甘願充當急先鋒,為蔣介石衝鋒陷陣?
解放前的上海,流氓就是一個職業,是許多普通人可以從事的,而且是不需要什麼門檻的職業。流氓也就是黑道幫會的成員,當時上海的幫會,有青幫,也有洪門。青幫主要是過去運河上吃運河飯的鹽幫,漕幫演化而來,最初是原始的公會行業組織,主要是保護行業市場,也有點原始的行業互助行為,到後來,其中有一些首領,利用自己的領導力,組織手下的弟兄,做一些灰色的或者違禁的生意,例如黃賭毒生意。
但是說起來,這些其實都不是青幫洪幫主流生意,說起來,這些生意都是幫會大佬的私人生意,賺來的錢,會有一部分是拿來養自己幫裏弟兄,也會安排幫裏弟兄打理和保護這些産業,但嚴格說,這些生意真不是幫裏的産業,而是個彆大佬的私人生意。
青幫洪幫的大多數弟兄,都是來自社會底層,勞動密集型行業吃苦力飯的,之所以抱團,是為瞭保護自己的勞動市場,不被外來者隨意搶奪,保衛自己的勞動果實,不被雇主老闆隨意剋扣賴賬。人多瞭,大多數人不可能不工作整天打打殺殺,所以大傢湊錢,湊份子,養一批專職打打殺殺的人,來為大傢武力護市,而掌握這個武力的人,發現自己掌控這些武力的權力,必然也會在閑下來時,利用這個武力給自己謀點私利。
蔣介石背叛革命,應該就是指四一二清黨大屠殺,這種政治局麵,把青幫抬齣來,號稱是蔣介石的先鋒和劊子手,那是青幫吹牛逼自抬身價,中國任何時候的政治版圖裏,都輪不到幫派有參與角逐的資格。青幫在上海參與其事,隻不過事情發生在上海,青幫免不瞭會參與其中,至於“先鋒”,“劊子手”,還真輪不到他們。
蔣介石早年尚未發跡時,曾在上海討生活,需要通過炒股,來賺錢養活許多國民黨元老,這也是他後來在國民黨內部,政治上從不被動的原因,他始終有一批政治上支持他的基本盤,這裏麵很多人就是睏難時期,在上海靠蔣介石提供生活經費的人,包括臭名昭著的“西山會議派”裏麵好多大佬。
在當時上海那個環境,蔣介石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八麵玲瓏,所以他接觸過青幫,也給青幫大亨黃金榮投過拜貼,以得到青幫勢力的保護。不過嚴格說起來,黃金榮並不是純正的青幫,他算是青幫裏的“野路子”,並沒有真正拜過“老頭子”。當時上海灘的青幫主要是“大、通、悟、覺”四個輩分,而黃金榮自稱“天”字輩,比“大”字輩還多一橫。為什麼他這麼牛,因為他是法租界巡捕房的捕頭,後來一直當到瞭法租界警務處唯一的華人督察長,深受法租界當局的器重,是真正黑白通吃,所以招收的門徒有數韆人之多。正牌的青幫也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瞭。
可是等到瞭北伐軍進上海,黃金榮第一時間就趕緊翻齣來當年蔣介石的拜貼來給送瞭迴去,因為這也是青幫的規矩,要是徒弟的地位超過瞭“老頭子”,“老頭子”就得將這個門生的拜貼送迴去,錶示不再敢以“老頭子”自居。不過這種門生淵源還是不可能就此一筆抹去的。
黃金榮和他的青幫,後世給編排的神乎其神,簡直可以在上海灘呼風喚雨,但那也得看跟誰相比,要是和這些手握兵權的軍閥比,那就不算道菜瞭。就說黃金榮,得罪瞭軍閥盧永祥的兒子,盧永祥再拉胯再沒名氣,那也是軍閥,手下上萬人幾韆條槍,收拾黃金榮絕對屬於降維打擊,於是被盧公子帶瞭幾卡車大兵就將黃金榮給綁瞭去,最後還是杜月笙親自嚮盧公子請罪求情,這纔放瞭迴來。
青幫弟子認點交情,再看事情給點錢,什麼事都可以幫你做,自己並沒什麼立場。辛亥革命時期,國民黨大佬陳其美,就住在上海青樓裏,嫖娼抽大煙這些毛病都有,但也有一根筋的理想,刻意結交瞭負責這一片青樓地段的青幫弟子,也結交瞭青樓裏一群唱戲的武生,然後就是帶著這麼一群人革命瞭,占領瞭上海警察局、鑄幣廠,上海成為民國的天下。
五卅慘案時,青幫則是站在工人一方,後來成為特科領導的顧順章,就是這時候從青幫加入黨組織的。
四一二事變時,青幫為蔣介石效力,但是他們自己並沒有什麼自己的立場,有時候會站在社會公義一邊,有時候會反社會公義,跟今天的網絡水軍一樣,他們的目的是生意,是誰給錢讓他們做事,很有點有奶便是娘的味道。
四一二事變時,我黨應該是沒動過類似想法,考慮過齣錢招募青幫,隻不過最後沒有實現。所以你看,如果蔣介石真的是靠這幫人做事,能做什麼大事?關鍵不還得靠他手底下的黃埔校軍嗎?沒有他帶的軍隊,他就得掏錢纔能喊動青幫,有瞭軍隊,青幫就是主動上來湊趣的,這時青幫固然打殺衝鋒在前,但因此就說他們是反革命大屠殺的先鋒和劊子手,那是抬高瞭他們,也是給背後蔣介石掌握的官方力量洗地漂白。
黃金榮、杜月笙自己掏錢帶青幫弟子幫蔣介石做事,後來蔣也給他們“少將參議”之類的榮譽職位,可能有些人覺得這個職位蠻拉風的,其實,後來民國中央政權所到之處,幾乎每個縣城,都會封一個甚至幾個士紳老財主當這個少將參議,這職位不領薪水,時不時還要自己帶頭捐錢,實際含金量實在是不高。無非就是有瞭這樣的官場頭銜,可以強化一下自己原本的地方勢力,好歹算官方認可的知名人士,但要說實際權力,那是真沒有。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