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022, 8:03:16 PM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
自古以來中國就流傳許許多多關於讀書人的俗語,更不用提“
士農工商
”這一我國封建時期階級劃分的重要依據瞭。
在古代,朝廷通過“
科舉
”考試選拔人纔,
讀書人挑燈夜讀十年寒窗為的一朝中舉,鯉躍龍門,聲價百倍
;而現代,我們國傢采取的“高考”製度,雖然沒有所謂能帶領傢人一朝中舉雞犬升天的神奇魔法,但仍然是改變瞭很多人的生活,現代我們給它換瞭一個新說法“
知識改變命運
”再直接一點“
高考改變命運”。
1952年,新中國建立起全國統一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製度,改變瞭之前各高校自主命題自主招生的局麵;然而1956年開始,響應偉人號召“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
其中經曆瞭十年文革,廣大的莘莘學子深入到鄉下,農場,林場,牧場,原以為真的就在那裏紮根一輩子瞭。
當中也包
括後來1977年高考的第一位女狀元―劉學紅,在當年的高考中,語文隻差1分滿分,如今她怎麼樣瞭?
從鋤頭到書本
1977年的10月21日,像是之前沒有人預料到需要上山下鄉一般,一時間人們歡呼、雀躍,隻因廣播裏傳來瞭
“恢復高考”
的爆炸性消息;這一消息震驚瞭下鄉青年們,他們即將迎來一個人生道路的巨大分叉點……
已經在北京密雲郊區插隊生活兩年的中學生劉學紅,原本已經接受瞭待在那個小村子裏挖樹賺工分過一輩子的平淡體力勞動人生。
沒想到高考,要恢復瞭,沉寂的她宛如一夜之間重新發芽的嚮日葵,擁有瞭希望的陽光。她的人生瞬間就多瞭一個選項,她明白需要抓住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哪怕再難都要拼盡全力試一試。
就像渴望雨露滋潤的乾涸大地,這群渴望汲取知識,重新擁有選擇命運機會的青年人們一夜之間改變瞭。
像是一種默契,消息一齣,下鄉青年們閑暇時都紛紛放下瞭手中的農具,拿起瞭書本,對於廣大勞動的知識青年來說,重拾書本隻是高考這段“
萬裏長徵”
的第一步;而劉學紅開始踏上高考這一遙遠的“
長徵之旅
”的第一步,就已經十分艱辛
,為瞭報名,她跑瞭十幾裏路,纔成功報上。
同時對於這群即將參加最茫然、最未知的一屆高考預備考生來說,時間已不是最大的敵人;長期的學習真空狀態和手頭上缺乏對應的復習材料纔是讓他們最頭痛的,當然劉學紅也不例外。
在農閑時,劉學紅一有時間就拿起中學時候的課本溫習功課,白天還要勞動賺工分,晚上藉著微弱的燈光看書,
像是古代的鑿壁偷光如飢似渴地苦讀;條件惡劣,辛苦,心裏卻甘之如飴,拿起書本都是有盼頭的
;重新恢復的第一屆高考是在12月10日~12月12日,劉學紅和她的隊友們集體請假迴傢備考復習。
自己苦讀畢竟也不是辦法,缺乏參考性,這時候附近有戶人傢拿到10年前的高考曆史試捲,劉學紅就跑到彆人傢,和其他小孩一起做試捲。
試捲不允許轉藉,一群人就擠在一塊抄試捲,仿佛不是在抄試捲而是在“金山銀山”裏淘寶,書中,捲中有他們閃光的未來呀!
為瞭讓劉學紅心無旁騖地復習高考,她的父母曾經將她的房門反鎖,可是對當時一心隻為高考拼搏不理窗外事的劉學紅來說,鎖與不鎖其實也沒什麼區彆瞭。
在知識的海洋裏爭分鬥秒地暢遊,雖然辛苦,但是樂在其中,一撇一捺都是在堆砌嚮往的前途與未來,這時候自身的自覺早已戰勝瞭外麵門鎖。
從考場到校園
兩個月過去,高考如期而至,在寒冷的北風中,這些意氣風發的青年學子們拿起筆奔赴他們人生的戰場。
在語文的考試中,語文考捲的作文題目
《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裏》
對於其他人來說,讓人有點不知從何下手。
然而這並不包括鬥誌昂揚的劉學紅,對她而言,這個題目仿佛為她量身定製一般。戰鬥的一年,實在是個多麼絢麗的題目,劉學紅將她作為知青在上山下鄉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融閤到瞭一起。
現在重新看她當年的作文,她描述瞭作為一名知識青年走到瞭農村真實地體驗耕作參與收成的喜悅,刻畫瞭參與勞動中的農民們不計辛苦、艱苦耕作、黃土朝地背朝天的高大形象,謳歌瞭勞動人民眾誌成城、萬眾一心為邁嚮更好的二十一世紀作齣的偉大偉大願景。
奮筆疾書,兩韆多字在劉學紅的筆下揮灑自如,令她意料不到的是,這篇發自肺腑的考場作文即將改變她的人生。
高考後不久,一天劉學紅父親
“無意”
在她麵前朗讀報紙上的一篇文章,令她吃驚的是上麵登載的就是自己在高考考場上寫的那篇作文。
原來她的考場作文《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裏》被人民日報給選中並在報刊上進行發錶。而後不久,高考成績也齣來瞭,她的作文僅僅扣瞭一分。
劉學紅憑藉著這篇灌注瞭無數美好積極的真情實感的考場作文,成為北京市高考恢復後的一位“女狀元”
,因此進入北京大學新聞係學習,從赤腳下地的農民,搖身一變可以成為一名在新中國高等學府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
畢業之後,劉學紅更是分配到瞭中國青年報,任職記者從事新聞報道的工作。
之後劉學紅還創辦瞭相關的很多周刊,一直發揮著北大畢業生的光和熱,在2000年劉學紅更是帶領團隊創立中國青年報網站,擔任總經理。
多年過去,劉學紅已經從一名記者一路走到瞭管理者的崗位,麵對采訪劉學紅總要感慨一句:“感謝高考!”
小結:
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不僅是給瞭像劉學紅那樣的停頓數年學習光陰的知識青年改變命運的機會,更在之後的日子裏是很多大山裏的,村寨裏的孩子打開知識大門,眼界大門的“金鑰匙”。
人生不是公平的,有人齣身貧寒,有人生來富貴,有的自小衣食無憂,有的生下來就要為三餐一宿疲於奔命;當中有不少人溫飽對他們來說已然是睏難,但仍然在求學之路上不願放棄,宛如那不斷攀藤的淩霄花一般渴望高空的風景,高考是他們攀爬的動力與陽光,滋養著他們掙紮嚮前渴望美好的心。
或許你會說現在的高考還不完美,還是死讀書,靠著做題背誦默寫,或許你鄙視唯分數論。但對於所有人來說,公平是難以放在一個天平上衡量的,分數卻是當中公認的砝碼,隻看分數是最大的不偏不倚;在高考的競技中,隻論分數就是現在能探尋到給每個考生的最大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