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0/2022, 4:25:33 AM
1946年1月10日,國共兩黨互派代錶談判簽訂瞭《停戰協議》。然而一紙協議,隻不過是他們的緩兵之計,國民黨仍然繼續加緊部署全麵內戰,不斷調兵遣將包圍和進攻我中原解放區。
圖|中原突圍部隊轉戰陝西(圖片源自於網絡)
至6月25日,國民黨共調集兵力約30餘萬人,對我中原解放區實施大小戰鬥進攻1000餘次,占領中原解放區境內縣城、村鎮1100餘座,直至將中原軍區部隊五萬餘人,分割包圍壓縮在以湖北大悟宣化店為中心的縱橫約百裏的狹小地區,並在其“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的親自指揮下,隨時準備對我孤懸敵後的中原軍區部隊發起總攻。
湖北大悟宣化店中原突圍紀念館外景
為瞭保存中原解放區部隊的實力,大量牽製國民黨軍於外綫廣大地區,極積配閤我兄弟部隊的戰略決戰,以減輕國民黨軍對我其他解放區的軍事壓力。
麵對敵強我弱的形勢與中原軍區部隊的艱難處境,中央主席高瞻遠矚,立即電令中原局及中原軍區:
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
中原局機關和中原軍區部隊遵照中央軍委主席的命令,危難之時,嚴密部署,精心謀劃,在李先念、鄭位三、王震、王樹聲等人率領下分南、北兩路嚮西突圍,這就是震驚中外而載於軍史的“中原突圍”戰役。
中原突圍戰鬥老照片(圖片摘自於網絡)
6月26日,中原軍區部隊兩路大軍陸續嚮平漢鐵路附近秘密結集,準備開始突圍。中原局、中原軍區機關及二縱第13旅、第15旅一個團,第359旅和乾部旅為右路突圍軍(也稱北路突圍部隊)。當時,二縱第13旅旅長為吳世安,旅政委為楊煥民,副旅長為蔔萬科。
29日,右路軍進至河南信陽以南李傢寨火車站,經過浴血拼殺,部隊很快突破瞭敵人平漢鐵路(今京廣鐵路)封鎖綫。13旅第37團、第36團及第39團一營為前衛,由13旅旅長吳世安帶領,第39團二營由縱隊司令員周誌堅帶領,第39團三營由13旅政委楊煥明和副旅長蔔萬科帶領前進。
圖為開國少將原中原軍區二縱13旅旅長吳世安(圖片源自於網絡)
部隊突破平漢鐵路後,迅速嚮西疾進,經過河南四望山、湖北隨縣(今隨州市隨縣)草店、天河口、萬和、新城、棗陽、襄陽北部、老河口等地,於7月1日頂著國民黨軍飛機的狂轟濫炸,抗擊數倍於我的敵軍追兵,部隊連夜強渡丹江後不分晝夜急行軍進入鄖縣(今湖北十堰市鄖陽區)南化塘、陝西趙川邊界地區。
血戰南化塘,是中原突圍戰役中最激烈最險惡的一次戰鬥。北路突圍部隊在這裏遭到國民黨軍的據險防守與頑強阻擊,險遭全軍覆沒。我英勇的革命戰士用血肉之驅,浴血奮戰纔拼殺齣一條血路,勝利地突齣敵人的重圍後進入陝西境內。
圖|當年中原突圍戰鬥浴血奮戰地――湖北鄖縣(今十堰市鄖陽區)南化塘鎮
北路突圍部隊進入陝西境內後,又連續遭到瞭敵人的重兵包圍和襲擊。部隊減員嚴重,險象環生。第13旅的三個團相互之間也失去瞭聯係,部隊被敵人分割包圍成數塊,營、連、排隻能各自為戰。
麵對敵人重重疊疊的包圍,旅政委楊煥民身邊隻有第39團三營八連、九連瞭,該營的七連,前不久行軍到秦嶺山區的一座山腳下宿營時,遭到敵人夜襲,大部分戰士跳下山澗壯烈犧牲,剩餘的戰士也隻有一個班瞭。加上旅部警衛一連,當時總共隻有200多人。
楊煥民清點部隊人數後,暗下決心,一定要想韆方百計把這有限的人馬帶迴延安去,保存革命火種。這時部隊人員經過長途轉戰,缺吃少穿,彈藥奇缺,傷病員多,睏難是不可想象的。麵對敵人的重圍,迴延安的徵途是何等的艱難啊!
圖|原中原軍區二縱13旅政治委員開國少將楊煥民(圖片源自於網絡)
“楊政委,敵人又攻上來瞭。”就在這時,警衛一連黨支部書記兼二排長的硃炳文,望著成群結隊衝上來的敵人問楊煥民:“怎麼辦?”
“不要驚慌!等敵人靠近瞭再打。”楊煥民說。
等敵人衝到距我20米時,“打!”楊煥民開槍,反擊戰鬥開始。
“硃炳文,你帶二排衝過去追擊。”楊煥民見敵人後退,便命令警衛二排戰士狠狠追擊。
這時,警衛二排戰士的槍聲、手榴彈聲和“衝!”的喊聲響徹山榖。逃敵聽到後麵槍聲和喊聲後跑得比兔子還快。
“二排停止追擊。”看到逃敵已遠,楊煥民立即命令二排見好就收,命令部隊迅速返迴。
夜幕降臨,敵保安團人馬開始架鍋做飯,準備吃飽喝足瞭以後再攻,因為他們知道山上的共軍也隻有200多人。
楊煥民利用敵人做飯的機會,站在高處看瞭山下一圈,發現敵兵起碼有兩三韆人,敵眾我寡,不能戀戰,再說他的任務是將更多的官兵帶迴延安。他靈機一動,計上心來,嚮旅警衛一連連長嚮玉誠喊:“嚮連長讓戰士們在山頭上架火。”
圖|當年中原突圍部隊英勇拼殺轉戰經過的地方――陝西秦嶺山區
楊煥民一麵順手朝火堆裏丟瞭一抱鬆樹枝,一麵對嚮玉誠說:“嚮連長,快組織戰士們脫幾件上衣,摘幾頂軍帽,用樹枝架在火堆旁,要背朝外,遠看越像人越好。”
楊煥民見僞裝完畢,急忙召集連以上乾部,指著西北一處高地說:“我們每個乾部帶三名戰士為一個戰鬥小組,分頭突圍齣去,天亮前務必到對麵山上集閤。”
一瞬間,第13旅這隻200多人的小部隊,很快化整為零,淹沒在夜幕中。
翌日天剛濛濛亮,敵軍不大會兒就衝上瞭山頭。當看著戰士們在火堆旁的僞裝時,敵兵一個個目瞪口呆,大呼上當。
九月,楊煥民率13旅一部先行進入首陽山西北部大山裏與敵人周鏇,後翻越秦嶺最高峰二天門到達周至縣境內馬台鎮西北的一個大山坳。
根據偵察,這裏暫無敵情。楊煥民讓部隊戰士休息,並召開瞭乾部會議。會上楊煥民說:“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尾追我們和359旅的敵軍有鬍宗南正規部隊五六個師,敵人還有三四個師控製著渭河北岸,渡口上又有敵軍把守。我們要立即準備兩三天乾糧,找好嚮導,隻要渡過渭河,通過隴海鐵路綫後嚮西北方嚮進入山區,我們纔能如願迴到延安。”
圖|開國少將原中原軍區二縱第13旅副旅長蔔萬科(圖片源自於網絡)
兩天後,楊煥民和蔔萬科副旅長率領這支小分隊走齣山口,來到瞭渭河邊上的一個村子旁。楊煥民正想要派硃炳文去找個嚮導,忽然見到村裏走齣來一男一女,他定神細看,發現男的肩上斜背著一支步槍,隨即下令說:“阮班長,你過去捉活的。”
果然阮班長身手不凡,很快抓住並帶瞭迴來。經審問得知,男的是鄉公所鄉丁,女的是鄉丁的姘頭。附近的渭河上的船隻都讓國民黨軍看守住,河的東北邊有一段水深一米多的地段,可以涉水過河。過瞭河就到瞭乾縣境內,那裏是陝甘寜邊區的邊沿,暫時比較安全。
拂曉前,小分隊在鄉丁的帶領下,到瞭渭河邊,楊煥民讓副指導員萬誌敏先帶一個班從右側過河,很快首渡成功。正當後續部隊涉水到河中間時,突然天空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小分隊的行動也被河對岸的敵人發現瞭。
岸上的敵人大叫著,步槍、機槍子彈一起射嚮過河的小部隊,四班兩名老戰士中彈後被河水衝走。
“硃炳文,快用機槍掃射,衝破一個口子,掩護大傢衝上岸去。”楊煥民命令著說。
隻見硃炳文端起機槍嚮岸上的敵人猛烈掃射,很快為小部隊殺齣瞭一條血路。
楊煥民和蔔副旅長帶領小分隊後進,他們邊衝邊打,小分隊上岸後迅速越過隴海鐵路,鑽入路旁的玉米地裏,隱藏入青紗帳中。
小部隊在乾縣冒雨走瞭一天,天黑時分到達臨平鎮附近一個較大村莊的村西頭,找瞭一富戶人傢宿營。
圖|行進中的中原軍區13旅戰士(網絡圖片)
次日,雨過天晴,小部隊準備齣發。阮班長迴屋報告說:“楊政委,駐村東頭的敵保安團正在齣操,有百八十人,我們抓他一把吧!”
楊煥民和副旅長蔔萬科帶領小分隊將敵人迅速包圍,以四挺輕機槍和所有步槍集中火力嚮敵人猛打。敵保安團人員剛衝齣屋,便被小分隊壓到村邊的一塊空地上,小分隊一個衝鋒,活捉瞭敵保安團20多人。
楊煥民對敵團丁進行教育後,小部隊又要轉移,便將俘虜兵放瞭。
小部隊日夜兼程,終於在十月底勝利到達延安。不久,他們受到主席、硃德總司令、周恩來副主席等中央首長的檢閱。這時,中原軍區第13旅小分隊隻剩下74人,機槍四挺,步槍、手槍共48支。(完)
圖丨中原突圍勝利到達延安的第十三旅部分將士閤影(圖片源自於網絡)
【本文參考資料:《楚天將帥風雲錄》撰寫:孫純東,校對:孫昱欣,由於時間倉促,文章難免齣現錯彆字和標點符號錯用的地方,歡迎廣大讀者賜教。作者原創,未經允許,轉載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