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0/2022, 12:06:41 AM
濰水之戰,韓信擊敗龍且。不遠處西楚國的項它與高密城的齊王田廣,如果通力閤作,完全可以擊敗韓信。然而這種情況沒有發生,齊楚互相打起來瞭。
濰水之戰前,為瞭取信項它,齊王田廣打開南城門,撤走守軍,允許西楚軍派兵五韆入城,鎮守高密南城牆。
濰水之戰後,高密城,齊王田廣親自披甲戴盔,身旁圍瞭十幾個將尉。齊軍打算從兩側相連的城牆和牆下階梯三處強攻西楚守軍。
齊王田廣咬牙恨恨道:"眾卿放手去做,不論戰法,隻求殺敵。"
眾將尉肅然迴應:"願為大王效死命。"
齊軍三路人馬同時發動,城牆上用鐵騎帶頭衝擊,後麵戰士各帶長槍短刀,手持木盾,奮不顧身搶齣,如鐵桶般,嚮西楚守軍密不透風壓迫過去。同一時間城內高處就位的齊軍弓弩手,將箭矢如飛蝗般射嚮西楚軍。
西楚軍其實也有所防範,隻是低估瞭齊人的仇恨,雖結陣把守,也不斷丟失防綫,逐步退守到南門附近一段城牆上。
西楚守將與麾下軍官麵麵嚮覦,龍且慘敗,項它隻怕又要跑,守將下令道:“打開城門,依次撤離。”
南城門打開,壕溝上的吊橋也放瞭下來,西楚軍開始撤離。此刻馬蹄聲轟天而起,原來齊王早就安排一支精銳騎兵,從其他城門溜齣,就等西楚軍齣城便截殺,斷絕西楚軍的後路。
而西楚軍方麵,已經陣亡數百人,剩餘四韆多人隻有極少數還在城頭,大部分已經在城下或城門洞裏麵。齊軍占據城牆和城內高點,肆意對西楚軍施射。僥幸從狹窄吊橋衝齣去的西楚軍,也逃不過齊軍騎兵截殺。
城下的西楚軍人人麵如土色,有人甚至拋掉兵器跪下投降,齊軍卻毫不理會,箭手們目的隻有一個,射光所有的箭。
一個多時辰後,齊軍將五韆西楚軍趕盡殺絕,片甲不留。
項羽在齊國大肆屠城、殺降卒、夷城郭,令齊國上下眾誌成城,一心找西楚軍復仇,當然戰略判斷也就齣瞭問題。
在齊王和齊國將士眼中,項羽的威脅遠大於韓信。曆城那一戰,齊軍敗在漢軍撕毀盟約,非戰之罪,而且齊軍損失並不大,目前齊軍仍控製齊國各大城邑要塞。隻要西楚軍撤兵,齊國上下有信心,把韓信的漢軍殲滅在齊國土地上。
西楚軍就不同瞭,西楚國始封九個郡,目前實際控製超過十個郡,兵力雄厚,項羽又能徵善戰。無論項羽和劉邦大決戰的結局如何,齊國上下都認為應該攻擊西楚軍。若項羽戰勝,將來還是會反過來收拾齊國,此戰正好削弱對手。若劉邦獲勝,齊國與劉邦一起滅項羽,也算是友軍,齊王還是可以裂土封王,而且封地更大。
項它毫不戀戰,立即撤兵,完全不顧城內還有五韆西楚軍,更來不及兼並近兩萬龍且殘兵。項它很有自知之明,不敢奢望琅琊郡的土地,也沒有去彭城與項纏等人爭奪控製權,而是率七萬五韆人馬迅速南下再西撤,穿過薛郡,北上迴到東郡。畢竟保住東郡基本盤,他纔有可能立足亂世。
韓信令傅寬再次堵住濰水上遊,便親自率軍渡河。龍且軍殘部竟然沒有四散逃跑,因為深入齊國,逃散後極有可能被齊國軍民圍殺。
韓信軍兼並龍且軍之後,經過曆下、臨淄、濰水三場戰爭,漢軍人數從六萬人大幅增加至八萬六韆餘人。韓信最大限度利用齊楚矛盾,每戰看起來都是兵行險著,卻戰必勝,攻必剋,無愧“兵仙”稱號。
齊王田廣自知不是韓信對手,隻是派兵象徵性掩護抵抗,親率三萬多大軍撤往莒城。
漢軍中軍大帳,韓信和李左車又在下棋,兩人邊下邊談。齊國的這個戰術,令漢軍陷入死局。現在漢軍中已經有不少齊軍降卒,幾乎可以肯定,有的是齊軍派來的奸細。後續漢軍一舉一動,完全是把牌翻開來打,稍有不慎,就會吃敗仗。一旦作戰不利,臨淄盧罷師的兩萬多齊軍可能就會反水,曆城也有大把齊軍,斷絕漢軍迴趙地之路。
忽然斥候來報,項它軍疑似遭到齊軍伏擊。原來莒城的齊守國相田光,早接到齊王田廣的密令,務必伏擊西楚軍。田光顯然非常瞭解項它,親率三萬多人埋伏在沂水西岸,正好遇到項它的先鋒軍,齊軍奮勇殺敵,斬首兩韆多人,俘虜五韆多。
項它卻毫不理會,率軍穿越沂山與濛山之間,打算從薛郡北上迴東郡。
田光仍不依不饒,率軍銜尾追殺。莒城已經是一座空城,齊軍的戰術非常靈動,不以守城為目的。
聽完斥候的戰報,韓信與李左車雙目同時一亮,李左車恭維道:“大將軍一定有瞭妙計。”
此前韓信從齊軍降將口中得知,齊國在琅琊郡的琅琊海邊,有不少戰船。琅琊以東海麵上還有一個島嶼,屯瞭不少糧草。
如今齊王從臨淄撤到高密,又從高密撤往莒城,既然莒城的田光在追擊項它,若漢軍繼續南下莒城,齊王大概率又要撤走,目的地可能就是琅琊城。如果漢軍追到琅琊,他可能還會去往海島。到時候把所有戰艦帶走,漢軍隻能望洋興嘆。
韓信當機立斷,叫丁復入帳,叮囑其不帶任何齊國降兵,率精銳騎兵悄然去莒城與琅琊之間的必經之路上設伏。
而韓信則統率八萬五韆大軍,南下追擊齊王到莒城。
齊王田廣絲毫沒有固守莒城然後令田光迴援的意思,對齊人來說,有痛打落水西楚軍的機會,是絕不會放過的。項羽在齊國一次次屠城、殺降卒、夷城郭,齊人被仇恨衝昏瞭頭腦,一次次做齣錯誤的判斷。在齊國君臣眼中,韓信雖然打瞭幾個勝仗,但齊軍仍有近三十萬,主場作戰,足可耗死韓信這支漢軍。
齊王田廣果然往琅琊城方嚮撤兵,韓信也毫不含糊,以曹參統領步兵、灌嬰率騎兵,部騎結閤全力追擊。齊軍斷後的軍隊相當不錯,沒有給漢軍多少可乘之機。不過齊軍也被拉成瞭幾段,後麵阻擊的部隊跟不上前麵的騎兵。
當田廣率數百騎衝在最前麵,眼看琅琊城在望,卻遭遇丁復騎兵伏擊。
丁復取瞭田廣首級,掛在槍頭,一路耀武揚威南下與韓信軍會閤。齊軍立刻支離破碎,作鳥獸散。
劉邦稱天子後,封丁復為陽都侯,食邑7800戶。要知道劉邦的心腹,騎兵統帥灌嬰,也不過500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