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3/2022, 8:09:59 PM
前兩天果仁媽看見一個熱搜話題: 父母真的會偏心老二嗎?
這真的是每個二胎傢庭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
沒生二胎的時候,大多數父母都會覺得自己可以“一碗水端平”,並在有瞭二胎後一門心思地追求這個目標,想給兩個寶寶平等的愛。
但事實是,根本做不到。 我們既沒有辦法完全平均地分配精力,也不能平等地滿足倆孩子的要求。 即便有時候我們做到瞭相對平等,孩子依然會不滿足。
果仁媽今天的文章,是一位媽媽的真實經曆分享。 二胎5年,她發現, 自己越追求公平的時候,孩子就越覺得不公平。
不偏心,在真實的生活裏是不可能的。但 如何偏心,能讓兩個孩子都滿意? 她有兩個百試百靈的方法。快一起來看看吧!
你越追求公平
孩子越覺得不公平
二胎矛盾,紛爭的導火索其實就倆字――“爭寵”。
他有這個玩具,我沒有;他可以做這件事,我不可以;他被媽媽誇奬,我沒有... ...為瞭獲得更多資源,更多關注,娃一定會據理力爭,錙銖必較。
而為瞭讓孩子們心裏平衡,父母們總是會努力做一件事―― 一碗水端平 。
但端著端著,你就會發現,哪怕買同樣的玩具,分配同等的零食,安排同樣陪伴時間,爭執依然不斷,戰火依舊彌漫。孩子還是會用各種方式來驗證我們的愛,投訴、告狀,此起彼伏。
兄弟倆在海邊玩丨作者供圖
於是,我們疲於當“法官”,不斷給他們的衝突“判案”。
殊不知, 越判矛盾越多,隔閡越大 。
剛生老二時,我時常心懷愧疚,覺得對不起老大。因為老二的到來,剝奪瞭許多陪伴他的時間。
那時,老大時常眼巴巴地抱著繪本問我:“媽媽,你有空陪我講書瞭嗎?”
而我因為要哄老二睡覺,經常不得不讓他“等一等”。
陪伴老二太多而對老大愧疚丨作者供圖
後來,二胎過來人的閨蜜安慰我:“ 你現在對老大感到愧疚,很快你會發現,對老二愧疚更多。 ”
果然,隨著弟弟慢慢長大,他能夠自己玩耍自己看書,而哥哥進入小學,需要我輔導功課。陪伴的天平開始傾斜,角色也開始對調。
這時,輪到弟弟時常眼巴巴地抱著繪本問我:“媽媽,你有空陪我講書瞭嗎?”
而我因為要檢查作業,不得不讓他“等一等”。
輔導哥哥占據更多時間而對老二愧疚丨作者供圖
於是, 我努力想要調整天平,給兩個孩子平等的陪伴,平等的愛:
我試過跟哥倆協商,一三五陪弟弟,二四六陪哥哥,結果餘齣來的周日就會成為爭奪的焦點;
也試過買同款不同色的玩具,結果為瞭搶奪想要的顔色又爭執不休;
最後為瞭消除矛盾點,乾脆什麼都買一模一樣,結果他們依然會因為各種理由爭奪......
為什麼?當 我越想要公平時,孩子越認為“不公平” 。
直到有一天,閨蜜跟我說“ 關係好的手足並不太計較公平,反而太計較公平纔會讓關係不好。 ”
這話有點拗口,我在細細重復瞭幾遍後,卻整個人開竅瞭。
在養育倆娃5年後,我纔突然發現,對於 二胎關係最大的誤解――追求公平 。
總以為隻要平等對待倆娃,他們關係自然就會融洽。卻忽視瞭, 年紀不同,需求不同。沒有公平,也不需要公平。
越強調公平,孩子反而越計較得失,結果就導緻競爭加劇,矛盾增多。
多胎傢庭,沒有公平,隻有平衡
想通瞭這一點,就能更好地解決“爭寵”的矛盾,核心就是―― 消除競爭,利益捆綁:
讓他們意識到彼此是隊友關係,團結一緻就能獲得贊賞,爭執分裂則損失利益。
怎麼讓孩子們意識到這種同盟互利的關係呢?我開始在日常中做齣改變。
1、正義的偏心:按需分配,差異化滿足
首先,我不再跟孩子們強調公平,而是直接地告訴他們:“沒有絕對的公平,隻有相對的閤適。”
例如,以往早餐,哥倆都是同樣多的份量。但現在我會跟弟弟說:
“哥哥兩個包子,你一個。因為哥哥上小學沒有課間餐,而你幼兒園還會有點心。”齣乎意料,解釋清楚以後,弟弟並沒有像以往那樣抱怨不公。
因為媽媽的愛,並沒有因為多一個包子或少一個包子,而有所偏差。他和哥哥的需求不同,所以媽媽 按每個人的需要做齣安排,與公平無關 。
作者供圖
而放學時,我會先接弟弟,然後在小區玩一會。等接瞭哥哥以後,就直接迴傢吃飯。
我給哥哥的解釋是:“因為晚飯後的時間,我都在陪你。所以放學先單獨陪弟弟一會。”哥哥聽完也欣然接受。
那句“為什麼我比哥哥少”,弟弟很少說瞭。那句“為什麼你陪弟弟沒陪我”,哥哥也不再提瞭。
愛不是物品,我們無從衡量,不能用可量化的東西將其物質化。
兄弟倆一起玩七巧闆丨作者供圖
想要 ≠ 需要 ,兄弟倆 都“想要”媽媽的愛,但媽媽會根據情況,滿足他們的“需要” 。可能不同情況下,彼此得到的份量會不一樣,但他們會知道:在媽媽眼裏, 哥哥和弟弟都同樣是被看見,被重視,被珍愛的 。
理解瞭這點以後,麵對許多看似“不公平”的安排,他們也能坦然接受瞭。
2、利益一體化:消除競爭關係,培養共贏意識
解決瞭分配問題,但矛盾並非完全消除,因為矛盾的根源還在――求關注。
“媽媽,哥哥打我!”
“不是,是弟弟先搶我的東西!”
“我沒有,我就是看一下,哥哥就推我!”
“我沒推,我就是讓他走開而已!”
“你就有!我沒有!就有就有!沒有沒有!”……
如果是從前,我會正義凜然地讓哥倆擺事實,理清案情,判斷真僞,企圖做個公正廉潔的好官。
但清官難斷傢務事,麵對每天哥倆層齣不窮的官司案,越想當個好法官,矛盾越激化。
後來,爸爸輕描淡寫地用“男人”的解決方式告訴我, 與其磨破嘴皮地講大道理,不如一句殺手鐧來得高效省事:“要吵就彆一起玩瞭,各迴各房間去。”
好瞭,不吵瞭。世界都清靜瞭。
當他們發現,這種求關注的手段並不奏效,原本推推嚷嚷,你多我少的雞毛蒜皮,也就沒啥意思瞭。 沒有觀眾,演員也就不來勁瞭。
競爭關係瓦解,抱團取暖好處更多。
意識到這點以後,哥倆的吵鬧少瞭。反而開始求同存異,默契越來越多。聯閤起來打掩護,嫻熟地搞小動作。自以為瞞天過海濛過瞭老母親,嘻嘻哈哈躲在角落笑成一團,取代瞭原本每天雞飛狗跳的日常。
作者供圖
爸爸得意地揚揚眉毛,告訴我: 當父母,有時“無為而治”,會比“無微不至”來得更有效果 。
再後來,當他倆齣現矛盾時,我開始學會管住想乾涉的手,閉上想判案的嘴,學著讓他們先自己解決。
弟弟畫花瞭哥哥的作業,哥哥哭著來投訴,弟弟委屈來求助,我笑而不語,讓他們自己想辦法。
作者供圖
哥哥無奈,哭哭啼啼抱著作業迴去重新寫;弟弟自知理虧,鞍前馬後給哥哥遞筆捶肩。原本劍拔弩張的氣氛,在你來我往的互動中,不知不覺就煙消雲散瞭。
而我需要做的,是經常抱著彩虹屁,誇誇哥哥對弟弟的包容和照顧,誇誇弟弟對哥哥的崇拜和依賴 ,久而久之,“兄弟情深”還真的越誇越瓷實瞭。
每次問題齣現,其實都是我們培養孩子解決手足矛盾的契機,抓住它,危機就變轉機。
孩子的成長中,競爭環境是大人營造齣來的,同時,融洽關係也是大人推動發展的。
隻要父母處理得當,相愛相殺,也可以變成相親相愛。
作者供圖
與其糾結自己有沒有偏心,不如去相信, 孩子間沒那麼多需要你解決的問題,也要相信孩子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
誰傢兄弟姐妹不是從小吵到大。好的關係不怕吵,越吵感情越好。
美國著名兒科教授布雷澤爾頓曾說: 二孩關係中,競爭、衝突與溫情是並存的 。
二胎傢庭,父母的愛不是一個蘋果,一人分一半。而是如同園丁般, 關注到每顆種子的需求,按需澆灌 ,讓他們共享陽光雨露,也共同經曆風雨,最後,綠樹成蔭,花萼相輝。
遇到倆娃爭執,你是如何處理的?
留言區和我們分享一下吧!
作者丨 立正媽媽,人社部高級兒童情商管理指導顧問,中國圖書館學會兒童閱讀推廣人。
編輯丨 羚羊,人類幼崽觀察傢。
|作 者 招 募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