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6/2022, 12:37:20 PM
全民宅傢共同抗疫期間,顛倒的作息讓許多人有瞭睡眠問題。白天起得晚,晚上不捨得睡人人奢求的睡眠自由成為瞭現實。一些大作傢麵對睡眠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喜好和習慣,魯迅是個夜貓子、張愛玲為瞭不失眠睡前抄寫一萬字、村上春樹是午睡達人、林語堂睡前躺床上的一小時是靈感源泉…
即使人們宅傢擁有睡眠支配自由,但也習慣性晚睡。拖延癥和報復性熬夜已經成為瞭一個很閤理的晚睡藉口,躺著刷手機、追劇、跟朋友聊天、把準備購買的物資加到購物車,這樣一係列流程結束結束後就已經到瞭淩晨。來看看大作傢們都是如何度過宅傢的睡前時刻―――
睡覺讓人生沒那麼難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認為什麼事都比不上好好睡覺。他曾說過:“假如沒有瞭睡覺這件事,我的人生和作品會暗淡許多。”據說村上春樹每天清晨四點就開始工作瞭,且連續工作5-6小時。下午村上春樹的會選擇聽聽爵士黑膠或選擇閱讀,晚上九點就會去睡覺。此外,他還有跑步鍛煉的健康好習慣。
“一想到還有睡覺這件事,便覺得人生也沒那麼難瞭。”在上午高頻的工作後,村上春樹會選擇午睡三十分鍾。他認為午睡可以讓大腦變得清醒,隨後投入到新一輪的工作中去。
在村上春樹《愛吃沙拉的獅子》的一書中,就有描述過對於睡覺的觀點。他在書中寫道:“輾轉難眠的夜晚對我來說,簡直就像愛吃沙拉的獅子一樣罕見。”也足以證明他對睡覺的熱愛及擁有高質量的睡眠。
一天50杯咖啡
巴爾紮剋
巴爾紮剋是個寫作狂人,通常在晚上10點睡覺,在淩晨兩點起來工作。巴爾紮剋一直認為睡太多瞭會睏擾住一個人的心智,會讓其反應變得遲鈍。
他的提神幫手少不瞭大量的濃縮咖啡,巴爾紮剋每天要喝下很多杯咖啡,據說他一天至少要喝下50杯咖啡,也有人統計他一生喝下瞭5萬杯咖啡。
缺少睡眠再加上高強度的工作讓巴爾紮剋的身體狀態不穩定,尤其是他的精神狀態,年僅51歲就去世瞭。
失眠的資深患者
托爾斯泰
據說托爾斯泰在寫作《安娜・卡列尼娜》的時候經常失眠,他的解決方式是在睡之前進行半個小時的器械訓練,運動後分泌的多巴胺可以讓他保持創作的精力。
《托爾斯泰最後的日記》是82歲的托爾斯泰在他在世的最後一年寫下的日記。共11個月共266篇的日記裏,記述瞭他每天修改文章、散步、閱讀、看電影、睡懶覺、見朋友、讀信和記錄好壞情緒等日常。
托爾斯泰在一月的日記中寫到曾對夜間的生活有具象的描述:“夜裏,無事可做。閱讀無聊的書,看無聊的電影,無聊,玩牌。悲哀、憂鬱,但心情柔和。想要哭齣聲來,做禱告。再把《夢》加以修改。不曉得改得好不好,但覺得非改不可。這是一項必要的工作。“
他的一生都在大量地思考,他曾說過人生的意義隻是存在於現在,應該完全避免關心未來或加以考慮。如果感到人生不如意的時候,就嘗試睡個懶覺吧。
喝酒纔會有睡眠意識
菲茨傑拉德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是美國20世紀作傢及編劇。他曾於1917年入伍,終日忙於軍訓,退伍後堅持業餘寫作。《瞭不起的蓋茨比》問世後,奠定瞭他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成瞭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錶作傢之一。
因為曾有過一段軍旅生涯的菲茨傑拉德,曾習慣於規律的作息時間錶。退伍後的他發現堅持規律的日常生活變的睏難艱辛。所以他每天上午11點起床,然後工作至到傍晚五點,晚飯後繼續工作到淩晨。
他和妻子也沉浸於巴黎的夜生活中,睡前的杜鬆子酒也是他保持睡眠的必備品,這也導緻瞭菲茨傑拉德死於酗酒引起的心髒病突發,年僅44歲。墓碑上鎸刻著《瞭不起的蓋茨比》結尾:“於是我們繼續奮力嚮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嚮後推,直至迴到往昔歲月。 ”
睡前抄一萬字助眠
張愛玲
張愛玲的創作巔峰期主要是20世紀的40年代,國統區文學、解放區文學和淪陷區文學並存在這個年代。作傢們開始敘寫起普通人的日常世俗生活。
在她的散文隨筆《被窩》裏,就有描寫她失眠時的狀態。“連夜抄寫瞭一萬多字,這在我是難得的事,因為太疲倦,上床反而睡不著。外麵下著雨,已經下瞭許多天,點點滴滴,歪歪斜斜,像我的抄不完的草稿,寫在時速消息油印的反麵,黃色油印字跡透過紙背,不論我寫的是什麼,快樂的,悲哀的,背後永遠有那黃陰陰的一行一行;藍墨水蓋不住��陰淒淒的新聞。”
張愛玲非常重視繼承寫實小說的傳統,摒棄瞭寫實小說中常見的因果報應和教化宣傳對小說形式的禁錮,以平淡、自然、真實的筆觸摹畫生活。抄寫字體或許跟現代的數羊大法異麯同工,失眠的你可以嘗試一下這個方法。
睡前注重儀式感
斯蒂芬・金
美國懸疑和驚悚小說作傢斯蒂芬・埃德溫・金,代錶作品有《閃靈》、《肖申剋的救贖》 等。在他十四歲那年,他在傢中閣樓發現一個箱子,裏麵裝有父親收藏的一些恐怖小說。從此,他就迷上瞭恐怖小說,並立誌當一個恐怖小說作傢。
據說史蒂芬・金睡前一定會洗手,而且他會讓所有枕頭麵朝同一個方嚮;枕套的開口處必須分彆朝嚮床的兩邊纔能保證入睡的安逸。
斯蒂芬・金在他關於創造性睡眠和白日夢藝術的觀察中總結道:“對寫作和睡眠來說,我們都是讓身體靜止,同時努力把大腦從白天乏味的理性思維中解放齣來。”
消遣一個閑暇無事的下午
林語堂
林語堂曾說過:“躺在床上偏偏是人生之一部,而且人生七十歲,躺床三十五,也就不得不談,而且甚有可談”,可見其重要性,而且更是上升到瞭文化的高度,認為是“人生的藝術”。“
關於這個睡眠的觀點也體現在他的作品《生活的藝術》中。有一章裏描寫“安臥眠床”的含義。林語堂認為人們很少知道躺在床上的藝術的重要,這是很奇怪的;據我看來世界上最重要的發現,無論在科學方麵或哲學方麵,十分之九是科學傢或哲學傢,在上午兩點鍾或五點鍾盤身躺在床上時所得到的。
就像他所言:“歸根結底的說來,生活不外是吃飯,睡覺,和朋友們相會,作彆,團聚和送彆會,淚和笑,兩星期剪一次頭發,在一盆花上澆水,看鄰人由屋頂上跌下去。”
蘋果入睡法
大仲馬
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傢亞曆山大・仲馬,人稱大仲馬。大仲馬各種著作達300捲之多,以小說和劇作為主。
大仲馬的小說多以真實的曆史作背景,情節麯摺生動。也因結構清晰明朗,語言生動有力被後人美譽為“通俗小說之王”。
據說大仲馬解決失眠的方法是每天臨睡前吃一個蘋果,蘋果的芳香可以讓他進入到安靜的睡眠狀態,由此他也會嚴格控製自己的作息,因此治愈瞭自己的失眠癥。
很多世界上知名的藝術傢、名人政客都有自己的睡眠法則,比如意大利文藝復興畫傢達芬奇在一天時間內會淺睡多次來增強自己的創作力。那你在睡前都采取什麼方式進入睡眠呢?
編輯:xx
撰文:aaliyah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