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6/2022, 6:18:59 PM
記者 張瑩
“35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87年5月2日的晚上,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在中央電視台播齣瞭。香港亞洲電視台也同步播齣,這在當時也算是開瞭先河的盛況。”5月2日,演員歐陽奮強發文紀念87版《紅樓夢》播齣35周年。
1987年,一群少男少女作為電視劇《紅樓夢》裏的角色與觀眾見麵,他們的命運也就此改變瞭。35年後,他們主演的《紅樓夢》仍然是無法超越的經典。
那時候沒有電視選秀,《紅樓夢》的播齣卻成為那個年代最轟動的娛樂事件。我記得信息並不怎麼發達的30多年前,《紅樓夢》選角拍攝的消息見諸各大媒體,城市裏許多人傢裏掛著《紅樓夢》人物定妝照掛曆。
關於這一版《紅樓夢》,賈寶玉的扮演者歐陽奮強發微博迴憶當時的社會反應是“毀譽參半”,但該劇對文學名著的還原達到瞭極緻,極緻到什麼程度呢?就像用高科技掃描儀一般還原瞭曹雪芹的文字。
看87版《紅樓夢》,似乎每一個演員都成瞭小說中人物的替代者:鄧婕“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的霸王美人王熙鳳;陳曉旭“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的病美人林黛玉;張莉“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盤,眼如水杏”的端莊美人寶釵,都完美契閤人物,林黛玉不可復製,賈寶玉不可復製,王熙鳳不可復製,史湘雲不可復製,晴雯也不可復製。
35年後迴頭看,這些演員也正應瞭導演王扶林的話:一朝入夢終不醒,世間再無《紅樓夢》。入戲太深,他們的《紅樓夢》後無來者,他們自己的人生也貼上瞭撕不掉的標簽。
此後《紅樓夢》影視作品有瞭很多版本,動靜最大的當數2010年的李少紅版。當時的李少紅憑藉《大明宮詞》紅瞭,這部劇的氣質很像西方戲劇,仙仙地演繹古代宮廷故事,細膩、柔美,之所以推齣李少紅重拍《紅樓夢》,大概以為能把宮廷故事拍得這麼美的李少紅,定能拍齣一部唯美的豪門恩怨大劇。可是《大明宮詞》是“仙境”,《紅樓夢》是人間,一個空靈,一個煙火,氣質上就天差地彆。
先是服化道帶著詭異的氣息,一齣來就迎來鋪天蓋地的罵,在李少紅看來,她要拍一部完全顛覆87版的《紅樓夢》,過多地追求突破和媚俗。比如因瞭李紈一句“還叫他赤身露體精著來光著去嗎”,直接拍瞭黛玉裸死橋段。如此用爛俗、庸俗來博眼球,提高收視率,沒有觀眾受得瞭。同時被主流媒體狠批“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顛覆瞭原作的藝術精神,這是藝術俯就和諂媚收視率的典型體現”,這樣的劇,說實話,是沒有生命力的。
翻拍名著名作,最忌諱的就是畫蛇添足,總是想著比大傢高明,往往弄巧成拙。小時候筆者特彆喜歡看83版《射雕英雄傳》,看完電視劇再看書,就覺得電視劇是小說的影像版,翁美玲的黃蓉古靈精怪,黃日華的郭靖憨傻可愛,曾江的黃老邪孤傲帥氣,還有穆念慈的癡情、小王爺楊康的多情,以及華箏、傻姑、江南七怪、梅超風,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刻畫得栩栩如生,滲透在骨子裏。後來翻拍數個版本的《射雕英雄傳》,服化道更加先進精美,卻再難超越83版。在我看來,原因很簡單,要麼是將“射雕”這個大IP淩駕於藝術之上,當作賺錢的載體,要麼就是亂改一氣,名著早已麵目全非,觀眾根本不喜歡。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從方方麵麵做到極緻並被廣泛認可的,87版《紅樓夢》有紅學傢把關,做到瞭對名著的敬畏,成就瞭自己的經典。最怕又想和經典捆綁,又想掙脫經典的魅力,最後成瞭不倫不類的作品。經典是用來緻敬的,不是用來打破的,更不是用來挑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