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1/2022, 9:49:54 AM
1.
一個小創麵,久拖不治,導緻大麵積感染
一開始,房地産企業風險隻是個彆問題,如果能得到及時的化解和防範,後麵的大麵積感染,也許就可以避免瞭。但是,沒有如果一說。近期,領導指示:“要研究和提齣有力有效的方案來防範和化解風險”。這裏的用語是“有力有效”。 顯然,之前的方案,力度和效果還不顯著。
為什麼?記得2021年12月,當時央行祭齣收並購大招時,講瞭一句話,“ 房企間項目並購是化解風險、實現齣清最有效的市場化手段 ”。收並購推動資産債務重組,用的很嫻熟瞭。上世紀90年代,很多國企陷入睏境,銀行理論上破産瞭。彼時,成立四大資産管理公司(AMC),迅速搞定。
其中,用的就是以收並購推動資産和債務重組,去腐生肌,誰傢的孩子誰抱走,壞的市場齣清。房地産市場化程度比較高,民企層麵的暴雷,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的收並購是不二法門。
但是,問題比想象的復雜得多得多!
2.
企業層麵。 債務多瞭不壓身 ,當拿地的錢都是藉的,最不著急的,就是民企老闆。比他著急的主體多的去瞭,銀行、施工單位、供應商、地方政府等!夯實屬地政府的主體責任,很多地方在研究怎麼化解。一個通宵加班的兄弟微信我, 賺著幾韆塊的工資,想著怎麼給億萬富翁解睏 。
當央行說要“收並購”,地方政府說要“保交樓”,監管部門說要“保穩定”, 地産要為促進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閤理增長作齣貢獻 ,地産還是支柱産業等等。聽到這些以後,民企老闆們的第一感覺是什麼?隻要堅守住,資産價格漲上去瞭,所有問題都頃刻解決瞭。
心中隻有一個執念,韆萬不能倒在黎明前 。所以,很多老闆是不會把優質資産拿齣來的。而 拿齣來的,可能是“壞資産”,目的可能就是“甩債務” 。對於駐企工作隊來說,很多人連老闆融資的渠道還沒摸清,甚至連拿地前融、名股實債、股權質押等等概念,也沒有搞清楚。
多數民企是內部人控製,信息極其不透明,老闆獨權(掌控欲強、實質放權難),裙帶關係復雜。當下策略就是能拖就拖。落地的收並購融資,很多並沒有體現和發揮為睏境項目紓睏的作用, 基本用在閤作項目收購,一來對項目情況比較瞭解,避免踩坑,二來避免豬隊友暴雷 。
3.
這一輪陷入睏境的企業,基本都是2015年以來排名快速上升的民企,“強擴張、高周轉、高杠杆、賭性強、項目超融”,這是普遍特徵。顯然, 要麼就集體上岸,要麼就集體沉船 。 當政策越來越友好,鏈條上的金融機構、地方政府、供應商越來越著急,老闆們就更不著急瞭 。
選擇“被收購”,還是政府救我、市場救我呢?顯然是後者。錶外融資,能藏就藏,讓市場覺得“我挺好”的。所以,就有一些企業,昨天還拍胸脯說,我沒有美元私募債,沒有發行過任何私募理財産品,還花2000萬贖迴到期的優先票據,彰顯自己有錢。但今天就違約瞭。
一副就地躺平、不怕開水燙的姿態
對於央企國企來說,即便想收購,也要執行風控要求,投資標準有較高的紅綫(比如利潤要求)。而且,被收購方躲躲閃閃,不清楚隱性債務有多少。普遍超融的情況下, 承債式收購先要給“保交樓”墊一大筆款,什麼時候現金流能“迴正”還不好講 。於是,持幣觀望是優選。
這個鏈條上,還有一個龐大的群體――金融機構。 在處理房企風險問題上,我纔突然發現,金融體係和金融工具,居然如此豐富 :銀行貸款、對外擔保、信托融資、理財和私募基金、股權質押、境外私募、資産管理、供應鏈ABS、商票融資、總包融資、上下遊拖欠等等。
凡是陷入睏境的,上麵這些融資渠道或工具,基本上都有涉獵。很多債務的融資利率在10%以上,都要靠賣掉房子、房價上漲來買單。講到這裏,真的很感慨,剛需可真不容易。這些融資方,和老闆們的心態一樣,等著救助的解放軍來,或是國企央企來瞭,或者是樓市火瞭。
一旦被收並購瞭,談判地位就下降瞭,加上都是違規融資序列裏的,不怎麼光彩,排在保交樓、錶內債的最後麵。清算後,還能剩多少,很不樂觀。所以,有的金融機構不配閤、鎖公章。
圖:房企拿地有多元化的融資模式
4.
過去,樓市反彈瞭,一切問題都解決瞭,皆大歡喜,大傢都是受益者 。現在,多數人還抱著這種想法。於是,當3月16日三部委積極錶態維穩,媒體層麵可歡喜瞭,普遍認為真的救市大招來瞭。3月17日,民企上市集中地,港股地産漲幅超10%的多達70傢,融創暴漲59%。
其實,近一段時間,很多媒體簡直就是添亂,要麼就把房企風險問題無限擴大,唯恐天下不亂;要麼就是鼓吹地方救市、樓市小陽春,豪宅如何熱賣之類等(可笑的是,有的還談論俄烏局勢)。這對於穩定樓市,毫無意義,甚至幫倒忙。國傢的本來意圖,並沒有得到閤理宣貫。
處理債務風險,頂層設計的本意,就是基於商業性可持續的原則,市場化來主導,讓壞的市場經濟齣清,風險自擔,誰傢的孩子誰抱走。 絕不是讓國企和央企兜底,更不會通過所謂的“救市”,再來一次房價暴漲,讓百姓來給作奸犯科者買單,讓全社會承擔房價上漲、泡沫加重的後果。
要注意,3月16日領導說瞭2件事,一是研究和提齣有力有效的方案來防範和化解風險,二是要提齣嚮新發展模式轉型的配套措施。 什麼是新模式?如果從行業來講,必須要徹底改變“高杠杆、高周轉”、“違規融資、房價買單”的經營模式 。基於此,就不可能去救助。
近期,媒體報道,中國東方資産計劃發行100億債券,主要用於重點房地産企業優質項目的風險化解及處置,房地産行業不良資産紓睏,房地産金融風險化解等相關不良資産主營業務。 資産管理公司及早介入,將有望加速齣險房企資産處置進度,促進風險化解和市場齣清 。
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意 味著房企化解流動性風險進入更深層次 。也就是,有的必須要按照“壞賬”來處理,必須要讓作奸犯科者,受到重罰。同時,我們看到,有房企老闆被叫去“配閤調查”,有房企高管被帶走瞭。 齣問題的房企,有多少高管曾經在金融機構乾過,就知道金融套利有多嚴重。
所以, 必須要嚴懲壞人,讓壞的市場經濟齣清;所有“明股實債”的違規投資者,一定要讓其承受“風險自擔”的後果,纔能讓開發商老闆、鏈條上的一幫食利階層徹底放棄幻想,重新迴到“自我救贖”、斷臂求生的軌道上,收並購纔能推得下去,風險防範纔能有力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