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6:52:03 AM
宋慶齡是中國曆史上的奇女子,她驚艷瞭中國,也驚艷瞭世界。讓西方世界瞭解並認識到東方古國的神采與風貌,獻身於中國的革命事業,為中國的解放事業獻齣瞭她的一份力,同時也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等,做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
宋慶齡傢境殷實,為人樂善好施,雖一生無子,但也承歡膝下。宋慶齡於1981年逝世,在她離去之前就已留下遺囑,將各項事務安排妥當。
可唯獨宋慶齡的母親倪桂珍贈予她的黃金飾品,在遺囑中另外添一筆說:“媽媽送給我的黃金飾品不能分。”
宋慶齡的母親倪桂
母親,一生的掛念
宋慶齡的母親倪桂珍是一位獨特的女子,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倪桂珍自幼受中西文化的熏陶,敢於衝破封建的桎梏,在盛行纏足的時代,堅持不纏足,認為這是對女子的摧殘,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在女子無纔便是德的重壓之下,她自五歲起便開始學習識文斷字,後進入西式學校學習。
宋慶齡受母親影響頗多,學貫中西,後因傾慕
孫中山
先生纔華,下定決心追隨。宋慶齡嫁與孫中山先生這一消息,傳達至中國境內時,其母倪桂珍,對此持強烈反對態度。但木已成舟,女兒怎麼勸都勸不迴來。
做母親的哪有不掛念女兒的?盡管女兒沒有聽自己的勸告,執意嫁與孫中山,但做母親的心裏始終是有女兒的,擔心女兒受苦受纍,風餐露宿。
實在是不忍心讓自己的孩子受苦,便贈與女兒黃金飾品。
黃金飾品
黃金在和平年代是飾品,在戰亂年代則是盤纏。黃金是永遠通行的貨幣,父母愛子為之深謀遠慮。宋慶齡嫁與孫中山先生的時候,先生可謂是一窮二白,一心一意搞革命。
搞革命就是搞事業,搞事業哪有不花錢的?花錢如流水,掙錢如抽絲,盡管有其他國際組織的援助,可這也依舊是杯水車薪。
母親是世間最美的詞,在工作遇到睏難的時候,總是會想起自己的母親,想迴到母親的懷抱裏,尋求安慰,不管長到多大也依舊是母親懷抱裏的孩子。
在無數個難以入眠的夜晚,宋慶齡女士藉著燈光端詳著母親贈予自己的黃金飾品,看瞭又看,淚眼婆娑。
迴想起自己與母親昔日的談笑和母親對自己的諄諄教誨,思母之情,一時如潮水般湧來。
宋慶齡女士
母親贈予的物品,在女兒心中總是有特殊的分量。黃金飾品不再是單純的飾物而是一個母親對女兒的期盼。
宋慶齡常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免不瞭四處奔波,為人子女,不能在父母跟前盡孝,這是永久的遺憾。
宋慶齡時常拿齣母親給的黃金飾品,放在手中,仔細端詳,仿佛看著母親給的黃金飾品,就能看到母親。
黃金飾品對於宋慶齡而言,是一件紀念母親的物品,看著它睹物思人,是留給她的一個念想。
意義重大之物,怎麼能流落在他人手中?
宋慶齡與母親
慶齡逝去,遺囑繼承
不管生前多麼的輝煌,死後也終究是圈禁於那小小的一方土地,倒還不如能亮一分光便發一份熱。
由於宋慶齡一直是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因此在她逝世後,她的葬禮並不再是個人事件,而是一項政治性的事件。因此,中央在宋慶齡逝世後,專門成立瞭“執行宋慶齡同事遺囑”的八人小組,由該小組負責處理宋慶齡遺囑事項事宜。
宋慶齡是一個豁達的人,在中國人避諱談生死的時候,她早已立好遺囑。但其立下遺囑過多,一時之間很難有一個定奪。但這些遺囑的內容大同小異,都是說將什麼物品贈與某人,不同的不過是數量而已。
據八人小組成員迴憶,宋慶齡的遺囑一共有五份,有英文也有中文,有簡短的也有冗長的。簡單的幾句話就給概括,便是將自己的物品贈與某某同誌。
宋慶齡的遺囑
但最後一份遺囑,則與眾不同,這一份遺囑是宋慶齡女士生前留下的最後一份遺囑,她將這份遺囑鎖在自己臥室的一個櫃子裏,將鑰匙交與自己信任的保姆
鍾興寶
。
在這一份遺囑中,單獨提到瞭母親贈與她的黃金首飾,並在遺囑上執筆寫下“我的媽媽送給我的黃金飾品是不能分的,它是紀念品。”人在最後關頭,還是會想起自己的母親,畢竟是血脈的羈絆。
這五份遺囑的主要內容便是將自己在北京住宅的書籍去嚮做瞭規劃,還有國畫衣物銀製餐具等贈予他人,最後則是提及瞭錢的問題。獲得金錢捐贈的人數較多,但每一個人至少都會分得500元。
宋慶齡女士的身份特殊,殊榮加身,偉人生前事物,自然是要留予後人觀仰,同時這還是政治性任務不可馬虎。因此,八人小組隻能盡可能地去遵循宋慶齡女士的遺囑。
塵埃落定
遺囑數量過多,許多事物都需要商議決定。開瞭多次會議後,最終決定,要在保留宋慶齡故居原貌基礎上,對其遺囑進行分配。錢財按照遺囑的中所說進行分配,剩餘的錢就用於成立宋慶齡,上海、北京兩地故居房屋維修基金。
宋慶齡女士緊緊跟隨著孫中山先生,政治主張上處處可體現三民主義的影子,同時也對的主張錶示贊同。
宋慶齡女士值得,得到我們所有人的尊重,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奉獻一生。
宋慶齡與孫中山
在宋慶齡的遺囑中,反復提到兩個孩子,
隋永清和隋永潔
。這對姐妹花是宋慶齡的警衛
隋學芳
的女兒,由於隋學芳因喝酒導緻中風,全傢經濟睏難,孩子眾多,宋慶齡並將這對姐妹花接來傢中撫養,同時也為瞭減輕隋學芳的經濟壓力。
這對姐妹花,對於宋慶齡女士晚年的生活帶來瞭極大的歡樂,享受到瞭承歡膝下的快樂。在養育這對姐妹花的過程中,也體會到瞭養育子女的艱辛。
宋慶齡女士的遺囑中,受贈者名字齣現最多的就是這對姐妹花,盡管如此,那也不能偏私。
八人小組一就是按照《辦法》中所規定的
“遺囑中凡贈款贈物,除國傢擬展齣應交與有關機關外,其餘一律按照遺囑中所規定,進行辦理。”
在宋慶齡遺囑中提及將傢具、畫作等贈與隋傢姐妹。根據《辦法》,畫作、傢具等,應當保留作為布置故居所需物品。總而言之,涉及到故居的陳列擺放等問題,一律要以保持故居原貌為基準。最後塵埃落定,隋傢姐妹按照遺囑中規定,一共獲得15000元。
隋傢姐妹與宋慶齡
由於宋慶齡的首飾和戒指是文物,並不能把這些東西分給隋傢姐妹作為紀念,但是可以拿些許宋慶齡的衣物作為留念,紀念宋慶齡對她們的養育之恩。
宋慶齡遺囑中其他的受贈人大多是得瞭錢財,像宋慶齡之前想要捐贈給他們的畫作,書籍等,都被國傢列為文物。
畢竟一切要以黨、國傢的利益為重。
之所以沒有按照宋慶齡遺囑中進行分配,是為瞭建造屬於宋慶齡的故居。同年,宋慶齡故居建成,並舉行開放揭牌儀式。宋慶齡故居中,一切樣式按照宋慶齡生前擺放,沒有絲毫更改。
宋慶齡故居
在清理宋慶齡故居時發生瞭一段小插麯,在清理過程中,於臥室櫥櫃文件箱裏發現26件重要曆史信件。上海市檔案局得知此信息後便嚮新聞界透露齣瞭此消息,然後中央檔案館的同誌聽聞此消息後急忙趕來拿文件。可萬萬沒有想到上海方麵居然給的是復印件。
北京同誌韆裏迢迢去上海,終於拿到瞭信件,本以為是原件,結果返程纔發現居然是復印件,北京同誌一腔真心終究還是錯付瞭。
宋慶齡人美心善,天地可鑒,和她一起工作過的同誌對她都是一緻好評。身邊的摯友逝世瞭,身為朋友自然是想得到屬於她的物件,留個念想。
宋慶齡鼓勵他身邊的一位同誌學習英文打字,這位同誌便嚮當時的負責人說,能否把該打字機留給他做一個念想,可是這個打字機是屬於國傢文物,當時的負責人便不吭聲,選擇沉默應對。最後還是給瞭這位同誌兩頂宋慶齡曾經戴過的草帽作為留念。
宋慶齡和孫中山先生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奉獻瞭一生,宋慶齡女士著力於推動中國婦女兒童健康及文化事業的發展。為促進全人類的和平事業做齣突齣貢獻,受到海外華僑以及國際友人的愛戴。
宋慶齡女士著力於推動中國婦女兒童健康
這樣一個女子,我們怎能不敬、怎能不愛?宋慶齡女士的遺囑受贈人大多都是自己身邊的同誌或是好友,孑然一身地離去。
宋慶齡對自己的母親還是有愧疚的吧!沒能在母親跟前盡孝,為瞭一個偉大的目標,顛沛流離。她一生無愧於國傢,也無愧於人民,唯獨愧對的就是父母。
最後在遺囑上寫著,媽媽留給我的黃金飾品不能分,那是紀念品,或許她想加一筆,希望能夠帶著母親留給她的黃金飾品去見母親,告訴母親,她過得很好,但這個大義的女子還是沒有加上這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