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1:48:56 PM
1948年10月,病情稍微有些緩解的杜聿明接到蔣介石的指令後,匆匆前往東北戰場,接手在遼寜戰役中慘遭痛打的部隊。撤退過程中, 隻見杜聿明聲東擊西,虎口拔牙,硬生生把被林元帥百萬大軍圍睏在葫蘆島的數萬名蔣係軍隊解救齣來。
孰料,自以為洞悉對方戰術的杜聿明在淮海戰場上卻兵敗於粟裕的紅色軍隊。
被俘虜的杜聿明心有不甘,思前想後,突然明白瞭什麼。晚年的他三番五次地上門見郭汝瑰, “是否因為你,纔使我軍慘敗。”
為什麼杜聿明會懷疑郭汝瑰?現在讓小編為你細細道來。
在這之前希望各位看官長按點贊2秒並關注一下,動一動您發財的小手給我一個支持,也方便您接收最新內容。
一、 戰敗的杜聿明
在當時的人們眼裏,粟裕、林元帥和杜聿明的纔能齣眾,均被蔣介石或紅色組織重視,被授予極為重要的軍職。 而在東北戰場上帶領蔣係殘部的杜聿明把林元帥打得不得不步步謹慎的情況下,紅色組織視其為戰勝蔣介石的關鍵突破口,自然是要百般籌謀,除瞭暗中安排粟裕領導軍隊對峙杜聿明,紅色組織還安排瞭一些工作給郭汝瑰,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埋下伏筆。
在東北戰場取得勝利的杜聿明其實對紅色組織的軍隊不敢掉以輕心, 經過三番五次地打聽,明麵上和他對戰的人是陳毅,他輕嘆瞭一口氣,但沒有留意到他的副手是粟裕,杜聿明最終因為他的疏忽大意而讓自己陷入不利之境。
此時,杜聿明望著手下狼狽不堪的士兵,心生悲哀之情,天要亡我矣。杜聿明自己也沒好到哪裏去,軍裝在撤退途中被撕破,衣不蔽體,看上去和昔日東北名將的風采並沒有絲毫關聯。
不料,杜聿明失敗瞭。在杜聿明帶領軍隊途徑陳官莊之時, 他們周圍忽然衝齣瞭數萬名敵方士兵, 杜聿明暗想不妙,一邊與華東野戰軍交戰,一邊往陳官莊掩護地撤退,這纔把華東野戰軍排斥在陳官莊外部。
此時,杜聿明望著手下狼狽不堪的士兵,心生悲哀之情,天要亡我矣。杜聿明自己也沒好到哪裏去,軍裝在撤退途中被撕破,衣不蔽體,看上去和昔日東北名將的風采並沒有絲毫關聯。
假裝鎮定的杜聿明安排數名士兵暗探周圍的東北野戰軍士兵數量。不久,收到消息的杜聿明更是感慨萬分,圍攻的華東野戰軍士兵數量不及東北紅色軍隊的一半,這讓杜聿明找不到理由為自己的失敗辯駁。 這時候,杜聿明心生疑慮,明明自己在暗地裏行動,為什麼會被華東野戰軍迅速埋伏呢?
不過當時的他也沒有時間想那麼多瞭,恢復精力的華東野戰再次進攻陳官莊。雙方在激烈地戰鬥,數日時間,橫屍遍野,期間杜聿明還收到署名為陳毅的勸降信。杜聿明難以接受昔日弱於他的將領的勸降,不願意坐以待斃,數小時的考慮之下,心生一計,決定鋌而走險,並於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和數個親信,插入華東野戰軍的戰俘隊伍,試圖濛混過關,突齣重重包圍。 但紅色組織的士兵素以嚴謹認真齣名,早就對戰俘數量記錄在冊。對多齣來的幾個戰俘,他們敏銳地發覺到不對勁,當即拿下, 杜聿明也就成為當時紅色組織公布的的四十餘名戰俘中唯一被活生生捕獲的蔣氏軍隊將領。
起初,紅色組織的士兵並不知道杜聿明等人的姓名。已經淪為階下囚的杜聿明報上假名“高文明”,他想著這樣做不僅可以避免被紅色組織士兵列為罪應當誅的戰犯,還有可能被提前釋放,尋求新機會反攻紅色軍隊。
不久,一個相貌堂堂的軍人和杜聿明會麵。杜聿明細觀此人麵貌,臉呈方形,眼睛不大,但是炯炯有神,留有短發,身材略顯清瘦,帶有四川口音,並且自稱姓“陳”。和杜聿明先前收集到的有關陳毅的資料一樣。 杜聿明暗想,要不就想他坦白吧,或許有另外一條齣路。
但實際上和他進行接觸的是一個掌管政治部各項事務的主任陳茂輝,陳毅在這個時候在河北西柏坡謀劃下一步計劃。兩人在交談過程中, 陳茂輝發現杜聿明說話簡潔乾練,對各種戰役的內容描述得極為細緻,不像是普通的士兵。
於是,返迴辦公室的陳茂輝上報給紅色組織。正巧,紅色組織的將領正在頭疼杜聿明“齣逃”的事情,要知道這無異於放虎歸山啊。 收到此訊息,紅色組織立馬展開調查,主要是通過讓戰俘們挨個去現場識彆,最終確定瞭“高文明”為中將副司令杜聿明。
杜聿明暗嘆一口氣,心想自己終將在圍觀的民眾麵前“壯烈犧牲”,身後還要受到各種各樣的議論,這是杜聿明無法忍受的。他想死,想快點死,想在沒有喪失尊嚴的情況下死。 為此,杜聿明在獄中多次以首撞壁,頭破血流,簡陋的獄衣一度被紅色的液體染透,看守他的士兵不得不多次送他去往醫院進行救治。
不久之後,頭部纏繞著紗布的杜聿明在紅色軍隊士兵的押解下,前往縱隊司令部,轉由一名參謀蘇榮對杜聿明嚴加看管。
身為參謀長的蘇榮曾和多名戰敗的將領溝通過,自然知道杜聿明內心的真實感受,而且他知道陳賡曾經是杜聿明要好的黃埔同學,兩人以此人為話題,展開瞭會談,這纔成功阻止瞭杜聿明想要自殺的行為。
在對話中,杜聿明反復強調著他不應該在這場戰役中失敗的,但是他又想不齣原因。
蘇榮微微一笑,告知杜聿明實際上和他對峙的是粟裕將領,杜聿明啞口無言。但是他又發齣瞭疑問,為什麼粟裕將軍會知道他的行軍路徑。蘇榮沒迴答,杜聿明頓時明白瞭什麼。對方的身份是一個間諜,而且是生活在蔣介石身邊的間諜。 那是誰呢?杜聿明暗想,會不會是郭汝瑰?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法院工作人員發布瞭特赦戰俘名單,杜聿明是其中的一員。剛從獄中齣來的杜聿明已經55歲,但是他想盡辦法去打聽郭汝瑰的消息, 經過不懈努力,他獲知郭汝瑰已經是南京軍事學院教員 ,按常理說曾被俘虜的蔣介石心腹不可能受此重用。杜聿明雖然早先有著這方麵的懷疑,但還是難以接受眼前的事實,一再前往郭汝瑰工作場所詢問,是否因為郭汝瑰齣賣瞭他,纔導緻淮海戰役的失敗。
郭汝瑰是誰,為什麼身為蔣介石心腹的他會在建國後擔任要職?
二、 郭汝瑰投筆從戎
二十世紀初,郭汝瑰誕生在一個書香之傢,他是四川人,其曾祖郭和熙是道光年間一個齣眾的舉人,其郭父也毫不遜色,位居重慶府長案榜首,但中途因科舉製度被廢除而抱憾終生。郭父把希望寄托給兒子,取名為郭汝瑰,隻因壯誌未酬。郭父心係天下,時不時抨擊北洋軍閥肆虐颳財的陋習,弄得民不聊生。郭汝瑰在成長過程中被其父所影響,關注時政。
1919年,郭汝瑰先入讀成都高等師範附小,然後通過考試進入成都聯閤中學讀書。 這時的郭汝瑰碰見瞭他新思想的啓濛老師――鬍子霖,開始采取行動反對封建教育。 待郭汝瑰結業後,按照郭父的原計劃,他想讓郭汝瑰入讀上海同濟大學學醫,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糊口飯吃。 然而,這一次郭汝瑰違背瞭郭父的初衷,他要投筆從戎,為國效力。
正在這是,堂兄郭汝棟來傢裏做客,身為川軍師長的他邀請郭汝瑰入讀黃埔軍校,從那以後,他正式接受黃埔軍校的專業訓練,嚮成為職業軍人的方嚮發展。
三、 忠貞愛國的郭汝瑰
在黃埔軍校訓練期間,經紅色組織秘密黨員袁鏡銘的介紹,郭汝瑰成為紅色組織的一員。
可惜的是,1927年開始,蔣介石突然開始發動“攘外必先安內”的行動。 郭汝瑰在混亂之中失去瞭和紅色組織的聯係方式,此時的他一度迷失瞭方嚮, 思前顧後,他決定去日本士官軍校學習。
未曾料到這竟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摺點,郭汝瑰也因此減少瞭走彎路的可能。
在當時的日本,無論是訓練方法還是軍事裝備,都是一流的,郭汝瑰深受其益。 但在“七七事變”發生以後,他及時返國,拒絕瞭日本軍官的挽留。
有著濃烈愛國情結的郭汝瑰,在淞滬會戰中,麵對敵人的槍炮,他沉著冷靜,指揮士兵們分散伏擊,最終保證瞭陣地的完整性。陳誠看在眼裏,甚是歡喜,提拔他為54師參謀長。
不久又爆發武漢會戰和長沙會戰,郭汝瑰力排眾議,反對德國顧問顧步自守的主張,強調崇山峻嶺可以作為一道天然屏障阻擋有先進武器的日軍。 此舉受到“戰神”薛嶽連聲贊嘆,還讓郭汝瑰進一步暫五師師長,郭汝瑰的作戰能力是得到眾人認可的。
就這樣,仕途順暢的郭汝瑰逐步接觸到蔣係高級將領, 但他心情愈發復雜,他發現內部的環境和外部的環境截然相反, 士兵奮勇抗敵,百姓節衣縮食,可官員吃香喝辣,空閑之餘還搞內部鬥爭 ,他失望瞭,他還是想 迴到紅色組織 。
抗戰勝利那年,郭汝瑰再次聯係到紅色黨員代錶,成為一個正式的紅色間諜,他還趁機傳遞瞭上百份情報給紅色組織,淮海戰役的相關情報也在其中。
身為徐州“剿總”司令,杜聿明習慣對每一次戰役進行總結,而他發現由郭汝瑰製定的徐州外圍作戰計劃竟然會讓蔣係軍隊被分割攻擊。
另外,郭汝瑰沒有收受錢財的行為,在當時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現象。杜聿明把疑惑告知蔣介石,懷疑他是間諜, 但蔣介石一點也不相信,反而讓杜聿明嚮他好好學習 。杜聿明啞口無言,隻能作罷。
但是,他不久之後就在淮海戰役吃到苦果瞭――他帶領的三十萬士兵全部陣亡。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郭汝瑰能夠把自己掩藏起來,隻因為他能堅守愛國的信念,為人民的幸福生活奮鬥,戰鬥經驗豐富的杜聿明栽在他手上,也就不足為奇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