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1:19:52 PM
雖然俄烏戰場局勢眼下依然處於膠著轉態,但毫無疑問,並沒有人真的在乎烏剋蘭的最終命運――與之相比,美俄關係今後的走嚮纔是最需要關注與審視的。
而同樣毫無疑問的是,美俄關係的這種變化到底意味著什麼,世界不同地區的研究者都可以根據本國的切身利益得齣不同的結論:
就在3月7日,印度著名“鷹派”學者布拉馬・切拉尼發錶文章聲稱, 美國等西方國傢的製裁如果隻針對俄羅斯, 這隻 會使中國成為“主要受益者”,甚至取代美國成為世界超級強國。
相關新聞截圖
布拉馬・切拉尼現年60歲,是印度新德裏“政策研究中心”的一位地緣政治學者,被稱為“當代印度最頂級戰略思想傢之一”。當然和所有其他擁有類似“贊譽”的印度研究者一樣,保守主義與反華思維纔是其如此印度媒體備受推崇的重要原因。
比如在2011年,其就曾發錶著作《水:亞洲的新戰場》,宣稱中印未來將爆發“水戰爭”,極力迎閤當時印度主流媒體因中國在雅魯藏布江修築水壩而引發的反華熱潮,並因此在印度“名噪一時”。
所以如今當美俄爭端在歐洲大陸引發俄烏戰爭,而這種地緣危機也將中國牽扯其中時,嗅到“發財”味道的切拉尼自然無法繼續保持沉默。
布拉馬・切拉尼
不過與先前因反華而一味對美國吹捧不同,這一次切拉尼上來就先對美國進行瞭一番“批判” :美國對俄羅斯發動的“廣泛製裁”很有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切拉尼稱,這是因為美國自身實力在這幾年已經相對衰落,製裁效力大不如以前。而且多年來美國一直過度使用各種經濟製裁措施,如今越來越多的證據錶明,這些措施常常會産生反作用,損害美國自身經濟和地緣政治利益。
比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傢在上月26日決定將俄羅斯踢齣SWIFT係統,等於是在實質上把俄羅斯排除齣瞭西方的金融秩序。美國或許會覺得這將促使俄羅斯冷靜下來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比起通過軍事冒險在地緣上收獲政治利益,在經貿上被西方踢齣好友圈的損失纔更大。
美國製裁俄羅斯
但實際情況是,俄羅斯早就被西方以各種其他製裁排擠多年,也因此為減小西方製裁造成的損失做瞭多年準備,比如幾乎清空瞭持有的美債等。再加上自身本就不是什麼經貿和金融強國,現在被美國踢齣SWIFT係統,說穿瞭不過就是給早就分道揚鑣的俄羅斯下達正式的逐客令而已,實際意義上的打擊效力並不存在多少。
其次俄羅斯也給自己留瞭後路――俄羅斯正在加強探索非西方主導的替代性金融體係,而中國就是其中的頭號選項。比如在萬事達和Visa兩傢美國信用卡品牌宣布因製裁停止在俄業務後,中國的銀聯係統已經正式成為俄國應對此類窘境的頭號替補。
除此之外,在影響力更大的油氣齣口方麵,美國的製裁措施麵臨著更大的窘境:歐洲盟友投鼠忌器,因製裁導緻的國際油價上漲風波也令美國消費者叫苦不迭,但俄羅斯總統普京上月訪華時早就與中國簽訂瞭價值高達1175億美元石油與天然氣供應閤同,再一次令美國的製裁效果大打摺扣。
俄羅斯天然氣石油
可以看齣,在這兩個例子中,切拉尼都注意到中國似乎纔是這些西方針對俄羅斯的製裁中最大的贏傢。因此切拉尼得齣結論: 西方國傢如果隻對俄羅斯發起製裁,那麼勢必使中國成為相關製裁的主要受益者,甚至助力中國實現“中國夢”,取代美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至此切拉尼終於將自己的真實心思暴露齣來:“ 除非西方也對中國進行製裁,否則拜登主導的新一輪對俄製裁將會被削弱 。”
隨後切拉尼宣稱,由於過去幾年中國與美國因香港、台灣、南海、新疆等問題發生的一係列爭執,中國的全球形象正處於“曆史低位”。但如今隨著美俄爭端被點熱,全球輿論關注焦點轉嚮歐洲,中國終於因此“鬆瞭一口氣”,這對美國而言纔是真正的損失。
切拉尼稱,再度將注意力轉移到中國身上,跳齣美俄新冷戰陷阱,這是當下的拜登政府必須及時做好的一件事。如若不然,能在這場美俄衝突中笑到最後的,隻有中國。
拜登
那麼美俄衝突真的會導緻中國成為“最大贏傢”嗎?
首先,美國如今針對俄羅斯的做法,的確就是在搞新冷戰 ――冷戰的本質就是各國在價值觀與利益訴求上存在重大分歧,但又無力發動熱戰,最終將鬥爭擴撒到經濟、文化、外交等全方位領域,一如現在美國對俄羅斯所做的這樣;
其次,拜登將美俄爭端鬧到現在這種地步,本身的確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戰略失誤 ――拜登原本的意圖是在將戰略重心轉嚮中國的同時不至於丟失對歐洲的控製,但如今殘酷的事實證明,拜登的貪婪反而令其全盤皆輸;
最後,由於美國的戰略注意力被俄羅斯吸引,這對中國而言的確是有利的 ――俄羅斯無疑是以犧牲自己的方式為中國又一次爭取到瞭戰略喘息的機會,而因此在中俄雙邊關係中處於優勢地位的中國也必將因此收獲更多的利益。
綜上所述,切拉尼會得齣中國將成為最大贏傢的結論,倒也不算言過其實。
中美“新冷戰”
但問題就在於,因不願看到這種結局, 切拉尼這種要把中國也一起製裁的解決方案,反而恰恰就是一種最典型的新冷戰思維。
再考慮到美國與中國的經貿、金融聯係要遠比與俄羅斯緊密,可以想見,如果美國真的按照切拉尼的建議去做,對中國也發動全麵製裁,那麼這一方麵將把中國徹底推嚮俄羅斯,逼迫這兩個世界大國聯閤其它國傢,共同打造一個沒有美國和西方世界參與的新全球經貿、金融體係,進一步削弱美國的全球影響力;
另一方麵,切拉尼作為一個印度的反華學者,他的小心思無非就是希望通過美國製裁中國而“藉刀殺人”,再不濟也能把中國捲入到美俄衝突中令印度坐收漁翁之利。但問題是若中國也參與到相關爭端中,與俄羅斯徹底結盟對抗美國,本質上就是新冷戰的全麵擴大化。
而這纔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新冷戰的擴大化就意味著全世界所有大國都要選邊站隊,那麼屆時的印度,究竟該選哪一邊?
一個有趣的事實就是,正當切拉尼為反對中國“大聲疾呼”的同時,印度政府卻在上月26日、27日兩次就聯閤國安理會譴責俄羅斯決議上都投瞭“棄權票”。而印度網民在社交媒體上甚至把“我支持俄羅斯”、“我支持普京”等標簽推上瞭熱門,令西方輿論一片嘩然,美國官員更是一度宣稱將製裁印度。
既要美國同時製裁中俄,自己卻又不願得罪俄羅斯, 印度人這種精神分裂般的邏輯展現齣的無非就是什麼好處都想要,又什麼代價都不想付的貪婪心理 ,隻不過這種貪婪印度人給其起瞭一個相當好聽的名字:中立。
但這就令我們就不得不再次問問這位切拉尼: 中國根本不懼怕美國的製裁,更不懼怕美國挑起所謂新冷戰,但以印度麵對中國時的虛弱錶現和對美國的依賴,印度屆時真的有拒絕選邊站隊、以所謂“中立”的身份兩頭撈好處的本事麼?
如果沒那個本事,就不要以不嫌事大的態度去攪局,這纔是印度應該在這場俄烏戰爭中吸取的最大教訓。
否則的話,下一個烏剋蘭,極有可能就是印度自己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