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1:20:15 PM
郭傢的兄弟倆,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都是“知名人物”瞭。
郭汝棟是紅色間諜郭汝瑰的堂哥,早早就開始瞭軍旅生涯,南徵北戰也算落下瞭不少功勛,可是軍閥混戰始終不是大勢所趨,最終,他等來的隻能是徹徹底底的失敗。
那麼,作為郭汝瑰的哥哥,郭汝棟最終沒有和蔣介石逃到台灣,他選擇瞭主動留在大陸,最後的結局,是如何?
郭汝棟
兄弟二人走上瞭相反的道路
都說“時勢造英雄”,在大傢文化水平都不高的時候,如何選擇自己的陣營成為瞭一個難纏的問題。
郭汝棟參加革命比較早,1911年的
辛亥革命
就能看到他的身影,那會的進步青年基本都是看宣傳,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確實讓他受益匪淺,後來他又在
張培爵
的影響下,加入瞭重慶蜀軍政府的“炸彈隊”,後來被分配到川軍當中。
從小軍校中齣來的戰將就是不一樣,
楊森
在“統一全川”的戰爭中就讓學成歸來的郭汝棟當瞭旅長,他也沒有辜負領導期望,一路拿下瞭資中和內江。
軍閥混戰時期比較麻煩,時局變化得太快,郭汝棟還沒來得及春風得意,楊森就被
段祺瑞
政府罷瞭官,領導也變成瞭後來的“四川王”
劉湘
。
那楊森肯定不服氣,可段老闆的命令又不好違背,大傢隻好暗自“自立門戶”,在這個過程中郭汝棟長期駐守在涪陵一帶,擁兵自重,在當地名氣很大。
段祺瑞
從這個時候來看,郭汝棟的革命之路已經走遠瞭,本來一腔熱血為革命,卻在時局之下成為瞭軍閥。
接下來的戰爭,都是軍閥鬥爭,勞民傷財。
楊森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養精蓄銳後,集閤瞭不少舊部準備把劉湘辦掉,不過人傢劉湘更勝一籌,楊森部節節敗退,郭汝棟雖然跟著楊森吃瞭不少虧,卻依舊掌握著四川境內的很多地方。
他們明麵上都有個無可替代的老闆:蔣介石。
在
中原大戰
的時候,蔣介石看到湖南湖北地區兵力比較空虛,乾脆派郭汝棟前去穩定“後方”,郭汝棟又沒辦法違抗蔣介石的意思,隻好去瞭,後來在1934年,他的部隊被改為43軍,他就當上瞭軍長,又升任至陸軍中將。
弟弟則一路追隨著哥哥,也來到瞭成都讀書,1925年就畢業瞭,不用多想,他肯定也要參軍,走哥哥的路,畢竟哥哥那會混的很不錯,已經是川軍師長瞭。
郭汝棟被蔣介石指揮來指揮去,自己當年投靠的楊森也打不贏劉湘,他感覺到在軍閥割據的時局下,必須要有自己的“好兄弟”,於是建議弟弟去上
黃埔軍校
。
因此,郭汝瑰在哥哥的打點和自身努力下,考入瞭黃埔軍校五期。
郭汝棟投身革命的時間正是“辛亥革命”之前那段時間,這一路下來的思想也讓他開始陷入軍閥混戰的漩渦,而弟弟則不同,他來到部隊,正好趕上國共第一次閤作。
北伐戰爭
一路都取得瞭很大的戰果,不少共産黨員也在黃埔軍校擔任教官的職務,他也認識瞭很多老師,和他們結下瞭深刻的友誼,老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對郭汝瑰的影響非常大。
其實從這個時候,郭汝瑰的信仰已經從最初的“三民主義”升華為“共産主義”。
那會他想入黨,老師卻說這個身份需要一定的時間考驗,結果沒過多久,
蔣介石
在南京擁兵自立,開始大肆搞破壞。
那會老師們瞭解到情況,已經意識到瞭環境不容樂觀,希望郭汝瑰利用“兄弟”關係,阻止郭汝棟幫助楊森。
此時的郭汝棟已經是一個八麵玲瓏的人瞭,他錶麵上支持著楊森,暗地裏又希望能得到蔣介石的支持,郭汝瑰來瞭以後,馬上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瞭哥哥。
不過,郭汝棟看著這個初齣茅廬的小夥子,壓根沒把他說的當一迴事。
就算他願意聽弟弟的意見,那會蔣介石可是一意孤行,他也隻有服從命令,不然毫無辦法,郭汝瑰也拿不齣一點主意瞭,再加上他跟共産黨已經徹底失去瞭聯係,連個地址都沒有,隻好一直留在哥哥的部隊當中。
他在涪陵宣傳紅色文化,哥哥也沒有阻攔,1928年,在同學的介紹下,郭汝瑰終於如願以償入瞭黨。
兄弟倆第一次真正在思想上走到一起的,是抗日戰爭。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郭汝棟似乎突然想起瞭參軍打仗的初衷,他主動請纓,得到瞭批準,迅速帶領部隊來到瞭上海參加
淞滬會戰
。
他的部隊在四川經營多年,作戰風格非常彪悍,四個團長有兩個死在前綫、十四個營長中隻活下來瞭一個,一個滿編師從上海戰場退齣來的時候,僅僅隻剩下瞭六百多個人。
這場戰爭,弟弟郭汝瑰也參與瞭,作為一個秘密共産黨員,加入郭汝棟的隊伍。
郭汝瑰在上戰場前都取下瞭手錶,錶示:如果戰死,那麼此物便是遺物。
他帶領的旅跟日軍廝殺瞭七個晝夜,傷亡超過瞭四分之三,這一仗也徹底讓郭汝瑰齣名瞭,從那以後,他不需要再活到哥哥的陰影之下瞭。
陳誠
敏銳得發現瞭他,並將他提升為二十集團軍的參謀長,隨後蔣介石又成立瞭一個暫編新五師,由他率領。
陳誠
這個師本來就是個臨時搭建起來的“雜牌部隊”,蔣介石喊郭汝瑰去,本來就有訓練他的意思,可讓所有人都驚訝的是,郭汝瑰采用瞭非常民主的方式訓練部隊,打仗全靠策略。
1942年,這支蔣介石眼中的“雜牌部隊”竟然戰勝瞭日本王牌軍,奪迴瞭風山嶺處的防綫,這也直接導緻日軍妄圖在春節前占領重慶的美夢破碎。
更令蔣介石意外的是,在1942年10月,郭汝瑰去參加四國代錶研討會,有愛心人士資助瞭五韆銀元,這郭汝瑰是一分錢沒揣在兜裏,全給手底下的官兵瞭,讓他們留下自己花的,其他寄迴傢裏。
宋慶齡
聽說後都有點不敢相信,多次錶揚他是“無野心,無私心”的好將軍。
在貪汙腐敗成風的國民黨部隊中,郭汝瑰宛若一股清流,這樣讓他得到瞭蔣介石的特彆注意,後來他還被任命為“中央訓練團”的副大隊長,這個團就是為瞭培養“軍界精英”用的。
在國民黨內部“春風得意”的郭汝瑰,從來沒有忘記自己共産黨員的身份,他始終在尋求與組織取得聯係,希望迴到黨內工作。
有一次,他遇到瞭此前入獄的
任逖猷
,提齣瞭自己的想法,不過後者看到郭汝瑰的身份地位如此之高,不知道他是否還有迴黨內的想法。
於是,任逖猷找來瞭自己的弟弟
任廉儒
多次觀察郭汝瑰,這纔最終確定他心裏裝著的依舊是共産主義。
終於,他見到瞭的元老
董必武
,他終於真正找到瞭組織。
董必武
弟弟屢立大功,哥哥迷途知返
在解放戰爭期間,郭汝瑰冒著生命危險,多次來往於寜滬之間,嚮任廉儒提供瞭一百多次核心軍事情報。
比如在那場讓國民黨“五大王牌”之一的七十四師摺翼的
孟良崮之戰
,就是因為郭汝瑰提前將國軍的排兵布陣寫在瞭紙上,交給瞭任廉儒,他還多次提到:“這個師用的全是美式裝備,戰鬥力非常強,要特彆注意。”
後來,郭汝瑰找到機會來到瞭西南,這是蔣介石的“最後防綫”。
他來瞭以後,便奉命組建瞭七十二軍,蔣介石還以為他設身處地地在為自己著想,可沒想到,郭汝瑰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瞭加速蔣傢王朝的覆滅。
雖然弟弟的如日中天,哥哥郭汝棟卻在抗日戰爭結束後沒落瞭,因為早期在關鍵時候沒有跟著楊森好好打仗,反而嚮蔣介石“暗送鞦波”,在楊森擔任重慶衛戍總司令期間,他擔心對方會加害自己,於是逃到瞭成都。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這個舉動,能在之後幫他不少忙。
因為在蔣介石剛剛大肆進攻中原解放區的時候,郭汝瑰就進階瞭陸軍上將,然後馬上退役瞭,隨後的日子裏就一直在成都。
郭汝瑰
郭汝瑰來到四川後,也沒顧得上去照顧哥哥,一直和任廉儒密謀著最終決策。
1949年年底,在解放軍入川的關鍵時刻,郭汝瑰以國民黨二十二兵團司令兼七十二軍軍長的身份起義,而他手下的部隊,早已讓他“教育”瞭,起義過程非常順利,那些頑固不化的特務和破壞分子早已被他解決瞭。
可以說,蔣介石的大西南地區最後沒有守住,郭汝瑰是立瞭大功的。
蔣介石聽說瞭這件事,差點都氣吐血,後來的媒體也有“一諜臥底弄乾坤,兩軍勝負已先分”的說法,可以說,對於平日裏就疑神疑鬼的蔣介石來說,這絕對是一次巨大的侮辱。
郭汝瑰
重新迴到瞭黨和人民的懷抱,他非常的激動,後來曆經多次坎坷,終於再次入黨。
而其哥哥郭汝棟也沒有絲毫逃跑的必要,隻是在早期的時候當瞭舊軍閥,也參加瞭幾次“圍剿”,但這些矛盾,應該在國共第二次閤作的時候就化解瞭。
因此,郭汝棟在國民黨西南失守的時候並沒有逃跑,反而安安靜靜地在成都等待。
對於跟蔣介石去台灣這件事,郭汝棟是不考慮的,故土傢鄉,離開瞭何時能夠迴歸?
所以,他主動選擇瞭留在大陸,並且他也厭倦瞭軍閥鬥爭,可能是在抗日戰爭中的慘烈戰鬥中,身旁一位位倒下的戰友讓他厭倦瞭打仗。
沒有在解放戰爭中添亂,又是抗戰有功,因此郭汝棟也能安度晚年,不過,令人遺憾的是,1952年,他就在成都病逝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