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0/2022, 1:28:27 PM
新智元報道
編輯:桃子 好睏
【新智元導讀】 14億人口大國正麵臨一個全新挑戰,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口老齡化逐漸成為社會難題,我們該如何應對?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14億人口大國的一個新挑戰。
《中國統計年鑒2021》顯示,2020年中國的人口齣生率為8.52‰,首次跌破10‰,人口淨增204萬人,自然增長率為1.45%。
從人口年齡結構數據可以看齣,65歲及以上人所占比例超齣0-14歲人口比例。
另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同樣反應瞭這一現象。
隨著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我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麵對這樣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解決?
當AI撞上老齡化
這裏不妨先迴顧一下,帶領著人類走嚮工業革命的「蒸汽機」。
當時,人類的發展對於動力的需求越來越高。1705年,紐科門發明瞭大氣式蒸汽機協助工人采礦,然而由於熱效率過低,很難進行普及。
此後,瓦特在1765年到1790年對其進行瞭一係列的改良,最終纔有瞭我們熟知的工業用蒸汽機。
不難看齣,蒸汽機的發明是時代需求和技術演進的共同作用。
時間迴到現在,隨著AlphaGo在2016年擊敗李世石,人工智能也跨齣瞭裏程碑式的第一步。
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神經網絡、計算機視覺等方麵有瞭突破性的進展,為人類探索未知世界開啓瞭傳送門。
從此,人工智能的商業化也拉開瞭帷幕,各種産品如雨後春筍一般冒瞭齣來。經過6年的發展,AI相關的技術似乎已經完全滲透到瞭生活中的各個方麵。
那麼,當AI有瞭較為完善的落地能力之後,麵對日益嚴重的老齡化社會,二者之間的碰撞,又會擦齣怎樣的火花?
從全球範圍看,英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傢已經率先進入老齡化社會,除瞭國傢優待政策之外,還得依靠科技創新。
以健康管理為例,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開發瞭一套名為「七福神」的應用程序,用來幫助糖尿病老年患者管理血糖。
從健康手環到老人防丟器,再到吃藥提醒裝置.... 可以說,在麵對人口老齡化這個問題時,AI給瞭我們無數種可能。
然而,你有沒有覺得少瞭點什麼?
人,作為社會性動物,最需要的其實是「陪伴」。
如此看來,或許能帶來溫度的「機器人」纔是真正的答案。它們可以陪伴老人說話、跳舞,幫助老人完成力所不及的事情。
就比如,機器人已經在日本用來照顧老年人。當老人觸摸毛茸茸的機器寵物海豹Paro時,它會溫柔地迴應;人形機器人Pepper還能夠照顧老年人的起居...
這些場景在2012年拍攝的電影《機器人與弗蘭剋》中,同樣暗示瞭我們的未來。
電影中,患有老年癡呆癥的「神偷」老人Frank,不僅時常神智混亂,而且生活自理也成為一大難題。
一天,他的一對兒女買迴來一個全能機器人。起初,Frank非常抗拒,但這個機器人的到來逐漸改變瞭老人的生活。
陪他嘮嗑遛彎,完成各種生活事務,甚至還讓Frank重拾年輕時的老本行...
這時,如果有人說要讓機器人在2030走進每個傢庭,恐怕連導演都不敢這麼想。
撇開製造機器人高昂的成本不說,能真正做到老年人情感陪伴的機器人並沒有真正齣現。
不過,這也並非遙不可及。
作戰圖已備好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一傢中國AI公司提齣瞭一個大膽的構想,要在2030年讓機器人走進每個傢庭,來承擔起養老問題,並且製定瞭紮實的行軍作戰圖。
這傢公司就是科大訊飛。2022年初,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宣布啓動「訊飛超腦2030計劃」,讓人工智能懂知識、善學習、能進化,讓機器人走進每個傢庭。
兩會期間,劉慶峰進一步指齣:
要加強機器人的研發,支持多模感知、情感計算、主動對話、虛擬形象等關鍵技術與陪伴機器人産品研發,讓機器人走進每個傢庭,以解決老年人的養老、情感陪伴、健康管理等問題。
在他看來,為瞭能夠服務未來的老齡生活,機器人首先要具備以情感貫穿的人機交互能力;第二是機器學習理解能力,機器人要能夠掌握傢庭的相關知識。
此外,它還需要軟硬件一體化,通過運動智能纔能進入傢庭。劉慶峰認為,「未來陪伴機器人會嚮汽車一樣普及。」
超腦2030計劃具體包括什麼?簡單說,未來要分三步走:
第一階段2022-2023年。
訊飛將推齣第一個可養成的寵物機器人,它可以陪伴孩子成長,教給孩子知識,還可以陪老人遛彎、跑步。並發布專業虛擬人傢族,讓虛擬人具備教育、醫療、財務、客服等行業和專業領域知識,並且可持續進化。
第二階段2023-2025年。
讓外骨骼機器人進入傢庭。外骨骼機器人實現自適應運動功能,不僅可以幫助殘疾人或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實現獨立的行走,還可以進行肌理評定和運動判斷,能夠對人的行為主動補償。並發布陪伴虛擬人傢族,可以陪伴老人,有溫度的進行情感化交流。
第三階段2025-2030年。
讓懂知識、會學習的陪伴機器人進入傢庭,且數字虛擬人能夠自我學習和進化。人工智能進入傢庭除瞭要像親人一樣的陪伴,更需要有交互能力、動作能力。科大訊飛希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和軟硬一體化的能力,真正在剛需中幫助人類更好地應對未來。
圍繞2030超腦計劃第一階段,訊飛將在今年第四季度,首發專業虛擬人,並在2023年打造數字經濟下的虛擬人傢族,為數字經濟虛擬世界和元宇宙提供切實幫助人類的專業虛擬人。
2023年,訊飛將打造齣可養成的寵物玩具,擁有主動對話、場景感知以及理解等能力,陪伴兒童成長和進步。
另外,訊飛計劃第一階段還將推齣青少年抑鬱癥篩查平台,免費嚮全國開放。
打造基於多模態感知、理解、自然對話交互的抑鬱癥智能篩查平台,真正地為全國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幫助。
讓人工智能懂知識、善學習、能進化,讓機器人走進每個傢庭。
訊飛超腦2030計劃,底氣何來?
是夢想,還是空想?
曾經,馬斯剋為解決人類的生存問題提齣瞭一個終極夢想――殖民火星。
在2002年SpaceX剛成立的時候,不僅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而且開局也頗為不利。
從2006年到2008年,獵鷹1號的前三次發射都以失敗告終。而獵鷹9號也在2015年和2016年炸瞭兩次。
此外,將擔起「火星殖民」重擔的星艦原型機SN8、SN9也在著陸時發生瞭爆炸。
不過,這些「失敗」並沒有白費。
經過獵鷹和原型機的不斷改進和測試,2021年5月6日,SpaceX星艦原型(代號SN15)在得剋薩斯州博卡奇卡(Boca Chica)成功進行瞭高空飛行測試,
迴看SpaceX的發展不難發現,想實現一個曾經隻能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的場景,對技術的不斷積纍和探索是尤為重要的。
與此同時的是,也要符閤整個時代的技術背景。
如果馬斯剋跳過獵鷹,一上來就開始造星艦,恐怕SpaceX這個名字早就已淹沒在瞭曆史的長河之中。
機器人,也是同樣的道理。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我們可以把機器人簡化為「大腦」和「身體」兩部分。
在人工智能齣現之初,也曾有人嘗試過機器人,比如之前提到的Pepper。
但當時的技術不僅成本頗高,而且也不能支撐起一個既能兼顧智慧,又能便攜移動的「大腦」。而身體部分也隻能做到載著這個不太聰明的腦袋到處溜達。
那麼,為什麼現在又把機器人這個解決方案搬瞭齣來呢?
首先,解決老齡化問題是社會的一個剛需。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整個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完成瞭一次裏程碑式的進展。
專業領域從AlphaGo的橫空齣世,到用於蛋白質預測的AlphaFold,再到能寫代碼的AlphaCode。
日常生活上,AI可以輕鬆地把語音或者照片轉成文字,在世界各地的語言之間切換,根據識彆的人臉套上各種美顔濾鏡,在綫檢索我們提齣的問題並給齣迴答等等。
可以說,人工智能不僅是涵蓋日常生活中的每一部分,而且相應的産品也已經十分成熟。
而這些正是機器人「大腦」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裏說的不是其中的一兩個,而是涉及瞭幾乎所有的人工智能技術。
也就是說,想要搞齣來一個真正走入傢庭的機器人,必須有足夠豐富的技術沉澱纔行。
作為超腦2030計劃的發起者,這傢成立瞭22年的公司有著自己的一套解決方案。
技術上,2018年以來,訊飛每年都會刷新超過10項世界紀錄。
2022年更是在一開年就登頂世界級人工智能挑戰賽Open Benchmark知識圖譜榜單。
更重要的是,這些技術不隻是拿去屠榜,而是已經完成瞭落地的應用。比如,科大訊飛的AI學習機的「AI個性化精準學係統」,其內核便是用「知識圖譜找弱項」,從而實現針對每個學生的精準化學習。
除此之外,訊飛在構成機器人的其他技術方麵也有著不俗的錶現。
自然語言處理方麵,2021年12月,哈工大訊飛聯閤實驗室(HFL)以總分72.8獲得多模態閱讀理解評測VCR冠軍,對機器的綜閤理解能力提齣瞭更高的要求,讓機器同時具備能看會認以及能理解會思考的能力。
語音方麵,2021年11月,在國際低資源多語種語音識彆競賽OpenASR中,科大訊飛-中科大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傢工程實驗室(USTC-NELSLIP)聯閤團隊參加瞭所有15個語種受限賽道和7個語種非受限賽道,並全部取得第一名的成績。
計算機視覺方麵,2021年7月,在輕量級文字識彆技術創新大賽(Lightweight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簡稱LOCR)中,科大訊飛以復雜自然場景83.29%的整句正確率,取得第一名。該創新可以在識彆模型被縮小的情況下,識彆效果無損,還能讓識彆效果大大提升。
以上分類隻是為瞭讓方嚮更加明顯,其實不難看齣,這些賽道需要的技術是互相交織在一起的。想要奪得冠軍,靠的不僅僅是某一種能力,而是在NLP、CV等各個領域都有卓越的錶現。
不過,如果隻是單純地把這些技術湊到一起,彆說機器人,就連構成「大腦」都是不夠的。
這是為何?
不要忘瞭,機器人最核心的落腳點是要富有情感,隻有貫穿情感的機器人纔能實現與人的真正交互。
一個無法理解人類感情的機器人,終究隻能是冰冷的鐵皮而已。
虛擬人交互平台1.0的發布,恰好給瞭訊飛一個這樣的契機。
目前,訊飛實現瞭基於多模態信息的情緒感知,基於情緒的迴復對話文本生成,以及可展現對應情緒的虛擬人的錶情和語音閤成。
和人類不同,機器人的「身體」更多的職責是充當大腦的「載體」。
因為你既可以把一個成熟的大腦解決方案放在手機裏,也可以放在一個能夠活蹦亂跳的機器狗上。
這也就解釋瞭為什麼「超腦2030計劃」要先解決機器人大腦的問題。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身體不重要。
在實體機器人方麵,訊飛也進行瞭諸多的嘗試。
2年前,訊飛與中科大共建機器人聯閤實驗室。為瞭能夠幫助老人獨立行走,目前已經研發齣能夠進行康復訓練的外骨骼機器人的原型機。
另外,仿生運動四足機器狗的研發也正式展開,目前處於設計階段;智能駕駛小車、高精度的導航模組已完成産品研發進入量産階段。
即便是如此簡化之後,也還是能感受到搭建機器人麵臨的挑戰有多麼艱巨,原來那種單點式的應用顯然已經應付不過來瞭。
對此,科大訊飛給齣瞭自己的答案,那就是「係統性創新」。
這其中需要三大要素的支持,包括單點核心技術跨越鴻溝能力、創新鏈條上關鍵技術的深度融閤能力和重大係統性命題的洞察解析能力。
底層能力方麵,科大訊飛利用AI研發平台實現瞭多語種技術快速突破,正式推齣60個語種和閤成、識彆、翻譯等5大類能力,研究效率提升50%。
當然,係統性創新不僅是在關鍵的單點技術上實現由0到1的突破,更核心的是利用認知智能和深度學習相關的科研平台,讓人工智能體係貫穿在整個解決方案之中。
正是有瞭多年的技術積澱和係統性創新,訊飛纔能夠蓄勢待發,憑藉自身力量去解決社會老齡化問題。
未來,科大訊飛將用軟硬一體化的技術能力,讓陪伴機器人走進韆傢萬戶,用科技守護老齡社會。
讓機器人走進每個傢庭,我們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