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8/2022, 5:57:34 AM
有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問我,愛情哲學的內涵是什麼?我的答復,人最愛的是我。所謂“我愛你”,那是因為我要愛你纔愛你。當我不想,或不需要愛你的時候便不愛你。因此,愛,便是自我自私最極端的錶達。其實,人所最愛的既不是你,當然更不是他人,最愛的還是我自己。
――南懷瑾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韆劫,常在纏縛。
20個字,道盡瞭愛情的本質。
縱使知道,所謂愛情隻是“跟他在一起,我可以不孤獨寂寞,有安全感,有幸福”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貪愛,想要從這愛中超脫並成長,卻是難上加難。
凡夫俗子也好,高僧大德也罷,情到深處,本沒什麼不同。但在情網裏摺騰一番後,後者和前者卻是大不同。今天陌上客和小令為你講三位高僧的心路曆程,並聊聊,作為凡夫俗子,咱該怎樣愛?
1
愛即慈悲
弘一法師弘一法師李叔同,中國近現代著名的藝術傢、佛教高僧。他少年大誌,中年大纔,晚年大德,從來沒有一個人能像他那樣,同時憑藉傲人的纔情與智慧給世人以無限的思索和追仰。
是的,他懂愛。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彆夢寒……
他感嘆過,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彆離多。可,他卻選擇瞭彆離。
在給妻子的信中,他這樣寫道:
“對你來講硬是要接受失去一個與你關係至深之人的痛苦與絕望,這樣的心情我瞭解。但你是不平凡的…你的體內住著的不是一個庸俗、怯懦的靈魂……
做這樣的決定,非我寡情薄義,為瞭那更永遠、更艱難的覺悟曆程,我放下一切。也放下瞭你……” 妻子仍要求見他最後一麵, 於是,清晨,薄霧西湖,兩舟相嚮,舟上人有瞭這樣的對話:
誠子:“叔同―”李叔同:“請叫我弘一”。
誠子:“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
李叔同:“愛,就是慈悲。”
一個情多情重的風流纔子,卻甘於青燈古佛伴終身, 終將筆下纏綿悱惻的人間彆夢,變成瞭堪破戲夢人生……
靜靜聽一麯送彆,再細品一首空榖幽蘭,能感覺到那種,任心靈突破淒迷如夢的兒女情長,進入到廣闊深遠的浩瀚天地的深邃成長……
縱有紅顔 百生韆劫
難消君心 萬古情愁
青峰之巔 山外之山
晚霞寂照 星夜無眠
如幻大韆 驚鴻一瞥
一麯終瞭 悲欣交集
夕陽之間 天外之天
梅花清幽 獨立春寒
紅塵中 你的無上清涼
寂靜光明 默默照耀世界
行如風 如君一騎絕塵
空榖絕響 至今誰在傾聽
一念淨心 花開遍世界
每臨絕境 峰迴路又轉
但憑淨信 自在齣乾坤
恰似如夢初醒 歸途在眼前
行盡天涯 靜默山水間
傾聽晚風 拂柳笛聲殘
踏破芒鞋 煙雨任平生
慧行堅勇 究暢恒無極
……
2
真愛的人不會有痛苦
一位被許多人敬仰的導師說過,“我們所謂的愛,是收支平衡”
當你認為你在愛的時候,事實上,你一直在試著維持收支平衡,我指的是愛情上的收支平衡。當然不是完全指金錢,它的範圍非常廣,我可以舉一個例子:如果你每天都親吻你的愛人,而他從不主動親你,這樣過瞭一段時間,你就會覺得不平衡。你會懷疑他對你的愛。我指的是類似這種收支平衡。
我們吵嘴的時候都會說:我為這個傢付齣瞭這麼多,可你呢?
這錶示我們一直在計算,試圖維持感情方麵的收支平衡。連最純潔的愛情也未能免俗,因為我們有自我,我們需要喂養自我。這讓我們無法專心的愛,無法心無旁騖的愛。我們和對方擁吻的時候手裏都拿著計算器。
真愛的人 不會有痛苦
“ 如果為瞭愛一個人連最寶貴的生命都可以不要時,當對方找到另一個可以給他更多快樂的人,我們為什麼要生氣、憤怒,甚至不惜兩敗俱傷呢? 這樣說並不是要給負心的人藉口,而是希望大傢能真切反省自己口口聲聲說的“愛”是什麼?”
“內心充滿真愛的人是沒有煩惱,沒有痛苦的。” 真愛中,沒有自己,沒有貪欲,怎麼會苦?
3
愛是成長
她看起來就像觀音,寜靜、慈悲、美麗...我不明白發生瞭什麼,但我知道我的安寜被擾亂瞭。我想寫詩,但一行也寫不齣來。――這是作為年輕僧人的一行禪師見到美麗女尼後的怦然心動。
在她身上有他嚮往和珍愛的一切。他讀懂瞭自己的心,“我知道我愛上瞭她。我隻想同她在一起,坐在她旁邊,看她。”她也讀懂瞭他。作為齣傢人他知道“這是一個關於戒律、正念、僧團、菩提心和自我完善的故事。” 他控製住瞭。“我心中的某種強大的東西在保護著她,還有我自己……。”
他說“ 維持我們之間的愛的最好的方式是成為真正的自己、好好地成長,執著的成份減少瞭,慈悲之花綻放瞭”……至今她依然以某種方式存在於我的生命裏……我說起這個故事和說起金剛經的心情沒有任何不同。”
紅塵裏,我們該如何愛
生活中,每個人都把婚姻的失敗或不和諧歸於對方,認為“他不適閤我”。但美國堪薩斯大學谘詢心理學博士剋裏斯汀・埃梅尼剋認為婚姻的真相是: “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相互閤適的一對!”
“適閤”的誤區根深蒂固,原因是我們深深渴望隻要找對人,人生就一勞永逸瞭,因為“真愛能剋服一切艱難險阻”。然而殘酷的現實是,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人人都有著不同的性格與興趣愛好。
顯然,把幸福的期望,寄托在找閤適的人,或者把對方改造成閤適的人身上是很不靠譜的事。與其改變彆人,不如改變自己。
當你 不再強迫愛人看你而不是玩手機時,當你不再指揮愛人做什麼和不做什麼,內心充滿瞭自在隨緣時,愛,就在你心裏。
當我們渾身濕漉漉的時候,如果是被雨澆的,沒人會發脾氣,如果是被愛人潑的,可以鬧得驚天動地。當我們一個人時可以悠然自得,和愛人在一起時卻希望他陪聊,陪玩,陪受氣,因為他是“我”的。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這句話,不是放下人世責任的藉口,而是開啓慈悲之門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