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6:51:50 AM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軍山之戰打響,劉備聽從謀士法正的建議,率軍強渡沔水,直插定軍山要地,迅速占據瞭定軍山的有利的地形,曹軍大將夏侯淵不甘心,率軍來爭奪,戰事非常激烈。
夏侯淵作為一位善於打運動戰的傑齣的軍事統帥,久經沙場,身經百戰,然而,在交戰中卻犯瞭一個緻命的錯誤,導緻戰死沙場。
當時,劉備以精兵一萬多人,分成十部,趁夜色猛攻張�A部,張�A親自帶兵搏戰,擋住瞭劉備的進攻,但張�A也很危險,這時,劉備在走馬榖放火燒圍,焚燒鹿角。夏侯淵將兵力一分為二,一半去援助東圍的張�A,一半守護自己的南圍。
《三國誌夏侯淵傳》記載:二十四年正月,備夜燒圍鹿角。淵使張�A護東圍,自將輕兵護南圍。備挑�A戰,�A軍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A,為備所襲,淵遂戰死。
夏侯淵之所以救援張�A,是因為張�A很危險,不然,夏侯淵肯定不會分兵救張�A。
按理來說,這樣安排也沒事,可是,夏侯淵一時糊塗,居然帶少量親兵三百人去救火,修補鹿角,這是工兵做的事情,夏侯淵作為統帥,卻去做小兵做的事,結果,劉備大將黃忠抓住這個韆載難逢的好機會,乘高齣擊突襲,一擊緻命,將夏侯淵斬殺。
《三國誌張�A傳》記載:備以精卒萬馀,分為十部,夜急攻�A。�A率親兵搏戰,備不能剋。其後備於走馬榖燒都圍,淵救火,從他道與備相遇,交戰,短兵接刃。淵遂沒。
夏侯淵被殺,群龍無首,如摺曹操一臂,夏侯淵是曹魏宗族大將,深得曹操的重用,夏侯淵不僅是曹操的兄弟,也是曹操的連襟,身份和地位都非常特殊。夏侯淵如果不分兵救張�A,也許不至於被殺,因為兵力多,夏侯淵可以帶更多的士兵去修補鹿角,不至於隻帶三百人。
按理來說,夏侯淵為救張�A戰死,那麼,張�A應該給夏侯淵報仇,可是,張�A不但不給夏侯淵報仇,相反,卻撤兵瞭,將軍隊撤迴陽平。
《三國誌張�A傳》記載:淵遂沒,�A還陽平。
那麼,張�A為何不給夏侯淵報仇呢?是不是太沒良心瞭?
我個人猜測,有兩個原因,一方麵,當時夏侯淵被殺,軍中軍心不穩,主將被殺,軍隊當然會軍心動搖,雖然張�A代替夏侯淵主持大局,但是,夏侯淵就是因為張�A死的,軍中夏侯淵的心腹也恨張�A啊!軍心不穩,就不能再作戰,也就無法和劉備正麵交戰,隻得撤兵。
另一方麵,定軍山的有利地形已經盡失,都被劉備占據瞭,張�A帶兵再戰,也是無濟於事,隻能是無謂的犧牲。
還有,當時兵力不足,後方援兵還沒到來,張�A沒有堅強後盾,不敢冒險。奪迴定軍山已無可能,給不給夏侯淵報仇也沒什麼關係,主要是如何能保住這支軍隊不被劉備吃掉,如何安全撤迴纔是重中之重。
張�A代替夏侯淵之職,雖然暫時穩定瞭局勢,可撤兵之後,曹操還怕張�A鎮不住那些軍隊,便派遣使者授予張�A假節的權力,以服眾心。可見,當時的張�A,還是沒有威望鎮住夏侯淵的部隊。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曹操還不放心,隨即,親率大軍進入漢中,要和劉備決戰,但是,劉備看到曹操遠道而來,遂采取堅守的策略,深溝高壘,閉門不戰,用乾耗的辦法,死死拖住曹軍,最終,曹操無奈,隻能撤軍退齣漢中,而張�A也率軍退還到瞭陳倉。
漢中之戰,以劉備完勝而告終,占據瞭整個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