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1月至2月 “王璜生・珠江溯源記1984/2022・巡迴展”在廣州圖書館舉行 王璜生文學性的行走,給珠江帶來新的注解和思考 - 趣味新聞網


1月至2月 “王璜生・珠江溯源記1984/2022・巡迴展”在廣州圖書館舉行 王璜生文學性的行走,給珠江帶來新的注解和思考


發表日期 2/27/2022, 12:02:49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1月至2月,“王璜生・珠江溯源記1984/2022・巡迴展”在廣州圖書館舉行,展覽曾巡展至桂林、昆明、貴陽,最後一站迴到廣州這座城市。說到長江的時候,我們想到追尋漢唐璀璨的曆史;談到珠江的時候,我們… .....


    

1月至2月,“王璜生・珠江溯源記1984/2022・巡迴展”在廣州圖書館舉行,展覽曾巡展至桂林、昆明、貴陽,最後一站迴到廣州這座城市。

說到長江的時候,我們想到追尋漢唐璀璨的曆史;談到珠江的時候,我們又想到什麼呢?

在“王璜生・珠江溯源記1984/2022・巡迴展”中,也許我們能找到答案。

1984年9月19日,王璜生(右)與好友李毅結伴騎自行車齣發,開始珠江溯源行走計劃。姚玳玫 攝

2020年11月,《王璜生:珠江溯源記1984》一書由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編輯齣版。該書呈現瞭藝術傢37年前與好友李毅結伴、以自行車為交通工具實施的珠江溯源行走計劃。1984年的騎行壯舉,以及2020年王璜生重返珠江源的行動,共同形成瞭“王璜生・珠江溯源記1984/2022・巡迴展”的基礎。展覽以當時9萬多字的日記、數十捲的黑白膠捲以及大量的速寫和水墨寫生為基本素材,同時加入瞭2020-2022年期間藝術傢圍繞“珠江溯源”展覽不斷進行的係列創作。

正如王璜生所說,“這個展覽既是跨時間也是跨地域的觀察。在這樣的旅程和考察中,無論是人文景觀,還是經濟狀態的變化、人類對待生活的變化都很難去探討,但我們可以去提供新的思考,這些思考也許會給我們帶來一種新的可能性。”

王璜生筆名重陽子,廣東揭陽人,曾為嶺南美術齣版社編輯,廣東畫院專職理論傢、畫傢,廣東美術館館長,以及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現在則是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總館長。作為一名資深“文青”,除瞭在美術方麵多有建樹,他也喜歡寫作、寫詩,還準備齣一本古典詩詞集。

王璜生

“我是一個好勝的鬥士”在《王璜生:珠江溯源記1984》中,他曾這樣剖白自己,也可能是“鬥士”的作為,分彆獲過意大利和法國的“騎士勛章”。而這個鬥士在66歲,依然在“尋找超越”。

這是一個怎樣的“鬥士”和“鬥士”的故事?策展人孫曉楓評價,王璜生的珠江溯源是一個文學性的行走。展覽和這本書貢獻瞭一個典型的個案,揭示瞭在珠江文化與個人史寫作的辯證與可能。另一位策展人鬍斌則認為,王璜生的珠江溯源及相關創作,也因由地理自然景象而傳達齣社會性和政治性隱喻。

談整體印象

閤山煤礦帶來感動,珠江水展現生猛生命力

南方都市報:請問您騎行的緣起是什麼?

王璜生:大傢都找長江、黃河支係更偉大的文化之根,但是我作為廣東人,尤其是生活在廣東珠江口汕頭一帶,我覺得珠江也許是和我們最親密的,我們可以去走走,就一路騎行和寫生。在70多天的騎行中留下瞭9萬多字文本,我帶著青澀的眼光和語言錶述瞭這一路的觀察和思考,也成為瞭上世紀80年代對珠江流域觀察的痕跡。當時我正好也剛在談戀愛,就以日記/書信的方式,兩天寄一封信迴去。一路走下來也很奇怪,這40多封日記/書信都沒丟失,保留下來瞭。

1984年,筆記與速寫本。

南方都市報:在整個的溯源過程當中,您印象最深刻的城市或者是地方在哪裏?

王璜生:廣西的閤山煤礦可以說給瞭我很深的印象,因為之前我聽說煤礦很危險、很艱苦。我專門去瞭礦區,也下瞭礦井,下礦井確實非常不容易。在《王璜生:珠江溯源記1984》一書中,我寫瞭這樣一段:不知走瞭多久,前麵齣現瞭斜度近45度、高不到六七十厘米的坑道。坑道的地麵是又爛又厚的煤層,頂部是堅硬冰冷的岩石,到處都有濕漉漉的滴水。我們幾乎是連滾帶爬地通過這段百米長的坑道的。當我們抵達井下工作麵時,已汗流浹背,爛煤沾滿瞭臉和衣服,纍得氣喘籲籲。正在工作的礦工們紛紛圍攏上來說:“辛苦瞭!”然後是一陣豪爽的笑聲。我的心一陣緊縮,感動?不安?慚愧?眼眶不禁濕瞭,喉嚨像被什麼東西哽住瞭――難為你們瞭,為人類輸送光明的人!

另外,令我非常感動的還有,晚上到他們的礦工俱樂部去,礦工又跳舞啊、唱歌什麼的,礦長跟我們聊天,談他們的婚姻情況和生活狀況等,充滿陽光,也甚至還帶有點自豪,聽起來還是有另外一種感受。因為是國營機構,有工會組織照顧工人的業餘生活。去年10月,我們重走珠江溯源路的時候,閤山煤礦的礦産已經采完瞭,變成瞭一個礦區遺産公園。我鑽進瞭廢棄的工區空間,在黑黝黝的煤渣區裏,我拿齣當年在這裏寫過的一首詩《黑色的笑聲》,朗讀瞭起來:“黑色的眼淚/凝固在潔白的眼角/閃動,結下瞭一串珍珠/對著你/豪爽的笑聲/在這地球的心髒/是勝利者自豪的迴響……”

藝術傢王璜生與其作品《源頭・活水(草圖)》

南方都市報:一路騎行下來,您覺得珠江有什麼特殊的文化?

王璜生:發生在珠江流域裏麵,有一種特殊的“有”“無”相生的東西。因為珠江徑流量非常大,它在中國河流長度排第四,徑流量卻排第二,僅次於長江,比黃河流量大六倍,因此它的水資源非常充沛豐富。因此,珠江非常特殊的生態就是水的問題。

珠江充滿野性和活力,無論江水和植被都有著“生猛”的生命力,有著樂觀的精神和嚮上的力量。這恰恰是珠江流域的人文特徵所在,也可以說是珠江文化為何“開風氣之先”的最好說明。

談意識形態

展現上世紀80年代思想,我們有著獨立思考人格

南方都市報:展覽中有很多詩歌的元素,這些上世紀80年代的詩句對您的創作或是那個年代的人産生瞭一些什麼樣的影響呢?

王璜生:對我認識世界或者思想的形成産生過重要影響,當年會去走珠江,或者說後來在廣東美術館能夠做得那麼猛、那麼獨立,也是因為曾經深受上世紀80年代這批文化學人的影響,像北島、舒婷、海子、江河等等。上世紀80年代初,舒婷曾寫過《風暴過去之後-紀念渤海2號鑽井船遇難的七十二名同誌》,在渤海上,由於風暴來瞭,我們采取的搶救措施不當等原因,這個鑽井72個人被淹沒,死瞭。當時相關領導是隱瞞的,後來中央高度重視,把這個案件公開並對相關人員做瞭處分。舒婷知道此事後,就寫瞭這首詩,裏麵有一句――“我希望,若是我死瞭,再不會有人的良心為之顫栗,最後我衷心地希望,未來的詩人們,不再有這種無力的憤怒,當七十二雙,長滿海藻和紅珊瑚的眼睛,緊緊盯住你的筆。”當時這首詩給我的靈魂有很大的震撼,我就畫瞭一張題為《為瞭忘卻的教訓》作品,描繪一群人在海裏掙紮。

《遠方與河》係列之一。膠片攝影繪製,112×498cm,2021年(共七件)。

南方都市報:珠江騎行對您後來的人生有什麼影響?

王璜生:如果這一路走來對我後來人生有影響的話,第一就是堅持。人需要堅持,認準目標,就要堅持走下來。我創作的《騎走》一畫,想錶達的是當時在貴州的艱難,但我們堅持走下來瞭。因為貴州都是山,以前都是用馬車來拉或牛車來拉東西,沒有人騎自行車。我們的自行車壞瞭之後,去找人修理,找不到店,而且他們也找不到零件,這給我印象特彆深。我創作這個作品,一方麵是呈現那個年代的記憶,同時也錶達瞭我們那一代人在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種茫然而堅定的態度,就是騎過來騎過去,尋找我自己。就像崔健唱的《新長徵路上的搖滾》,“埋著頭嚮前走尋找我自己,走過來走過去沒有根據地”。因此,“堅持”是在“騎行”裏對我人生影響特彆大的一個方麵。其次就是獨立,麵對睏難也好、未來也好,如何去獨立麵對,獨立規劃好路程,獨立解決問題,培養齣自己一種相對獨立的人格,包括行動、能力,也包括思想。

珠江源植物水墨拓印之一,34×45cm,2020年。

南方都市報:您提到說在那個年代“騎過去,走過來,不知在哪裏;走過去,騎過來,尋找我自己”,您最後感覺找到自己瞭嗎?

王璜生:最早自己有很漫長的摸索階段,就像當年想考理工科,沒考成。到瞭廣東畫院,原本可以做一個自由自在、人人羨慕的畫傢,但又被要求去廣東美術館,我也接受瞭這份挑戰。當年,真是沒人願意去美術館,大傢都覺得這是不太好乾的事,也是一個沒錢沒專業也沒有多少希望的所謂“文化”機構。當時從外地調瞭一個畫傢來做副館長,已經調過來上班瞭,不到一個星期跑瞭。真的,誰都沒想到我會放棄畫院去廣東美術館。我是讀美術理論專業齣身的,也瞭解一些國外美術館的情況,我覺得美術館是一個地方的文化標誌,可以在文化方麵做很多事。因此,我選擇瞭去美術館。

談珠江改變與自我成長

水利“淹沒”民俗,也帶來生存狀態的改變

南方都市報:能不能對比一下您兩次走珠江的一些心態和看到的東西的感受?

王璜生:第一次還是比較好奇的,到處走走,現在迴頭看那些文字,其實還是有很多比較幼稚的想法,包括對藝術,對現實的看法等。當時是在以一個藝術傢的方式去觀察一些東西,把它記錄下來。可以說,第一次走打開瞭觀察世界的一個或者說是很多個窗口,是一個學習和打開眼界的階段。第二次去確實是有特彆大的變化,包括從自身來講,30多年過去,大傢都成熟瞭,閱曆也多瞭。這次交通工具“鳥槍換炮”瞭,整個觀察與行走的心態也不一樣瞭,而且麵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也都有瞭很大的不同。

南方都市報:麵對這些變化,您是覺得更高興,還是說比較遺憾這種變化?

王璜生:1984年我去考察的時候,專門訪問瞭珠江水利委員會,他們和我們介紹瞭珠江水利開發的問題,由於珠江水利資源非常豐富以及特殊的地理結構、落差、水源的充沛等,一直作為水利發展非常重要的經濟策略。上世紀80年代有七級水電站,其中一級水電站是在上遊的地方,叫做天生橋水電站,天生橋水電站有不同階段的規劃。

《天生橋水電站》,紙本水墨設色,64x69cm,1984年寫生。

我第二次重走珠江的時候,感受最深的是水利帶來的變化――“淹沒”瞭很多東西。上世紀80年代,我到燕來村,這是廣西西部和貴州交界的地方,那時候那裏都是用木頭建房子,而且每傢每戶建房子的時候有一個隆重的儀式,他們會把十裏八鄉的親戚找過來,二三百人聚集在一起,第一天下午就來瞭,到晚上男的吃吃喝喝,女的準備菜,第二天早上,天還沒亮大傢就拉木頭上架,其實沒有必要兩三百人拉木頭架,但是他們充滿儀式感,也是風俗的體現。當時我在日記中是這樣寫的:夜裏麵沒有電,大傢都來湊熱鬧,都來祝賀,放鞭炮,一邊吃一邊喝等,叫做“立房子”,總共有二三十桌。我當時還畫瞭這樣的場景。

30多年後,我重新迴到燕來村的時候,這裏已經變成瞭一個非常大的鎮瞭。我詢問當地人,他們說,“這個鎮和當年的燕來村完全沒有任何聯係。原來燕來村已經在水庫裏麵,而且是在幾公裏以外的水庫裏麵,這個鎮是重新搬來的”。珠江行走期間,不斷有這樣的狀態齣現。水庫建成以後,變成瞭一個旅遊點。

我們去過一個旅遊點,都是老房子,現在基本上沒人住,隻有幾個老人住在裏麵。一個老太太在那裏綉鞋子、鞋墊,我想幫扶一下當地的民俗,就說你正縫的這塊鞋墊我要瞭,沒問價,直接給瞭她200塊錢。後來,看到她有一個縫得好一點的,說能不能換這個,她跟我說“這個要300”,一下子感覺整個變味瞭,看菜下碟,他們已經變得非常有經濟頭腦。

南方都市報:也就是說民俗因為商業化的進程而缺失是您這次迴訪的一個遺憾,是這樣嗎?

王璜生:多少有這樣的遺憾,但是反過來又有另外一種景觀很有意思。所以,不能簡單地說遺憾還是不遺憾,有更好的,也有不好的,比較復雜。上世紀80年代我們去的時候,位於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原祥播鄉、椏杈鎮與貴州省安龍縣德臥鎮接壤處南盤江的雷公灘段峽榖上的天生橋水電站還是工地,亂哄哄的,道路不行。而第二次去時,已經建得非常有規模,第一期、第二期工程都做瞭,很震撼。天生橋水電站變成瞭一個重要的旅遊點,大壩壯觀得完全拍不齣來,我們看完以後,覺得人非常渺小。

這一路其實印象特彆深的還有貴州的變化,因為貴州在上世紀80年代,路很難騎,就像書裏麵描述的那樣“地無三尺平”。而第二次去,自然景觀變化很大:高速公路非常發達,比廣東還先進,大隧道一個接一個,隧道是車剛開到,感應燈亮;山清水秀,因為建瞭很多水庫,一個大壩就形成一個大湖,旅遊業上來瞭,自然景觀變化太大瞭。意識形態也可能影響到生態環境,整個生態環境完全不一樣瞭,包括人的行為。貴州的改變就是這種意識形態改變瞭人的生存狀態,整個社會的發展,人的心態等。

《黔東南的集市上(染布)》,紙基銀鹽,1984年拍攝,2020年衝印。

南方都市報:珠江是我國南方的大河,流經滇(雲南)、黔(貴州)、桂(廣西)、粵(廣東)、湘(湖南)、贛(江西)。改革開放都說潮起珠江,那您覺得珠江在文化版圖中又是什麼樣的一個構成?

王璜生:我們一直說改革大潮起珠江,但是往往在談論珠江三角洲一帶所帶來的這種改革開放,其實廣西、貴州、雲南等地也曾經在近現代的曆史裏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也好,中西融閤也好,走嚮世界也好,都是發生在這樣的一些地方。貴州的經濟收入從民國時期就遠好於昆明,有錢人非常多。他們的消費水平很高,我第二次重走的時候,他們的舞廳令我很驚訝。那些年輕的90後00後去消費,舞廳一個晚上可以消費幾十萬。雖然改革開放是發生在廣東,廣東人也敢想敢乾,做瞭很多事情,但是我覺得也不要固步自封。現在,我從貴州高速公路上,從貴州的一些大水庫等地方,還是看到瞭不少比廣東更獨特先進的地方。

“王璜生・珠江溯源記1984/2022・巡迴展”現場。

南方都市報:您覺得您的這些記錄還有這些藝術的行為會給社會或者說是未來帶來一些什麼樣的影響呢?

王璜生:對未來,隻能說對自己的未來。我覺得一個人一生走過來的經曆,還有他接觸的東西,多多少少都有他的發展邏輯,會構成它自身的一個說法,這種東西會帶到未來。我現在在做一個新美術館學研究中心,不是一個老的美術館學理論,是希望有一個新的文化觀念介入美術館理論研究。

采寫:南都記者 許曉蕾 實習生 任子薇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清末陳鴻壽部分書法作品賞析

清末陳鴻壽部分書法作品賞析

    清末書法傢陳鴻壽,書法造詣極高,尤其隸書寫得非常古雅。 作為著名的“西泠八傢”之一,其篆刻齣入秦漢,繪畫精於山水、花卉,書法以隸書最為著名,風格清勁瀟灑,結體自由。穿插挪讓,相映成趣,在當時是一種創新的風格。他廣泛學習漢碑,尤其善於從漢摩崖石刻中汲取營養,在用筆上形成瞭金石氣十足、結體奇特的個人麵目。我們看看他的隸書作品《何事立軸》: 筆畫圓勁細插,如銀畫鐵鈎,意境蕭疏簡淡,雄渾瓷肆,奇崛老辣。陳鴻壽的隸書較之以往的隸書具有“狂怪”的特點,說明他有創新的勇氣和纔能,但在結字和章法上,用筆仍.......


凡人故事|安康治愈係牆繪愛好者,四五歲開始畫畫,用藝術和攝影傳播美好

凡人故事|安康治愈係牆繪愛好者,四五歲開始畫畫,用藝術和攝影傳播美好

    晚上七點多,在安康大劇院的負一樓,餘嚴正站在梯子上給籃球上色,仔細又安靜,一旁健身房裏的一切仿佛都不在他的世界裏,絲毫沒有影響到他。調色、試色、塗色、描繪細節……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幅漂亮的牆繪就呈現在眼前,讓整個空間都充滿活力。 餘嚴正在完成的是一個籃球場的牆繪,這是他很喜歡的主題,日常生活裏他也是非常喜歡籃球這項運動。“這次的牆繪是我非常喜歡的,我自己設計的構圖,因為上學的時候很喜歡《灌籃高手》,也很喜歡科比,所以這次籃球場的牆繪運用的就是籃球的經典元素,也是對科比的緻敬,尤其是灌籃高手.......


浙江博物館特彆的展廳,從大名鼎鼎的雷峰塔搬過來,阿育王塔很精美

浙江博物館特彆的展廳,從大名鼎鼎的雷峰塔搬過來,阿育王塔很精美

    相信大傢對於杭州雷峰塔景區一定不會陌生,畢竟曾經轟動一時的《新白娘子傳奇》讓它傢喻戶曉,然而當很多遊客滿懷期望地來到西湖邊看到這座嶄新的雷峰塔後,被帶著電梯的現狀變得好感全無。 然而或許你真的是對雷峰塔誤會瞭,畢竟雷峰塔的文物價值還是不可磨滅的,尤其是藏在對麵的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內的雷峰塔文物,讓這座韆年古塔熠熠生輝。 由於雷峰塔齣土的文物眾多且分量極高,浙江省博物館為此專門打造瞭 “瑞象重明――雷峰塔文物陳列”的專區供遊客參觀。 首先先來瞭解下何為雷峰塔?據齣土的碑刻記載,雷峰.......


閤肥竟有這麼個好地方?你去過嗎?

閤肥竟有這麼個好地方?你去過嗎?

    1 周榖堆舊貨交易市場 周日上午喊你來趕集 今天啊,我們要帶大傢去逛一個周日上午纔有的早集,就在閤肥市老周榖堆舊貨交易市場。這舊貨市場有啥好逛的,還能淘齣寶來嗎?彆不信,這就帶你去看看。 瞧瞧,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是不是有點趕大集的味道? 這是位於閤肥市南一環邊的 周榖堆舊貨交易市場, 每逢周日上午纔開的一個早市。 都賣些啥呢?一起逛逛吧! 舊書舊報,玉石古董,字畫瓷器, 還有叫不齣名的一些老物件, 看得記者是眼花繚亂。 隨便走一走, 頓覺舊時光撲麵而來。 都說是“喜新.......


淡淡風景淡淡看

淡淡風景淡淡看

    蘇軾有一首專門描繪西湖美景的詩,其中有一句是:濃妝淡抹總相宜。 自然風景,也像是一位美女,她有時妝扮濃艷,沉醉於三韆繁華,有時卻卸下裝束,素麵朝天,眉目清淡,親切得好像鄰傢女子。 而一路走來,看過韆山萬水,卻仍然喜歡那淡淡的風景,不刻意討好誰,卻能倏然鑽進人心底,就這樣隨意地賞看著,輕風吹拂著,真是自在瞭。 南枝纔放兩三花,雪裏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 ――宋・白玉蟾《早春》 早春時,南麵嚮陽的梅花纔疏疏開瞭兩三朵,映襯著潔白的雪花,分外動人。詩人在月光下,雪地裏嗅著.......


讀書|新書掠影

讀書|新書掠影

    《至少還有書》 [美]帕梅拉・保羅 著 林曉筱 譯 湖南文藝齣版社 2022年1月齣版 《至少還有書》是《紐約時報書評周刊》總編帕梅拉・保羅的讀書記錄。帕梅拉擁有一本高中時期開始使用的讀書筆記“鮑勃”,記錄瞭她迄今為止讀過的圖書條目。她擇取記錄在“鮑勃”中的21本書,講述瞭她在人生高光或至暗時刻從書籍中獲取的力量,這既是一個人的讀書史,也是她個人的成長史。 從《審判》《憤怒的葡萄》《安娜・卡列尼娜》到《弗萊希曼》《飢餓遊戲》《時間的皺褶》,書籍永遠是她的依靠。 此書分享瞭一個人讀書的趣味、.......


讀書|再訪契訶夫:所見是玫瑰與海鷗

讀書|再訪契訶夫:所見是玫瑰與海鷗

    《契訶夫的玫瑰》 顧春芳 著 譯林齣版社齣版 契訶夫的傳記很多,後來者已不大容易找到伸展的空間,但是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顧春芳教授的《契訶夫的玫瑰》(譯林齣版社齣版)一書仍然稱得上彆具一格。這部傳記語言熱烈而華美,顯齣傳記作者作為詩人的纔情;有關契訶夫後期劇作的觀點、材料皆見新意,依憑的是戲劇學者的見識和學養;這部製作考究的書還提供瞭大量新拍的照片,多方位展示瞭契訶夫舊居及花園的樣貌,見齣美學教授和美育工作者的情懷。25年來研究戲劇藝術和俄羅斯文學,作者將這本精神傳記視為稍後齣版的戲劇專著《闡.......


讀書|嚮美而行:唐代美學何以成為中華美學高峰

讀書|嚮美而行:唐代美學何以成為中華美學高峰

    ▲鼕奧會開幕式(視覺中國) 北京鼕奧會落下帷幕,令世人驚艷的開幕式仍曆曆在目。外人看瞭熱鬧,國人自己不難看齣門道:無論是開篇倒計時的節氣宣傳片裏有八個引用瞭應景而賦的唐詩,還是奧運五環呈現環節藉用瞭“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意趣和氣勢,無不浸盈著來自唐朝美學的光芒和浪漫。 雖遠隔韆年,但分明近在咫尺,創作者說得牙清口白,欣賞者聽得默契會心,凡此種種都是文化自覺的體現。矗立於唐朝這座高峰之上,懷揣這種對自身文化緣何而來、嚮何而去的自知和自省,我們發齣迫切的追問:“唐人如何看到自己與他者、本土與異域.......


行書《滕王閣序》,被他寫的如此優美!

行書《滕王閣序》,被他寫的如此優美!

    還記得《滕王閣序》麼?相信無人不曉,因為那幾乎是我們的青春的一部分。那大傢知道“香泉體”麼?這是什麼樣的書法?聽著就很香對不對?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香泉體”,這篇在高中苦背的《滕王閣序》,被他寫的如此優美。 陳奕禧行書《滕王閣序捲》欣賞 作者是陳奕禧,浙江海寜人。字六謙,又字子文、文一,號香泉,晚號葑叟,海寜鹽官人。貢生。齣身名門,自幼即愛作詩學書,其詩“斜陽一川�F水北,鞦山萬點盆門西”曾得當時詩壇盟主王士禎贊許。 此人不簡單,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官戶部郎中,管理大通橋。康.......


褚遂良楷書,沒人比他寫得更像瞭……

褚遂良楷書,沒人比他寫得更像瞭……

    晚清民國,是碑學的天下,唐楷受館閣體“牽連”,很不受人待見。 不過,如果楷書真正寫得好,露齣兩手來,還是會讓人颳目相看。 比如我們要說的這位,我們不知道他哪年齣生,也不知什麼長相,隻知道他叫趙世駿,寫得一手“河南體”。 他曾經為袁世凱的大秘楊士琦書寫墓誌銘,有人看瞭,說:哇塞,褚遂良還活著嗎? 當然這是我編的,那個人原話是:睹此君書,幾疑河南尚在人間。 有關趙世駿的資料不多,隻知道他1927年過世,字聲伯,號山木,江西南豐人,久居北京琉璃廠,為陳寶琛弟子。清光緒十一年(1885)拔貢,官內閣中.......


【戰疫主題文藝作品展】包頭,我為你祈福

【戰疫主題文藝作品展】包頭,我為你祈福

    齣 品:包鋼新聞中心 編 輯:於 洋 主 編:於 湛 .......


紅樓夢續文168:賈母八十大壽,甄傢送來的一扇屏風,她送給誰瞭

紅樓夢續文168:賈母八十大壽,甄傢送來的一扇屏風,她送給誰瞭

    紅樓夢續文168:薛寶釵嫁給寶玉,史湘雲齣嫁,賈母送給她一架屏風當作新婚賀禮,成為惹火上身的開始。 (創作導讀:依據《紅樓夢》前八十迴內容,解析事情發展走嚮,探析原本原意,是閱讀《紅樓夢》的一種獨特方式。從史湘雲判詞推測,她齣嫁後過上瞭短暫的幸福,最終沒能逃齣傢破人亡的悲劇。一切因何而起?本文通過賈母送給她的新婚賀禮入手,推測其中的故事。) 01 史湘雲要齣嫁瞭。 忠靖侯史鼎外放做官,無法迴到京都;史湘雲寄居在榮國府,由賈母負責教養;作為賈傢的“老祖宗”,史傢的老一輩,打發史湘雲齣傢成為賈.......


【原創】內濛古|樊宸英:七絕·春夏鞦鼕之倩誰收

【原創】內濛古|樊宸英:七絕·春夏鞦鼕之倩誰收

    原創作者:樊宸英|內濛古 詩詞 七絕・春夏鞦鼕之倩誰收 今天第七輪核酸檢測工作結束瞭,大傢心裏都在期待明天確診病例的下降,直到零病例的齣現,由於工作的需要餘所長將我調到我居住的小區進行值守,這樣離傢很近,我心裏竊喜,可以迴傢小憩,但我心裏非常忐忑,心中有一個聲音告戒我不能違反紀律,最終理智戰勝瞭私心,雖然,傢近在咫尺,我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我深深的知道這是一場無硝煙的戰鬥,如果越雷池一步會被執行戰場紀律的,所以,我們每個人應該做好我們應該做的事。每天按時上崗,按時打電話督促傢人下樓做核酸檢測.......


廣東齣版界元老岑桑先生去世,享年96歲

廣東齣版界元老岑桑先生去世,享年96歲

    2022年2月26日,記者從廣東省新聞齣版局原局長陳俊年處瞭解到,著名齣版傢、散文傢、廣東齣版界元老岑桑於當日下午三時在廣州去世。 岑桑,1926年生,廣東順德人,著名齣版傢、散文傢。他1949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社會學係,工作後曆任廣州市影劇場公司副總經理,廣州文化齣版社編輯部副主任,廣東人民齣版社文藝編輯室副主任及主任、副總編輯、社長兼總編輯等職。 記者最後一次見到岑老齣席公開活動,是在2021年12月11日召開的《嶺南文庫》三十周年學術座談會上(如下圖。圖源:廣東人民齣版社)。 岑桑親臨現場.......


【翰墨流芳】這件書作詮釋瞭什麼叫“力能扛鼎”

【翰墨流芳】這件書作詮釋瞭什麼叫“力能扛鼎”

    明代張瑞圖畫名頗高,但書名尤盛。他的書名與邢侗、米萬鍾、董其昌齊稱“明代四大書法傢”,有“邢、張、米、董”或“南張北董”之稱。他特彆擅長於行草書,氣魄宏大,筆勢雄偉。 在宗唐宗晉的明代書壇,張瑞圖敢於在趙孟�書風的籠罩下,以直率自然的揮運,不拘常規的用筆、大寫意的氣勢錶現動蕩時代激越躁動的心態,力矯頹靡的時弊,這對書法藝術的貢獻可以說是很大的。 有人說,他的書法“力能扛鼎”,確實說齣瞭他的書法特色。今天,我們欣賞他的行書《何景明詩》,感受張瑞圖斷崖峭壁、急湍危石般的書法藝術。 張瑞圖 行書.......


【當代詩人詠鼕天·第三季】梁莉萍 捲

【當代詩人詠鼕天·第三季】梁莉萍 捲

    【當代詩人詠鼕天】 梁莉萍 捲 作者簡介 梁莉萍,網名萍萍淡淡,女,湖南人,醫生,在深圳工作,詩詞愛好者。深圳市長青詩社常務理事,深圳紅荔詩苑常管。 小雪後降溫與傢人語音 相問添衣否,寒暄一二三。 遙知臘梅瘦,芽小朔風酣。 辛醜鼕至夜吟 樓高樹靜月微茫,鼕至夜長思更長。 無夢無風無雁影,憑欄心底聽滄浪。 鵬城鼕色 碧海雲天意不窮,舊年徵鳥又相逢。 綠陰未瘦霜無影,異木棉開十裏紅。 晨起 瑟瑟風聲朔氣濃,簾深與世隔韆重。 昨宵夢裏無人至,微信群中覓影蹤。 庭院紫荊花 十丈樓颱紫夢深.......


【博聞強識】真正的對聯是這樣寫的——30副楹聯精品欣賞

【博聞強識】真正的對聯是這樣寫的——30副楹聯精品欣賞

    清代,楹聯開始興盛起來。尤其是文人雅士,皆多自撰自書聯語懸之堂廡,或頌君恩或緬祖德,或書格言警句自勉,或書清詞麗句為賞,或發感慨寄托幽思。人們可以從各類各式的聯語之中,充分感受到主人的心境和襟懷所在。 王澍 篆書七言聯 壹起壹落老龍舞 不直不屈古鬆枝 高鳳翰 行書七言聯 苔生奇石偏能古 月到碧梧分外清 鄭�� 隸書五言聯 實義在飲酒 浮名莫著書 金農 隸書七言聯 越紙麝煤沾筆媚 古甌犀液發茶香 黃慎 草書五言聯 隙地猶栽竹 高懷隻愛花 鄭燮 行書七言聯 子瞻翰墨擅天下 .......


國學課程‖論語三百講 第53講《一起成熟》

國學課程‖論語三百講 第53講《一起成熟》

    國 學 課 程 《一起成熟》 第53講:一起成熟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論語裏仁第四》 【譯】孔子說父母在世時,子女不齣遠門,如果齣遠門就必須有一定的去處。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論語裏仁第四》 【譯】孔子說父母的年紀,做子女的不能不記得,一方麵為他們得享高壽而歡喜;另一方麵,為他們日漸老邁而憂慮。 雖然孔子個人的生命遭遇是一個獨特的情況,但是他在談到人的問題的時候,都是可以談到普遍的現象,不管對象是中國人、外國人還是古代人、現代人。.......


【原創】內濛古|賀成寬:抗疫頌

【原創】內濛古|賀成寬:抗疫頌

    原創作者:賀成寬|內濛古 詩詞 抗疫頌 迎春喜悅意未盡, 疫情施虐擾安寜。 陰雲壓城空氣凝, 全民動員控疫情。 億萬人民億萬兵, 整裝待發聞令行。 精兵強將戰疫情, 化作利劍斬頑凶。 一方有難八方援, 情同手足心相連。 不畏險阻意誌堅, 驅散陰霾艷陽天。 蚍蜉撼樹不量力, 巍巍中華東方立。 驅除毒株碧空洗, 山河無恙現生機。 作 者 簡 介 賀成寬,現就職於內濛古烏蘭察布人保財險四子王旗支公司。1981-1995年,軍旅生涯14載,衛國戍邊於大漠邊關。曾經把青春熱血融入祖國的綠色長城,.......


商洛一作傢獲‘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先進個人錶彰

商洛一作傢獲‘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先進個人錶彰

    近日,中國作協2021年度“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經驗交流暨創聯工作會議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鄧凱,中國作協創聯部主任彭學明齣席會議。會上錶彰瞭“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暨創聯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陝西省作傢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齊雅麗,省作協副秘書長、創聯部主任藺曉東,延安市作傢協會黨組書記霍愛英,陝西作傢代錶、商洛作協副主席王衛民,陝西作協會員、作傢郝隨穗參加會議。 陝西省作傢協會獲得“‘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先進集體”錶彰.......


新學期第一個周末怎麼過?指南來啦

新學期第一個周末怎麼過?指南來啦

    新學期的第一個周末 怎麼過既有意義又有趣? 今天文旅君推薦一些 集娛樂、漲知識於一體的室內場館 快去打卡吧! 1 edong科學公園 圖自@charrr查普多小紅書 edong科學公園內有各種與科學有關的項目,讓孩子在玩耍中收獲知識。裏麵大部分的項目大人和孩子都可以體驗。 圖自@charrr查普多小紅書 現場有老師講解,生動有趣,還可以培養小朋友對物理、化學的興趣。 圖自@charrr查普多小紅書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10:00-17:30,每周一閉館 .......


甄傢和賈府怕水又怕火,書中的水火究竟指的是什麼?祝媽又是誰

甄傢和賈府怕水又怕火,書中的水火究竟指的是什麼?祝媽又是誰

    題:甄傢和賈府怕水又怕火,書中的水火究竟指的是什麼呢?祝媽又是誰? 文/薑子說書 青埂峰下一頑石,曾記幻相並篆文,月旨石見《石頭記》! 榮即華兮華即榮,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紅樓夢》! 聲能兩歌手兩牘,兩鑒風月兩生花!以詩傳史石上墨,誰識畫眉昭風流? 女兒未嫁將未降,末世忠義明閨閣!先時名號通靈玉,來時姓氏原是秦。 源為二玉演二寶,慷慨雋逸作���O,榮源寜演隱甄氏,《�l篋》《南華》續《莊子》! ――《石頭記》序 《紅樓夢》故事裏,作者所謂末世,便是榮國府和甄府的末世。書中主旨“.......


【原創】內濛古|呼群:烏剋蘭民歌的記憶(散文)

【原創】內濛古|呼群:烏剋蘭民歌的記憶(散文)

    原創作者:呼 群|內濛古阿拉善盟 散文 烏剋蘭民歌的記憶 一把吉他,一麯民歌是絕配,尤其是鏇律優美的烏剋蘭民歌最適閤吉他伴奏。近期烏剋蘭遭遇戰爭危險,這個以美女著稱的國度,引起世人的關注,也讓我記憶一首烏剋蘭民歌,其中的歌詞我這樣翻譯: 茁壯成長的綠葉樹枝 奔流而去的河水聲音 感慨萬韆的親朋好友 熱烈盼望的海誓山盟 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原 我愛傢鄉的美麗花朵 含情脈脈地難以離彆 我那可愛的熱戀情人 這首烏剋蘭民歌是我在八十年代末上大學時從一位新疆博日塔拉濛古族自治州籍的叫格 巴特爾的前輩學的.......


民間故事:農民的莊稼被損,是兩隻銅鵝乾的?小偷還去古墓尋寶

民間故事:農民的莊稼被損,是兩隻銅鵝乾的?小偷還去古墓尋寶

    古時候,河南��縣留下一座漢朝的古墓,據說墓主人在皇宮裏做太監。這座古墓一直沒有被發現,所以直到隋朝還是保存得非常完好。 轉眼到瞭開皇年間,古墓旁邊有個小村子,村裏有個叫硃步凡的老實人,數代在這裏種地為生,他傢的田地也靠著古墓不遠,一直收成還很不錯。 可這一年,硃步凡的地裏的莊稼接二連三地被損壞,不是被啃完幼苗,就是在差不多能收獲的時候被弄壞,好些瓜果就是被弄破,或者吃掉一點點,大部分被浪費。 其實按照鄉下人的本意,如果真的是餓壞瞭的人吃瞭,可能也不會怎麼樣。但硃步凡卻認為,這絕不是什麼人.......


2022/芬芳三月·女畫傢美術作品展開幕

2022/芬芳三月·女畫傢美術作品展開幕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近日,為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的到來,“2022/芬芳三月 女畫傢美術作品展”在濱州市文化館開幕。 該展覽由市文旅局主辦,市文化館、市美術館承辦,曾舉辦多屆,旨在全麵展現女畫傢的風采,為女性美術工作者、愛好者搭建良好的交流平颱,助推濱州市美術創作的繁榮發展。此次共展齣一百餘件作品,涵蓋油畫、中國畫、水彩畫、連環畫、年畫、版畫、自由繪畫等畫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這些作品,充分展現瞭新時代女性進取、奉獻、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詮釋瞭廣大女畫傢熱愛生活積極嚮上的精神風貌。.......


4本高質量諜戰文,主角刀尖上跳舞,看得人心驚膽戰而又欲罷不能

4本高質量諜戰文,主角刀尖上跳舞,看得人心驚膽戰而又欲罷不能

    大傢好,我是馬哥,本期分享4本高質量諜戰文,主角刀尖上跳舞,看得人心驚膽戰而又欲罷不能 一、《我的諜戰歲月》 作者:豬頭七 本書字數:149.6萬字 短評:抗日諜戰文。本文講的是抗戰時期一位愛國青年加入到法租界巡捕房當TG的臥底,後又被果黨看上加入到瞭軍統,成為瞭雙麵間諜的故事。作者大大文筆齣眾,在書裏采用多綫並行交叉敘事的手法,描繪齣抗戰時期日寇、果黨、TG三方情報人員間驚心動魄的暗戰交鋒,劇情跌宕張力十足,細節真實閤乎邏輯,讓人拍案叫絕。豬腳心細如發,機變百齣,周鏇於果黨、日寇與法國.......


紅山文化——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內容

紅山文化——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內容

    遼西是研究中華文明起源及早期文明化進程的重要區域。遼西地區的考古工作早在19世紀末就已開始,是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肇始地之一。 圖:紅山文化碧玉C形龍。 圖:紅山文化特色彩陶。 圖:紅山文化陶塑人像。 圖:紅山文化遺址遠景。 圖片來自劉國祥 最早在遼西地區開展考古工作的中國學者是考古學傢梁思永。1930年他主持完黑龍江昂昂溪遺址發掘後,轉道進入赤峰、林西開展考古調查。1935年,赤峰紅山後遺址齣土瞭一批實物資料。1954年,考古學傢尹達根據梁思永的建議,正式提齣紅山文化的定名。由此可知,紅山文.......


文明起源・上古洪水傳說與中原地區龍山時代城堡

文明起源・上古洪水傳說與中原地區龍山時代城堡

    圖版四三 三層綠釉陶水榭 東漢晚期 通高66厘米、池徑38厘米 三門峽市齣土 《黃河中下遊幾座龍山文化城址的性質―兼論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形成》 張之恒,《紀念城子崖遺址發掘六十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第90~98頁齊魯書社1993年 本文對黃河流域發現的幾座龍山文化城址的性質和特徵進行瞭論述,並對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形成進行瞭探討。認為這幾座龍山文化城址,因文化遺存、所處的地理位置、規模的大小及建造年代各不相同,故其性質也有所不同。王城崗城址規模很小,保存較好的西城的麵積隻有7000平方米。.......


簡論大汶口和龍山文化之間的過渡期遺存

簡論大汶口和龍山文化之間的過渡期遺存

    摘要:1970年代東海峪和三裏河遺址的發掘,初步解決瞭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之間的傳承關係,錶明兩者係同一族群即東夷族創造的文化。由於東海峪遺址發現的大汶口晚期、過渡期和龍山文化早期的“三疊層”,發錶的資料很少,文化內涵並不十分清楚,特彆是對中上層遺存的認識存在較大偏差,所以對大汶口末期和龍山初期遺存的文化性質歸屬,學術界存在著不同的意見。本文以資料發錶較為全麵的杭頭遺址為例,對以往遊離於大汶口與龍山文化之間的所謂“過渡期遺存”,進行係統地分析、比較和討論,以徹底厘清兩者之間的文化歸屬和分界,進.......


河南考古2021:沁陽市科創園元代壁畫墓的考古發掘與搬遷

河南考古2021:沁陽市科創園元代壁畫墓的考古發掘與搬遷

    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趙誌強的報告題目是《沁陽市科創園元代壁畫墓的考古發掘與搬遷》。經國傢文物局、省文物局批準,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於2021年下半年對沁陽科創園區樓基施工過程中發現的3座磚室墓葬進行瞭搶救性考古發掘,其中發現元代壁畫墓2座(編號M1、M3)。M1是一座穹窿頂磚室壁畫墓,M3是一座四角攢尖頂磚室壁畫墓,這兩座元代壁畫墓位於太行山南麓的山前衝積坡地上,北距太行山南麓約1000米,地層為紅褐色黏土,夾雜有大量鵝卵石。兩座壁畫墓均為竪坑墓道磚室墓,形製相似,結構上大緻可.......


0歐紙幣係列2:票麵設計及版本演變

0歐紙幣係列2:票麵設計及版本演變

    0歐紙幣從2015年齣現以來,它的種類多達數韆種,但是這些鈔票的票麵圖案組成和設計風格基本上都沒有太大的變化。 0歐的鈔票票麵是由兩部分圖案組成:非個性化部分和個性化部分。 1) 非個性化部分:指的是所有0歐紙幣上通用的圖案,不分國傢和主題。 非個性化部分包括正麵的鈔券的基本組成元素,和背麵的整個票麵。背麵圖案是由歐洲各國的著名景點所組成。 以最新版2021年發行的圖案組成左起分彆是:柏林的勃蘭登堡門;倫敦的大本鍾鍾樓;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巴塞羅那的聖傢堂;布魯塞爾的小便男孩像;羅馬.......


跋履‖瓦爾登湖與梭羅

跋履‖瓦爾登湖與梭羅

    □ 李木生 1845年7月4日,28歲的梭羅入住瓦爾登湖邊自己建造的小木屋,開始瞭他兩年零兩個月的湖上獨居生涯。築建這個傢,他用瞭4個月的時間,比如那個連接壁爐的煙囪所用的兩車石塊,就是他一塊塊從湖邊抱來。 從一座小小的荒湖,到如今每年世界遊客60萬眾,而且還在年年增長中。我就是其中的一分子,而且是5次耽於瓦爾登湖邊,消磨歡悅的時光。湖邊小木屋的原址旁,有個日漸長大的石頭堆,是各國旅人放下的石頭,每塊石頭上都或刻或寫留有放石者的心意,當然大多是與梭羅的訴說。這一切,都因為梭羅寫下瞭被稱為“.......


班超三十六人定西域的秘密武器,中國傳統彈弓為何在元代要被管禁?

班超三十六人定西域的秘密武器,中國傳統彈弓為何在元代要被管禁?

    朝文社的朋友們周末好: 我們今天這一期分享,來自我們朝文社的老朋友:冷兵器研究所團隊 作為國內以“技術流”著稱的自媒體團隊,冷兵器研究所的文章,一嚮以趣味、嚴謹、紮實著稱。他們的作品就像萬花筒般,往往能夠從古代一件兵器為視角,為我們呈現趣味且有價值的中國曆史。他們近期也齣版瞭一套特彆棒的書:《軍事裏的中國史》 而在今天這一期分享裏,我們也以音頻的方式,分享瞭他們一期特彆有趣的作品:《班超三十六人定西域的秘密武器,中國傳統彈弓為何在元代要被管禁?》 這期節目,老張作為一個從小愛打彈弓的皮孩子,錄.......


你有斷臂維納斯,我有斷臂唐力士

你有斷臂維納斯,我有斷臂唐力士

    莞深疫情緊張,本來這個周末是沒有展看的,突然看到佛山市祖廟博物館《西市遺珍――絲路貿易中的唐代市井生活》的推送,於是搭上地鐵看展。展品來自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此前在珠海、中山等地巡展過,隻是唐代展太多,一直未能激起我專門去看的欲望。 大唐西市博物館是比較獨特的存在,它以西市遺址為基礎成立,但又是企業齣資的非國有機構,據說是全國唯一的非國有國傢一級博物館。這次來的展品有不少是齣土文物,但非齣土的都未標明齣處,而且連基本的文字介紹也欠奉,顯得不太正規。 唐,白石力士像,西市遺址齣土 這件是展覽.......


【洞庭作傢】萬嶽斌/行走路上的趣事(十一):買買提

【洞庭作傢】萬嶽斌/行走路上的趣事(十一):買買提

    遊記 行走路上的趣事(十一) 買買提 作者:萬嶽斌 菜鳥原是我們自駕遊路上一個過境地的熱情接待者。在品茶用餐時聽我們講路上的糗事,心嚮往之,萌生瞭加入傘兵團的意願。生活當中有這種想法的朋友其實不少,但真正有勇氣下決心邁齣這一步的並不多,尤其是臨陣打退堂鼓的更不在少數。彆看抖音裏自駕路上車輛川流不息,那是集中瞭偌大個中國的真正喜愛者和勇敢的嘗試者,所以他說這話,“我也隻是報以微微一笑,絕對不抽”。 機緣巧閤,後來在拉薩碰到他。他一看我們車多人少(上迴說到草魚脫團提前迴,車輛交我們托運),提齣.......


讓日常生活美起來|南京東路上竪起潮流新地 沉浸式展覽開啓治愈之旅

讓日常生活美起來|南京東路上竪起潮流新地 沉浸式展覽開啓治愈之旅

    還記得南京東路上的先施百貨嗎?如今已變身潮流文化聚集地――U479。這棟中小型的商業體用479號門牌號來命名,4樓的藝術空間最近落成,本周起以一場釋放內心力量的奇幻卡牌之旅迎接觀眾。 圖說:真我幻鏡卡牌新媒體藝術裝置展現場 新民晚報記者 王凱 攝(下同) 乘坐商場觀光電梯抵達4樓,便是本次真我幻鏡卡牌新媒體藝術裝置展的引言牆。一張小小的卡牌承載著對於未來的發問,結閤卡牌與鏡麵,5位藝術傢以5種藝術形式將觀眾引入沉浸式的治愈之旅。進入展廳,看到的是層層遞進裝置,閃光銀色球體和粉色的翅膀,吸引.......


讓日常生活美起來|隱於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時仗劍走天涯

讓日常生活美起來|隱於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時仗劍走天涯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誰人的心中不藏著一個武俠夢?哪段青春裏不曾有過仗劍走天涯的衝動?縱然,武俠電影巔峰時代已落幕,也難以抹去那曾在心中描摹無數次的江湖……在虹口瑞虹天地太陽宮裏,江湖主題的城市集市正在吸引越來越多“江湖人”前去打卡。而隨著春天的腳步臨近,“城市集市・江湖”也正悄悄地邁入“人間四月天”。 圖說:城市集市・江湖 主辦方提供(下同) 步入有1900平方米的“江湖”,耳畔迴響的是《笑紅塵》熟悉的鏇律,眼前掠過的是電影《鹿鼎記》中戴著“虎頭帽”的韋小寶。一抬頭,《大話.......


陸祖鶴書法論文選《書道之悟》齣版

陸祖鶴書法論文選《書道之悟》齣版

    《書道之悟》封麵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徐翌晟)由陸祖鶴編撰的書法理論實踐經驗性著作《書道之悟》近日在中國文聯齣版社齣版。書法傢瀋鵬題寫瞭書名,中國書協原副主席、(全國)高等書法教育分會會長言恭達為此書作序,齣版前夕,作者還收到來自全國各地書畫傢的祝賀。 《書道之悟》論文選由陸祖鶴從藝50多年的20多篇書法美術論文中遴選齣的12篇論文匯編成書,其中有8篇被全國書法理論研討會和書法美術雜誌錄用,並被各大圖書館和有關大學作為館藏學術資料。書中既有理論闡述,又有實踐中的啓迪和感悟;既有藝術前景的預.......


202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澧縣雞叫城遺址入圍終評

202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澧縣雞叫城遺址入圍終評

    中國文物報社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辦公室2月26日宣布,四川稻城皮洛遺址等20個項目入圍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其中,發掘齣“史前木構豪宅”的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在列。 ▲雞叫城遺址巨大的木結構房屋基礎。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辜鵬博 攝 ▲雞叫城遺址巨大的木結構房屋基礎。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辜鵬博 攝 2021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據評選活動辦公室透露,參與初評的重要考古成果眾多,競爭十分激烈。得票數第一的項目以209票全票入圍終評,位列前十的項.......


鄢陵街頭,這些人正在減少!

鄢陵街頭,這些人正在減少!

    鄢陵大事,每天更新鄢陵重要消息! 以前東西壞瞭隻想著修 現在壞瞭隻想換 總聽老一輩迴憶過去 那時他們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以前的東西沒有什麼是修不瞭的 那時候手藝人到處都是 技術也是精湛一流 隨著社會發展進步 很多手藝逐漸被機器取代 以前走街串巷的手藝人 逐漸從我們的視野裏淡齣 今天就來盤點 那些我們記憶中印象深刻的手藝人 01 修鞋匠 現在鞋子跟著流行趨勢換瞭又換 那時的街頭坐著這樣的修鞋匠一排 鞋子爛瞭開膠瞭都會拿去修 也可以修拉包、修雨傘等 而現.......





前一篇新聞
90萬全款買房,房子變成彩鋼房,業主討說法卻被打:拿我們當猴耍
后一篇新聞
站在曆史的進程上,我們唯有順勢而為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