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4:15:40 PM
1978年,訪問日本。
當時中日兩國關係正處於比較好的階段,因此這次訪問在和諧的氣氛下進行。
可是在之後的記者招待會上,有一名日本記者卻就比較敏感的釣魚島問題進行瞭發問,氣氛一度十分緊張。
然而卻用非常巧妙地迴答成功化解瞭對方的刁難。
那他究竟是怎麼迴答的呢?關於這一點,我們還得先從釣魚島的曆史說起。
釣魚島的曆史
說到釣魚島,很多人隻知道它是中國領土,卻不知道它的具體曆史。
明朝時期,有一個小國,叫琉球,因為國小力微,琉球國王歸順明朝,每年嚮明朝進貢。
明朝皇帝在琉球國新王即位前,都會派齣使臣前去冊封新王,以沿綫島嶼作為航海標誌。
而釣魚島就位於前往琉球國必經的航綫上。
也就是說,我國早在14世紀就對釣魚島有瞭書麵記錄,而日本’發現’釣魚島,則是在1884年。
後來隨著明朝覆滅,清朝政府也拿過明朝的接力棒,依舊派使臣去往琉球國。
據使臣記錄,
從明朝到清朝,一共派齣過24位使臣前往琉球國。
他們幾乎都對途徑之地釣魚島留下過記載,這一點在《使琉球錄》等官方文書中也都能找到。
除瞭以上這些證據,
明朝鄭若曾編著的
《籌海圖編》裏,也清晰地標明瞭釣魚島是明朝福建省的海防範圍。
後來,日本侵占琉球,並趁機將琉球群島改置為衝繩縣,但這其中並不包括釣魚島。
當時的清政府軟弱無能,麵對藩屬國琉球被日本占領無能為力。
畢竟自身尚在水深火熱中,無法伸齣援手。
自此,琉球國被日本吞並。
當時,慈禧太後也曾派李鴻章前往日本商議琉球歸屬問題,但最後的結果是,琉球歸屬日本。
但是琉球並不包括釣魚島,這一點,清政府和日本政府都是承認的。
可以說,在1879年以前,釣魚島不屬於琉球是一個清政府和日本政府都承認的事情。
日本第一次侵占釣魚島
既然在1879年,日本吞並瞭琉球,將其變成日本的衝繩群島,並且也認同釣魚島不屬於琉球這一觀點。
那為什麼後麵又改口說,釣魚島是他們的國土呢?
在占領琉球群島五年後,就有所謂的日本漁民號稱,發現瞭一塊“新島”,而這個新島就是釣魚島。
日本人十分欣喜,想要在上麵插上國旗作為自己的領土。
然而,有日本官員過來調查後發現,這個是中國領土。
當時的清政府建立瞭北洋水師,花瞭大價錢從歐洲買來鐵甲艦,日本有些忌憚,不敢輕舉妄動。
但有個日本外交官,叫井上馨,他給
內務大臣山縣有朋緻電說。
如果現在占領釣魚島,可能會遭到清政府北洋水師的報復,不如繼續等待時機。
這個機會,就是中日甲午戰爭。
由於清政府將軍費都拿去給慈禧太後過生日,導緻軍備鬆弛,這場大戰也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
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政府和日本簽訂瞭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瞭“台灣全島及其所有附屬各島嶼”。
這其中就包括瞭釣魚島等一係列小島嶼。
自此,日本的陰謀實現,將釣魚島納入衝繩,並改名為“尖閣群島”。
美國的陰謀為中日釣魚島之爭埋下伏筆
隨著二戰結束,日本戰敗,根據規定,作為戰敗國的日本需要歸還侵占中國的領土。
但是日本並不承認釣魚島屬於台灣和澎湖列島的一部分。
日本非常狡猾,為瞭不歸還釣魚島,日本政府和美國簽訂瞭《舊金山對日和平條約》。
公然地將釣魚島連同衝繩一起,托付給瞭美國管轄,讓衝繩成為美軍的駐軍之地。
這樣一來,中國和日本關於釣魚島的爭議,便讓美國插手其中。
在釣魚島的歸屬問題上,毫無疑問,美國是站在日本那一邊的。
50年代的中國,百廢待興,分不齣太多精力在釣魚島的問題上和日本,美國糾纏。
再後來,美國自作主張,將釣魚島劃入瞭日本領土。
這一做法,自然引起中國的抗議,並錶示不承認釣魚島歸屬日本。
新中國成立之後,雖然中國和日本政府沒有建交,但是中日兩國的民間交流一直存在。
二戰後,中國優待日本俘虜,遣送瞭大量日本滿洲開拓團的遺孤、棄嬰迴到本國。
中國本著人道主義精神,並沒有在戰後為難日本,嚮他們索要高價賠款,並且也沒有阻攔民眾之間的互相交流。
隨著新中國的日益發展,很多民間團體希望中日兩國建立貿易方麵的往來,這對雙方的經濟都是有所助益的。
但是當時的中國因為釣魚島的問題,對於日本政府一直處於冷淡狀態。
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剋鬆訪問中國。
中國和美國互相隔絕的局麵被打破,並為1979年的中美建交打下瞭基礎。
七十年代中日關係開始緩和
看到中美關係緩和,日本作為美國的鐵杆盟友,也跟上瞭美國的節奏。
1972年9月,時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榮訪問中國,結束瞭中日兩國政府之間,長達幾十年的冷淡關係。
這一年,中國和日本正式建立瞭外交關係。
田中角榮抵達北京時,中方準備瞭熱烈的歡迎儀式,周總理和眾多高級官員以及社會名流在機場迎接。
當時,為瞭顯示對外賓的尊重,在雙方會麵洽談時,周總理想把自己的外套脫掉。
因為早年間,周總理的胳膊曾經受過傷,因此在脫外套的時候有些睏難。
旁邊的翻譯林麗雯想要起身幫忙,卻發現田中角榮早一步上前,幫周總理脫去瞭外套。
周總理婉拒瞭田中角榮的幫忙,並解釋道,他是客人,沒有麻煩他的道理。
田中角榮卻依舊上前幫忙,說能為周總理脫去風衣是他的榮幸。
可以說,到這裏為止,雙方的會談都是友好而溫和的。
然而田中角榮在歡迎晚宴上所說的話,卻讓氣氛緊張起來。
周總理為錶達友好,幫田中角榮夾菜,田中角榮錶示感謝後,卻在晚宴緻辭上說,
“中日關係經曆瞭很多麯摺,在這期間,我國給中國人民添瞭很大的麻煩”。
八年抗戰,中國人民所經曆的傷痛,付齣的代價是人盡皆知的。
而這沉重的傷痛,卻被輕飄飄的一句“添麻煩”所替代,實在不像是謝罪認錯的態度。
飯後,周總理就對日本代錶團說,這種“添麻煩”的說辭非常不妥當,如果不想傷害中方的民族情緒,就要改變這個說法。
田中角榮知道後,也深感用詞不當,錶示自己會注意這一點。
毛主席也錶示,
“我們誠心誠意希望改善兩國關係。但是日本既然要錶示道歉,就不要用添麻煩這種輕飄飄的詞匯。”
經過田中角榮的道歉,雙方纔得以將會談繼續下去。
最後,雙方經過協商,決定簽訂友好閤作條約,但是這個閤約的簽訂卻一直沒有順利完成。
一開始是在海運方麵的閤作條款沒有達成一緻,所以擱置下來。
接著到瞭1975年,各項閤作條款基本都談好瞭,但是因為台灣問題上存在瞭分歧,簽約隻能繼續擱置。
1976年,中國痛失瞭兩位偉人,毛主席和周總理在同一年相繼去世,會談又終止瞭。
中日兩國就釣魚島問題重新開始磋商
直到1978年,為瞭徹底解決這個橫亙在中日兩國之間的問題,時任日本外交部長的園田直極力邀請訪問日本。
中國政府經過周密的考量,並作齣瞭充分的準備後,最終做齣瞭訪問日本的決定。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最高領導人第一次訪問日本。
原本周總理在中日建交後,也有訪問日本的打算,但是因為身體的原因,未能成行。
當時嚮發齣訪日邀約的園田直,在到達羽田機場後,就非常激動地登上瞭舷梯。
並且進入到機艙來迎接,其實按照當時的外交禮節,園田直隻要在飛機下等候即可。
對此也很熱情,還沒等對方說話,就先與他握瞭手,兩個人進行瞭親切的問候。
隨後園田直走在總理身後,兩人一起慢慢下瞭舷梯,並前往瞭赤阪迎賓館。
而早在田中角榮訪問中國談判日中邦交正常化時就曾錶示:
“希望赤阪迎賓館第一位入住的客人是周總理”。
後來周總理因為身體原因沒能訪問日本,看一看這富麗堂皇的國賓館,心裏是有些遺憾的。
而此次訪問日本,就剛好被安排住進瞭赤阪國賓館,也算是完成瞭周總理的遺願。
當時的日本首相也更迭換代,由田中角榮變成瞭福田赳夫。
在日本訪問期間,和隨行代錶團,在日方的陪同下,一起去瞭福田赳夫的首相官邸,進行禮節性的拜訪。
當時還發生瞭一件趣事。
由於日方對中國這次到訪的重視,在雙方會談的時候,氣氛比較嚴肅。
而為瞭緩和氣氛,便拿齣瞭一包已經開封的香煙,發給瞭雙方的官員以及隨行人員。
這個舉動也讓現場的氣氛緩和瞭許多。
錶示,
“
既然是友好訪問,雙方就不要一臉嚴肅”。
日方受到感染,會談的氣氛也顯得不那麼沉悶瞭。
最後,中日雙方進行瞭《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準書的互換儀式。
在隨後的晚宴中,雙方舉杯慶祝。
而在這次訪問中,除瞭日本媒體,日本政府很重視外,還有一個人也在密切關注的訪問。
這個人就是裕仁天皇。
我們都知道,
裕仁天皇在二戰中,是日本的實際領導人。
他在1945年代錶日本簽瞭投降詔書後,後因美國的乾涉,僥幸沒有受到軍事法庭的製裁,並且得以保留皇位。
雖然日本是君主立憲製國傢,天皇不具有實際權力,對日本內閣政務起不到決定性的乾涉作用,但是日本皇室也是日本很重要的代錶。
因為,對其進行瞭拜訪。
裕仁天皇對於這次會晤有一些擔心,在田中角榮訪華時,曾因用詞錯誤,造成瞭中方的反感。
裕仁天皇覺得中國政府對於中日戰爭還存在一些芥蒂,擔心會在會晤中對他進行問責。
然而,在雙方的會晤中,則大度地錶示,
“中日閤作是為瞭展望未來,讓雙方都嚮新的高度邁去,過去的事情就讓他過去吧。”
這番話讓裕仁天皇感動不已,並邀請在皇宮內用餐,雙方一起聊瞭很久。
除瞭拜訪過裕仁天皇,還和隨行人員,一起前往瞭前首相田中角榮的住所。
田中角榮在當時日本政客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仍舊堅持訪問中國,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算是主動“破冰”的第一位日本首相。
1974年,田中角榮因為洛剋希德事件下台,屬於他的時代終於落幕。
的這次訪問,就發生在他被捕之前。
在得知要來拜訪自己後,他十分激動,並早早就在門口等待。
田中角榮提到,自己齣身於新��縣的貧苦農民傢庭,少年求學時很辛苦。
也提到瞭在法國辛苦求學的事。
最後,總理代錶中方,送瞭田中角榮一套文房四寶和一套茶具。
田中角榮非常開心,並錶示自己一定會珍藏。
隨著訪問日本之行進入尾聲,日方特意召開瞭一場記者招待會。
會議一共有幾百名各國記者參加,日方此舉是有意嚮世界證明中日的友好閤作,證明中日雙方的關係已經上瞭一個新台階。
巧妙迴應日本記者的提問
會議的主要內容,在開始之前就已經商談確定好瞭,因此中日雙方都進行瞭約定:
由於此次訪問的主要內容是為瞭中日友好閤作,所以之前關於釣魚島的爭議,就暫且擱置。
因此,在約定做好後,日方對於來參加會議的記者,都事先提齣瞭要求。
在記者的提問環節,不提問關於釣魚島的話題,記者們也都紛紛答應瞭。
但是,有一位記者卻在會議上齣爾反爾,打破瞭這個約定。
當時,記者招待會上布滿瞭各國的鏡頭。
這個記者想拋齣這個問題居心不良,他是想讓各國共同記錄中國的難堪時刻。
因為此次中國訪問日本是為瞭閤作,這是眾所周知的。
如果中國和日本因為釣魚島問題而産生瞭分歧,那之前所作的努力就會付之東流。
同時這位記者也明白,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不可能讓步,沒有誰會在釣魚島的主權上打馬虎眼,否則他就會背上韆古罵名。
所以,在經過仔細思量後,這位日本記者不顧日本政府在會前的再三提示,在做完講話後,就快速地搶到瞭提問的機會。
“請問您怎麼看待釣魚島的問題?您認為它屬於日本還是中國呢。”
話筒將記者的提問傳遍瞭會議室各個角落,全場瞬間安靜瞭下來。
日方在場官員嚮這位記者投去瞭嚴厲的目光,其他國傢的記者也紛紛側目,齊刷刷看嚮瞭這位日本記者。
這樣的提問讓中方陷入瞭被動。
如果直接說釣魚島是在中國的,那勢必會引起爭論,那這趟赴日之旅,雙方所作的努力就白費。
可如果為瞭避免爭議而避而不答,似乎又顯得中方怯懦,隨行的中方人員都緊張瞭起來。
而卻沒有錶現齣一絲一毫的慌亂,仿佛這是一個很普通的問題。
他看著那位記者,緩緩說道,
“原本呢,我是不打算討論這個問題的,但是,既然有人提齣來瞭,我也說一下我的看法。”
此時,全場安靜的齣奇。
底下的記者紛紛捏緊手中的筆,等待的下一次發言。
因為接下來的話是對這個問題的最終答案,他們必須認真記錄下來。
坦言道,
“在中國,我們稱之為釣魚島,但是在日本,你們叫尖閣群島,對於他的歸屬問題,中日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這次會談的重點不是這個,我們雙方約定都不談論這件事。”
頓瞭一下,他又繼續說道:
“我已經年邁,如果我們這一代沒能解決這個問題,那就讓更加充滿智慧的下一代去解決,我相信,他們一定能找到讓對方都滿意的解決辦法。”
這樣的迴答,不但是錶明中方對釣魚島歸屬問題的立場,中方不承認它屬於日本。
就算到下一代也不會放棄釣魚島,同時語氣委婉,也沒有影響雙方的閤作關係。
話音剛落,會上就響起瞭雷鳴的掌聲,提問的記者見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也悻悻的低下瞭頭。
各國媒體紛紛報道瞭的這次迴答,並稱贊道,
“這位身材矮小的領導人有著極高的政治智慧。”
在會議上,還指齣
,中國將逐步實現現代化,打開國門,麵嚮世界,麵嚮未來,一步步發展壯大。
日本破壞中國領土完整的陰謀必將失敗
在釣魚島問題上,任何一個中國人在當時的場景下,都會毫不猶豫地說一句:
“釣魚島屬於中國!”
但是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並不能像私人交往那樣,夾帶過多的民族情緒
。
在當時,中國需要閤作,需要發展,在那樣的環境之中,把閤作放在首位,是十分明智的。
到瞭2012年,釣魚島矛盾突然激化。
當時的日本政府,提齣瞭一個購島計劃,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齣要購買釣魚島及其附屬的兩個南北小島,供給美軍訓練用,以此來討好西方。
無疑,這樣荒誕的舉動遭到瞭中方的強烈反對。
當時有包括國會議員在內的上百個日本人,乘船奔赴釣魚島進行祭奠二戰犧牲的日本軍隊,有十幾個日本人還在島上插上瞭日本國旗。
此舉引發瞭中國民眾的憤怒,在6艘海監船和13艘中國公務執法船隻進入釣魚島海域巡航後,大批附近的中國福建漁民也駛嚮瞭釣魚島。
這場爭端最終在雙方經過談判後平息,但是從此以後,中國執法船在釣魚島海域展開瞭定期巡航。
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中國人均GDP,從隻有三百八十五元人民幣到2020年的七萬兩韆元人民幣。
這一切都離不開每一屆國傢領導人的努力。
在經濟上,我們有自己的底氣,
中國已是世界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在對待釣魚島問題上,國傢一直堅定地錶示:
釣魚島是中國領土,日本不可侵犯!
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在記者招待會上發錶立場:
中方對於中日關係一直本著友好和平的原則,但是日方一直派齣漁船前往釣魚島附近海域挑釁,是在升級釣魚島的嚴重性。對於日方侵犯中國主權的問題,中方有權利給予反擊。
中國不惹事,但更不怕事,在釣魚島問題上,如果日方一再挑釁,中國海警一定會果斷齣擊,用行動闡述事實:
釣魚島是屬於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