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3:36:27 AM
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的青年們前赴後繼,奔往保衛祖國的戰場,楊靖宇、狼牙山五壯士等等都是我們所熟悉的抗日英雄。
覆巢之下無完卵,除瞭這些青壯年之外,還有一批小烈士也值得我們銘記,最著名的莫過於小蘿蔔頭。
小蘿蔔頭犧牲之後,哥哥姐姐一度以啃樹皮為生,後來都成為瞭領導。
小蘿蔔頭
小蘿蔔頭之死
1936年,蔣介石前往西安,要求東北軍和十七路軍進攻共産黨的革命根據地。
當時東北軍和十七路軍的領導人
張學良和楊虎城
不願意自己的部隊在內戰中摺損,現在大傢的槍口應該一緻對外,隻有將日本人趕齣去中國纔能恢復安寜。
在苦苦勸誡蔣介石而不得之後,決定兵諫。
當時小蘿蔔頭的爸爸
宋綺雲
與楊虎城來往甚密。
宋綺雲1904年齣生在江蘇省邳縣的一個農民傢庭裏,一傢人省吃儉用將宋綺雲供上瞭大學。
1926年,宋綺雲考入瞭
黃埔軍校
,第二年便加入瞭。
在得知楊虎城與存在著良好的關係後,宋綺雲前往瞭西安,並且擔任瞭
《宛南日報》
的主編兼教導員隊政治教官,深受楊虎城信任。
1935年,宋綺雲便接到瞭一個任務:促成楊虎城與紅四方麵軍簽訂互不侵犯的秘密協議。
宋綺雲
西安事變發生的前夕,楊虎城讓宋綺雲到部隊去參加東北軍和十七路軍的特彆會議。
宋綺雲的任務便是負責撰寫社論、嚮群眾說明此次兵諫的實情。
會議結束之後,宋綺雲連忙趕迴瞭報社,奮筆疾書,寫好之後讓報社加急印刷,並且要求報紙連發兩個號外,組織職工們到街頭巷尾嚮西安的市民們免費發放。
這兩個號外,一個刊登的是兵諫的消息,另一個則是張學良和楊虎城對時局的八項主張。
之後,宋綺雲又在《西北文化日報》上連續發錶瞭10篇社論,公開贊揚“實為無産階級之政黨,代錶大多數勞動群眾之利益”,並且否定十年來的剿共政策。
然而在
西安事變
之後,張學良被扣押在瞭南京,楊虎城被解除職務流放齣國,小蘿蔔頭的父親宋綺雲也受到瞭牽連。
1941年,宋綺雲被捕入獄,兩個月後宋綺雲的妻子
徐林俠
連同年僅八個月的小蘿蔔頭也被捕瞭。
小蘿蔔頭1941年齣生於江蘇,大名宋振中,乳名森森,大傢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小蘿蔔頭。
小蘿蔔頭和媽媽先是被關在瞭貴州的
熄烽監獄
。
徐林俠白天被逼著齣去做苦工,晚上纔能迴來休息,而且每個人休息的地方隻有一點點,小蘿蔔頭甚至沒有地方可以睡,隻能躺在媽媽的身上。
起初的兩年裏,宋綺雲並不知道自己的妻兒和自己關在一個地方,一直到1943年,在一次押解途中躲避日本飛機空襲這一傢人纔得以相遇。
因為隻有那匆匆的一麵,一直長到瞭四五歲小蘿蔔頭都不認識爸爸,可是他卻總是很思念爸爸。
每當他哭鬧著要找爸爸的時候,媽媽隻能用男牢放風的機會,抱著小蘿蔔頭從鐵欄門往下看,
在宋綺雲走近女牢的時候告訴小蘿蔔頭:嚮著我們這邊走來的那個人就是你爸爸。
小蘿蔔頭從記事起就帶著暗無天日的監獄,穿的是用犯人囚服該校的衣服,吃的是發黴發臭的米飯,一直到六七歲瞭都隻有三四歲的小孩那樣高。
即使是長在監獄裏,宋綺雲也想方設法讓孩子學習知識,她知道特務不可能讓自己來教,經過幾次鬥爭,特務們纔勉強同意監獄裏的一些“政治犯”給小蘿蔔頭上課。
小蘿蔔頭的第一位老師是四川的省委書記
羅世文
同誌,羅世文被殺害之後,
黃顯聲
將軍便接替瞭他來教小蘿蔔頭。
就這樣,小蘿蔔頭每天都在特務的監視下學習,倒也成瞭監獄裏唯一一個可以自由走動的犯人。
羅世文
小小年紀的小蘿蔔頭便承擔起瞭給各位革命同誌傳遞消息的重任,有時候特務會在旁邊監視,他便用黃顯聲教給他的俄語說話,特務氣急敗壞卻沒有辦法。
小蘿蔔頭傢中兄弟姐妹共七人,1947年,被關瞭六年的宋綺雲曾經給傢中的幾個孩子寫過一封信。
宋綺雲告訴孩子們,自己和他們母親的身體都很好,而且弟弟也已經上學瞭。
然而這都是宋綺雲為瞭寬慰孩子所編織的善意謊言,其實在他寫那封信的時候,徐林俠已經病得很重,而且小蘿蔔頭也沒有真正地上學,隻是獄友們在教他認字。
彼時的宋綺雲還不知道,革命反動派的屠刀已經懸在瞭他和妻兒的頭上。
1949 年4月, 解放軍橫渡長江, 占領瞭南京。
蔣介石指示
毛人鳳
把重慶集中營的“政治犯”殺掉一批,8 月 27 日上午,毛人鳳開始著手殺人計劃, 密謀殺害楊虎城等人。
毛人鳳
9月6日,宋綺雲一行人被車送到戴公祠後,反動派王少山立即將徐林俠殺害,楊進興和熊祥壓住宋綺雲,將尖刀刺進瞭他們的胸膛。
之後,
楊欽典
又衝上前去,用手掐住小蘿蔔頭的脖子,企圖勒死他,誰知道小蘿蔔頭一直在不停掙紮,楊進興見狀,大罵楊欽典是個廢物,隨後便拿著匕首,狠狠地刺嚮瞭小蘿蔔頭的脊背,這個不到十歲的孩子,就這樣死在瞭反動派的殘忍的毒手下。
而遠在傢鄉的孩子們,當時還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和弟弟已經被迫害緻死。
戴公祠
堅強不屈的宋傢子弟
當宋綺雲和徐林俠夫婦被捕入獄之時,傢中其他六個孩子年紀也還很小。
當時留在西安的有四個,宋振蘇12歲,宋振華8歲、宋振鏞6歲、宋振亞纔4歲,老大宋振平和老三宋振西在西安事變發生過不久便被送迴瞭江蘇老傢,和外祖母生活在一起。
宋振蘇帶著三個弟弟妹妹在傢中惶惶度日,一天到晚盼著爸爸媽媽能迴傢,而被捕五天之後,他們等來的卻是父母二人和弟弟小蘿蔔頭被抓進監獄的消息。
四個孩子當時便哭成瞭一團,然而姐姐宋振蘇知道,現在爸爸媽媽不在,他必須照顧好弟弟妹妹。
於是宋振蘇擦乾瞭眼淚,在想爸爸媽媽的時候便坐在油燈下給弟弟妹妹們講故事。
但傢裏的糧米很快就吃完瞭,姐弟們一度過上瞭啃樹皮充飢的日子,
後來好心的鄉親們開始接濟他們,一直到兩個月後,黨組織知道瞭他們的情況,便讓他們的
錶兄韓瑞光和堂兄宋承震
來照顧他們。
而在江蘇的宋振平和宋振西迴到江蘇後不到一年,外祖母便與世長辭瞭,當時隻有宋振平跟著外婆,宋振西則是被送到瞭一個地下黨員的傢裏,
小小年紀的宋振平為瞭自己的生計,隻好到一個地主傢裏去當瞭丫頭,照看小孩。
但是在地主傢的生活完全是被剝削的生活,地主的孩子稍微哭兩聲,宋振平就要挨一頓毒打,在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摺磨之下,小小年紀的宋振平患上瞭重病。
然而沒有良心的地主不僅不想著幫宋振平治病,還害怕其死在自己傢裏,
便讓一個長工把她用破席子捲瞭起來丟到村子邊上的一個尼姑庵前麵,還是尼姑們的好心收養她纔迴瞭下來。
到瞭1942年,經過多方打聽,那個照顧妹妹宋振西的私下黨員
程雲霞
纔找到瞭宋振平,把她接到瞭身邊,和妹妹團聚在瞭一起。
1946年,國民黨和還鄉團到處搜捕共産黨,程雲霞也被抓走瞭,宋振平每天都去牢房給她送飯,每次都是嗓子都哭啞瞭纔迴來。
從小父母被捕,給宋振平留下瞭很大的心理陰影,她很怕養母也被殺害,不久後,程雲霞的親戚找到宋振平,告訴她反動派要活埋共産黨員,
在親人的幫助下把程雲霞救齣來之後她們連夜便離開瞭傢鄉。
1948年蘇北解放之後,宋振平和養母一路乞討迴到瞭傢鄉,一迴到傢鄉,宋振平便和養母參加起瞭熱火朝天的反霸支前工作,
由於宋振平的突齣錶現,1949年8月,組織上接納她成為瞭的一員。
不久後,經過宋振西的介紹,宋振平也加入瞭中國人民解放軍,先是在南京華東軍區的三野通訊兵學校進行學習,
後來又被調入瞭北京通訊兵部,與當時的營長時效民結為瞭夫婦。
1954年時,宋振平轉業進入北京市電話局工作,四年後又因突齣錶現被調入陝西省郵電管理局,曆任黨委機要秘書、局工會副主席、局機關黨委副書記等要職。
早在邳縣的時候,宋振西便放棄瞭學業主動要求入伍,新四軍見她年齡小起初沒有答應,她卻跟著部隊隨軍當起瞭義務看護員,後來被破例被收入瞭部隊。
後來宋振西先後在新四軍的第九縱隊、東海艦隊擔任救護員和話務員,還參加過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
1950年時宋振西成為瞭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並且在1955年轉業到瞭中央華東局工作,後又調入上海市內電話局,擔任工會主席。
在退休之後,宋振西全身心投入到青少年的愛國教育工作中,曾經多方收集史料,整理齣版瞭
《憶宋綺雲烈士》
一書,後來還因為突齣的錶現受到過中央領導的接見。
呆在西安由親戚照顧的四姐弟也絲毫沒有丟宋傢的臉,繼承瞭父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投入到革命工作當中。
在西安解放之後,宋振蘇義無反顧地加入瞭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到第一軍文工團工作,後來隨軍到瞭甘肅,一路上吃苦耐勞,跟隨著的腳步。
到1955年,宋振蘇轉業到瞭北京市朝陽區的交通局,並且於兩年後加入瞭。
和她的妹妹一樣,宋振蘇也一直緻力於青少年的愛國教育工作,為瞭更好地教育後代,讓孩子們明白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宋振蘇在1962年寫瞭
《我的弟弟“小蘿蔔頭”》
一書,讓無數人瞭解到瞭他們勇敢的弟弟小蘿蔔頭。
小蘿蔔頭的四姐宋振亞和姐弟妹在組織的關懷下入學讀瞭書,在1959年從西北師院畢業之後,進入到瞭陝西省興平縣的一所學校裏任教,成為瞭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大哥宋振華在西安解放之後抱著為父母報仇,解放全中國的想法去參瞭軍,當年7月又考入瞭西北軍政大學。
而12月,宋振華便收到瞭父母和弟弟小蘿蔔頭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消息。
宋振華含淚咬破中指,寫下瞭“這血海深仇一定要報”的血書,下定決心要堅決消滅國民黨反動派。
從西北軍政大學畢業之後,宋振華放棄瞭留學蘇聯的機會,毅然決然地在當年9月份隨著
王震
將軍的第二軍後續部隊踏上瞭去新疆的徵途。
王震
到瞭新疆之後,宋振華被派遣到第五軍政治部機要科擔任譯電員,並於兩年後成為瞭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
1955年隨部隊集體轉業之後,宋振華先後擔任瞭和田專署機要秘書、縣委秘書主任、公社書記、墨玉縣委副書記等職務,為祖國在新疆的開發和建設事業作齣瞭突齣的貢獻。
1994年退休之後,宋振華為瞭係統地再現父母和弟弟悲壯的一生,曾經走訪瞭很多的當事人,為瞭對青少年作齣良好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宋振華在1997年寫齣瞭
《小蘿蔔頭和我的一傢》
這部紀實作品。
小蘿蔔頭的二哥宋振鏞在高中畢業之後就被選送到瞭國傢體委當瞭一名摩托車、滑翔機的運動員,還在1957年參加瞭國際比賽。
1959年,宋振鏞以十分優異的成績考入西安交通大學,畢業之後去瞭科學研究院機電所工作,後來又成為瞭二炮北京天龍高新技術研究所的所長。
宋振鏞雖未像其他的兄弟姐妹一樣參軍入伍,上前綫報效祖國,但是卻一直在背後為祖國的軍事事業作齣貢獻。
宋振鏞長期從事軍工科研工作,還多次獲得國傢發明奬。
1979年,宋振鏞受到全國政協文史辦的邀請,撰寫瞭父母和“西安事變”的有關史料,還與數位“白公館”脫險的同誌共同成立瞭“中華小蘿蔔頭基金會”,為祖國的愛國主義教育事業作齣瞭突齣貢獻。
愛國主義精神永垂不朽
當我們真正去瞭解宋綺雲一傢,我們會發現,不管是多大的年齡,不管是處於人生的哪一個階段,他們對祖國的忠誠從來都沒有變過。
小蘿蔔頭作為我國年紀最小的烈士,他的精神感動瞭一代又一代人。
而宋傢為抗日戰爭為解放戰爭的流血犧牲,正是那個時代無數個中國傢庭的縮影,正是因為有他們在,中國纔能夠在逆境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