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9/2022, 6:32:27 PM
1990年6月的一天,閤浦縣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在距縣城不遠的黃泥崗附近進行田野調查,與此同時,附近的一座磚廠在進行取土作業,工人們挖掘齣瞭一些帶有紋飾的漢磚。專傢們隨即開始對磚廠取土地進行瞭搶救性發掘,不久,一座東漢時期的墓葬得以重見天日,它就是黃泥崗一號墓。
這座東漢墓長25米,深2.6米,寬4.2米,是一座磚木結構墓葬,包括進入墓室的斜坡墓道,前室和後室三部分,墓室的地麵用精細的小方格紋漢磚鋪就。
由於年代久遠,墓室的主人早已腐朽不見,專傢隻能從棺木的尺寸推斷,這位男性墓主人的身高在1.8米左右。從沉眠中被驚醒的,還有300多件珍貴的隨葬器物,其中僅一級文物就有八件。
在黃泥崗一號墓後室的後部,齣土瞭一個青銅倉建築模型,銅倉通高54厘米,麵寬58厘米,有人字坡瓦頂,瓦麵鏤刻細密直條紋,工匠用這一精巧的細節,暗示所仿造的建築是用竹草搭成的。
在建築的平底下方,有四隻高足支撐。這就是嶺南地區典型的杆欄式建築。在銅倉的門上,刻有飛鳳圖,左右闆壁刻有威猛的武士,左右山牆刻禽頭獸身動物對舞和龜馱九枝燈,後牆縱分為三格,中心刻一隻迴頭張口的虎,左右兩格各刻畫著雲山上的一支花樹,樹頂還各有一隻飛鳳。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原館長 蔣廷瑜:中原文化通過秦統一嶺南之後,就不斷往嶺南傳播,而且它是一種強勢文化。嶺南人纔把這種一些故事、題材、動植物刻畫到他的銅器上麵去,這是文化的融閤。
這件齣廓玉璧雖被認定為二級文物,卻格外引人注意。它直徑18.3厘米、內徑3.5厘米、通高27厘米。璧為白玉質,不透明。璧的上方齣廓透雕雙螭龍紐,紐中心鎸隸書“宜子孫日益昌”六字。璧身遍布榖紋,布列有序,璧外沿飾有一圈凸弦紋,工藝精湛,布局整潔,是漢代玉雕中難得的佳作。
早在先秦時期,天子與王侯們就使用玉器進行祭祀,基本可以分為“璧琮圭璋琥璜”六種,璧用來禮天,所以排在首位。
當時的人們,對玉璧的形態也有所規定,《爾雅》中說:“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到漢代,玉璧的使用方式也從嚴肅的祭天禮器,逐漸嚮帶有彰顯身份功能的裝飾擺件過渡,越是繁復的工藝,也就越能彰顯玉璧主人的地位非凡。
閤浦漢代文化博物館館長 廉世明:這一麵齣廓玉璧,就是漢代齣廓玉璧的標準器,裏麵有“宜子孫日益昌”六個字的齣廓玉璧,目前僅此一麵。
除瞭這麵罕見的齣廓玉璧,墓主人身旁的珍奇無不巧奪天工,絢麗奪目。人們不禁要問,被這般華貴所環繞的他――黃泥崗一號墓的主人究竟是誰呢?在墓主人的身旁,專傢們發現瞭兩方印章,指明瞭墓主人的真實身份。
閤浦漢代文化博物館館長 廉世明:黃泥崗一號這座墓它齣土有兩個印章,一個就是龜紐銅印,這印文是“陳褒”。另一個就是滑石印“徐聞令印”,所以這一座黃泥崗一號墓,就是閤浦漢墓挖掘1200多座漢墓裏麵,墓主人非常明確的一座漢墓。
徐聞今天位於雷州半島南端,扼瓊州海峽的咽喉,是西漢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早在漢武帝元鼎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11年,漢軍平定瞭南越,在嶺南一帶設立七郡。按照《漢書・地理誌》中的記載,徐聞是閤浦郡的首縣。而《後漢書・郡國誌》中,順序有瞭變化,閤浦成為瞭首縣。在曆史記載中,一郡之下,縣名在前的,一般都是該郡的郡治所在地。由此可以推測,閤浦郡的郡治曾是徐聞,最晚到東漢時遷至閤浦。
20世紀80年代,在閤浦縣廉州鎮草鞋村附近,考古隊員確認瞭一片大規模的漢代城址,周長約1300米,一麵臨江,三麵開挖護城河與江水相通,城中有完整的漢代陶作坊遺跡與聚居區,充滿生活氣息,從城址的規模來看,草鞋村遺址可能就是遷址後的閤浦郡城。時至今日,草鞋村遺址中的漢井仍未乾涸。
《漢書・百官公卿錶》中說:“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為令”。也就是說,雖然當時的徐聞縣可能已經不是閤浦郡治所在,但仍是萬戶以上的大縣。
然而作為這樣一個大縣最高長官的陳褒,他的這枚“徐聞令印”卻是采用價格低廉的滑石製作,到齣土時已近乎崩解,印章上雕刻的篆體印文也異常潦草。這又是怎麼一迴事呢?
閤浦漢代文化博物館館長 廉世明:正常的官印,它是漢代有嚴格的規製,然後他采取的就是銅製,而且它采用的印紋,非常的規整,所以從這幾點特徵來對比這一個滑石的這種徐聞縣令印,完全屬於一個臨時製作的冥印的風格,不屬於官府裏麵的官印。
漢代的閤浦,舟舸繁忙,匯集著海內外無以計量的財富。在陳褒身旁發現的多麵體紫水晶串飾、海藍寶石立柱石串飾、湖藍色玻璃杯等器物,其原料都來自中國以外的地方。超高規格的陪葬器物和他收藏珍寶的喜好,似乎都預示著這位神秘的徐聞縣令身世非凡。他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為何葬在閤浦?作為一個地方縣令,又是如何獲得這些罕見的珍寶的呢?
遺憾的是,在現有的史料中,我們無法找到關於漢代閤浦陳褒的記載。陳褒生前過著令人嚮往的優渥生活,死後將珍藏的寶貝一起埋入地下,兩韆多年前的往事撲朔迷離。在曆史的謎題中,人們探索不停,通往真相的道路,終將展現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