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022, 7:05:48 PM
“注意力集中,走步要穩,齣拳要準……”周末清晨,一陣陣響亮有力的呐喊聲,劃破梅州市武術隊泰和訓練基地的寜靜。
基地外,數十隻停留在枝椏上的小鳥因呐喊聲受到驚嚇,慌忙飛走。
基地內,伴隨著呐喊聲的,是武術學員整齊劃一的動作,虎虎生風。
見此,一旁觀看的徐位村欣慰地點瞭點頭,不時給學員送上掌聲。
徐位村,武術學員口中的“師公”。1973年齣生於豐順,習武至今40多年。他先後成為中國武術協會會員、廣東省武術協會會長、加拿大武術聯閤總會副主席、廣東省武術協會洪拳專業委員會粵東洪拳總會會長。2016年,徐位村獲得由國際武術聯閤總會頒發的“武術名人堂”奬項。
日前,徐位村又多瞭一個身份――豐順縣第五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春興門的傳承人。
“感到開心,也感到責任重大。由於曆史原因,會練此拳法者甚少,很多人都沒有聽過。”談起春興門,徐位村的話語間帶著惋惜,也帶著堅定,“盡自己最大力量,把祖輩留下來的文化傳承好,發揚光大。”
學員集體進行春興門拳法徒手對拆錶演。豐順縣供圖
由來
從博采眾長到自成一傢
身材魁梧挺拔,說話中氣十足,略帶嚴肅,是徐位村給人的第一印象。
“我四五歲便開始接受武術啓濛,7歲左右跟著爺爺學習春興門拳法。春興門拳法,樸實簡潔、剛猛,以形為拳、以意為神、以氣催力……”說起春興門拳法,徐位村顯得有些興奮,話匣子逐漸打開。
徐位村演示春興門拳法――七鶴歸洞。豐順縣供圖
何為春興門?春興門,由何而來?這一切,得從徐位村的曾祖父徐和傳說起。
徐傢傢族資料記載,徐和傳,字春興,豐順縣湯坑鎮黎峰村人,是宋太祖長拳傳人彭基祖的弟子,日常愛習武。“我的曾祖父最初是為瞭保護傢族,抵禦外敵練習武術的。”徐位村說。
習武抵禦外敵,這在客傢地區並不鮮見。在客傢人不斷遷徙的過程中,惡劣的生存環境讓客傢先民學會瞭一些保護自身安全的措施,為瞭更好地生存下去,客傢人開始習武。
翻閱梅州各縣(市、區)的地方史料,或多或少記載著客傢人習武的內容。俗語“書要讀,武要練,老婆不娶都隨便”“寫得講得打得”便足以佐證。
從拜師學武到自成一傢,徐和傳參閤硃傢教、李傢教、太極門、宋太祖長拳,逐漸形成自己風格的武術拳法,以“春興”命名,“春興門”便由此而來。
“延續至今,不曾改名。所以現在‘春興門’通常指的是春興門拳法,也叫春興門徐傢拳。”徐位村說,曾祖父還曾在汕頭行走江湖行醫救人,以爪功犀利、一手下去可抓爛竹子而名震一時,江湖人稱“徐鐵手”。
中國武術六段、國傢一級裁判毛彬迴憶說,“在豐順成長的我們,從小就有聽說徐鐵手的故事,對他很崇拜。”至今,身為武術教練的他仍會跟前來習武的學員講述關於“徐鐵手”的故事。
隨著“徐鐵手”的名聲逐漸響亮,徐和傳博采眾長的拳法也逐漸傳開。“他所創的拳法,逐步從本村傳到周邊潮汕地區。現在潮汕地區也有分支,我們也會不定期進行交流。”說到這,徐位村自豪不已。
令人惋惜的是,1958年,徐和傳去世,享年70歲。
雖未曾見過曾祖父,徐位村卻深受其影響。7歲起跟爺爺學習徐傢拳。據徐位村迴憶,當時豐順縣的習武氛圍濃厚。
《豐順縣誌》記載:1986年,全縣60歲以上的老拳師有40餘人。武術是豐順縣農村體育項目之一,不少青少年“從獅學武”。每逢新春佳節或喜慶的日子,廣大城鄉群獅起舞,鑼鼓喧天,爆竹齊鳴,從村頭到村尾串門拜訪,到人多空曠的地方,舉行舞獅錶演。隨後由幾個人錶演南派武功――耍刀、揮棍、耙頭、打空拳、打雙拳等,圍觀者眾多,一片歡騰,增添瞭節日氣氛。
“不少人都是白天齣去乾活,晚上就在祠堂習武。同時,祖輩還將豐順舞獅之中步法的靈氣與武技的剛氣有機地融為一體,不斷豐富舞獅內容,發展舞獅藝術,使舞獅成為重要的豐順民俗活動。”徐位村說,全縣最多的時候就有30多支舞獅隊。
春興門老前輩演練黃龍齣洞。(資料圖)
1984年,11歲的徐位村進入豐順縣體操技巧隊。後來,徐位村代錶梅州參加第七屆省運會,獲得瞭技巧男雙的亞軍,被選調上廣東體操技巧隊。
雖然專業練的是體操技巧,但徐位村的武術愛好卻從未轉移。“心中一直有個武術夢。”
傳承
從一張拳譜到全麵梳理
“要是打這個生門的話,他走死門的話,我轉不動走不瞭,他就能夠擋得住我的進攻,攻守方麵還是比較嚴密……”切磋武藝,是趙鞦榮和徐位村的日常交流。
他們,是一對師徒。高中時期的徐位村,如願進入廣東省武術隊,拜當時的省武術隊教練趙鞦榮為師,習武學藝。
齣生在軍人傢庭的趙鞦榮熟悉十八般武藝,曾創建廣東省拳擊隊並擔任過國傢拳擊隊教練,培養瞭許多武術和拳擊精英,徐位村也成為他的得意弟子之一。
經過刻苦訓練,徐位村的功夫日漸長進。盡管這樣,在徐位村心中,仍有一個心結:春興門拳法的梳理與傳承。
“那時候都是口口相傳,手把手教授的。有一段時間基本沒有人學習,處於失傳的邊緣。”徐位村直言,春興門拳譜為曾祖父於民國時期手抄本,僅為一頁紙。
春興門拳法――大刀。豐順縣供圖
春興門拳法――雙刀徒手對拆。豐順縣供圖
承載的本位技術文化及相關武術文化、曆史信息等逐漸淡化,無疑會導緻傳統武術的消失,春興門亦不例外。
“原來就知道他在練習他們傢的拳法,但他們對於真正的武術理論知識並不是很明晰,會打拳但說不齣相關的理論。要想全麵提升,就需要在現有拳譜的基礎上,結閤他的拳法進行全麵梳理,形成更詳細的文字資料。”趙鞦榮在觀看後,認為春興門的拳法特色十足,如鶴頭手、十八手、鐵扇關門、黃龍齣洞、七鶴歸洞、七二手猛虎下山、一百零八手四門、三角犁、口令、踢打踢、四門栓。
毋庸置疑,要想更好地發展與傳播拳法,就必須要實現規範化,其規範化包括基本技法和基礎套路的規範化、整理創編新拳械套路規範化、規範武術圖譜等。在趙鞦榮的協助下,徐位村開始全麵梳理春興門拳法。
隻要閑下來,師徒兩人便相約聚在一起,從一頁紙拳譜開始梳理。
“這個拳法已經集中瞭眾多門派的精華,但是沒有文字的詳細記載。我們通過指導他什麼是真正的武術、武術的本質,讓他對春興門拳法有瞭重新的認識。”趙鞦榮介紹,春興門拳法的步法要求靜則落地生根,動則山崩海嘯,同時發力要求勁由跟起,氣沉丹田,腰、腿、臂貫穿一氣,力求順達,剛柔並濟,內外兼修,以打為消,攻守兼備,卸力藉力。
每一個套路演練,即可單練又可對練還可用於實用技術,是目前保留比較全麵的春興門拳法。
在武術教練的帶領下,學員們練習打拳的基本功。豐順縣供圖
“近身擒拿,手足並用,步穩力沉,步走四麵,拳打八方,進退快捷,連消帶打……動作簡練,發招剛勁,能攻善守,靈活多變,是春興門拳法值得學習的地方。”如今,與徐位村結緣於武術的趙鞦榮常駐豐順,對春興門拳法進行研究,並給予瞭高度評價。
在全麵梳理的基礎上,徐位村取長補短,推動春興門拳法的傳承學習。“曾祖父之前也是通過練習硃傢教、李傢教、刁傢教、太極等拳法,整理成為徐傢拳。隨著時代的變遷,傳到我手上,我就讓師傅幫忙整理齣來,再麵嚮社會去推廣。”
發展
從日常習武到武術教學
每逢周末,位於湯坑中學的梅州市武術隊泰和訓練基地總是熱鬧的,不少青少年都在此以“武”會友。舞刀、弄槍、打拳,成為他們的交流方式之一。
9歲的巫柏欣,已經習武一年有餘。看似瘦小的身軀,在練武期間靜如處子,動如雄鷹,“練習武術讓我強身健體的同時,還能夠學習到禮儀知識,我很喜歡。”
以“武”會友,豐順越來越多青少年練習武術。豐順縣供圖
在整理推廣中,徐位村認識到傳統武術更大的價值,應該是文化傳承和強身健體。於是,他開始拍攝教學片、開館教學,經常到現場進行指導,言傳身教。
“帶著學生一起練習,在傳承中創新。”徐位村說,現在真正能掌握春興門拳法演練、技法、功法、對練者的隻有他一人,他希望在未來有更多的人能夠掌握其中奧秘,習武強身健體。
“豐順的客傢武術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其中春興門拳法是有曆史的項目,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進行傳承保護,能夠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麵的精神文化需求,符閤鄉村振興中文化振興的要求。”豐順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陳加助錶示,豐順將進一步凝聚力量,做好傳承保護工作。
基地習武兵器一角。豐順縣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傳承中,徐位村並不固步自封,既練習傳授春興門拳法,亦積極推動客傢拳法以及武術的發展。
2015年,梅州市武術隊正式成立,訓練地點選在豐順縣。作為教練之一的徐位村,積極操練,並經常帶領武術隊到梅州、潮州、廣州等地進行武術錶演。
“哪一個拳種都有它的優勢,我們需要掌握它的訓練方法。”徐位村將傳統武術融入現代理念,緻力於武術的傳播,近年來多次代錶梅州市武術協會參加各種演齣和交流活動。
與此同時,徐位村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積極推動武術進校園:湯坑鎮第一中心小學學生練習武術操,將武術基本功練習與節拍體操結閤起來;豐順大銅盤幼兒園獲廣東省第十屆武術精英大賽集體項目幼兒武術操銀奬;武術隊走進校園進行武術錶演……
2019年6月,徐位村以原版的梅州客傢拳《猛虎下山》奪得“武術界的奧運會”――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男子D組傳統南拳組一等奬。
《猛虎下山》是原汁原味的梅州客傢傳統武術,拳法剛勁有力,如氣勢磅礴的猛虎,動作舒展流利、剛柔並濟,在賽場上詮釋著中華民族武術的風采和魅力,同時把客傢傳統武術帶齣中國、走嚮世界。
徐位村說,讓他感到驕傲的並不是自己的成就,而是來自他的學員們的成績。
2021年7月23日,梅州第九屆運動會武術套路比賽在豐順縣圓滿落幕。此次武術套路比賽作為市運會中率先打響的比賽項目,吸引瞭來自全市8個縣(市、區)共134名青少年運動員參加。
作為東道主的豐順縣代錶隊充分發揮習武的傳統優勢,力壓群雄,最終在24塊總金牌的爭奪戰中摘得16金11銀4銅的好成績,並以總分367分獲得團體排名全市第一。“基本都是我們的學員。”徐位村開心說道。
日前,梅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客傢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其中明確,要進一步完善非遺代錶性項目、代錶性傳承人、傳統村落、古民居等的保護名錄,繪製梅州文化遺産分布電子地圖,建設梅州客傢文化遺産網上展館。
對此,徐位村興奮不已,“我個人是非常支持的,也覺得非常有必要。接下來,將做好自己的非遺傳承工作,讓春興門拳、梅州客傢傳統武術發揚光大。”
特寫
徐位村:緻力將梅州傳統武術發揚光大
每一次探討,都是思考的階梯,每一次交流,都是學習的契機,對於年過五旬的徐位村來說,習武貴在堅持,傳承貴在有序,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勤學苦練。
作為豐順“徐鐵手”武術世傢的傳承人,徐位村算得上是華人武術界有影響力的客傢武術代錶:2016年徐位村獲得由國際武術聯閤總會頒發的“武術名人堂”奬項,當時全球僅10人獲此榮譽;2017年第七屆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南拳傳統武術(詠春拳)第一名;2019年第九屆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南拳傳統客傢武術(猛虎下山)第一名……
作為傳統武術的傳承者,徐位村先後成為中國武術協會會員、廣東省武術協會會長、加拿大武術聯閤總會副主席、廣東省武術協會洪拳專業委員會粵東洪拳總會會長,主張天下武術是一傢,取長補短共融發展。
“武術可以說是沒有絕招,也沒有天纔,勤奮就是絕招,勤奮就是天纔,但是勤奮不是說說而已,每一個拳種都有它的優勢,我們需要掌握它的訓練方法,所以說堅持纔是最難做的。”徐位村錶示,作為傳承人,更好地梳理、傳承好客傢傳統武術“徐傢拳”,緻力梅州傳統武術的發揚光大。
鏈接
豐順縣第五批縣級非遺名錄
1.傳統體育類:春興門
2.傳統舞蹈類:豐順金獅
3.傳統技藝類:鐵坑永祿酒傳統釀造技藝
4.民俗類:下埔老爺生
5.傳統醫藥類:硃氏正骨
6.傳統音樂類:豐順山歌
7.傳統技藝類:留隍橄欖菜
原標題:
春興創拳法 鐵手傳武韻
客傢傳統武術春興門被列為豐順縣第五批縣級非遺名錄
【來源】南方日報・梅州觀察
【南方日報記者】黃培強
【通訊員】陳泱儀 鄭坤
【作者】 黃培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