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3:22:24 AM
河南一戶普通的農戶傢裏,一位九十歲高齡的老農在子女的哭聲中閉上瞭雙眼,喪禮過後,子女們開始整理老人的遺物,迴憶與老人的點點滴滴,因為傢境貧窮,
老人的遺物也十分簡單,但在收拾老人的被褥時,子女們意外發現瞭被子的地下壓著一張泛黃的“破紙”,在看清紙張上的內容後都十分驚訝,急忙去尋找政府幫助,老人的真實身份驚動瞭政府。
老人到底有什麼身份?
這張紙到底寫瞭什麼?
老人的身份為何能驚動政府呢?
這位老人名叫盧文煥,上世紀的中國外有列強窺伺,內有軍閥作亂,中國土地上戰火紛飛滿目瘡痍。盧文煥的老傢河南更因地理位置優越,被各方勢力爭奪,多少年都沒能真正安定下來,盧文煥從小目睹日軍暴行,也看到瞭地主軍閥隻顧為自己牟利,完全不管百姓的死活,小小年紀的盧文煥立誌要保護這些窮苦百姓,機會很快就來瞭。
紅軍來到瞭盧文煥的老傢招兵,自幼父母雙亡的盧文煥像許許多多的青年人一樣,毅然報名參軍,跟著紅軍走南闖北,他作戰勇猛,手腳功夫非常瞭得,當時中國匪患非常嚴重,許多有點功夫的人都會自己占山為王,隻不過有人是屬於被逼為匪,而有些人是屬於為瞭錢財自願做土匪,這些土匪不僅有錢有人,還有些通過特殊的手段截取到瞭槍支彈藥。
通常來說,在這個戰亂的年代,多一個人就會多一份力量,所以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我黨,都會拉攏這些土匪,讓自己這邊多一點優勢,但土匪之中,牆頭草也不少,李子奎就是非常典型的兩麵三刀的人。
匪首
李子奎是盧文煥老傢靈寶縣的匪首,手下有七韆多個匪徒,他從小就不學好,十五歲就乾起瞭打傢劫捨的勾當,後來得到國民黨一位官員的賞識,開始瘋狂“剿滅”紅軍和農民翻身隊員共六百餘人,還在當地仗著自己的權利為非作歹,當地百姓聽到他的名頭就會感到害怕,希望能有人消滅這個“毒瘤”。
1949年,國民黨已經齣現頹勢,國民黨第三縱隊司令劉希程起義投誠,但李子奎看不清局勢,認為我黨的武器落後不可能會勝利,於是陽奉陰違,錶明上答應起義,實際上他早已將劉希程起義的消息告知瞭鬍宗南,還帶著手下的人突襲靈寶縣城,意圖破壞起義好嚮國民黨邀功,也正因為李子奎的突然襲擊,起義沒有取得預期效果,李子奎也藉此接替瞭國民黨第三縱隊司令的位置。
但我黨是民心所嚮,取得勝利是必然的,國民黨落敗逃往台灣,李子奎這樣的收編隊伍自然成瞭棄子,雖然失去瞭保護傘,但李子奎並沒有因此收斂自己的行為,反而繼續帶著手下的人禍害百姓,百姓苦不堪言,為瞭保衛人民政權,擴大勝利果實,剿滅匪患成瞭我黨的首要任務。
剿滅匪患
為瞭將李子奎這顆毒瘤徹底消滅,我國派齣一隊剿匪小分隊,盧文煥因為齣身於靈寶縣,對那裏很熟悉,所以主動報名加入瞭這支隊伍,擒賊自然要先擒王,李子奎就成瞭首要目標。
為瞭殺雞儆猴,領導提齣最好生擒李子奎。李子奎非常狡猾,為瞭防止他藏在人群中逃跑,盧文煥的隊伍裏人手一張李子奎的照片,為瞭不打草驚蛇,這次行動非常秘密,但李子奎還是聽到瞭風聲,逃離瞭靈寶縣。
盧文煥因為懂得當地方言,打聽到瞭李子奎可能逃往瞭他的傢鄉馬傢寨,盧文煥率部一路跟到馬傢寨,在嚮當地百姓瞭解過後,鎖定瞭地主建製安傢的窯洞,但窯洞裏黑燈瞎火的,啥也看不見,如果貿然率部闖入,可能會造成極大的傷亡,還會讓李子奎再次逃跑,盧文煥思慮過後,立即決定自己獨自一人進窯洞,其他人守在窯洞外伺機而動。
盧文煥慢慢進入窯洞,盡可能地控製自己的腳步不發齣聲響,連呼吸都非常輕,就怕引起李子奎的警覺,但窯洞裏麵十分黑暗,難免有些顧及不到的地方,盡管盧文煥十分小心但還是踩到瞭地上的樹枝,清脆的響聲在寜靜的窯洞裏十分突兀,盧文煥知道李子奎馬上就會發現自己,說不定此時他的手槍已經抬起,隻等盧文煥一動扳機就會扣響。
果不其然,李子奎很快就發現瞭盧文煥這個陌生人,他抬起手槍抵住盧文煥的腦袋,此時的盧文煥距離死亡僅有一步之遙,盧文煥這麼多年的仗也不是白打的,在李子奎的槍抵住他腦袋的那一刻,他的槍就已經對準瞭李子奎的肚子。
雙方正僵持不下之時,盧文煥突然急中生智,對李子奎說:“你是李占彪本人吧,司令員派我來接你”,李占彪是李子奎曾經的名字,極少有人知道,聽到這句話李子奎鬆瞭一口氣,但生性多疑的他心中其實還有疑惑,但他聰明的沒有錶露齣來。
他讓盧文煥走在前方,李子奎則是用槍抵著盧文煥的腰跟在他的後麵,李子奎到底是做瞭那麼久的匪首,自然也不是什麼蠢人,很快就意識到瞭不對勁,在快要走齣窯洞時,李子奎突然對盧文煥說:“你不是國民黨的人吧?”
盧文煥
這句話齣現得十分突兀,不由得讓盧文煥驚齣瞭一身冷汗,見騙不過李子奎,盧文煥隻好坦白說:“對,我是黨員,但我們與國民黨不一樣,你如果現在投降,還能有活路,如果殺瞭我,就隻有死路一條瞭”。
聽完李子奎冷哼一聲,對著盧文煥的肚子開瞭一槍,盧文煥本以為自己要犧牲瞭,但齣乎意料的是,槍並沒有動靜,原來是卡殼瞭,李子奎見狀內心十分惱火,但錶麵上卻不露聲色,突然心生一計,將卡殼的手槍丟在一邊,誘使盧文煥去撿槍,他則在一旁準備趁盧文煥撿槍的時候動手。
好在盧文煥也不傻,窯洞裏麵這麼黑,用槍打遠沒有直接動手容易,況且接任務時上級就指示過一定要生擒李子奎,所以盧文煥也果斷放棄瞭用槍打的想法,將槍丟到一邊直接與李子奎扭打起來,李子奎當瞭那麼多年的土匪,沒點功夫沒辦法製服手下的小弟當匪首的,可盧文煥是從戰場上走齣來的,中國武器落後,基本都是靠身體拼,盧文煥的功夫自然也不差。
他赤手空拳與李子奎搏鬥起來,兩人打得難捨難分,一時之間難以分齣上下,就這樣糾纏瞭一段時間後,李子奎開始著急瞭,時間拖得越久對李子奎越不利,所以他想速戰速決,這一著急,馬腳就露齣來瞭。
盧文煥抓住瞭李子奎的破綻,直接將李子奎反壓在地,擒住瞭他的胳膊,看到自己打贏瞭,盧文煥十分開心,笑著對李子奎說:“我還當你多厲害,這就是半桶水不停地響嗎”,李子奎十分不服,可他已經被盧文煥製住,不服也沒辦法。
此時,在外麵等待的隊友聽到盧文煥的笑聲,感到十分的驚訝,看到盧文煥提著李子奎走齣來更是驚齣瞭一身冷汗,說好的你把他引齣來我們抓人,結果你一個人把一隊人的任務都完成瞭,隊友們都對他的敬佩有加,嘴上稱贊著盧文煥心裏卻在為他高興。
盧文煥孤身一人生擒土匪頭子李子奎,這在當時已經是非常大的功勞,他的上司開國上將陳再道親自給他頒發瞭一張特等功臣奬狀,此時靈寶縣的人們聽說李子奎被一個叫盧文煥的年輕人生擒,大傢都高興得像過年一樣,一時之間,盧文煥的大名在靈寶縣的也名聲鶴立,人們都自告奮勇地給盧文煥送吃食,盧文煥知道百姓自己都捨不得吃,說什麼也不肯接受,但臉上也一直帶著笑容。
1951年,盧文煥復員迴鄉務農,因為傢鄉的人都知道他的事跡,為瞭不給國傢和鄉親帶來麻煩,他主動申請去沒有人認識他的溝南村,隨後就一直在那裏定居下來。
在溝南村,盧文煥當過生産大隊長,還當過民兵營長,他復員下鄉幾十年,不論處於什麼職位,都盡心盡力地做事,真心實意地為百姓謀福利,他從來不嚮彆人誇耀自己曾經做過什麼,所以當地除瞭幾個年長的老人,很少有人知道盧文煥的經曆,都以為他是一個普通的農民。
隨著歲月流逝,幾個長輩也先後離世,知道盧文煥事跡的人就更少瞭,他從沒有仗著自己的功勞嚮國傢索要什麼補償,即使在河南遇到百年難得一遇的乾旱時,傢中沒有口糧,他也沒有開口嚮國傢要過補助糧。
上將陳再道頒發給盧文煥的奬狀
1984年,國傢對復員迴鄉的軍人實行定期補貼,
盧文煥每月能領9元,後來政策調整,盧文煥的補貼額又變成瞭395元
,除瞭固定的補貼,老人沒有找過任何一位領導要求幫助,這位英雄好像忘記瞭自己的豐功偉績,默默無聞地生活在溝南村,隻有每月的補貼證明他曾經立下過功勞。
直到1994年 ,趙江波的到來纔讓盧文煥再次齣現在年輕人的視野中。
趙江波是靈寶市人民法院的員工,在一次整理李子奎的案子時,發現瞭這位孤身一人生擒李子奎的功臣,走訪後發現知道他事跡的人沒有多少,於是趙江波找到老人,
在多次交流後終於知道瞭事情的具體過程,並寫成文章發布,這段塵封多年的曆史終於重見天日,盧文煥夫婦也被接到敬老院安享晚年。
趙江波走訪溝南村
2011年3月24日,盧文煥去世,享年九十歲。直到他去世後,子女們纔在他的被褥下找到多年前陳再道上將親自頒發的奬狀,盧文煥從來沒有給子女講過自己的功績,子女們也是在趙江波的文章中纔得知,原來自己的父親是一個英雄。
盧傢的子女們說,盧文煥從小就對他們管得很嚴,不允許他們說謊,彆人傢的孩子會在做工時偷偷藏幾根嫩玉米,但盧傢的孩子從來不能這樣做,一旦被盧文煥發現,就會被他責罵,這麼多年來,盧文煥一直非常耿直,不是自己的堅決不要,所以直到去世,也沒能給孩子們留下一塊銅闆。
於是,這張被小心珍藏起來的奬狀,自然就成瞭盧文煥留給兒女的少數財産之一,小小的一張“破紙”承載瞭盧文煥的一身傲骨,也承載瞭他這一輩子的追求。
盧文煥是一位既偉大又平凡的英雄,在國傢危難的時候挺身而齣,“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盧文煥經曆瞭殘酷的戰爭,奉獻齣自己的全部力量,為中國的未來奮鬥,立下瞭赫赫戰功,卻在和平之後隱姓埋名,自甘平凡,唾手可及的高官厚祿他不重視,反而一直不忘初心,不貪圖榮華富貴,他的精神也是留給我們最珍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