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022, 9:53:37 AM
現在的購房者越來越聰明瞭。
買房如升學,考捲越來越難。
購房者作為“考生”,要學的技能太多。
要知道什麼是三條紅綫,會不會爛尾,周邊地鐵站的進度...
經過2021年的“暴雷潮”,問題房企一個接一個的倒下。
誰能被信任?
觀望的同時放大瞭焦慮,樓市仿佛陷入瞭泥潭。
安全性被推上風口浪尖,首次排在瞭地段、價格之上。
所以,現階段買房,先要選對房企。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
悄然間,天津樓市的底層邏輯,已變。
近日,天津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公示瞭《2022年天津市房地産開發企業信用評價結果》。
一共990多個開發商,評級A的隻有32個。
這個榜單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以銷售多寡或者樓盤數量多少來評定,而是綜閤瞭開發商的財務狀況、項目開發情況以及新技術應用等多方麵因素。
從這份榜單,能夠看齣些許端倪,縱然也有一些民企頭部開發商,但是大頭被國企、央企占據。
並且,2022年以來,新盤數量驟減,敢於這個時間段開盤的,均為國企、央企樓盤,民企大部分樓盤還在迴血,或者斷臂求生。
國企、央企不僅要保證自身,還要成為部分民企樓盤的“白衣騎士”。
趨勢早已顯現,今後國企、民企將成為頭部。
確實,他們必要的時候需要承擔一部分區域發展責任,也更加務實、低調。
這種時刻,他們日常積纍的沉穩和底蘊,變成瞭“底氣”。
該榜單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濱城開發商占據多席。
這和目前的銷售趨勢相同,這也是購房者用“錢”投票的結果。
2021年,濱海新區共計成交293萬平米,同比上漲13%;
成交均價為15550元/平米,同比上漲4.5%。
是全市16個區中唯一量價齊漲的區。
自從“津濱雙城”戰略提齣後,濱城地位提升非常快,與津城平起平坐。
資源、人口都在嚮濱城傾斜,紅利期到來,完全是快速發展時期。
2022年1月份,全市新房闆塊成交排名中,生態城和中心商務區占據第一和第三名,占據瞭TOP10闆塊成交總套數的30%。
在該榜單的濱城開發商之中,有一個開發商異常突齣,它就是天津濱海新區建投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
濱海建投集團隸屬於國資委,是濱海新區主要開發者,重點從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重要區域開發。
從濱海新區建立之初,就已經有濱海建投集團的身影。
不同於其他開發商,濱海建投集團的“主業”是城市規劃的兌現者。
濱海建投集團設計承建濱城多處市政路橋、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區域開發項目。
從其官網即可看齣。
有句話叫想要富,先修路。
而濱海建投集團的理念不僅僅是著眼於眼前的“一畝三分地”。
完全是先造城,再運營,再建住宅。
從中心漁港,到黃港生態休閑區,北塘經濟區,再到整個中心商務區的區域開發,一直跟隨城市發展的需要,引領著城市的發展方嚮。
黃港生態休閑區最典型,用10年時間,讓這片土地從蘆葦蕩變成瞭一座新城。
在黃港建設的過程中,濱海建投共投入瞭221.93億元,讓近5萬居民在這裏安居,充分展現瞭國企的實力擔當和強大的“造城能力”。
以及目前濱城的核心中心商務區,縱貫南北的中央大道、濱城政府大樓、於傢堡高鐵站、海河隧道、海河開啓橋、濱海文化中心....
於傢堡高鐵站
濱海文化中心
這些地標性的“大作”,均來自濱海建投集團的手筆。
還有國傢海洋博物館、濱海一號酒店等等。
這些地標建築和更多的市政建設,遍布濱城的方方麵麵。
旗下的住宅類産品,從濱海欣嘉園的暖塘、樾塘,到北塘的建投・領海、建投・棠語海,再到建投・紫雲東、建投�Z園、建投瑜園。
纍計建設瞭37萬�O商品房和14萬�O保障房,不僅項目麵積大,産品覆蓋麵也廣。
在“延期交房頻發”的時代背景下,濱海建投21年按時按質交付3座小區(約4700戶),是濱城住宅交付麵積第一,相當於2021年濱海每交付4套新房就有1套來自濱海建投。
正是由於國企的低調,這些成績並沒有大張旗鼓的“呐喊”齣來。
不過經過2021年,減配戰役打響,反而讓購房者更加關注這些被隱藏的“金子”。
大浪淘沙。
這樣的開發商纔撐得起購房者的“安全感”。
不誇張的說,隻要濱城存在,濱海建投就一直在。
樓市的底層邏輯,從快周轉,變成瞭穩健和安全。
濱海建投不辜負每一寸土地,用自身的雄厚身傢和深耕濱海的決心,守護一方。
成為天津地産開發商中的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