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9/2022, 8:13:09 AM
貧者飢,富者飢,貴者飢,老者飢,壯者飢,婦女飢,兒童飢,六畜飢。
這是
晉豫災略
中描寫的光緒年間丁戊奇荒的真實情況。
此時的清國就如同大病初愈的老人,也隻是剛好穩定太平天國和中英海戰造成的國傢動亂。
然而還沒等統治者舔舐好傷口,命運就拿起一把刀狠狠地捅在瞭這個貧弱已久的大清身上。
旱災發生瞭。
其實結閤當時的氣候記錄來看,這次的旱災本應早有預料。
早在光緒元年(1875年),山西等地的降雨就已經逐步減少。
雖然已經有一些小旱記錄,但此時清朝的大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推行著北洋海軍的建設,自然也就沒有發覺某地歉收的這等“小事”。
隨著時間來到瞭光緒二年(1876年),或許是天氣越來越炎熱,也或許土地越來越乾旱。
這些糧食歉收的農民們慢慢也察覺到瞭環境的異常,他們發現樹皮在不知不覺中幾乎已經全部吃光。
災荒年間,隻要有一部分地方動亂,那這種情況就會迅速地遍及全國。
丁戊奇荒,就此爆發。
這場災難時間從光緒二年(1876年)一直持續到瞭光緒五年(1879年),因為1877年為丁醜年,1878年為戊寅年,所以被稱為“丁戊奇荒”。
在旱災最嚴重的時期曾有285個縣同時受災,受災群體將近2億人占瞭全國人口的半數,這些人遍布北方九省和南方的沿海各省。
旱災本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旱災而導緻的一係列後果。
就如“丁戊奇荒”可怕的地方在於不僅後來發生瞭蝗災和瘟疫,中間更是穿插著慘無人道的人禍。
英國外交報告曾報道:“吃x已非個彆現象,人們集體外齣狩獵,將捕獲的X殺死烹食。”
曾有記錄稱傢中的妻子被活活餓死,丈夫都不敢高聲痛哭。唯恐引來那些飢餓的人們。可最終還是被飢民發現,啃成瞭纍纍白X。
甚至到最後山西大地上每次吹起風,都能颳起大量的頭發。“黑雲”密布,不寒而栗。
造成這種餓殍遍地情況可不僅僅隻有天災的影響,更多的還是清朝末年的
黑暗統治
。
雖然清王朝明言要治理旱災,但他們首先乾的並不是安置飢民,而是開壇設祭,迂腐求雨。
雖然也有一係列的賑災措施,如以工代賑、設立粥廠。但大部分的賑災糧款還是被地主惡霸們收入囊中。
早在旱災初現時統治者也並未妥善管理糧價,朝廷任由地主買辦們囤積糧食低買高賣。
並且在此之前為瞭追求利益,增加賦稅。大清逼迫農民用大量良田種植國産鴉X,使得能種糧食的土地越來越少。
若遇豐年還好,種植的糧食尚可自足。但路逢災年,
民間蓄積必然漸耗。
山西巡撫張之洞:丁戊奇荒,其禍實中於此!
雖然也有一批愛國華人在海外齣資賑災,但是在滿清的官僚階級的一層一層剝削下,再扣除掉因交通不便所損失的成本,等發到災民手中時就已經已經寥寥無幾。
最可恨的是正值災年,大清還是以定論來搪塞災民。
西太後的宮殿和皇帝的陵墓每日仍然動工不停。
和往常一樣,海外珍饈美味和奢侈品連續不斷地駛入港口。
慈禧形象
派去賑災的大臣們隨從跟班有數十人,馬車轎車絡繹不絕。伺候一人的酒席就需擺放數桌,每日花費最少紋銀韆兩,
旱災到頭來成瞭窮苦人的旱災
,短短四年,中原人口竟然銳減韆萬。
清末的封建官僚們從上到下無不屍位素餐,外國教會見此情景更是大肆賤買土地,發放高利債款希望能藉此掌控中國的財政。
最終災民們避無可避,衍生齣瞭
走西口
和
闖關東
等大規模的流民遷徙,雖一度發展瞭偏遠地區的建設,但卻也大大阻礙瞭災區的重建。
有時候比災難更可怕的恰恰正是人心,短時的天災敵不過長期的人禍。
所謂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