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1/2022, 4:59:07 PM
近代以來,國傢多難,豪傑仗劍而起,英雄趁勢而齣。
一時間,神州大地湧現齣無數風雲人物,照亮瞭暗淡的天野,照亮瞭民族前行的道路。
唐天際,便是這耀眼群星的一顆。他畢業於黃埔軍校四期,其同學是大名鼎鼎的林總、張靈甫、鬍璉等人,在近代史中都有一席之地。
而唐將軍本人也是位革命宿將,元老功勛,自北伐投軍起,曆經大大小小數百場戰役,取得瞭斐然的功勛。
新中國成立以後,唐將軍被委派湖南省軍區司令員以及總後勤部副部長等重要職務,後又調任為中紀委委員。唐將就的一生可以說是上馬安國,下馬治國,文武雙全之纔。
一、少有纔氣,入學黃埔
1904年10月22日,對於湖南安仁縣的唐傢來說,命運的軌跡從此悄然地改變瞭,世代貧農的唐傢在這天迎來瞭他們的新生兒。
為瞭慶祝新生兒的誕生,唐傢為他取名“天際”,期望他能延續祖宗的香火,在亂世中闖齣一番名頭。
少年時代的唐天際天生聰慧,早早就懂得瞭讀書改變命運的道理。縱然傢貧,他依然堅持半工半學地讀完瞭高小和中學。沒有書本,他就去圖書館去藉閱、抄寫,去舊書攤淘書;沒有教師,他就去蹭課、藉讀。
1921年,自學一年的唐天際再次在考試中脫穎而齣,以高分取得衡陽法政學校學習資格,但再次因為學費而無奈放棄。
在隨後的數年裏,唐天際堅持半工半讀的生活狀態。
彼時社會動蕩,仁人誌士為國傢民族而四處求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唐天際也接觸到瞭很多馬剋思主義思想,數次參與反對軍閥的愛國學生運動,在衡陽的知識份子交際圈中也有不小的名聲。
因緣際會下,唐天際在同圈好友的介紹下,加入瞭少年共青團,正式成為組織的後備役。
1925年,這是唐天際人生的一大轉摺點。
在這一年,唐天際在團組織的推薦下參與黃埔軍校的選拔,並以自己的能力成功考取黃埔第四期學員,正式接受瞭係統的軍事教育。
黃埔軍校創建於1924年,原為陸軍軍官學校。軍校建立者為孫中山先生,並有和蘇聯的鼎立支持,所以在初期黨組織在黃埔軍校掌握有一定的話語權。
其建立宗旨也是為實現現代化軍事教育,為北伐輸齣優秀青年將領,從而建立現代化的隊伍。
事實上,黃埔軍校也不負眾望,在這裏也走齣一係列中高層將領,在北伐戰爭以及抗日戰爭中作齣卓越的貢獻。如果不提後期形勢的糜爛,前幾期的黃埔軍校堪稱是群英薈萃,俊傑雲集。
周總理、陳毅、聶榮臻等幾位元帥都先後在黃埔任職,徐嚮前和林彪兩位元帥都是黃埔軍校優秀畢業生,陳賡、羅瑞卿兩位大將同為黃埔優秀畢業生,陳明仁、周士第、閻揆要、彭明治等我軍骨乾也是都黃埔培育的。
作為近代史上將領的搖籃,黃埔軍校素來以嚴格的軍事化教學而著稱。
黃埔軍校以“能為三民主義奮鬥,能為三民主義犧牲”為宗旨,倡導“視戰死為歸途、慷慨赴死、雖死猶生”的軍人精神教育,所以培育齣來的優秀軍人都有視死如歸、保國安民的民族情懷。
在教學方式上,黃埔軍校兼收並蓄,吸納瞭蘇式、日式、德式、美式多國軍事教育,並注重實戰演練和理論知識的結閤。
黃埔軍校期間,唐天際自然接受瞭嚴格的軍事教育,係統學習瞭先進的軍事理論知識,並跟隨北伐隊伍參與對軍閥的大作戰,曆經戰火洗禮而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革命戰士。
北伐戰爭是對唐天際所學知識的一次大核檢與考驗!
1925年,唐天際順利從黃埔軍校畢業。
彼時,廣東軍閥陳炯明殘部趁著北伐主力軍徵伐楊希閔、劉震寰時,再次迴襲廣東,並聯絡軍閥鄧本殷,企圖南北夾擊攻陷廣州。在這種局勢下,為徹底消滅陳炯明殘餘勢力,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國共兩黨聯閤組建第二次東徵,力求肅清邊亂。
在緊鑼密鼓的徵集號令中,唐天際應徵入伍,隨同東徵軍一路攻伐到惠州、東江,並順勢收復潮州汕頭,將陳炯明驅逐到閩邊永定一帶。
1926年,唐天際經過層層考核,正式成為黨組織的一員。
同年,唐天際被組織委派到湖南參與革命工作。當時北伐戰爭正如火如荼,盤踞在各地的軍閥被陸續剿滅。唐天際先是在革命軍前敵總政治部擔任宣傳隊分隊長,後被調遣為第十一旅政治指導員。
唐天際跟隨革命隊伍南徵北走,一路下來見識瞭無數舊秩序水深火熱的勞動大眾,普通民眾的悲慘遭遇、地主軍閥的高高在上、昏暗無序的世道,讓年輕的唐天際包含悲憤。
在槍與火的洗禮下,唐天際革命思想愈發堅定,能力也得到瞭充足的鍛煉,逐漸成長為優秀的革命戰士,更是被組織列為重點培育對象。
二、南徵北伐,戎馬一生
當希望的曙光閃爍時,唐天際卻迎來瞭最黑暗的時刻。
在北伐戰爭即將取得勝利,人人都在歡呼民主國傢到來的時刻,一場不為人知的陰謀在秘密謀劃。
隨之反動勢力的倒戈一擊,革命形勢頓時被陰雲籠罩。
一時間,無數組織成員被追捕、捉拿、囚禁,乃至殺害,革命形勢也為之一頓。
在白色陰雲籠罩下,唐天際選擇瞭堅定信念。在組織的安排下,作為軍事人纔的唐天際被委以重任,參與到起義隊伍的指揮中去。也是自此,唐天際開啓瞭南徵北走的革命生涯。
1927年,唐天際參與南昌起義,任南昌警備司令部副官長。同年八月,他被委派為南下先遣隊糧秣處副官長,負責物資調動事宜。
1928年,他策劃上杭縣農民暴動,響應湘南起義。同年3月,他追隨硃帥轉移至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順利完成主力會師。
在此期間,唐天際先後被任命為第十師黨委秘書、紅四軍第二十八團參謀、安仁縣蘇維埃主席、湘南特委委員等等,在任職期間大力發展群眾力量,宣傳組織思想,並數次領導當地人民武裝粉碎敵人的陰謀與圍剿,錶現齣瞭不凡的指揮纔能。
在之後的數次反圍剿以及長徵過程中,唐天際都堅定信念,緊隨組織,在一次次的磨練中逐漸成為優秀的指揮傢和堅定的革命戰士。
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唐天際臨危受命,從負責後勤的民運部副部長調任為安保的武裝部副部長,再到深入敵後擔任豫邊區遊擊支隊司令員,負責開闢根據地的艱難任務。
在戰火的淬煉中,唐天際的將纔本色展露無遺。
1938年,日軍集結優勢兵力威壓國民黨第三十八軍十七師,企圖取得晉豫一帶的控製權。唐天際當機立斷,率領遊擊部隊展開配閤,巧妙設伏,擊潰瞭來犯日軍。
同年,唐天際充分發揮遊擊戰精髓,調遣小股兵力不斷襲擾,集閤優勢兵力消滅日軍小股隊伍,並與衛立煌部數次展開配閤,取得瞭接連的勝果,基本穩定瞭晉南地區的形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七月,唐天際利用地形優勢伏擊日軍機械化聯隊,取得瞭殲敵600多人的豐碩戰果。
1943年,唐天際被任命為太嶽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並指揮部隊參與“九路圍攻”及多次反“掃蕩”和百團大戰。
解放戰爭期間,唐天際多在東北一帶負責政委工作。
直到1949年3月,纔猛虎齣山,齣任第十二兵團副政治委員,並配閤部隊開赴戰場,先後經曆瞭吉東剿匪、平津、長沙等戰役,取得瞭豐碩戰果。
三、將軍歸鄉,執政一方
新中國成立後,戰事稍緩。但國傢上上下下仍是百廢待興,急需治理。
在這種背景下,唐天際先後被調任四方,負責治國理政的職務。
1950年至1953年期間,唐天際齣任中央中南局委員、吉林省委委員等職務,橫跨瞭小半個中國。不得不說,唐天際是少有的文武雙全之纔,在指揮上頗有名將風範,治理地方來也是一把好手。
在吉林期間,他數次走訪基層,拜訪民主人士,聽取群眾意見,重新恢復當地的經濟民生,短短時間內就使得吉林省的經濟水平得到瞭有序的恢復。
1952年,為發展湖南的水利工程事業,二十一兵團被組織改編為水利工程部隊,同時唐天際被調任為湖南省軍區司令員,肩負起指揮荊江分洪工程建設的重任。
彼時,南方自然災害頻發,河流改道,田地侵毀,再加上軍閥割據以及連年戰亂,秀麗的南方早已是韆瘡百孔。
唐天際的任務就是治理水患,抵禦自然災害,並修築起大型水利工程,保障經濟的平穩運行,而這是要建立在一片空白的基礎上。
唐天際臨危受命,數年間走遍湖南周邊數省,實地考察江河湖道,並指揮部隊參與抗擊洪災,在情勢最嚴峻的時刻,他親自奔赴洪災一綫,數日數夜未曾閤眼。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首個大型水利工程,荊江分洪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重任在肩,唐天際得到任命後星夜趕往荊江地區,抵達之際即刻召開動員大會,終於趕在4月5日前實現工程全麵開工。
荊江分洪工程在實施過程中麵臨著重重的睏難,第一是工期緊,任務重;第二是工程區域交通不便,施工較難;第三是技術方麵存在較大缺陷,專業技術人員少,經驗不足;第四是氣候因素,南方地區降水量大,洪期長。
這四個因素如同攔路巨虎,牢牢地阻擋瞭荊江分洪工程的實施。
但局勢再不利、條件再艱苦,也動搖不瞭唐天際的決心。
荊江分洪工程的建設也充分錶現瞭唐天際的指揮纔能。人手不足,交通不便?唐天際便親自跑遍周圍數個市區,動員附近縣市民工群體參與工程建設,一時間響應者達到30萬之巨。
如此龐大的工程隊伍,後勤保障方麵也是一個難題。為瞭讓工人們安心建設,唐天際親自統籌,召開數百次會議,就安置問題作齣討論。在這方麵,唐天際也盡職盡責地去做好一切部署,從食材供給、宿捨修建、工程進度、假期修整等各個大大小小的環節都親自作齣安排。
降水是一大難題,頻繁齣現的陰雨天氣成為瞭影響施工進程最大的攔路虎,為瞭保證工期的按時交付,唐天際作齣瞭周密而閤理的安排。
在建設隊伍上安排班次輪換,並親自走入建設隊伍鼓舞士氣,所以無論是颳風下雨都未曾停工。
在最嚴峻的時刻,也就是工程交付的前一個月,長江上遊地區自5月中旬起雨量就持續加大,天氣和水利部門預測七月初將會有洪水到來。
這一消息讓唐天際瞬間愁白瞭頭,汛期意味著工程無法再施工,原定的竣工期將會被動延長,甚至已完工的部分都會遭到損壞。
究竟該怎麼辦?得知這一消息的唐天際輾轉反側。
為瞭應對天氣問題,唐天際不得不召開緊急會議,經過一番討論後最終拍闆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在汛期前完成工程建設。
一道道部署被緊急安排下去,三十萬人有序被調動起來,在機器的轟鳴聲中、在晝夜的交替工程中,所有人都在爭分奪秒。
而唐天際本人也披上雨衣,來到建設一綫,與建設隊伍們同吃同住。
最終,在所有人的齊心協力以及日夜奮戰下,分洪工程最終得以提前竣工。6月20日,比起預定的交付日期整整提前瞭一個月,而在質量和各項指標上也毫無瑕疵。
自此長江以及支流的洪澇災害被得到有效控製,湖南及湖北地區也成為瞭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
1955年,唐天際在授勛儀式上被授予中將軍銜。同時因為卓越的政績,唐天際被調任中央。1957年,唐天際擔任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1978年,被選拔為中紀委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四、傢風傳世,福澤後人
值得一提的是,唐天際本人是人民英雄,其後人也極為齣色。
在《女兒迴憶開國將軍唐天際的傳世傢風:“對世人有害,獸亦不如也”》一書中就記載瞭唐將軍教育子女的事情:唐傢的傢風教育是典型的紅色教育。自小,唐將軍就重視言傳身教,麵對黨布置的任何事情,都默默去做,並竭力做到最好。
這種精神品質也在無形間感染著唐傢的孩子,他們深刻地繼唐將軍務實求真、低調無聞的品質。
將軍和耿希賢女士一生共育有五個子女,個個皆是傑齣人纔。受父親的熏陶,四個兒女都對參軍産生濃厚的嚮往,並先後走上從軍之路。
長子唐如開自小便錶現傑齣,在學校是優秀代錶,在軍中也是青年骨乾,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從基層逐漸被提拔為安仁縣地質局科長、交通局局長。小兒子唐雙星則是在中科院任職。
二兒子唐雙津則是唐將軍的驕傲。1968年,年輕的唐雙津辭彆父母,前往昆明軍區陸軍第十四軍一個步兵連隊當兵。
在連隊中唐雙津始終堅持刻苦學習,陸陸續續發錶瞭諸多軍事文章,唐將軍知道這個消息也極為欣喜,並去傢書錶示勉勵。
但旦夕禍福,唐雙津在執行邊境任務時不幸犧牲,時年26歲。
得知這個消息的唐將軍沉默許久,最終前往雲南烈士陵園送彆孩子最後一程。
除瞭兒子外,唐將軍的兩個女兒唐雙延、唐雙和也是錶現得齣類拔萃。大女兒唐雙延在高中時就入瞭黨。
二女兒唐雙和先後在湖南、重慶、北京等地任職,同時筆耕不綴,發錶瞭多部書籍,讓世人認識瞭革命功勛唐天際。
而在唐將軍的孫輩中則有一人走上演繹道路,並憑藉高顔值和優雅氣質而聞名全國。
她叫做陳紅,輩譽為九十年代第一美人。
陳紅是唐將軍的外孫女,自小就飽受良好的傢庭教育。她齣生於江西上饒,後成功考入上海戲劇學院錶演係,畢業後分配到北京青年藝術劇院 ,可以說是集美貌與纔華於一身。
一亮相,陳紅就以《大明宮詞》、《三國演義》而爆火,她飾演的太平公主以及貂蟬這兩個角色都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將人物內在的氣質和情感都錶現得淋灕盡緻。
在隨後,陳紅更是以《梅蘭芳》、《趙氏孤兒》在內的數部經典影視作品,成為傢喻戶曉的大明星。
雖然未能延續父輩的從軍道路,但陳紅也選擇並堅定瞭自己熱愛的演繹道路。比起軍人保傢衛國,她投身熒幕,將曆史人物鮮活再現世間,讓大眾能領略中華文化的美,聽取曆史人物的傳奇故事,也是一種彆樣的貢獻。
“人生在世,靠前人生長撫養起來成人,為創建美好世界,為人類謀幸福。如果你不繼續和前人一樣,而隻是圖享受,不但與世人無益,而且對世人有害,既非人也,獸亦不如也。
共産主義的人生觀,即創造美好的世界,為人類謀幸福的世界觀,而為這個人生觀而奮鬥,犧牲也是高尚的。”唐天際生前曾留下這樣的隨筆,也成為唐傢的傢風。
1989年2月20日,唐天際將軍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5歲。
結語
唐天際將軍是青春熱血的一生,是為革命奮鬥的一生。
作為堅定的無産階級戰士和優秀的革命傢,唐天際將軍將一生都奉獻給瞭民族事業。青年從軍、壯年抗戰、老年治國,唐將軍在有限的生命中為國傢創造瞭卓越的貢獻。
在那個時代,有無數的仁人誌士,懷有崇高的革命精神、勇不畏死的犧牲情懷,為國傢的崛起和民族復興傾注瞭畢生心血。
他們永遠是民族的英雄,永遠值得後世去銘記、緻敬、學習!
參考文獻
張雲峰.唐天際傳[M],湖南人民齣版社,2004
唐雙和.對世人有害,獸亦不如也――憶父親唐天際[J],2016
何立波.唐天際:不應忘卻的荊江分洪工程總指揮[J],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