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1:07:40 PM
1934年,夏天,遼寜營口地區連日來大雨連綿不斷,持續長達40多天,河水暴漲,遼河蘆葦塘變成瞭一片汪洋。
大雨過後,蘆葦塘附近總是時時傳來陣陣腐臭之味,人們卻不以為意,認為是塘中的死魚爛蝦發齣的味道。
由於腐臭味道十分濃鬱,後來便有人好奇之下前往蘆葦塘,他順著氣味來到此地,扒開蘆葦頓時一副令他終身難忘的景象齣現。
隻見麵前有一具十分巨大的屍骨,疑似龍屍,長約十米,頭上兩根巨大的角足有一米長,
脊骨共29節。
這則報道剛一發齣,便震驚全國,很多人信以為真,也有人保持懷疑態度,覺得如果是神龍降世,怎麼可能會死去呢?
然而有細心的人則會發現,營口兩次墜龍事件均是由
《盛京時報》所報道。
《盛京時報》是一傢在華開設的日媒,抗戰勝利的前一年停刊(1944) ,始於1906年。
他們報道營口墜龍事件非常可疑,當時日軍正在侵略我國,我們嚮來自詡龍的傳人,龍是我們華夏文明幾韆年中的神物。
然而在報道中卻說神龍墜落蘆葦塘淒慘死去,這不得不說小鬼子居心叵測,用“墜龍事件”來比喻五韆年的古國即將墜落。
龍是我國數韆年來的精神象徵,更是國人敬仰的圖騰神獸,它存在於神話傳說中,卻在十二生肖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是十二生肖中唯一沒有被證實存在的生物。
在眾多史料中,也曾多次提到過龍,《左傳》裏就詳細記載瞭,在上古時期曾經存在過的養龍人,並且還吃過龍肉。
他就是夏朝孔甲帝時期的劉纍,
劉纍是
黃帝子孫
陶唐氏
首領唐堯的後裔,是被史學界所認同的劉姓曆史上第一位名人,是國內外劉姓所信奉的
始祖
,堯之
裔孫
。
根據相關文獻記載,劉纍生活在夏朝孔甲帝時期,
公元前1898年-公元前1788年,《史記》、《左傳》等史書,均有此記載。
上古時期,有一人名為董父,善於養龍,許多龍都飛至他的身邊盤桓。
當時
舜帝知曉後十分看重董父,於是為其賜姓豢龍,史稱豢龍氏。
《春鞦・昭公二十九年》《左傳》:“蔡墨對魏獻子曰:‘昔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以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i川,�i夷氏其後也。’”
劉纍就曾跟豢龍氏學習過養龍,後來夏孔甲帝得到雌雄二龍,於是便讓劉纍豢養。
劉纍因養龍有功,
孔甲賜他“
禦龍氏
”。
這二龍本是被劉纍照料得很好,不幸的是後來死瞭一條,劉纍在其死後還將它做成瞭美味佳肴,吃起來很有味道。
劉纍自己品嘗還沒忘記孔甲帝,將龍肉獻給孔甲帝品嘗。
孔甲帝吃後對其贊賞有加,還覺得一次沒有吃過癮,讓劉纍再送些肉來。
劉纍並沒有告訴孔甲帝這是用他的龍所做成的美味,因害怕被其知曉,劉纍慌忙逃竄,遠離此地。
有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纍,學擾龍於豢龍氏, 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後嘉之,賜氏曰禦龍,以更豕韋之後。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後。夏後饗之,既而使求之。懼而遷於魯縣,範氏其後也。 ――《左傳》
《左傳》原為
《
左氏春鞦
》,它是
春鞦時候最重要的一部史書,在曆史上影響非常大。
史書嚮來都是惜字如金,不是特彆重要的事情一般不會記錄,但劉纍養龍卻被其記載的繪聲繪色,這也為其增添瞭許多可信度。
不僅是《左傳》中有記載,
在《史記・夏本紀》、以及《劉姓族譜》當中也有這段“曆史”的記載。
但史書中卻也有些是過於神化的,比如說許多帝王都曾被記載是神龍的後代。
劉纍養龍一事,如今並沒有鐵證來證明它的真實存在,因此許多人對此都抱有懷疑態度!
參考資料:《史記》、《左傳》、《劉姓族譜》,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