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8:29:03 PM
戰火中的烏剋蘭, 成瞭“暗黑旅遊勝地”。
俄烏戰爭的第16天,依舊牽動著全世界的心。 在俄羅斯軍隊的大軍壓境之下,烏剋蘭民眾東躲西藏,防空洞成為他們最大的庇護所。很多普通民眾想要逃離烏剋蘭,卻根本沒有機會。 有的人流浪街頭,無傢可歸。
有的人,在炮火中冒死逃走,卻不幸被流彈擊中,直接喪命。
然而,誰能想到,在烏剋蘭民眾都想逃走的時候,竟然有外國人主動前往烏剋蘭? 他們的動機令人震驚:前往烏剋蘭觀光旅遊! 準確地說,是進行所謂的“戰爭旅行”。戰火紛飛的烏剋蘭,竟然成為他們心目中的熱門景點。 烏剋蘭的平民都在紛紛逃難,他們為什麼還要跑去這個戰亂中的國傢? 真正的原因,令人覺得可恨又可恥。 圍觀他人的苦難,拿戰爭開玩笑,簡直突破瞭道德的下限。
烏剋蘭戰爭爆發之後,一些網紅欣喜若狂,馬上就趕往烏剋蘭。 他們唯恐天下不亂,把這場戰爭當成自己炒作的好機會。 英國網紅Miles Routledge搭乘最後一班從波蘭發車的火車,抵達烏剋蘭,也做好瞭這趟可能會失去手腳的心理準備。
● Miles Routledge在火車站 而這次深入虎穴的理由,和以前一樣:我想親眼看到戰爭。 韓國人也“不甘落後”。 3月6日,韓國網紅、曾是韓國海軍特戰團(UDT)特種兵、預備役大尉的韓國知名油管博主李根發布消息稱,自己將前往烏剋蘭作戰。
● 李根發布在Instagram上的機場照
韓國外交部並不想惹麻煩,對李根進行瞭警告:如果未經許可,擅自前往烏剋蘭,就要被判刑一年。 但是,這個愣頭青還是頭鐵,根本不理會外交部的禁令。 7日,李根發布照片稱,自己已經平安抵達烏剋蘭,並錶示“將在最前綫戰鬥”。
● 李根發布在Instagram上的落地照
最可笑的是,這位韓國網紅發錶瞭以下“高論”,錶達自己對烏剋蘭知恩圖報: “感謝你們在625戰爭時期的幫助,現在該我們幫你們瞭!” 此言一齣,網友們都驚呆瞭: “625指的是1950-1953年的戰爭。可是那時烏剋蘭屬於蘇聯的加盟國,是支持朝鮮的啊!” “他腦子沒問題吧,625的時候烏剋蘭還是蘇聯的一部分呢,他這就很讓人迷惑啊。” “上錯墳瞭,認賊作父。”
《潛伏》裏的一句台詞真是永不過時:嘴裏談的全是主義,心裏想的全是生意。
李根跑到烏剋蘭並不是為瞭“報恩”,因為在朝鮮戰爭中烏剋蘭屬於前蘇聯陣營,很明顯是反對韓國的。
他去那裏的目的,是為瞭博眼球,換取以後炒作的資本。否則怎麼會帶著“長槍短炮”,大肆擺拍? 在流量經濟時代,關注度就意味著真金白銀。 而這荒謬的一幕之所以能夠發生,離不開一個人的推波助瀾,那就是烏剋蘭總統――澤連斯基。
在普京的步步緊逼下,澤連斯基的錶現讓全世界都吃瞭一驚。 這位喜劇演員齣身的總統,沒有倉皇逃走,也沒有舉手嚮俄國人投降,而是始終堅守在首都基輔。
美國和北約顯然隻是把烏剋蘭當成一顆棋子,根本沒打算為瞭烏剋蘭徹底得罪俄 羅斯,畢竟俄羅斯的體量在那裏放著。 孤立無援的澤連斯基,隻能被逼上梁山,不得不連齣昏招。
在給平民大量發放武器之後,他還覺得不夠,嚮國際做齣呼籲。 2月27日,澤連斯基宣布成立“烏剋蘭領土防衛國際戰隊”,呼籲外國人自發前往烏剋蘭參戰。 這位可憐的總統,竟然寄希望於和烏剋蘭沒什麼關係的外國人,能為瞭這個國傢去獻齣鮮血和生命。
對於外國青年來說,為瞭“生於斯、長於斯”的祖國而戰死,尚且會有懦夫猶豫不決,更何況為瞭八竿子打不著的烏剋蘭? 男兒為自己的祖國戰死,自有無限光榮;但是為瞭一個遙遠的鄰國而戰死,又能得到什麼呢? 由此可見,澤連斯基的號召,蒼白而無力。 真正願意跑到烏剋蘭這個“火坑”裏的,都是些韓國網紅李根這樣的“牛鬼蛇神”。
● 韓國退伍軍人李根
而在中國,網友則紛紛對澤連斯基“國際戰隊”的號召大肆嘲笑:“雇傭兵死瞭白死,幾百具屍體堆一起燒瞭直接當肥料……”
貿然進行“戰爭旅行”,很難有什麼好下場。
戰爭旅行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而是由來已久。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西方社會就湧起瞭這股子風潮。
由於蘇聯解體,歐美社會已經擺脫瞭紅色帝國的陰影。 此前“冷戰”的幾十年,他們本土也幾乎沒有遭受戰火的侵擾,很多人都已經忘記瞭什麼是真正的戰爭。 太平生長,不識兵戈,竟然對戰爭産生瞭浪漫的想象。
歐美的許多年輕人,在物質極豐富的情況下,想要追逐精神上的刺激。 傳統旅行中的碧水青山、藍天白雲已經吸引不瞭他們,體麵舒適的齣遊計劃也讓他們覺得無趣。他們的旅行目標,是貧窮戰亂的地區。 非洲的蘇丹,中東的敘利亞,暴亂頻生的索馬裏……哪裏有動亂,他們就跑到哪裏旅遊。 旅遊的過程中,他們會寫各種遊記,為自己博取聲譽。 互聯網興起後,上傳視頻、獲取流量,變得更加容易。 隆隆的槍炮聲、流血的士兵、哀嚎的平民,這些悲涼的元素,都讓這些戰爭背包客們得到瞭極大的滿足,也是他們“發傢緻富”的重要渠道。
商人們也嗅到瞭巨大的商機。 旅遊公司紛紛開闢戰地旅遊綫路,槍聲響起的地方,就是他們最新的“金礦”所在地。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俄羅斯旅遊公司曾經開發過一條敘利亞旅行綫路,名叫“阿薩德之旅”。在戰亂的敘利亞,遊客們不僅可以走進最危險的地段,還能在戰場前綫觀察戰鬥。 記者非常幽默地說,“就差安排幾個民風淳樸的恐怖分子提供閤影留念服務瞭。”
所有的戰爭,對於平民來說都是巨大的災難。 無論戰爭的理由是什麼,無論統治者們之間有什麼矛盾,無論有多少冠冕堂皇的藉口,百姓的苦難都是不可避免的。
烏剋蘭戰爭爆發後,微博上有位網友迴憶她在東歐旅行的時候,一位老奶奶對她說的話: “戰爭來瞭,政府提供武器,富人提供糧食,窮人提供孩子。戰爭結束瞭,政府拿迴權力,富人拿迴糧食,窮人領迴孩子的屍骨。” 年輕的俄軍士兵連武器都尚未嫻熟,就被倉促派到瞭戰爭前綫;普通的烏剋蘭平民被發放瞭槍支彈藥,毫無準備地走嚮戰場。 他們的傢人,可能在故鄉提心吊膽地等待,也可能坐上逃難車隊狼狽逃命。
● 民眾等待火車以撤離烏剋蘭
每個國傢都有自己的利益和立場,每場戰爭都會有一個“不得不打”的理由。 作為局外人和旁觀者,我們站在哪方的立場上都可以,但是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丟失瞭善良。
我們要時刻記住,即使政府有錯,但是蒼生何辜?任何人都不應該消費戰爭,消費受害者的苦難。
網紅們為瞭刺激也好,為瞭金錢也罷,把受苦受難的烏剋蘭當成自己牟利的工具,不僅可恨,而且可恥。
● 李根自稱在烏剋蘭戰場
戰爭是什麼?絕不是一個輕飄飄的詞匯,更不是某些人所認為的暴力美學,戰爭是摧毀和絕望、鮮血和死亡。
我們已經習慣瞭“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的宏大敘事方式,卻忘瞭先賢們早就說過“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 烏基輔民眾在避難所內 羅翔說,不要愛抽象的人類,要愛具體的人。每一個普通人的苦難,都值得悲憫。
戰場,不應該成為網紅們的“秀場”,苦難,也不應該為刺激眼球所消費。 點亮【在看】+【贊】吧,如果我們改變不瞭這個世界,請堅守住自己內心的善良。文/ 顧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