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9:41:15 AM
【編者按】本文為作者本人授權獨傢原創刊發,轉載自公眾號“庫智交外大”。作者殷晨浠,大外交智庫研究員助理實習生。
2022年3月9日,韓國總統大選結果已齣,根據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10日公布的統計結果,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锡悅在韓國第20屆總統選舉中獲勝。但此前,執政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在野黨總統候選人尹锡悅雙方都被頻頻曝光齣的諸如房地産貪汙、親屬學曆造假、巫術占蔔等醜聞,讓2022年總統選舉被《韓國時報》稱為“最不受歡迎的總統選舉”,這不僅導緻相對於候選人各自政策,醜聞更為搶鏡的尷尬局麵,也使長時間以來兩位熱門候選人的支持率相持不下,即使是最後的選舉結果統計,尹锡悅得票率為48.56%,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緊隨其後,得票率為47.83%,差距也並不是很大。
南韓兩大總統候選人妻子皆爆醜聞 左為執政黨候選人李在明與妻子,右為在野黨候選人尹锡悅與妻子
此種情況在韓國曆屆大選中都極其罕見,而 醜聞無疑是參選雙方用來對付彼此的一大武器, 給本就焦灼的競選過程帶來瞭更多變數。其實不僅僅在今年的韓國,幾乎每一場西方總統選舉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會將對手的醜聞作為自己獲勝的砝碼,醜聞究竟能在總統選舉中發揮多大的作用?領導人又該如何正確應對醜聞對自身形象帶來的打擊呢?
一、2022年韓國總統大選
此次大選候選人的非好感度遠遠高於過去幾屆。在之前的大選中,最終勝選的總統候選人的好感度全部都高於非好感度;但本次大選中,最有力的兩位候選人的非好感度,目前均是好感度的兩倍左右。這無疑與韓國總統大選正式開跑後,雙方候選人 層齣不窮的醜聞 密不可分。頻頻曝光的醜聞甚至一度掩蓋瞭選舉過程中最重要的考慮因素――雙方所提齣的外交政策。
(資料來源:2022年2月8~10日韓國蓋洛普民調第482號)
而在諸多不穩定因素之下,韓國民眾的選票究竟投嚮何方我們無法定論,但是不妨來對雙方已曝光齣的醜聞進行一下迴顧梳理,也許對於最後選舉結果具有一定的解釋效用。
(一)執政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
1、 京畿道城南市大莊洞地産開發項目涉腐事件
2015年京畿道城南市政府為推進轄區內的大莊洞地産開發項目,通過旗城南城市開發公社設立特殊目的法人“城南之庭”並招商引資。然而,“火天大有”資産管理公司在沒有任何業績的情況下輕鬆拿到項目開發權,不僅很快獲得通常需要十年纔能申請到的開發許可。而且短時間內就獲得4040億韓元的項目分紅,引發瞭國內的強烈爭議。
曾任韓京畿道知事李在明就下屬涉腐道歉(圖源@韓聯社)
而前國會議員郭尚道的兒子在“火天大有”僅僅是代理身份,離職時卻領取瞭50億韓元的離職金,引發瞭外界對該項目存在賄賂行為的質疑。而“大莊洞”地産腐敗事件於2021年9月底被韓國媒體爆齣,是因為李在明正當時擔任城南市長的京畿道知事,疑似牽涉其中,也正因如此,從2021年11月17日起,韓國檢方加大對大莊洞地産腐敗案的偵辦力度。
2、妻子以公謀私
李在明的另一件醜聞便是 他妻子以公謀私的行為。 李在明的妻子金慧京被揭露,在丈夫擔任地方首長共10年間,多次使喚公務員為其辦事,更以公務用的法人信用卡申報私賬,引起嘩然。這些爭議其實早在10年前李在明擔任城南市長期間,在地方政治界已時有所聞。當時保守派的城南市議員就披露,作為市長夫人的金慧京,乘坐市長公務專用車輛,齣席公開活動。但當議員嚮城南市廳調閱公務車輛移動與乘載記錄,以進一步厘清事發經過,卻遭拒絕,這就讓問題開始浮上台麵。
李在明夫婦2017年參與韓國SBS綜藝《同床異夢》,收獲一大波好感度(截圖來源@YouTube)
(二)在野黨總統候選人尹锡悅
1、 親屬學曆造假醜聞
在野黨候選人尹锡悅的一大醜聞也是來源於他的夫人。尹锡悅的夫人金建希涉嫌在 應聘韓國大學教職崗位時簡曆造假 ,引起國內嘩然。此前,韓國ytn電視台公開瞭尹锡悅妻子金建希2007年在被聘任為水原女子大學教授前提交的相關材料,質疑金建希虛報履曆。而韓國教育部通過調查證實瞭她在應聘國民大學兼職教授時所寫的學曆和經曆與事實不符,屬於不正當聘用。
韓國ytn電視台對金建希學曆造假的相關報道(圖源@鳳凰網)
此外,金建希後又深陷“七小時錄音門”。錄音中金建熙意欲“收買”記者助力自己丈夫獲勝,此舉引發外界對其違反《公職選舉法》乾涉競選團隊的質疑。不僅如此,尹锡悅嶽母涉嫌“騙保”被刑拘也對他的民眾支持率帶來瞭不小的影響。
2、失言與濫用職權
尹锡悅的另一樁醜聞與其 自身涉嫌濫用職權有關 。2021年10月22日,韓國社會團體“樹立司法正義市民行動”接到高級公職人員犯罪調查處有關對涉嫌濫用職權、妨礙行使權利的尹锡悅立案調查的通知。該團體於6月7日嚮公調處控告尹锡悅、前大檢察廳次長趙南寬等六人涉嫌介入大檢察廳調查情報政策室對法官進行非法調查,還涉嫌妨礙後續司法調查。迄今為止,公調處立案調查尹锡悅的案件已達4起,分彆是:尹锡悅涉嫌對基金管理公司“OPTIMUS”資産運用詐騙案調查不力,濫用職權、妨礙調查,涉嫌教唆檢察官僞證陷害前總理韓明淑,指使檢方控告執政陣營人士等。
公搜處以涉嫌濫用職權對尹锡悅啓動調查(圖源@亞洲日報)
而尹锡悅在擔任檢察總長期間,曾有檢察官唆使在野黨檢舉執政黨人士的“教唆檢舉風波”也在不斷發酵。尹锡悅被懷疑在去年國會選舉之前,於4月3日和4月8日先後兩次通過自己的親信、大檢察廳偵查信息政策官孫準聲將兩封檢舉信交到未來統閤黨候選人金雄手中,乾涉選舉。
此外,尹锡悅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辯論中的接連失言,對敏感重大的外交問題發錶的激進言論也暴露其外交能力的不足。這無疑也激起瞭選民們的反感情緒,使尹锡悅的支持率嚴重下滑。
三、醜聞危機應對方案分析
(一)醜聞危機的周期性
醜聞帶來的輿論危機具有顯著的周期性,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1、醞釀和産生期
醜聞被揭露齣來的時機具有一定偶然性,在醜聞爆發之前均可視為醞釀期,畢竟有醜行存在這個前提條件,隨時可能會引發醜聞。醜聞産生之初,社會輿論對醜聞本身持將信將疑的態度,希望獲得事實真相,大量案例說明,這個階段是遏製不良輿情的最佳階段,投入較少,收效較大。
2、高漲和發酵期
當醜聞剛開始産生階段應對失策,輿情則會進入快速傳播的高漲階段,甚至持續發酵、産生裂變效應。這個階段亟待有效公關和其他妥善應對措施,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3、衰退和平息期
經過第二階段采取的相關應對措施,由於權威機構的結果發布,或者發生其他重大事件轉移瞭外界的注意力,醜聞輿情産生衰退並逐漸平息。但這個階段的善後工作也很重要,涉及競選者的形象和公眾的信任,要努力消除不良輿情帶來的負麵影響。
(二)醜聞應對策略
1、運用3T原則
競選期間,候選人醜聞事件曝光往往具有突發性、不確定性,而這個應對過程也正是領導人形象呈現和塑造的關鍵時期。麵對危機,領導人應采取3T原則: “主動溝通原則”(Tell your own tale)、“全部溝通原則”(Tell it all)、“盡快溝通原則”(Tell it fast) ,迅速及時地提供對於自身醜聞的詳盡解釋,把握信息澄清與發布的主動權,嚮公眾展示齣領導人積極的應對態度,是化解危機的一個有效途徑。
著名的“郵件門”事件中,希拉裏的處理顯然違反瞭這條原則。與希拉裏自身滯後的反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她潛在競爭對手們對這條醜聞機會的窮追不捨。事件曝光當晚,共和黨潛在總統候選人傑布・布什即在其推特中發布消息,比希拉裏本人的推特消息還要早兩天。當年美國昆尼皮亞剋大學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郵件門事件曝光後,希拉裏在大選關鍵州的支持率下降。佛羅裏達選民認為希拉裏不誠實,一個月內,希拉裏的支持率從53%下降到39%。可見,希拉裏的郵件風波的持續發酵對其個人形象的影響遠遠超乎瞭她的預期。
希拉裏郵件門事件(圖源@榖歌)
2、充分利用媒體
美國國務院組織編寫的《政府的媒體公關與新聞發布》一書指齣:“媒體不管有沒有你的幫助,都要刊齣或播齣新聞。所以,即使是負麵的報道,從你的利益齣發最好也要參與事件的報道,這樣有助於錶明你正確的立場。如果不這樣,媒體就會寫到‘一位政府官員對我們的詢問置之不理’,而這會助長猜疑和謠言。”因此,在處理醜聞危機的過程中,競選者們都應與媒體保持有效溝通,主動積極地迴應媒體的采訪要求,通過與媒體的溝通實現與公眾的有效溝通。
3、真誠對待公眾
對於醜聞事件的迴應, “真誠”無疑是一條重要的原則。 我們還是以“郵件門”中希拉裏的公開迴應聲明為例。她發言過程中的麵部錶情和肢體語言中流露齣瞭一種傲慢的姿態。正如《紐約時報》專欄記者Frank Bruni在當天的評論版麵中寫道“剋林頓夫人頻頻低頭看她放在前麵黑色文件夾中的筆記,或者看嚮不遠處的地方”“在勉強擠齣的微笑下,她似乎被對公眾懷疑的態度和源源不斷的問題所惹惱。而她不應該這樣。”
記者Frank Bruni(圖源@必應)
因此,候選人在對待醜聞時,裝腔作勢和刻意錶演是必須避免的,發錶的言論也需要謹慎推敲,避免齣現信息傳遞失誤或外界解讀産生偏差。語氣則務必謙虛誠懇,該道歉時必須充滿誠意地道歉,纔能在某種程度上贏得輿論的理解和同情。尤其注意不能說謊,否則被揭穿必將引起公眾更大的憤怒,需要付齣更大的努力纔能贏迴公眾的信任。因為隱瞞真相往往隻會引起更大的懷疑,不斷惡化危機。
小結
選舉過程中,候選人 優秀的個人品質與良好的政治形象 也是高“當選性”的重要來源。候選人良好的政治形象不僅可以吸引黨內不同政見選民的支持,也可以吸引黨外選民的支持。而隨著公眾的關注度、參與度的提高,內幕不斷被挖掘,參選者小的醜聞都可以不斷滾雪球式地發展為大的醜聞,其內容也往往會從一件事被順藤摸瓜地擴展到其他事,範圍也經常會波及其他人。
正如美國《華盛頓郵報》在今年2月8日的報道中指齣,“韓國大選已經達到瞭曆史最差程度,而且由於惡性競爭,韓國選民逐漸疲憊不堪,大選在即,雙方卻集中於傢族醜聞,而未能嚮選民提齣有益的政治議題”。迴顧此次韓國總統大選期間,由於兩方的相互爆料,關於兩位候選人 自身的過往、親屬的爭議 不斷。這樣過度的惡性競爭以及對兩位候選人親屬的攻擊,不僅沒有成功拉攏中間選民,反而讓選民對此次大選産生瞭深深的懷疑,加深瞭選民對兩位候選人的反感。所以當候選者醜聞曝光時,拒絕告知公眾事件全貌的做法,不僅沒有解答媒體和大眾的疑惑,反而還增加瞭人們的不信任和媒體的猜疑。到底怎麼應對自己的醜聞,是值得幾位競選者認真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