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7/2022, 8:00:24 PM
(活動現場,編輯傢、作傢程永新答疑)
程永新《若隻初見》 × 復旦MFA × 華東師大創意寫作
個體經驗對寫作的影響是深入骨髓的(二)
提問2:程老師,您好。我這個問題是圍繞《若隻初見》裏很鮮活生動的女性角色――女王。我想問一下,為什麼在結局要讓女王患病死去?是不是對她在世俗意義上的道德品質似乎不那麼完善的彌補?
程永新:這個問題挺有意思,它涉及的方麵一個跟寫作有關,一個跟倫理有關,另外還跟個人生活經驗有關。
1、寫作
大傢在中文係學習創意寫作,我們都知道寫作的方法多種多樣。比如魯迅會寫嘴在哪裏、眼睛在哪裏,他是用一種柔和的方式,把各種東西變成文字下的人物,一種捏閤起來的人物。
比如拉美的作傢略薩,略薩的小說,中篇、短篇,包括大部頭的巨著,那時我們喜歡讀他不太長的《鬍利婭姨媽與作傢》,那些當時在國內還不是那麼有名的寫作者,大傢都是很狂熱地追讀這本小說。
為什麼他有那麼大的契閤力、親和力?就是因為《鬍利婭姨媽與作傢》的角色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人物形象,會在真實的生活當中齣現。但是略薩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他把真實存在的人物形象,通過他的作品重新塑造,來達到他所期待的深度或者高度。
關於略薩的寫作方法,我思考瞭好長時間。比如上海作協主席王安憶寫作的時候,當初討論最多的問題是怎麼從“小我”走嚮“大我”,從文人的天地裏走齣去錶現社會、錶現生活,自己的“小我”應該藏起來。
我們習慣通過文學批評、通過討論,覺得作品就應該是這樣錶現“大我”,但是我通過瞭解略薩的寫作,根據我的觀察,我發覺不是這樣的, “小我”裏有可能就顯齣“大我” ,這是我對略薩的閱讀、思考後發現的。
他跟馬爾剋斯完全不一樣。馬爾剋斯是一個想象力非常充沛,非常厲害的作傢,他能夠把生活中的細節想象成意象,大傢都熟知的被單飛起來變成飛毯,他能夠把生活中細小的東西變成作品中宏大的意象,這是他的一個瞭不起的能力。
但是略薩不是這樣的,他完全是寫個人的生活、個體的經驗,但韆萬不要以為他寫是“小”,其實通過周邊的人物他寫齣瞭“大”。
2、倫理
“倫理”談起來也非常有意思,人類有多少年曆史?可是為什麼寫愛情的作品可以長盛不衰?就是因為 人的情感變化太大、太細微、太個體化 。那麼長的曆史裏,為什麼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關於情感、關於愛情的優秀作品湧現和被認可?長長的文學史裏有那麼多關於愛情的名著,到瞭今天愛情這個話題依然沒有被寫完,作傢從來沒有止步對感情、對愛情的探討、探索。
但是我想如果從社會學、倫理學的角度看,中國這些年經過改革開放,大傢覺得生活比以前富有,我們的生活質量似乎提高瞭,但是我們的精神生活怎麼樣?我們的精神生活是不是也提高瞭?我個人覺得要把握好這個問題的深度,要挖掘、要思考。
還有一個復雜的問題, 當人類生活提高到一定高度的時候,你對情感、對精神生活的要求會發生變化。
關於愛情、關於婚姻,歐洲的哲學傢、藝術傢、作傢,比如我首先想到薩特跟波伏娃的關係,大傢肯定都知道這兩個人,他們一輩子沒有結過婚,這些歐洲的哲學傢、藝術傢、作傢,他們一輩子在探索人的關係,特彆是異性之間交往過程中伴隨齣現的各種問題。
我曾經在大三的時候與留學生同住,跟我同住的是研究存在主義的哲學傢,他是非常狂熱的薩特追隨者,所以他的那種感情模式跟薩特一模一樣。
他們到中國來乾嘛?他們說來學相聲。老師為什麼叫我去?我正好在話劇團,老師說你去跟他們交流交流,其實他們對相聲根本沒有興趣,就是藉瞭一個名義跑到這裏來考察。
剛開始住的時候,因為他有妻子,所以他住在另外一個房間,等於租瞭兩個房間,我這個房間等於我一個人住,他幾乎不來。有時我在睡覺,他偷偷潛進屋內,偷偷看看書學習中文,其實他對中文也不是那麼感興趣,反而他妻子的中文非常好。
那時我們開始閤作翻譯薩特的《禁閉》,也有另一個譯名叫《地下室》,有各種不同的翻譯版本。他說:“你們這個翻譯是不對的,你們的翻譯傢翻錯瞭薩特的原意。”後來這個工作進行不下去,因為我們還沒有翻譯幾句就開始爭論,他特彆有思想。
比如我們有一次一起參加一個婚禮,我們一路上都在吵架,我不得不承認他看問題的角度特彆深,他會想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他會提齣各種各樣的問題。他是一個特彆善於思考、特彆善於討論的哲學傢,他寫過好多書,卻是披著學相聲的外衣跑到中國,來考察中國。
我作為一個旁觀者,我看著他和他妻子的關係,覺得特彆有意思。比如有時他妻子會一個人來跟我聊天,我說:“你老公呢?”她說:“他放假去瞭。”我覺得在他們的關係中,他們會用生命來探索情感的各種關係角度,還有一個倫理的衝突。
歐洲的哲學傢、歐洲的思想傢,可能因為經濟社會發展比我們快瞭幾百年,所以達到一定物質生活條件的時候,他們比較早就開始思考人的情感的復雜性,還有 人的情感、人的個性、人的性格與倫理、與社會契約、與法律、與思想方方麵麵的對峙、衝突。
這個留學生他很講究個性的張揚,他希望自己的個性得到充分地自由,但是又要在情感的交往中符閤人性,這過程中間就會産生方方麵麵、各種各樣的問題。
有時我看到他的妻子心情很沮喪,她臉色非常不好。因為她喜歡看中國電影,我有時就勸她說你去看看中國電影,你會看到電影裏有各種各樣的人際問題。
我們從文字裏、書本裏看到波伏娃與薩特之間的問題也有很多,其中一些問題似乎解決瞭,但更多的問題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3、生活原型
因為我這篇小說確實有生活原型(社會原型),我不得不承認,這也是一段非常深刻、讓我難以忘記的記憶。
生活原型就是歲月中的一些逝去,不是我刻意這麼安排,我對真實人物的離開也感到很惋惜。作為朋友,我心裏也會很痛,這個痛會持續很長時間。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就會越來越懷舊,歲月帶給你所有的美好、所有的痛苦、所有的糾結、所有的糾纏,都會在你心裏打下烙印,就像所有的鳥飛過都會留下鳴叫。
所以不是我要刻意安排她的死亡,生活中她確實去世瞭。她是一個非常真誠、非常真實的人。
我在小說裏寫道,她很反感彆人不真誠,反感彆人在情感生活中欺騙她,她是追求真實感的人,但是她的情感基因可能跟一般的女孩不太一樣,她受不瞭跟一個男人永遠廝守在一起。不要說永遠,哪怕一個月、一個星期、一天,從早到晚見的都是同一個男人,她也會厭煩,她就是這麼一個人,我寫齣的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生命狀態。
提問3:老師你好,我想請問主人公在去內濛的旅途中邂逅瞭一個女教師,我想問一下女教師角色背後有什麼樣的寫作目的?女教師和森子的女友、和女王都叫青青,重名的巧閤齣於什麼樣的寫作目的?
程永新:小說中寫到主人公去草原以及幾名女性角色都叫青青是寫作時的設計,我想寫齣同為女性的幾位人物,個性中一些相通的東西。
這是小說的設計,對我來說有一點救贖的意義,主人公最後有負於女教師。但是,這麼談情感的設計,顯得層次特彆淺,我們把它想得更超脫一點。
他在跟女教師的交往中,因為女教師從個性上來說跟女王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可是她也叫青青,這是他內心的一種幻象,他覺得女教師是另外一個青青派過來讓他心裏難受的,我設計的思路是這樣的。
其實那個女教師是一個渴望跟某一個異性有比較深刻、比較專一的愛情的人。但是因為他不是那麼愛她,因為他有女王的巨大魅力和影響力在心裏造成的後果,所以他總覺得後麵這個女教師是女王派過來的,讓他難受、負疚,讓他受煎熬。
提問4:老師您好,非常感謝有這個機會和程老師交流。
接著剛纔那個同學的問題,如果兩個青青的設置是讓男主角對於愛情的理解和立場從被害者轉變為加害者,從而加深他對愛情的認知的話,他在喝醉的夜晚,在男主角的房間內齣現過一個女孩,那個片段我沒有太看懂,她是第二天中午齣現的女孩嗎?她是大衛的女友大波嗎?
如果是的話,大衛明明很生氣,為什麼大衛一臉壞笑地看著男主?如果不是的話,為什麼要加一個女孩來到自己房間的片段?感覺文中所有的女孩都要跟男主角有一些關係,有種男主光環的感覺,不知道程老師您設計這些片段齣於什麼考慮?
程永新:謝謝,這個同學看得那麼仔細。
我發現浙江有好多地方的地名特彆有意思,那個地方叫縉雲,在浙江靠近山區,比較偏僻,也比較神奇,如果同學們沒有去過,可以去感受一下它的氛圍。到晚上它的燈火開得不是特彆亮,但是街上到處有夜生活,這是我對那個地方的感受。
小說裏寫的是大衛喜歡大波女孩,然後大波女孩問他藉錢,他想跟她發展正常的關係,可是到瞭縉雲這個地方,那天晚上一起吃宵夜都喝多瞭,後來大波女孩帶著一群女孩跑掉瞭,都是在喝醉的狀況下,沒辦法講得太清楚,主人公是完全失憶的。
所以你說潛入門內,或者床上坐著的人是真人還是假人,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就是要創造這樣的一種氛圍、一種心境,主要是體現大衛生氣瞭。
可是第二天一起吃午飯的時候,果真同桌有一個女孩,但是這個女孩從哪裏來的,到底乾什麼的,不知道,很神奇的是她留瞭一副對聯。
這也是根據真實生活經曆改編的,有一次在浙江有個筆會,我發現有個農傢女一樣的女孩子居然是讀過很多書的人。留給我很深的印象,所以把她寫到小說裏,至於她是真實存在的,還是虛幻的,我也不知道,或許亦真亦假。
(未完待續)
《若隻初見》
程永新 著
上海文藝齣版社
本書是《收獲》文學雜誌主編程永新新近完成的小說結集。同題小說《若隻初見》從個體經驗齣發,展現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之魂;《風的形狀》講述一個大學生敲開一座老宅鐵門後的遭遇;《青城山記》探究意念、夢想與人性的關係;《麻將世界》講述友誼、愛情和生活;《我的清邁,我的鄧麗君》則書寫鄧麗君與一個時代的關係。五篇小說題材各異,是作者長期從事文學工作的體悟和實踐。
上海文藝齣版社
上海文化齣版社
上海故事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上海咬文嚼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