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3/2022, 11:25:32 AM
光影明滅,歲月匆匆,帶著我們走入一場繁華,又送走一地寂寥。
落紅點點,輕愁剪剪,歲月的長河裏,流淌著古老的記憶。
雲煙浸染楊柳,細雨沾濕落花,季節的迴廊裏,搖曳著春的餘韻。
往事不言愁,餘生不傷春,在古詩詞裏告彆春天。
1.唐代・錢起《暮春歸故山草堂》
榖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詩人錢起是“大曆十纔子”之一,與另一詩人郎士元齊名,時人盛贊 “前有瀋宋,後有錢郎” 。
不過錢起本人卻對此頗不以為然,甚至曾言 “郎士元安得與餘並稱也” 。
雖然有些狂妄,但從流傳下來的作品來看,比起郎士元,錢起確實更勝一籌。
他的詩歌主題多為山水田園,投贈應酬,語言流麗,音律婉轉,風格清雅,這首《暮春歸故山草堂》便很能體現他詩風。
詩歌開頭兩句便點題,黃鳥稀少,辛夷花開盡,杏花紛飛,幾筆勾勒,便將凋零空寂的殘春之景描繪得宛在目前。
後兩句筆鋒一轉,畫麵切到瞭窗前,隻見修竹繁茂,鬱鬱蔥蔥,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與榖口形成瞭鮮明的對比。
整首詩來看,不事雕琢,融情於景,字裏行間隱隱流露齣瞭詩人那種不流於世俗的高尚情操,意在言外,含而不露,令人賞玩不盡。
風起花落,季節的風景裏,寄居著不老的情懷。
眼前有美好,遠方有詩意,季節輪迴,生生不息。
2.宋代・晁衝之《春日二首・其二》
陰陰溪麯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
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
這首詩的作者晁衝之可能大傢不太熟悉,比較有名的是他的堂兄晁補之,和秦觀黃庭堅等人閤稱“蘇門四學士”。
其實不止晁補之,還有晁說之、晁詠之,包括晁衝之本人都是有名的文學傢,晁氏一族在當時也算是名門世傢,書香門第。
晁衝之早年曾師從陳師道,是江西詩派的代錶詩人之一,南宋詩人劉剋莊十分推崇他,曾盛贊道 “意度容闊,氣力寬餘,一洗詩人窮餓酸辛之態” 。
這首《春日二首・其二》便是他的代錶作,通過幾個意象疊加,將暮春之景描繪得唯美而靈動,讀來令人心醉。
詩歌首句點明環境地點――麯麯摺摺的小溪邊,綠草茵茵,一下子將讀者攝入瞭一種生機勃勃的氛圍中。
接著第二句描繪瞭一幅雨打浮萍的動圖,畫麵感十足。
緊接著後兩句又推齣瞭一個,桃花飄零,鵝鴨戲水的鏡頭。
全詩到此結束,但是那唯美的畫麵,還有字裏行間流露齣淡淡的春愁,卻令人迴味無窮。
行歌遇上歲月,是年華空老的惆悵;落花遇上流水,是一生不絕的詩意,
攜一縷陽光,撚一縷花香,輕倚流年,在季節的輪迴裏,等一場桃花灼灼的重逢。
3.明代・高啓《春暮西園》
綠池芳草滿晴波,春色都從雨裏過。
知是人傢花落盡,菜畦今日蝶來多。
高啓是明朝初年著名詩人,清人紀昀曾贊他 “天纔高逸,實據明一代詩人之上” 。
他曾長期隱居山野,留下不少田園作品,或描寫農民生活,或贊美田園風光。
這首《春暮西園》便是其中的代錶,描繪瞭清新明麗的暮春圖景,錶達瞭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詩歌首句同樣描寫瞭地點和環境,漲滿春水的池塘,倒映著清朗的天空,芳草環繞,好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麵。
接著的第二句則是點明瞭暮春多雨的節令特點。
第三句畫麵一轉,描寫的是落花凋零的景象,同樣符閤暮春的節令特點。
最後一句,詩人並沒有順著落花,抒發傷春愁緒,而是宕開一筆,推齣瞭一個蝴蝶紛飛的鏡頭。
整首詩起承轉閤,圓融通暢,一反傷春情調,樂觀灑脫,詩人對自然山水的熱愛由此可見。
一夢繁華盡,一夕花事瞭,盈一袖清風,聽一池疏雨,挽一段年華。
在闌珊的花事裏,靜守流年;在浩蕩的綠意裏,細嗅光陰 。
季節的長廊裏,一紙時令翩躚而過。
那些灼灼的花事,瀲灧的春水,一一浩蕩,又一一落幕。
將流年入詩,以時光入畫,捲軸上,有一地落花的疏影,一簾煙雨的迷濛,也有一川芳草的綠意。
“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三首古詩,願春光不負,四季無恙。
-END-
作者:解憂詩詞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