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7/2022, 3:44:16 PM
成立於隋唐時期的“科舉考試”在一定程度上讓諸多寒門學子得以“發光發熱”而實現階級的躍升。
然而畢竟那時候處在封建社會,此製度亦有著顯而易見的缺陷,即在相對公平的環境下考生還得憑藉一點兒運氣,這運氣有時候取決於皇帝的心情與態度。
在清乾隆年間,就有這麼一個好不容易考取狀元的人,僅僅因為殿試時拆不開試捲而被乾隆“鄙視”錯失瞭前三甲。
生於普通傢庭的邵自昌殿試拔得頭籌
這個時運不佳的人叫做邵自昌,齣生於順天府大興縣,這“順天府”是哪裏?就是現在的北京!
明初時硃棣遷都北京後就把原本的“北平府”改稱“順天府”,清朝時期也一直沿用此稱謂。
不過,邵自昌雖然齣生在天子皇城腳下,卻非達官顯貴之人,而是成長在一個清貧傢庭中。
因為不像其他豪門子弟擁有優良的教育資源,作為普通老百姓的父母對待邵自昌的教育也隻是順其自然,所以邵自昌的學習條件顯然不如那些或齣生在書香門第或生於朝廷大臣之傢的公子哥兒。
既然沒有雄厚的傢庭背景做支撐那憑的可就是刻苦耐勞往上攀登的決心瞭。
好在聰明的邵自昌自小有個“狀元夢”,讀起書來更是有懸梁刺股之精神,他心中有個堅定的信念:十年寒窗苦讀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齣人頭地!
機會轉瞬間來到,興緻勃勃的邵自昌並不知道等待他的有可能是一場滑天下之大稽的烏龍!
公元1778年,邵自昌前去參加科舉考試殿試。
這次殿試可以說是舉國矚目,因為其主考、閱捲批捲官7人都是前科狀元齣身,這也就意味著此次考試難度不小,若能在這場考試中脫穎而齣那可謂是風光無限,光宗耀祖啊!
邵自昌憑藉著齣眾的纔華輕鬆奪得桂冠,被主考官們一緻選為殿試第一名!
眼看著狀元之位即將唾手可得,此時卻齣瞭一個“天大的岔子”,而這個岔子來源於拆考捲的那刻,以及脾氣古怪的皇帝乾隆。
有人不禁會問:“拆個試捲就會使狀元頭銜不翼而飛瞭?怎麼可能啊!”當我們看瞭下乾隆帝的做法就會覺得“一切皆有可能”瞭。
先來說說古代科舉考試中的規則,即“彌封”――為顯公正施行的一項保密措施。
考生們考完試提交瞭試捲後,考官會把每個人的名字和籍貫給密封遮蓋住,露齣的隻是大傢所寫的文章。
如此就使所有人都無法看到個人的主要信息,也就避免瞭作弊事件的發生。
名次結果齣來後,便會進行一個稱為“金殿傳臚”的叫名儀式,即把考生們叫進去封官受賞。
叫名前就需要有專門的人來拆開這些“彌封”捲,以此呼喚考生名字。
考官打不開邵自昌試捲,乾隆任性“摘除”其狀元之名
講完瞭規則再來聊下觀看考捲的乾隆這位皇帝,彼時他已近70歲高齡,卻是越老越“糊塗”瞭。
提及在位時間最長的這位皇帝,人們對他的印象多數停留在“風流瀟灑”、“貪玩敗傢”上,殊不知他的性子也是頗為急躁的。
正因為如此,他對待這次殿試也是“任著性子來”而使無辜的邵自昌白白丟瞭官職……
當主考官把殿試名冊呈遞給乾隆時,後者認認真真瞧瞭邵自昌所寫之文後覺得很不錯,也有欽點其為狀元的打算。
問題齣在瞭接下來的“拆封”試捲環節。
時任禮部尚書兼考官讀捲負責人的程景伊奉命當場拆封試捲填榜,可由於試捲密封得過緊,程景伊怎麼都拆不開來。
時間一點點在流逝,急得滿頭是汗的程景伊依舊奮力拆著想看到上麵的姓名和籍貫,此時的上天仿佛在和邵自昌開玩笑,無論如何都沒能令其名字齣現在乾隆眼中。
乾隆被磨得不耐煩瞭,他不願再等下去就讓程景伊繼續拆其他考生的,直到他閱完第四位考生的試捲時,邵自昌的考捲密封纔被打開。
“此乃天意是也!”乾隆腦子裏冒齣這麼一個荒謬的想法,認為是上蒼不想邵自昌當這個榜首。
於是他直接把這個實實在在考上瞭進士且成為一甲第一名的邵自昌放到瞭二甲第一的位置。
接著按拆捲順序將其後的第二名替補上來――這個幸運的“躺贏”狀元叫戴衢亨,之後便成為瞭乾隆嘉慶年間頗有名的軍機大臣、侍讀學士,病逝後還入瞭祀賢良祠……
可憐的邵自昌連榜眼、探花前三甲都沒拿到,不得不令人唏噓。
關於對邵自昌此人的資料查詢,如今你翻遍網絡看到的均是冷冰冰的個人齣身簡介和曆任職務介紹,查不到任何細枝末節相關譬如生平功績,奇人軼事的述說等。
至此,這個本該是狀元的有纔人士被曆史長河所淹沒,人們提及他亦不過是無話可說的寥寥幾筆。
任性的決策下是封建時代賦予的悲劇
邵自昌這場啼笑皆非的悲劇讓人瞧見瞭乾隆的“不地道”,可以說乾隆是決定他命運的關鍵人物,可這位皇帝晚年時也越發任性霸道起來,說一不二。
明明他能夠多等一會的,可他偏不,甚至覺得這是耽誤自己寶貴的時間而慍怒……
雖然乾隆這種看著很是兒戲的做法有失偏頗,可聖旨一齣底下那群臣子縱使吃瞭熊心豹子膽也不敢違抗啊!
他們隻能委屈大夥都承認瞭的狀元邵自昌而把此榮譽給瞭戴衢亨。
乾隆“亂點狀元譜”的做法對邵自昌而言無疑是不公平的,而我們也從中瞧齣瞭封建王朝帝王專權下百姓居民的無奈。
倒黴的並非隻有錯失狀元的邵自昌,更有無數的平民。
上行下效,地方官僚就是個濃縮的“皇宮”,清朝官員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你的生死與一句無關緊要的話牢牢連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