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皇權至上的封建時期裏,除瞭皇帝和其眾多的妃嬪傢眷外,任何人都是不可以住在紫禁城的。
按照規定,就連尊貴的皇子們到瞭一定的年齡,也會被皇帝欽定爵位分封賜第,離開皇宮去獨立生活,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分府”。
作為京畿富庶的首都地區,自然就成為皇子們建造王府的首選之地,尤其是到瞭滿清時期,廢除瞭分封建藩的製度,皇子親王都要在京選址建府,而終滿清一朝北京城內建造的王府為曆代之最,足有數十餘座之多!
如今在北京什刹海北岸,就有那麼一座中國現存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大型王府,亦是世界上最大的四閤院。這座北京規模最大的王府,便是舉世聞名的清恭王府。
作為清代皇室的府邸,恭王府擁有兩百多年的曆史,見證瞭滿清王朝由鼎盛到衰亡的潮起潮落,承載瞭極其豐富的文化曆史信息,故又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按理說,恭王府地處寸土寸金的內城,非常的氣派,自然是塊風水寶地。可結果卻令人詫異,住在這裏的主人要麼不得善終而絕後,要麼子孫凋零,都沒有獲得圓滿的富貴。
恭王府作為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其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地處北京風水寶地的什刹海地區,占地足有6萬多平方米,是僅次於帝王居住的宮室。
自建造之日起,這座恢弘的府邸就有:“月牙河繞宅如龍蟠,西山遠望如虎踞”之說。
因為,當時人們盛傳京師有兩條龍脈,一條是大傢熟知的京師中軸綫上的故宮龍脈,即故宮便是龍頭;另一條龍脈則是在後海和北海的連接綫上,而這座著名的恭王府就恰巧位於後海和北海相交之地,故而稱為“龍蟠”。
在王府、貝勒府紮堆的前後海,恭王府以其富麗而被稱作“城中第一佳山水”,更因其堪比故宮的府邸建製而聲名顯赫。恭王府由多進四閤院組成,其前半部是富麗堂皇的府邸,後半部為幽深秀麗的古典園林。府邸建築莊重肅穆,尚樸去華,明廊通脊,氣宇軒昂,實為中國園林建築的典範。
由於恭王府及花園設計的優美而繁華,後世人們一度認為這裏就是《紅樓夢》中的榮國府和大觀園的原型。
建國以後,紅學愛好者們也曾為此事爭論不休,最終此事還引起瞭國傢的高度關注。
作為京師百座王府之冠,恭王府雖然叫恭王府,但它的第一位主人和恭親王一點關係都沒有,恭王府的第一位主人是乾隆皇帝麵前的寵臣,盛極一時的和珅和大人。
和珅可以說在清朝曆史上的形象並不怎麼好,在民間更可謂聲名狼藉,以巨貪揚名於世。但客觀而論,和珅初為官時也是個精明強乾的能臣,通過肅貪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
事後,乾隆帝對其倍加寵信,並將年幼的十公主許配其子豐紳殷德為妻,使大權在握的和珅一躍成為令人羨慕的皇親國戚!
終乾隆皇帝一朝,和珅算是當朝炙手可熱、權傾朝野的大人物,他曾被封為一等忠襄公,做到瞭異姓功臣封爵的極緻(再往上就要封王瞭)。
和珅位極人臣,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屬於內閣首席大學士,同時又領班軍機大臣,身兼數十個要職,成為大清朝的權臣。
像這麼大的人物,當然得擁有一座與其身份相匹配的住宅。根據史料記載,和珅權傾天下後相中瞭一座曾是元、明兩朝香火旺盛的寺院,這裏四周縈水,遙接西山,而且又距離紫禁城不遠,是塊絕佳的風水寶地。遂和珅就以高價購買下,建造成大名鼎鼎的“和第”。
經過幾年的營建,終於建成一座規模宏大的豪華宅第。當時,和珅仰仗著乾隆皇帝對他的寵愛,以及高貴的皇親國戚身份,和珅把這座府邸修建的非常奢華,連一般的王府都比不瞭。因此也招緻瞭很多王爺的艷羨和嫉妒。比如像乾隆皇帝的十七子永璘,就曾對這座府第覬覦已久。據《嘯亭雜錄》記載,在乾隆末年,年輕的永璘就曾說過:
“天下至重,何敢妄覬,唯冀他日將和珅邸第賜居,則願足矣。”。
意思是說,身為皇子的永璘“不愛江山愛豪宅”,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想得到和珅的府邸,此願足矣。
永璘可能說者無心,但聽著卻有意。嘉慶帝親政後,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扳倒瞭權臣和珅,以二十大罪狀革職抄傢,責令自盡。
其二十大罪狀中就有:“所鈔傢産,楠木房屋僭侈逾製,仿照寜壽宮製度,園寓點綴與圓明園蓬島、瑤台無異。”
由此可見當時的和府有多麼的豪華,竟然能與皇傢園林媲美。事後,嘉慶帝果然將奢華的和府賞賜給瞭同母的弟弟永璘,滿足瞭他的願望,是為慶王府。
然而,嚴格地說來,永璘得到的隻是一半和珅住宅。嘉慶帝最終還是念及兄妹之情,沒有剝奪小妹夫豐紳殷德的爵位,公主夫妻仍然可以住在和府,自此這座奢華宅第就一分為二,西為慶王府,東為公主府。
固倫和孝公主和她的丈夫豐紳殷德雖然住在這裏,但是沒想到的是他們兩人唯一的兒子卻早夭瞭,一直等到豐紳殷德去世,都沒在生齣兒子來。
所以看,和珅生前雖然風光無限,但身後卻落得絕後的下場,他的傢族也就到此為止瞭。
等豐紳殷德、固倫和孝公主先後去世後,永璘纔將另外一半住宅收迴來,恢復瞭和珅住宅的規模。永璘好不容易得來瞭這座富麗堂皇的豪宅,本來是想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的。
可惜的是,永璘後代後代良莠不齊,其子綿湣繼承瞭爵位後,隻傳瞭兩代子孫就凋零瞭。
住在這的主人綿湣也沒有子嗣,無奈隻能將六弟的兒子奕劻過繼給自己。
後來到道光末間,其子孫奕劻行賄覬覦襲王爵,最終受到朝廷的懲處,把這座奢華的慶王府給弄丟瞭。說來也奇怪,奕劻自從搬齣這座王府後,運氣就開始變好,最後不僅生瞭六個兒子,還因慈禧太後的器重當上瞭鐵帽子王。
奕劻搬齣慶王府後,繼位的鹹豐皇帝為瞭拉攏能力超群的弟弟恭親王奕訢,就將慶王府賞賜給瞭他。為此恭親王奕?就成瞭這套房子的第三任主人,這也是這座北京規模最大的王府名字的由來。
在晚清時期,恭親王可謂是個功勛人物,他是鹹豐、同治、光緒三朝名王重臣,洋務運動的首領,為中國近代工業創始和中國教育的進步做齣瞭貢獻。
為挽救清朝危機任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先後平息瞭太平天國、撚軍,收復瞭新疆全境。
在他的輔佐下,晚清創建工廠、修建鐵路、興辦電報、訓練軍隊、創辦學校,迎來瞭同治中興,在朝野內外聲望極高,被譽為“賢王”。
然而,就樣一位清朝重量級的認為,卻也曾遭到慈禧太後的猜忌被革除議政王頭銜,在政治舞台上經曆幾番大起大落。
政治的失意,這還不算什麼,更悲涼的是自從住在恭王府奕訢,在傢庭生活更讓他經曆瞭很多不幸。奕訢一共四個兒子,卻有三個走在自己前麵,兒女多早殤,讓他白發人送黑發人體會到人生最大的痛苦,而僥幸活下來的子嗣也難堪造就。
恭親王也和前麵兩位主人一樣,在這所豪宅瞭沒有超齣過第三代,到瞭恭親王奕?孫子溥偉這一代,為瞭籌措復闢大清朝的資金,他把恭王府抵押給瞭天主教會,後來因為還不起,被輔仁大學買瞭過去。
1937年,溥偉的二弟溥儒,又以10萬銀元,將恭王府花園賣給北京輔仁大學。
不過,恭王府的故事並沒有結束,它的主人在走馬燈一般更換。1949年以後,恭王府先後為藝術師範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及文化部藝術研究院等單位使用,一度成為中國音樂學院的食堂。
最後我們要說這座被後世稱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恭王府,雖是北京規模最大的王府,但住在這的主人要麼絕後、要麼子孫凋零,著實讓人詫異!而這座經曆瞭清王朝由盛至衰敗王府,也承載瞭極其豐富的曆史文化內涵,
故最終被偉人周總理牽掛,在其關心下恭王府騰退修繕工作曆28年完成,使之成為當時中國唯一一座對公眾開放的清代王府。
如今,恭王府作為規模最大的一座清朝王府,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傢一級博物館、國傢五A級旅遊景區,供中外遊客觀賞、遊玩。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