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9/2022, 10:25:46 PM
時間來到3月8日,俄烏之戰進入第13天, 不論正麵戰場、還是談判進程,都陷入膠著狀態。
8日,俄國防部錶示,自衝突發生以來, 俄軍已纍計癱瘓烏剋蘭2482個軍事設施。
用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的話來說, 俄羅斯對烏剋蘭的“去軍事化”行動,正在進入尾聲。
不過,即便正麵戰場的優劣勢已如此明顯,但俄烏雙方仍在交戰。與此同時, 俄烏之間的談判也陷入僵局瞭。
8日淩晨,俄烏第三輪談判落下帷幕,但雙方依舊沒有取得能實質改善局勢的結果,隻強調會繼續舉行談判, 直到找到一種能夠和平解決爭端的辦法。
簡單來說,俄烏第三次談判, 又沒談成,但雙方還會繼續談。
在這之中,3個細節不容忽視。
1,談判地點沒變。
與第二輪談判的地點一樣,第三輪談判還是在白俄羅斯境內的彆洛韋日森林舉行。
此前呼籲換談判地點、換到波蘭境內的烏方代錶團,這次沒有挑毛病。
2,烏剋蘭代錶團這次沒遲到。
在前兩次談判中,烏方代錶團都是“扭扭捏捏”,等到談判開始前,纔從烏剋蘭搭乘直升機啓程,甚至一度遲到3個多小時。但這次,烏方代錶團卻很反常地按時抵達瞭。
3,烏剋蘭代錶團成員沒變。
此前,參加第一次談判的烏方代錶團成員基列耶夫, 突然被“斬首”於基輔街頭。
俄烏第一輪談判現場圖,紅框內為基列耶夫
烏剋蘭內部對其死因“說法不一”,有說他是因為 “叛國罪”被烏安全局擊斃的, 也有說他是在 進行保衛烏剋蘭的“特殊行動”中犧牲的,屬於因公殉職。
此外,烏剋蘭媒體還指齣,烏談判代錶團已經齣現瞭 “分裂”――有人認為應該與俄達成協議,平息戰火;但也有人認為應該繼續抵抗,保持強硬。
因此,外界一度懷疑, 基列耶夫離奇身亡,是否與其談判立場有關?
也正因為基列耶夫身亡,烏剋蘭第二輪談判時便少瞭一個人。但這次, 烏代錶團人員沒變,引外界遐想。
此外,盡管俄烏第3輪談判沒能談齣個結果, 但談判結束後卻發生瞭3個值得關注的情況。
第一個:談判之外,俄烏準備“單綫會見”。
8日,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錶示,俄外長拉夫羅夫將與烏外長庫列巴於本月10日,在土耳其舉行會談。
庫列巴則錶示,已準備好與拉夫羅夫進行一場 “認真的交談”。
請注意, 土耳其不僅將提供場地, 還將介入調停俄烏局勢, 這或許能增加俄烏外長和談的成功率。當然, 也不能排除雙方再次談崩的可能。
第二個:烏剋蘭總統澤連斯基還在“負隅頑抗”。
8日,澤連斯基簽署總統令, 宣布召迴在境外執行維和任務的烏剋蘭士兵,以加入到與俄軍的對抗中。
在這之前,澤連斯基不僅頒布瞭 “總動員令”, 徵召烏剋蘭成年男性入伍,並嚮基輔平民發放槍支彈藥等等,還宣布組建 “外籍軍團”,呼籲外國民眾、退役士兵赴烏作戰。
目前,已經有第一批 “外國雇傭兵” 抵達烏剋蘭瞭,總人數大概在2萬人左右。並且,8日這天,烏剋蘭駐美大使館還錶示, 已有超過3000名美國人申請加入烏剋蘭的外籍軍團,其中不乏有退伍軍人。
總之,在談判尚未有眉目之際,澤連斯基這一連串舉動, 既有為談判積攢籌碼的用意,也有繼續渲染情緒、與俄對抗的可能。
畢竟, 俄軍兵臨城下,澤連斯基要是不戰而降,其總統寶座估計很難坐穩。
第三個情況:俄羅斯再次重申4個停火條件。
8日,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錶示,俄軍隨時可以停火,但烏剋蘭必須答應4個條件:
烏剋蘭保持中立,將拒絕加入任何聯盟寫入憲法;
烏剋蘭停止一切軍事行動,實現“去軍事化”、無核化;
烏剋蘭承認剋裏米亞歸屬俄羅斯;
烏剋蘭承認烏東兩地――頓涅茨剋、盧甘斯剋的獨立地位。
很顯然,這4個條件對烏剋蘭來說,是非常難以接受的。一旦答應,烏剋蘭不僅將“連失三地”,軍事實力還將大打摺扣,甚至可能遭到西方的針對。
但是,俄軍此次采取軍事行動,付齣瞭巨大代價,烏剋蘭不可能隨隨便便就打發俄方。而且從目前的戰局來看,作為優勢方的俄羅斯,確實有提條件的底氣。
此外,俄方的4個停火條件, 已經不是第一次提齣瞭,而是多次重申。 這體現瞭俄方的強硬立場以及“絕不讓步”的態度,令烏剋蘭壓力倍增。
在此背景下,為瞭阻止烏剋蘭妥協、破壞俄烏和談,美英等國也在繼續嚮俄施壓。
8日,白宮宣布,美國正在與歐洲盟友討論 “禁止俄羅斯石油齣口” 的可能性,並準備與盟友一起收集有關俄羅斯 “潛在戰爭罪行” 的消息。
幾乎同時,美國國會兩院宣布,已就製裁俄羅斯的法案大綱達成協議, 並準備暫停與俄羅斯、白俄羅斯的正常貿易關係,以提高麵嚮兩國的關稅。
很顯然,美國還在繼續 “拉幫結派”針對俄羅斯。 尤其是禁止俄石油這點,對依賴能源貿易的俄羅斯來說,打擊尤為巨大。
但有意思的是, 美國前腳剛放齣“風聲”,德國後腳就跟白宮“唱反調”瞭。
8日,德國總理朔爾茨發錶聲明稱,俄能源對民眾的日常生活至關重要, 德國將繼續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石油和煤炭, 並強調歐洲並沒有對俄能源供應實施製裁,因為目前沒有其他方式保障歐洲的 供暖、運輸、供電與工業運轉。
不得不說,朔爾茨此番錶態信息量極大,至少3個觀察點吧。
德國總理朔爾茨
其一,德國這是公開與美國“唱反調”, 雖然美國想對俄能源實施製裁,但德國不僅拒絕追隨,還將繼續購買俄能源。
這意味著,美國計劃在德國這邊“通不過”。
其二,歐洲真的沒有其他方式替代俄能源嗎?非也, 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美國都能提供, 隻不過價格高昂,遠沒有俄羅斯的實惠。
所以,朔爾茨特地強調“沒有其他方式滿足歐洲需求”,無異於告訴歐洲各國―― 要是不想被美國“薅羊毛”,就清醒一點、聰明一點。
其三,西方的製裁還在,德國要想進口俄能源,就必須繞開美元結算,建立“歐元-盧布”或其他結算體係。 這對“去美元化”進程來說,是一次強有力的推動。
總之,德國無非是想告訴普京―― 俄能源對德國來說至關重要啊!歐洲發起製裁也是“無奈之舉”啊,普京你應該懂得!
最後,且談2點粗淺看法吧。
第1,霸權主義注定是不得人心且走不長久的! 美國為瞭實現私利,全然不顧歐洲的安危,自然會遭到法德歐盟的反對。
並且,因為美國的煽風點火,“北溪2”項目已經被暫停瞭,德國要是再被美國牽著鼻子走,損失會更大。
如今,德國公開宣布要繼續進口俄能源,已經足以錶明德國對美式霸權的不滿與抗議瞭。
第2,西方內部的“分崩離析”已不可避免。
自俄烏局勢升級以來,法德便一直在呼籲緩和局勢,美英卻在不遺餘力地煽風點火,西方內部的分歧與裂痕正持續擴大。如今, 俄德聯手推動“去美元化”,將給美元霸權帶去巨大打擊。
總之,德國不會是最後一個對美式霸權說不的歐洲國傢 ,西方霸權的分崩離析也不會就此停歇,美式霸權的崩塌更不會戛然而止。
最後,衝突和製裁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是希望各方保持冷靜與剋製,盡快平息戰火、緩和局勢吧!
尤其是你美國!可彆再瞎摺騰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