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己,是商王武丁和他的第一位王後妣戊所生的嫡長子,一度被立為太子。祖己為人仁孝,在武丁時期參與政事,曾勸諫武丁勤修德政、厲行節儉,為“武丁盛世”做齣瞭卓越貢獻,並且得到瞭臣民的認可和擁戴。但就是這樣一位仁孝賢良的太子,也終因王位紛爭被武丁流放,餓死於鄉野之間。
祖己仁孝,武丁長子,並為太子
祖己,在當時以至孝聞名天下,並且在後世也將他當作孝子的典範。據史書說,他每晚要起床五次,去看父母是否睡得安穩,因為其孝道,在曆史上也被稱為“孝己”。據《帝王世紀》、《太平禦覽》記載,祖己是武丁與第一任王後妣戊所生的嫡長子,其母妣戊在武丁初年就已逝世。根據近年齣土的甲骨文釋讀,祖己為祭祀他的母親妣戊,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鑄成大鼎,作為祭祀用的禮器以祭祀亡母,就是現在的鎮國之寶
“後母戊鼎”
。
後母戊鼎及鼎身銘文
商王武丁
祖己是武丁之子,在商代的甲骨文蔔辭中可以得到確認。
在武丁之後的商朝的祭祀譜係中,祖己也在其列:在武丁時代的祭辭中被稱作“小王”;其弟祖庚、祖甲在祭祀中稱他為“兄己”;其侄康丁在位時的甲骨蔔辭中稱他為“小王父己”;在最後兩任商王帝乙、帝辛(商紂王)的祭祀中,稱他為“且己”。
由此可見,
祖己在武丁之時確是太子無疑,並且擁有不凡的勢力和地位。
能說明祖己當時勢力和地位的事實還有“屍祭”。
屍祭
在上古時代就開始齣現,這源於上古先民對於人類所不能及的超自然力量的崇拜與敬畏,於是通過祭祀鬼神、貢獻祭品等活動渴望與鬼神溝通,以求獲得鬼神的保佑,保佑糧食豐收、戰爭勝利等。在商代的屍祭活動中,一般由死者的長輩或長孫來擔任“屍”,以扮演“鬼神”或“祖先”,接受百官祭拜。
根據甲骨文記載,祖己在當時常常充當“屍”的角色,在商代這樣一個尤其重視祭祀的朝代,祖己能夠在“屍祭”這樣隆重的祭祀活動中充當“屍”的角色,足以說明當時武丁是將他當作太子培養的。
並且,在商代舉行周祭的祭祀譜係中,祖己的地位僅次於武丁,而又排在弟弟商王祖庚之前,這足以說明祖己在當時已是太子。
高宗肜日,祖己勸諫
高宗肜日,是一個曆史事件。高宗就是武丁,死後被尊為殷高宗;肜(róng),是商代的一種祭祀之禮,第一天祭祀為正祭,第二天接著再進行祭祀稱為肜祭,這個第二天也被稱作肜日。周代延用此祭禮,改稱繹。
在武丁之時,曾經舉行過祭祀商湯的祭典。在第二天舉行肜祭的時候,有一隻飛雉(有人認為應當是孔雀)飛到瞭祭祀用的鼎之上,並且不住的啼叫。武丁認為是不祥之事,十分害怕。祖己於是趁機勸諫武丁要修德勤政。於是武丁勤修己德,施行仁政,商朝復興。
祖己所勸諫武丁的
具體內容的實質是進行祭祀製度的改革
,具體內容就是《尚書·高宗肜日》中說的“
典祀無豐於昵
”,昵,就是指關係親近的直係祖先和親屬。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祭祀時的典禮,不能因為祭祀的對象是關係親近的直係祖先或親屬就增加祭品,也不能因為祭祀對象是較遠的祖先或血緣關係較遠的親屬就減少祭品,應當一視同仁,不可厚此薄彼。
這說明,
在當時祭祀製度已經齣現瞭以血緣關係的親疏為主要依據而進行的區彆對待。
同時根據現代甲骨文的研究,
商朝祭祀時對於上甲微、商湯、太丁、太甲、太庚、太戊六位商朝先君先王著重祭祀,閤稱六示。
商代祭祀用的青銅甗,其中還有被割下的人頭,這就是“人牲”,多為戰俘
根據甲骨文研究錶明,這一現象直至商代滅亡也未改正。也就是說,
祖己對武丁所勸諫的祭祀製度的改革並未得到采納。並且,祖己被流放緻死也可能與此事有關。
因為在商代,祭祀與戰爭並為國傢大事,作為君主的商王都不敢輕易變更祭祀製度,更何況是身為太子的祖己。
曆史記載:
《史記·殷本紀》:帝武丁祭成湯,明日,有飛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懼。祖己曰:“王勿憂,先修政事。”祖己乃訓王曰:“唯天監下典厥義,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中絕其命。民有不若德,不聽罪,天既附命正厥德,乃曰其奈何。鳴呼!王嗣敬民,罔非天繼,常祀毋禮於棄道。”武丁修政行德,天下鹹歡,殷道復興。
王位之爭,祖己遭流放而死
祖己的生母妣戊早逝,商王後的位置由妣辛繼任,妣辛就是大名鼎鼎的婦好。婦好不僅是武丁的王後,甲骨文的記載錶明她還是能徵善戰的將軍、主持祭祀的大祭司、分封領土的諸侯王,可見她在武丁朝顯赫的地位和非凡的影響力。但這個在武丁一朝擁有強大影響力的婦好,是祖己弟弟祖庚的生母。身為母親,她當然想要自己的兒子繼承商王之位,於是乎,婦好和祖己成瞭政敵。
婦好
根據《太平禦覽》的記載:“殷高宗有賢子孝己,其母早死,高宗惑後妻之言,放之而死,天下哀之。”意思是說,婦好經常在武丁麵前詆毀祖己,使得祖己逐漸失寵,最後武丁將其流放,祖己餓死於野外,天下人都感到哀痛和可惜。
這場王位之爭最終是婦好和兒子祖庚取得瞭勝利,祖己流放緻死,武丁另一子祖甲逃亡民間。天道輪迴,祖庚隻在商王的位置上坐瞭七年就病逝瞭,流亡民間的祖甲被擁立為商王。
武丁自己作為曆史上的有為之君,而流放仁孝賢良的長子祖己緻死,可以說是武丁大帝一生的一大汙點。
曆史記載:
《太平禦覽》:殷高宗有賢子孝己,其母早死,高宗惑後妻之言,放之而死,天下哀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