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8/2022, 5:46:24 PM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新冠疫情至今已有兩年多,加之近一年來對新冠疫苗接種的推進,在這一背景下,奧密剋戎(Omicron)流行會帶來哪些衝擊?盡管此前已有研究關注疫苗效力,或是在患者中分析Omicron感染特徵,但缺乏 群體免疫屏障下的視角 。
近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最新發錶一項來自Omicron流行地區南非的真實世界研究,基於血清學研究和病例數據,分析瞭 大規模人群具有免疫力情況下O micron流行的結果 。
截圖來源: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研究顯示,Omicron變體流行前,抽樣人群中73.1%為抗體陽性。然而,相比當地前三波疫情, Omicron同樣帶來大量感染,這提示瞭Omicron的高傳播力和突破性感染 。
不過, 這波感染高峰消退更快,也沒有明顯的住院和死亡 。論文指齣, 這可能是由於人群中廣泛存在既往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種誘導的細胞免疫 。
Omicron流行前的代錶性數據
早在一年多前,南非豪登省開展瞭一項全人群血清學調查(2021年1月22日完成)。結果顯示,19.1%人群血清呈新冠抗體陽性(通過檢測針對新冠病毒刺突單白受體結閤域的IgG抗體)。
隨後,由於德爾塔(delta)變體的齣現,南非麵臨瞭第三波新冠疫情,持續時間從4月7日直至11月1日。
2021年12月9日,南非豪登省再次更新瞭血清調查結果。 其中83%樣本是在11月25日首次發現Omicron變體之前獲得 ,而到瞭2021年12月,南非進行測序的新發病例中已經有98.4%為Omicron感染。
因此 這次最新血清學調查數據可視為第四波疫情前的人群免疫水平 。此外,豪登省是南非近期疫情的爆發中心,且擁有南非26%的人口,因此該地區的數據 具有相當的代錶性。
人群免疫水平:超七成人有抗體
這次調查共抽樣7010人,其中 1319人(18.8%)已接種新冠疫苗 。
所有參與者中, 總體血清IgG抗體 (針對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或核衣殼蛋白) 陽性率為 73.1% 。
對比1年前的抗體陽性率,結閤接種率,這提示 大量人口有過既往感染 。既往明確檢齣感染的人群,抗體陽性率也確實高於未感染者(88.2% vs 71.7%,1.23倍)。
不過, 疫苗接種者的抗體陽性率更高 (93.1% vs 68.4%),抗體陽性概率是未接種人群的1.36倍。
不同年齡組人群的抗體陽性率也有所不同:
12歲以下兒童的抗體陽性率最低,為56.2%;該組也均未接種疫苗。
12-17歲組抗體陽性率明顯更高,達到73.8%;疫苗接種率3.0%。
18-50歲組抗體陽性率73.6%;疫苗接種率17.1%。
50 歲以上成人的抗體陽性率最高,為79.7%。該組疫苗接種率也最高,為38.4%。
新冠病例趨勢:發病多,重癥少
研究團隊同時分析瞭南非豪登省的新冠感染趨勢,包括從大流行開始直至2022年1月12日的病例數、住院人數、記錄的死亡人數和超額死亡人數。
▲從大流行開始到2022年1月12日,南非豪登省因新冠導緻的每日病例(黃色)、每周住院(藍綫)、記錄到的每日死亡(灰綫)和每周超額死亡(紅綫)。(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數據顯示,相比前三波疫情, 在以Omicron變體為主的第四波疫情期間,發病率增加比此前任何一波都要更快,但下降速度似乎也更快。 第四波疫情從齣現到峰值的時間為1個月,相比之下,第三波疫情(delta為主)為2個月。
具體來看,第四波疫情中的新冠病例總數(226,932)高於第二波疫情(182,564),低於第三波疫情(511,638);而 住院、記錄到的死亡和超額死亡總數則低於前三波疫情 。 盡管截至2022年1月12日,尚未完全恢復到第四波疫情爆發前的水平,但第四波疫情已接近尾聲。此時,歸因於死亡或過量死亡記錄很少。
在豪登省所有地區都觀察到瞭類似的趨勢。在所有17歲以上年齡組、以及男性和女性中都觀察到新冠住院率和死亡率的減少;≤17歲兒童青少年的住院率和死亡率一直明顯低於成人,但第四波疫情中的數據整體與早期疫情持平。
抗體之外,細胞免疫的保護力
研究團隊分析指齣,Omicron變體流行之下的高發病率證實瞭Omicron變體的 高傳播性 ,且 對抗體具有免疫逃逸能力 。
與此同時, 這一波疫情的低重癥率,則很可能是得益於既往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種所産生的細胞免疫。 盡管有證據錶明,基於刺突蛋白的疫苗和既往感染其他變體所帶來的中和抗體會對Omicron變體失活,但近期兩項預印本研究支持,疫苗接種或自然感染誘導的 大多數T細胞反應可以交叉識彆Omicron變體,從而可能有助於預防嚴重疾病。 通過 Fc介導的、非中和抗體的效應子功能 (effector function),能夠誘導抗體介導的細胞吞噬作用、補體沉積和自然殺傷細胞激活。
此外,研究團隊推測, Omicron變體本身的“毒性”也可能低於其他變體。 有研究提示Omicron變體可能更容易感染上呼吸道而非下呼吸道。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製圖
不過,研究團隊也謹慎地錶示,由於該研究缺乏前幾波疫情期間人口層麵的抗體數據,對於感染後重癥的保護效果來源, 難以完全確定Omicron“毒性”變化和免疫力提高的影響程度各有多少 。此外,盡管疫苗接種者抗體陽性率更高,但考慮南非人群的抗體陽性率主要來自既往感染,在免疫保護主要來自疫苗接種的地區,結論是否具有普適性仍有待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