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1/2022, 10:40:16 AM
“老子根本沒變!”
――讀長篇小說《下一站不下》
黃書泉
“老子根本沒變!”
前不久,久違的崔健又“撒瞭一把野”,舉行瞭一場綫上演唱會,再次攪動瞭無數在疫情重壓下人的神經。此語便是他重新亮相時的宣言。
老崔此語使我熱血賁張。試問世事變化至今日,有幾人敢如此霸氣地宣告?我沒有看演唱會,但恰好我正在閱讀許春樵的長篇新作《下一站不下》(人民文學齣版社2021年12月版),由此語我一下子聯想到小說的主人公宋懷良。
宋懷良何許人也?這還真三言兩語說不清楚。(優秀小說中的人物都是三言兩語說不清楚!)讓我們在小說的敘述時空內,從宋懷良的人生軌跡來考察一番吧。
小說敘述時間是從1992年春天開始,也是國營廬陽無綫二廠倒閉的日子,著重講述瞭下崗電工宋懷良的謀生史、創業史、愛情婚姻史和破産史,直至人生的終結。宋懷良那冷暖沉浮、大起大落、充滿戲劇性的人生經曆,使我唏噓不已,感慨造化弄人,人生無常。讀完全篇,印象最深的是宋懷良的“變”與“沒變”:
在時代的大潮中,小人物宋懷良的命運發生巨大變化:他從一個不名一文、四處躲債,靠拉三輪車、給野雞劇團拉道具、做賣墓地生意度日的窮光蛋到成為一名坐擁上億資産的大老闆;從一個含冤蹲獄、被人唾棄的勞改釋放犯到成為“廬陽十佳民營企業傢”、“江淮好人”、電視明星;他從舉債成立裝修公司,淘得第一桶金,到發展到幾十傢分公司,生意越做越大,錢越賺越多,名氣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他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也發生巨大變化,住豪宅、開名車,齣入於高檔酒店、茶樓、歌舞廳、按摩店……忽而大廈將傾,因資金鏈斷裂,導緻公司破産,債台高築,他又被打迴原形,重新過起傢徒四壁、四處躲債的窮光蛋生活,最後以死明誌:“下一站不下!”……
然而,小說更令我動容的是:作者通過大量充滿張力的情節描寫和細緻的心理刻畫,藉助許式特有的冷幽默敘述語言,彰顯瞭:無論是從窮光蛋到大老闆,還是從大老闆再到窮光蛋,宋懷良成為宋懷良的那些特質沒變:老實、善良,甚至有些窩囊;正直、倔強,甚至有點“一根筋”;自卑而又自尊,富有同情心、底層情懷,甚至有些“濫好人”;既有遠大誌嚮和堅強的行動力,又隨遇而安,甚至隨波逐流……性格就是命運,成也他的特質,敗也他的特質。還是宋懷良的“紅顔知己”艾葉對他看得準:“宋懷良在本質上是一個自由的、隨性的、具有無政府主義傾嚮的人。”
《下一站不下》新書分享會現場
所以,無論命運如何沉浮,宋懷良有資格像崔健那樣宣告:“老子根本沒變!”――雖然在小說中他並沒有如此說過。
托爾斯泰說過:小說是心靈的辯證法。正是在“變”與“不變”的心靈辯證法式的敘述描寫中,作者立體地塑造瞭宋懷良這個人物,充分開掘瞭他思想性格的豐富性、復雜性和獨特性。因此,你也很難給他定性,更難以給他貼標簽:事業成功者還是商場失敗者?人生幸運兒還是倒黴蛋?官方標準的“江淮好人”還是情人眼中的自由率性之人?……
在《下一站不下》中,宋懷良傢庭婚姻的變化更富有戲劇性,也更令人唏噓不已。他與吳佩琳的浪漫愛情簡直就是“七仙女嫁給董永”的神話故事的現代版,令諸多凡夫俗子充滿狐疑,可我們確實又為吳佩琳“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對愛情的堅貞所感動,而他們婚後貧睏而溫馨的二人世界生活更令人欽羨。可正當讀者還在為宋、吳的愛情婚姻感動和羨慕時,他們的關係已經開始齣現裂縫,從隔三差五的爭吵到冷戰,從衝突到破裂,從分居到離婚,小說真實細緻地描寫瞭宋、吳的婚姻隨著宋懷良人生命運的變化而發生的巨大變化,其正如吳佩琳的一語成讖:“等掙多瞭錢,就過不上好日子瞭!”
但小說並未落入當今社會“男人有錢就變壞”的故事俗套,在作者筆下,宋懷良甚至是那種“坐懷不亂”的君子,他與吳佩琳關係的破裂也與金錢無關。反之,抱著感恩之心摯愛妻子的宋懷良在發達以後,對吳佩琳更加關愛、忍讓。即使是在漫長的“離婚拉鋸戰”中,小說也通過許多感人的細節描寫和心理刻畫,深沉地、潛流般地描寫瞭宋、吳之間那種植根於生活土壤中的患難相共、生死相依的真情。這是他們愛情婚姻之變中的“沒變”。
然而,愛情婚姻關係僅僅靠往昔的感情或感恩之心又是不能維係長久的。當社會人生發生變化後,雙方的思想性格都要發生變化,並保持契閤。魯迅說的“愛情是需要時時更新的”就是這個意思,而宋懷良與吳佩琳愛情婚姻的“傷逝”也正在此。隨著社會人生的變遷,他們之間的性格、觀念差異越來越明顯,由此導緻的衝突也越來越激烈:宋愛熱鬧,吳愛淡泊;宋永不滿足,吳知足常樂;宋隨俗隨流,吳清高孤傲;宋用人不拘一格,生活不拘小節,包容性強,不較真,吳卻道德心理定勢強大,偏執,固執,甚至有著“道德潔癖”,譬如她固執地認為“背叛老婆的嫖客比漢奸要可恥一百倍”……在這種情境下,與宋懷良“相互發現、相互欣賞”的艾葉的齣現,無疑是壓垮宋、吳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艾葉年齡不大,氣場特彆大,能控得住場子,這也是宋懷良著迷的風景。”雖然最終宋懷良未能和比他小很多的艾葉結閤,但艾葉作為參照物,她的視野、胸襟、氣度與灑脫率性的生活方式已經凸顯瞭已成為傢庭婦女的吳佩琳的俗氣、保守、狹隘、猜忌、敏感、孤芳自賞種種缺陷。――說實話,一個正常如宋懷良這樣的男人,或者說,一個從許春樵“男人係列”小說中走齣來的男人(《下一站不下》也可以視為是“男人係列”的繼續)大概都不會喜歡吳佩琳這樣的女性。――說到底,吳佩琳通過宋懷良實現瞭自己對愛情的理想化,宋懷良從吳佩琳那裏獲得瞭天賜般的愛情,可在共同的婚姻生活中,卻感到很沉重、很壓抑。小說寫到,宋懷良越是想報恩、容忍、討好吳佩琳,就越是導緻傢庭矛盾升級。而在吳佩琳的眼中,“當年的平和、溫順甚至有點膽怯的宋懷良,在口袋揣滿瞭鈔票後,獨斷專行倒也罷瞭,跟他說話的口氣竟像刺刀一樣鋒芒畢露”。
《下一站不下》新書分享會現場
這其實是對宋懷良的誤讀。一開始,吳佩琳就誤讀瞭宋懷良,或者說,隻是看到瞭宋的思想性格的一個側麵。而隨著人生命運的變化,他的思想性格的另一個側麵纔逐漸凸顯。從此意義上講,宋懷良根本沒變,吳佩琳眼中所看到的“獨斷獨行”“鋒芒畢露”,正是宋懷良當初就具備的自卑與自尊交織的性格在此時的摺射。而思維定勢強大的吳佩琳則不能在變化的人生中去重新認識、理解丈夫。從此意義上講,宋懷良根本沒變,吳佩琳也根本沒變,當初浪漫的“愛情神話”掩蓋、遮蔽瞭這一切,而當社會和生活已經發生瞭巨變,他們的思想性格並未變化,相互之間仍然“你不能改變我”,結局隻能是分手。――這就是小說藉宋、吳之間的故事演繹的“愛情啓示錄”,並進一步印證、強化瞭宋懷良的性格特徵:人生浮沉使他沒變,傢庭冷暖也使他沒變,老子根本沒變,“下一站不下”!
由此或可理解,作者以如此之多篇幅敘述、描寫宋、吳的愛情婚姻變化,特彆是對離婚“拉鋸戰”漫長而痛苦過程的不厭其煩的敘述,不是為瞭製造廉價的“婚姻大戰”故事以博人眼球,還是著眼於對人物性格的開掘,著眼於對人物“變”與“不變”心靈辯證法透視。正如小說藉敘述人所道:“從搜集到的素材看,‘江淮好人’宋懷良最有價值的故事,是他的戲劇性的人生經曆和傳奇性的情感經曆,他的創業史是改革開放年代裏常見的奮鬥史,他的精神史與情感史比他的創業史更豐富、更復雜、更有意義。”
卒章顯其誌。小說結尾寫道,奉命采訪宋懷良先進事跡,準備寫一部符閤主流意識形態“正能量”的戲劇或電視劇的“我”終於改弦易轍,打算堅持寫宋懷良的“精神史”、“情感史”,而這隻有選擇小說。
我由此想到米蘭・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遺囑》中說的那段話:
甚於大恐怖本身,對大恐怖的抒情化對我是一種精神上的強烈震動。永遠地,我被注射瞭抵抗一切抒情企圖的疫苗。
那時候,我唯一深情地、貪婪地欲望的東西,就是一個清醒的、看破世事的目光。我終於在小說的藝術中找到瞭它。這也是為什麼對於我,作為小說傢,不僅是實踐一種文學的形式,它是一種態度,一種智慧,一種立場,一種排斥與任何政治、宗教意識形態、道德和集體相認同的立場,一種有清醒覺悟的不屈不饒的、滿腔憤怒的非認同化,它的構成不是作為逃避或被動,而是作為抵抗、挑戰、反抗。
是的,宋懷良隻是屬於小說的,這正是《下一站不下》的獨特之處和成功之處。
作者簡介
黃書泉, 安徽肥西人,1951年生。當過農民、士兵、工人、中學教師。1986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中文係研究生班,文學碩士。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現當代文學研究生導師、中國作傢協會會員。長期緻力於文學理論研究和當代文學文化批評活動,並從事文學創作和人生哲學寫作。在全國及省級報刊上發錶文學理論和批評文章以及小說、散文、文化、人生隨筆多篇,齣版學術專著9部,長篇小說和文化散文集3部,主編叢書多種。
相關鏈接
許春樵《下一站不下》:時間的意誌如此強大 | 新書
許春樵談《下一站不下》:解決自己的內心問題 | 新書
許春樵《下一站不下》精彩試讀
本期微信編輯:劉玉階
點擊上圖,即可進入新刊目錄鏈接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訂閱刊物
《當代》微店
訂閱《當代》:
1.《當代》郵發代號/2-161
2.《當代長篇小說選刊》郵發代號/80-194
點擊“閱讀原文”訂購《當代》新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