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6/2022, 4:08:35 PM
原文作者:Heidi Ledford
科學傢認為,新變異株的齣現隻是時間問題。
接下來呢?
就在新冠病毒(SARS-CoV-2)變異株Omicron在2022年初掀起又一輪感染和擔憂之後,一些國傢的新冠確診病例已經呈現齣下降趨勢。但經過兩年多的反反復復,即使是這些國傢的公民也不由得問一句: 下一次暴發是什麼時候?又會以什麼形式?
新冠變異株Omicron的病毒顆粒(橘黃色,人工上色)從細胞齣芽 | Steve Gschmeissner/SPL
“ 我認為肯定還會齣現擁有不同免疫逃逸水平的新變異株 ,”英國愛丁堡大學病毒演化研究員Andrew Rambaut說,“有大範圍傳播的地方就有可能齣現這些變異株。”
科學傢一邊等待下一個變異株的齣現,一邊研究當下正在流行的Omicron,希望能在此基礎上預測接下來的情況。以下是科學傢希望這類研究解答的三個關鍵問題。
下一個需關注變異株何時齣現?
我們無從得知哪個變異株會在什麼時候流行起來,以及它是否會成為“需關注變異株”――即有跡象錶明其具有值得警惕的新特性,比如傳播速度變快,緻病性更重,或是免疫逃逸。
公眾最熟悉的要數Omicron和Delta最早占主導地位的亞變種瞭。但研究人員也在監測爭奪這一地位的各種相關亞變種。比如在2021年底,Delta的AY.4亞變種就有被AY.4.2取代之勢。“然後,來勢洶洶的Omicron登場瞭。”英國Quadram研究所的生物信息學傢Andrew Page說。
這些病毒動力學的曆史告訴我們, 每過幾個月就會有一個新的變異株橫空齣世 ,“它們的齣現好像還挺有規律的,”Page說,“這種情況大概會一直持續下去。”
但這個變異株是否會成為需關注變異株仍是未解的問題。眼下,Omicron的原始譜係BA.1正在被BA.2取代。雖然BA.2的傳播力很有可能比BA.1更強,但和今年初橫掃多國的原始譜係相比,BA.2譜係的變化似乎不大。
這種動力學在病毒病原中可能很常見。但我們以前從未如此密切地關注過一種病毒的感染,Page說,因此,科學傢過去也不瞭解其中的蛛絲馬跡。但這種 密切監測已有放鬆之勢 ――他說英國的新冠檢測率已經開始下降,一定程度上是因為Omicron的緻病力較弱。如果感染癥狀較輕,人們就不太會去檢測,政府鼓勵大傢檢測的積極性也不高。
到頭來,這將不利於對新冠病毒基因組的監測工作。Page說,當Omicron被發現時,拉響警報的速度非常快,但今後可能要過好幾周纔能發現已經在傳播的新型需關注變異株。“我們肯定無法保持目前的監測速度,”他說,“但 如果它不會導緻重癥,那還有必要開展如此嚴密的監測嗎? ”
下一個變異株會引起重癥嗎?
相比之前的需關注變異株,Omicron導緻重癥的能力似乎下降瞭不少――這一特徵多多少少減輕瞭這波疫情的影響。
雖然有人據此推測,新冠病毒會嚮緻病力減弱的方嚮演化,但新冠病毒的演化路徑仍不夠清晰,Rambaut說。目前看來,新齣現的需關注變異株都不是從它前麵那個流行株演化而來的,而是來自彆的譜係。目前尚無法保證下一個流行株肯定會來自新冠傢譜樹上偏“溫和”的Omicron分支。“ 下一個變異株也有可能迴到Delta或Alpha譜係,可能具有很強的免疫逃逸能力,足夠把Omicron趕齣舞台。 ”Rambaut說。
研究人員仍不清楚Omicron的毒力相對減弱在多大程度上是因為人群對新冠病毒建立的廣泛免疫力,而不是因為它的固有屬性。隨著全世界打疫苗的人、感染的人、既打疫苗又感染的人越來越多,免疫屏障可能會加固,對新冠重癥的抵抗力自然也會提高。
但Omicron的行為確實與之前的變異株有些不同,南非開普敦大學免疫學傢Wendy Burgers說。比如,多項動物研究發現, Omicron比之前的變異株更不容易侵害肺部 [1]。“下一個突變株會有不同的特性嗎?”她說,“我想我們不能保證病毒的那些固有差異不會變得更糟。”
“我們對人體的瞭解很充分,但病毒纔是無法預測的,”她說,“這讓我有點害怕。”
疫苗對新的變異株還有效嗎?
Omicron的基因組有54個突變,其中34個突變都聚集在對病毒至關重要的刺突蛋白上, 這些突變能嚴重弱化新冠疫苗的抗感染能力 。不過,疫苗對重癥的保護作用似乎依然很高,這可能也是Omicron看起來緻病力不強的一個原因。
Burgers說,這是個好消息,說明 疫苗激活的免疫對今後的需關注變異株依然有效 。雖然Omicron在刺突蛋白上的突變似乎能削弱抗體這道防綫,但科學傢發現, 免疫細胞T細胞識彆病毒的能力隻是輕微下降 。這些T細胞被認為在限製病毒感染範圍、殺死受感染的細胞、控製病毒擴散方麵非常重要。“Omicron齣現後,我確實鬆瞭一口氣,”Burgers說,“我相信,即使齣現一個新的變異株,T細胞應答依然會很強。”
但Burgers也指齣,當抗體在對新冠病毒的免疫中變得不那麼重要時,T細胞的重要性就開始增加瞭, 而一個能躲避T細胞監測的毒株無異於掌握瞭生存密碼。 “T細胞應答的作用越來越大瞭,”她說,“我們接下來可能會看到T細胞逃逸。”
對於流感病毒等其他病毒來說,逃逸T細胞免疫的能力需要數年時間纔能演化而來。但我們很難預測這在一場持續不退的大流行中需要多久。
至於人群免疫將如何決定疫情走嚮,免疫學傢進行預測的難度也更大瞭,因為決定人群免疫的因素越來越復雜。有些人可能已經接種過一種或多種疫苗,感染過一個或多個變異株――不管打沒打過疫苗。
一般來說, 對新冠變異株的纍積暴露可以增強免疫 ,墨西哥國傢呼吸道疾病研究所的傳染病專傢Santiago vila Ríos說。Ríos和他的團隊在一篇預印本論文中指齣,對新冠病毒的反復暴露,無論是通過疫苗還是通過感染,都能增強抗體應答,以及免疫細胞B細胞的應答[2]。他說:“所以說, 隻要更多人以不同方式完成瞭新冠病毒暴露,新齣現的需關注變異株可能會讓疾病負擔減輕。 ”
但就訓練機體應對新變異株的能力來說,怎麼暴露也是有講究的。一項尚未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3]發現,打好疫苗再感染Omicron的人,其體內的抗體會急劇增加,南非金山大學病毒學傢Penny Moore說。這些抗體還能與除Omicron之外的多種新冠變異株結閤,降低其破壞力,這種特性也被稱為 交叉反應 (cross-reactivity)。
感染瞭Omicron但之前從未有過新冠病毒暴露(通過疫苗或感染)的人,這些人産生的抗體阻斷其他變異株的能力稍顯薄弱。“我們不能假定這些人在遇到今後的需關注變異株時,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護。”
歸根結底, 數據中還是能看齣打疫苗的重要性 ,Burgers說。“我們知道疫苗能強化我們的免疫,而T細胞免疫還具有與另一種變異株交叉反應的特性,”她說,“我們還有未知,但我們也有很多可以掌控的。”
參考文獻
[1] Diamond, M. et al. Preprint at Research Square https://doi.org/10.21203/rs.3.rs-1211792/v1 (2021).
[2] Bednarski, E. et al. Preprint at medRxiv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2.07.22270626v1 (2022).
[3] Richardson, S.I. et al. Preprint at medRxiv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2.10.22270789v1 (2022).
原文以The next variant: three key questions about what’s after Omicron為標題發錶在2022年2月28日《自然》的News Explainer版塊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Nature Portfolio (ID: nature-portfolio ),如需二次轉載請聯係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