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6/2022, 6:12:57 PM
“新冠病毒是否由美國公司製造”連日來引發激烈討論,討論的源頭是一篇學術論文――
研究者進行瞭新冠病毒序列研究,結果在一連串的綫索指引下發現瞭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巧閤:新冠病毒關鍵位置上一段19個核苷酸的序列,6年前已經被美國醫藥企業莫德納公司寫入瞭專利。
論文截圖
美國醫藥企業莫德納公司專利截圖
客觀來講,“新冠病毒的關鍵序列被美國藥企寫入專利”與“新冠病毒由該企業製造”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問題。究竟該如何看待這兩個問題?為瞭搞清楚來龍去脈,讓我們先跟隨論文,復盤一下學者們的發現,再聽專傢解讀。
“找不同”遊戲中齣現瞭刺眼的12個核苷酸
為找到新冠病毒的特異之處,很多學者采用對比的方法。
論文研究者將新冠病毒與同它最像的病毒(一種名為RaTG13的蝙蝠冠狀病毒)對比,它們的相似性高達96.3%。如果把兩個序列放一起,一打眼看不齣來不同。但論文研究者做瞭細緻的分析,就像玩“找不同”遊戲,圈齣不同之處。
他們驚奇地發現,幾乎沒有超過連續3個核苷酸的不同,這就好比兩片沙漠,可能這裏多瞭一個沙丘,那裏冒齣幾個土堆,但並沒有齣現什麼高樓大廈的。
但唯獨有一處齣現瞭意外,新冠病毒序列在一個關鍵位置齣現瞭一段12個核苷酸的插入序列,而蝙蝠冠狀病毒中卻沒有。
在大同小異的襯托下,獨一處的12個核苷酸差異顯得尤為刺眼,如同沙漠中齣現瞭一座摩天大樓。研究者們決定查查它。這個時候他們並不知道能夠查到什麼。
令研究者們認為新冠病毒這段序列“甚為罕見”的3大巧閤
這段違反常態的連續12個核苷酸突變到底怎麼迴事?
帶著這個問題,研究者做瞭兩方麵的分析:功能分析、序列分析。
功能分析是想瞭解這段序列在新冠病毒的“生命曆程”中發揮什麼作用。研究者找到瞭這段序列翻譯的對應蛋白。結果發現,它翻譯的蛋白碰巧很關鍵。
首先位置關鍵:碰巧在新冠病毒入侵人體最關鍵的S蛋白上;其次功能關鍵,它編碼的酶切位點,碰巧可以利用人體內的弗林蛋白酶將自身切割,助力病毒融閤進入人類細胞。此前不少研究錶明,這一酶切位點與新冠病毒的感染能力相關。
序列分析則是想瞭解這段序列有沒有在其他地方齣現過,如果有,那可能提示這段序列的來源。通過通用的序列檢索方法,研究者發現這段序列的互補匹配序列巧閤地齣現在瞭莫德納公司2016年申請的人工閤成序列專利中,匹配長度從12延長到19個。與此同時,這段序列又比較少見,隻在一些細菌的基因組中存在,而在其他物種中極少齣現,尤其蝙蝠等可能的宿主動物中完全沒有。
綜上,這段序列牽齣瞭至少3個巧閤:
序列恰巧齣現在新冠病毒的關鍵位置、發揮關鍵作用;
序列恰巧齣現在美國莫德納公司(而不是其他公司)的專利中;
序列又恰巧在絕大多數物種中都沒有。
論文第一作者美國俄勒岡大學學者巴拉・安巴蒂近日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錶示:這篇文章經過瞭同行評議,發錶是為瞭激發討論。團隊更關心能不能通過實驗證明病毒序列與人工設計序列重組是可行的。
聽聽專傢怎麼說
帶著這篇論文,科技日報記者獨傢采訪瞭一位分子病毒學專傢,請他答疑釋惑。
論文研究者發現新冠病毒存在與蝙蝠冠狀病毒不同的12個核苷酸長度的插入片段,為什麼值得關注?
“論文中提到的兩個病毒的核酸序列存在1100多個核苷酸不同,它們是均勻分布在30000多個核苷酸中的。”該專傢解釋,理論上講,連續變異越長越少,序列比對也證明瞭這一點。也就是說,單個變異最多,兩個連在一起的變異便少瞭,三個連在一起的就更少瞭,超過三個的幾乎沒有。因此連續的12個變異確實非常齣乎意料。
僅有19個核苷酸相同,相較於基因組數萬、數億的體量是不是微不足道?
“這19個核苷酸是連續的,連續相同是具有高度特異性的。”專傢解釋,連續的長度每增加一個核苷酸,匹配的幾率就會指數倍下降。19個連續的核苷酸,理論上說隻有4(核苷酸有4種)的19次方分之一的概率能找到完全一樣的序列。一個人工閤成的長達19個堿基的特異序列,齣現在一個病毒基因組的關鍵位點並發生非常關鍵的作用,這種巧閤實在罕見,且難以理解。
這19個核苷酸是不是新冠病毒的關鍵序列?
“其所在的位置非常關鍵,功能也十分關鍵。”該專傢說,這也是科學界公認的重要位點,新冠病毒為什麼這麼厲害,與這個位點有著直接的關係。
新冠病毒是由該企業製造的嗎?
從專利來看,序列設計是為瞭修復腫瘤中的錯配,因為腫瘤擴增過程中,如果錯配加重,其惡化的速度和程度將更快,修復錯配將有助於腫瘤治療。至於這段序列是如何準確、高效進入到新冠病毒基因組的關鍵位點中,目前的判斷大多仍處於猜測階段。是純屬巧閤還是有意為之,需要更深入廣泛地調查和證明。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