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6/2022, 2:26:41 PM
這句從漢朝流傳下來的句子,成為很多國人心中的經典,也是我們這個民族麵對外敵時鐵血意誌的巔峰。漢朝政府經過六十年的休養生息之後,終於在漢武帝年間,將強大的匈奴打的四分五裂,直接從曆史上消失瞭。
雖然此戰對中國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說直接動搖瞭漢朝的統治基礎,但毫無疑問,漢武帝近乎窮兵黷武的打擊匈奴,至少為後世打齣瞭四百年的太平。
從漢武帝以後,直到三國時代,魏晉前期,周邊少數民族對中原王朝的威脅一直並不強大,一直到晉朝八王之亂,中原元氣大傷的時候,遊牧民族纔慢慢恢復過來。
但這都是以後的曆史瞭,讓人好奇的是漢代以前,先秦乃秦朝,匈奴好像都沒那麼強大,為什麼在漢代,它們就突然強大瞭呢?
一、漢代以前,先秦至秦代,是中國曆史上的大變革時代,社會的進步太快,與北方草原民族形成瞭代差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北方匈奴當然也不是一夜之間就齣現的,實際上早在周朝時期,中原王朝就深受草原民族的威脅,比如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之後,西北的犬戎就曾直接攻破周朝都城,迫使周幽王身死,周平王東遷,並最終開啓瞭東周時代。
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形成瞭諸侯國各自壓著邊境綫的草原民族狠揍的現象。後來三傢分晉以後,趙武靈王鬍服騎射,直接把自己的軍隊打造成跟遊牧民族一樣的騎兵,並且裝備精良,匈奴什麼的,自然打不過。
從根本上來說,實際上是因為中原王朝相對於當時的草原,具有明顯的“代差”,這種“代差”不僅是武器上的,更是製度上的,人口上的。總之就是中原王朝科技實力,社會組織能力遠超北方草原民族,所以並不怕他們。這就好比殖民時代的英國打當時的印度,根本不是一條水準綫上的。
二、春鞦戰國時期,諸侯混戰,誰也沒有心思管那些草原民族,這就給瞭北方民族學習和進步的機會,到瞭秦漢之交,隨著草原被冒頓單於統一,他們也逐漸進入瞭國傢時代
戰爭永遠是科技進步最迅速的推手,在春鞦戰國諸侯混戰的局麵之中,中原各國科技,技術,社會組織形式時刻都在進步。而像秦國,燕國、趙國等與草原民族接壤的國傢,一方麵為瞭防備侵略,另一方麵也為瞭充實自己的人口,對草原民族施行的是一邊打一邊拉攏的政策。
因此之故,草原上一直沒有形成強大的部族,反而與中原地區的交流加速瞭。而與中原社會交流的頻繁,促使草原各部開始齣現瞭社會變革,從部落製慢慢走入瞭奴隸製時代。
後來頭曼單於慢慢統一匈奴,這時候的匈奴人,已經不是一盤散沙,而是具備瞭一定的組織戰鬥能力瞭。
但當時的秦國正在最強盛之際,剛剛確立奴隸製度的匈奴,跟秦國根本不能相比,所以還是被壓著打。直到戰國後期,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加快,中原因為內戰顧不上匈奴,纔被匈奴找到機會發展瞭起來。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立刻注意到瞭逐漸強大起來瞭匈奴,於是派遣濛恬帶兵三十萬卻匈奴七百餘裏,然後修築長城。
由此可以得知,這個時候匈奴的力量已經很強大瞭,秦始皇都覺得跟他們互相對子有點不劃算,所以開始修長城。但從整體實力上,還是沒法跟秦國相比的。這一階段的匈奴,遇到秦國軍隊,還是以跑為主。
三、秦末漢朝,因為天下戰亂,中原深受秦末戰亂影響,冒頓單於趁機坐大,匈奴成為威脅中原的一個勢力
到瞭秦漢相交的時候,中原陷入不斷的戰爭之中,人口銳減,民不聊生。而草原上冒頓單於卻逐漸統一瞭匈奴,並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起兵部隊。
從實力上來講,匈奴這個時候雖然還在奴隸社會,組織能力不如漢朝,但他們本來就是馬上民族,打仗也不依賴於後勤,因此就抹平瞭製度上的優勢。
武器裝備上,隨著中原連連戰亂,北方受到匈奴的侵襲,很多工匠被匈奴人搶走,直接加速瞭匈奴兵器的進步,促使匈奴人的技術有瞭很大的進步。
社會組織結構上的差距被作戰方式抹平,兵器上的優勢縮小,匈奴人還占據著馬上起兵的強大優勢,不管是從國傢層麵,還是從軍隊戰鬥力層麵,匈奴人已經不弱於中原,甚至還有所超過瞭。
而這個時候的漢朝政府,正處於剛剛坐穩江山的時刻,根本無力與匈奴人對抗,隻能繼續隱忍下去。實際上如果劉邦的時代就不顧一切的跟匈奴人打的話,其實匈奴人不一定到後期能夠坐大到那個地步,但這樣一來,剛剛統一的漢朝,勢必要又陷入秦末的現狀中來。因此文景二帝隻能忍,而到瞭漢武帝時期,恢復過來的漢朝,也終於能夠一雪前恥瞭。
四.結語
先秦時代,草原上的遊牧民族與春鞦諸國之間,存在著代差,所以不能威脅到中原。而春鞦戰國後期,隨著受到的中原影響越大,北方草原上的部族終於走進奴隸製社會,建立起瞭一個相對統一的王庭,實力迅速提升。
而與此同時,秦末戰亂又使得中原力量大大被減弱,這從反麵又促使瞭匈奴的更加強大,使其成為瞭漢初最主要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