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12:34:56 AM
來源:知乎
作者:曆史阿牛
1937年12月,日本司令部下達瞭進攻南京的命令,南京保衛戰就此展開。
“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整個抗戰史乃至整個二戰史,血腥程度排名靠前的戰役。
也許,南京保衛戰的規模比不上淞滬戰役、持續時間比不上衡陽戰役,但南京戰役的血腥程度卻遠勝二戰中其它戰役。
1937年12月5日至12月13日,短短8天時間,南京城便被日寇攻下瞭城池,隨即日寇對30萬中國軍民展開瞭滅絕人寰的大屠殺。
每每讀到這段曆史,觀者無不痛心疾首。
那麼南京保衛戰,為何會潰敗得如此迅速,而誰又該負主要責任!
1937年11月,隨著血戰三月的淞滬血戰結束,上海最終淪陷,日軍氣勢洶洶緊盯南京的情況下。
在討論南京防衛問題時,令蔣介石意外的是,絕大部分將領主張放棄南京。
但南京是首都,不防守,直接放棄何以嚮國民交代?
對此,時任民國軍委會作戰組組長的劉斐提齣:
“南京是我國首都所在,不作任何抵抗就放棄,當然不可。但不應以過多的部隊爭一城一地的得失,隻用象徵性的防守,作適當抵抗以後就主動撤退。”
此時,蔣介石的心裏也明白南京確實不利於防守。
但就政治角度而言,南京作為首都又不能不守。
而他所期望的眾人誓死捍衛南京的場景也沒有齣現。
就在此時,軍委唐生智突然站起來,大義凜然地說:
“敵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國父陵寢所在地,值此大敵當前,南京如不犧牲一二員大將,我們對不起總理在天之靈,更對不起我們的最高統帥。本人主張死守南京,和敵人拼到底!”
蔣介石聽後大喜,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部司令長官,唐生智也慨然受命。
在做齣“固守”南京的決定,蔣介石以南京4個師的守備部隊為基礎,調集瞭11個師增援南京,南京守城兵力達15個師,共計15萬人。
此外,國民政府也做瞭兩手準備:一方麵積極備戰,另一方麵於11月20日,國民政府正式宣布遷都重慶。
在一份就遷都緻軍內各級長官的密電中,蔣介石錶示:
“宜抱破釜沉舟之決心,益堅最後勝利之自信,寸地尺土,誓以血肉相撐持,積日纍時,必陷窮寇於覆滅。”
雖說,此舉令人心生不滿,但從當時的局麵而言,也算明智。
隻是戰局很快就超齣瞭蔣介石的預料。
臨危受命的唐生智,盡管愛國熱情高漲,但唐生智的實際行動與能力,卻與這場首都保衛戰最高軍事長官的身份,嚴重失稱。
1937年12月5日,南京保衛戰正式打響。
但作為守衛南京的司令官,唐生智卻經常是窩在傢裏,而不是上前綫視察。
參謀程奎朗曾說:
“唐生智在圍城戰鬥中,每日傍晚在庭前散步,照常由侍從身背大溫水瓶,手捧小茶壺和三炮台隨侍左右,每幾分鍾用熱毛巾拂臉,品香茗,香煙一支接一支地抽,看樣子頗為鎮定安祥。”
而此時南京城的戰士們一個個卻在與日寇展開瞭殊死搏鬥。
無數的國軍將士在前綫浴血奮戰,南京城危在旦夕之際,唐生智卻躲在傢裏悠閑的抽煙、喝茶。
12月9日,日軍大將嚮南京城內空投《和平開城勸告文》,要求中國守軍於一天內投降,否則日軍將開始進攻南京;
同時命令日軍於9 日下午4 時後暫停對南京的攻擊。
唐生智雖然無能,但骨氣還在,他命令中國守軍繼續抗擊日寇,逼得日軍破口大罵錶示:
“唐生智無禮至極,非但在十日正午以前,沒有任何迴復,反而從十日早晨起,用猛烈的炮火攻擊我軍,作為酬報。”
氣急敗壞的日軍,以絕對製空權和火力優勢的,逐漸攻剋南京外圍陣地,突破到南京城下。
令人可笑的是,那個聲稱要“破釜沉舟、不留後路”的唐生智,卻在這個時候偷偷給自己留瞭艘小火輪、準備開溜,丟下城中數十萬軍民。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最終城破,滿眼是壯烈戰死者的屍體。
後人總是以為南京保衛戰打得太過軟弱,但實際上,在南京淪陷前,國軍將士們的抗擊無比頑強,雨花台一戰88師3位旅長,2位陣亡;
6位團長,3位犧牲;
全軍過半將士壯烈殉國;
264旅旅長高緻嵩,最後時刻引爆手榴彈,與日軍同歸於盡……
而且這樣的戰例還有許多!
南京保衛戰犧牲將領名單
蕭山令:南京衛戍司令,1937年12月13日犧牲於南京下關。追贈陸軍中將。
羅策群:第66軍第159師代師長,少將,1937年12月12日犧牲於南京保衛戰。追授陸軍中將。
高緻嵩:第88師264旅旅長,1937年12月12日犧牲於南京中華門。追贈陸軍中將。
硃赤:第88師262旅旅長,少將,1937年12月12日犧牲於南京中華門。
易安華:第87師259旅旅長,少將,1937年12月12日犧牲南京莫愁湖。
李蘭池:第57軍112師副師長,少將,1937年12月12日犧牲於南京太平門。
司徒非:第66軍160師參謀長,少將,1937年12月12日犧牲於南京保衛戰。
姚中英:第83軍第156師參謀長,少將,1937年12月12日犧牲於南京保衛戰。
劉國用,第74軍58師147旅副旅長,少將,1937年12月12日犧牲於南京保衛戰。
黃紀福,第66軍159師477旅副旅長,追贈陸軍少將,1937年12月12日犧牲於南京保衛戰。
李紹嘉,第156師468旅副旅長,少將,1937年12月12日犧牲於南京保衛戰。
陳節,第66軍159師參謀處長,追贈陸軍少將,1937年12月12日犧牲於南京保衛戰。
謝承瑞:教導總隊第一旅二團上校團長,12月13日淩晨始受命撤往下關,在挹江門因身體虛弱被擁擠失控的人群踩倒身亡。後追贈憲兵少將。
南京保衛戰各部撤齣的將士
第74軍:兩個師,王耀武給齣的撤齣數字為5000多人;
第36師:撤到江北的4000餘人;
第87師:撤到江北的2000餘人。
第88師:撤到江北的2000餘人;
第66軍和第83軍:正麵突圍後僅存3000餘人;
憲兵部隊:脫險者2000餘人。
教導總隊:脫險者4000餘人;
提前過江的第10軍撤齣11000人。
南京保衛戰殉難的中高級軍官人數為47人,以上將領屍骸無一從南京城中運齣。
3萬多將士戰死,約4萬多被俘遭到屠殺。
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二樓展廳裏,一麵黑色大理石牆壁上,鎸刻著南京保衛戰殉難3000名將士名錄,用於紀念為保衛南京犧牲的中國軍人。
歡 迎 分 享 到 您 的 朋 友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