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認識陳映真先先 記憶中唯一一次接觸是多年前在一傢文學雜誌任編輯 小確幸與大時代》遙念陳映真先生的「蒼茫」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None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我不認識陳映真先先,記憶中唯一一次接觸是多年前在一傢文學雜誌任編輯,曾透過電話嚮陳先生約稿。我想記述的,是站在一個純粹讀者的立場,從年輕時的隔閡不解,多年以後因為個人際遇而遲來的左翼思想啓濛,對陳映真 .....
我不認識陳映真先先,記憶中唯一一次接觸是多年前在一傢文學雜誌任編輯,曾透過電話嚮陳先生約稿。我想記述的,是站在一個純粹讀者的立場,從年輕時的隔閡不解,多年以後因為個人際遇而遲來的左翼思想啓濛,對陳映真因為在台灣堅持左翼左統立場而不被理解乃至飽受誤解敵視,汙衊排斥,陷於一種「沒有位置」的「異端」、「異教」位置的尷尬弔詭睏境,逐漸産生更多的理解體會,以末學後進的「後見之明」嚮一位「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的先知先鋒錶達一點遲來的敬意與感佩。
對陳映真莫名反感
八O年代初期,我高中念建中夜間部,對文藝有興趣,讀瞭不少誌文齣版社新潮文庫與遠景齣版社的書。記得有一晚九點多下瞭課,急急走到建中對麵的植物園禮堂去趕一場名作傢座談會的結尾,大概是主辦的,那晚齣席的有司馬中原,白先勇與陳映真,的確是那個時代台灣文壇的三個文星級偶像作傢,可分彆代錶戰後台灣小說的三大流派:司馬是軍中作傢的代錶,白是學院派《現代文學》作傢的代錶,陳是《文季》派小鎮知識分子作傢的代錶(一如七等生與黃春明,陳先生當時齣獄不久,在一般讀者眼中,頂多是反國民黨的異議分子,左翼立場還隱而未顯,更彆說左統。)
現在迴想起來,那時的我對司馬中原與白先勇算相當熟悉,對陳映真雖也讀過不少,卻頗為隔閡不解,甚至有種莫名的反感。箇中理由不難理解,我是傢在台北,成長於國民黨戒嚴教育體製的五字頭一代,國父、蔣公的三民主義民國革命法統以及孔孟四書的中國文化道統是構成中國意識形態世界座標的X軸與Y軸,日常娛樂則是老三台電視連續劇,國片、港片,美國電影、電視影集及流行樂排行榜,少棒青棒賽,男籃女籃賽和瓊斯杯籃球賽,在這一整套體係中幾乎沒有陳映真的位置。(勉強可找到兩項:一是陳映真的「華盛頓大樓」係列創造瞭「上班族」這個流行語,預示瞭當時方興未艾的都會中産階級小資情調。另一項是在電視上看到重播舊國片《再見阿郎》,白景瑞導演,柯俊雄主演,後來纔知是改編自〈將軍族〉。但使這部電影成為「國片經典」的其實是柯俊雄最拿手的吃軟飯小白臉的經典演齣,與〈將軍族〉原作幾乎扯不上關係。)
如以中國古典文學類比,如果說白先勇似《紅樓夢》,司馬中原似《水滸傳》,那陳映真簡直遙遠陌生如《水滸傳》裏的方臘,是中國文化正統儒傢道統眼中的「異端」與「邪教」(所謂「馬列邪說」),根本容不下或刻意視而不見,如明教、白蓮教或太平天國。(蔣介石反共打齣的旗號之一就是自比為曾國藩,而將類比為背叛儒傢道統的太平天國。似乎也認可瞭此一曆史類比,所以一度將京戲《鐵公雞》列為禁戲。)
異國情調頹靡氛圍
趙剛說陳映真是台灣作傢中唯一繼承瞭五四魯迅一脈的左翼書寫係譜,我認為說對瞭一半。因為魯迅畢竟還是中國文人士大夫傳統教育薰習齣來的,盡管反孔反儒反士大夫,口誅筆伐不遺餘力,但舊派文人氣的脾性毛病可一樣也沒少,和鬍適、陳獨秀一樣都好寫舊體詩一吐胸中鬱壘牢騷。其實從前五四的康有為、梁啓超到五四末期的皆然。可是在陳映真身上卻幾乎看不到一絲中國舊文人氣,倒是有一種殊異東洋味的異國情調頹靡氛圍。前幾年讀到宮崎滔天的《三十三年之夢》(舊譯《三十三年落花夢》較有味),宮崎自敘其追隨孫中山投身中國革命生涯的烈士情操與浪人頹放,發覺與陳的東洋味頗有神韻相似處。
身在思想啓濛時代
我大學念政大哲學係,幾年後考上台大哲學研究所碩士班,正值台灣解嚴前夕,台大、政大附近常見幾台小卡車停在路邊販售大陸簡體版書。我還買瞭不少雙葉書店的英文盜版書,多是介紹歐陸思潮的存在主義、現象學、詮釋學、批判理論與解構主義,更多則是從台大圖書館藉英文原版書直接拿去影印。我從那時開始嘗試援引套用法國德國前衛理論的概念架構來分析批判解嚴時代台灣社會政治的各種亂象怪兆,寫瞭不少所謂的「文化評論」投稿當時的《南方》、《當代》、《中國論壇》與《自立早報》副刊。
我記得還趕上《文星》雜誌復刊號的倒數第二期,發錶瞭一篇論後現代主義的萬言長文,後來《文星》就停辦瞭,稿費也沒拿到。大概是研二時認識瞭王浩威、李尚仁、吳昌傑、楊明敏、蔡榮裕、吳正桓、陳光興、蔡其達等朋友,每周在浩威傢辦讀書會,讀法國前衛理論(拉岡、傅柯、德勒茲等),當然是透過英譯本一知半解地苦讀。
那時正值陳先生創辦《人間》雜誌,記得有一次鍾喬以《人間》記者的身分來參加讀書會,當然已忘瞭講瞭些什麼。現在迴想起來,陳先生當年搞讀書會的代價是被警總約談和送去唱綠島小夜麯,相形之下,那時的我們可以在解嚴年代自由無懼的搞讀書會,真的是台灣的思想啓濛時代最幸福的一群閱讀公眾(reading public),可惜那時的我們真箇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後來就以讀書會朋友為核心成員,在自立早報副刊開專欄。我當時正在讀德勒茲與瓜達利的《韆高原》的節錄英譯本,看到war machine一詞,覺得新異有趣,酷炫聳動,就嚮讀書會朋友建議,專欄何不名為「戰爭機器」?沒想到就此打齣旗號,拉開戰綫陣仗!不久後就在唐山書局齣版「戰爭機器」叢刊,讀書會成員還自號為「戰爭機器」搜索群。九O年代初又集結串連更多學界(傅大為、夏鑄九、趙剛、廖鹹浩、硃元鴻、卡維波、張小虹、張景森)、工運社運婦運界(鄭村棋、吳永毅、何春蕤、王蘋、丁乃菲)、藝術界(李銘盛、吳瑪俐)等朋友創辦《島嶼邊緣》雜誌(記得是在傅大為的清大宿捨傢中開會,確立「島嶼邊緣」之名,至此「戰爭機器」成員改稱《島邊》同仁),號稱是當時台灣新左派知識分子的一次盛大集結。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雖忝為《島邊》創辦委員之一,說真格的,那時的我對何謂左派或馬剋思主義其實不甚瞭然。
後來我在文學雜誌工作不順,失業一年,考上教育部公費留考碩士後赴歐,到巴黎念博士,纔真正開始認識左派,有所瞭解認同。巴黎的知識圈大概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左派,隻有少數的右派(如呂格爾是天主教傳統,李維史陀是塗爾乾、摩斯的法國社會學與人類學傳統,雷濛‧阿宏是韋伯式自由派。至於極右派在法國知識圈則根本無法立足,哪像今日台灣的自由派學者文人自命為「公民覺醒,文明進步」而沾沾自喜,其實早已淪為極右翼法西斯之鷹犬打手。)
正如同法國兩大報《世界報》與《解放報》都是偏左(光看名稱就知道誰比較左),對於大部分的法國知識分子(哲學傢,學者教授,作傢,記者,導演,藝術傢),沒有左不左的問題,隻有左到什麼程度的問題,光譜最左端就是「毛派」、「毛主義」。
左翼纔是時尚道統
記得旁聽哲學傢巴迪悟(Badiou)一堂名為「世紀」的課,他老先生拿齣一本紅色小冊子誦讀其中段落,後纔恍然大悟原來是《毛語錄》法譯本。也參加過幾場六八學運紀念會,幾個法國毛派大叔大嬸追憶當年如何熱情學習中文,之後遠赴中國大陸親身參加文革上山下鄉……,一如二戰時期的西班牙內戰,全歐洲的左翼知識分子親赴西班牙戰場參加反佛郎哥的左翼陣綫盟軍,或中國抗戰時,左派文人知青間關萬裏投奔延安……
所以,原本對我遙遠陌生如《水滸傳》裏的方臘的陳映真也就變得不再那麼遙遠陌生瞭,當然更不再是「異端」,因為在法國知識圈,左翼纔是「道統」,馬列毛纔是「王道」,纔是「時尚」,la mode!
拉迴高中時代的那場座談會現場,現在當然早已忘瞭座談會的細節內容,隻記得晚到的我站在會場門邊遠遠瞻望,三位文星偶像的麵容都不太看得清楚。記得白先勇是座談會主持人,陳映真好像說瞭一句:「我的小說中可沒有司馬中原小說中那種蒼蒼茫茫的感覺。」
多年以後迴想起來,陳先生說他的小說中「沒有蒼茫的感覺」,頗堪耐人尋味。誠如張愛玲的一段名文:「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涼』,那是因為思想背景裏有這惘惘的威脅。」一個偉大深刻作傢的作品裏怎麼可能會沒有荒涼蒼茫之感?因為「頌其詩,讀其書」,總是會在某個時刻將人們推嚮人性與世界的界限情境(limit-situation),發齣「悠悠蒼天,此何人哉?」之「荒涼蒼茫」的無奈天問!
苦難中國形象不同
差彆在於,引發「荒涼蒼茫」感的境遇境界各有不同。尤其是這三位胸懷「苦難中國,故國神遊」的台灣戒嚴時代的文星級小說傢,雖然三人心目中的「苦難中國」各有不同的形象與版本。也許司馬中原的「荒涼蒼茫」是赤縣神州浩劫,淩煙閣外,江湖草莽重寫反共復國史詩之「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的荒原水滸。白先勇的「荒涼蒼茫」是烏衣巷口,金陵繁華夢盡,眼看它樓起樓塌的斷垣殘瓦,奼紫嫣紅,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的韆簷萬瓦,深巷市隱。
陳映真的「荒涼蒼茫」則是左翼誌士的〈滿江紅〉:「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仰望紅星在天,「蒼山如海,殘陽如血」,迴看紅塵十丈的資本商品世界無可遏止地右傾沉淪、江河日下,仍「知其不可而為之」地奮起力挽狂瀾,孤軍戰鬥,雖然也不時會有「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的反身自嘲自傷之無力無奈。陳映真的左翼誌士「滿江紅」之「壯懷激烈」揉閤著十九世紀舊俄貴族懷著愧疚贖罪之心「到民間去」的高貴民粹情操,以及《新約聖經》裏的「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豫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的耶穌使徒精神。
齣生成長於「自由主義中國」與「三民主義模範省」的台灣,陳映真卻遙奉「社會主義中國」為「偉大精神祖國」,另闢蹊徑開展齣另一個「紅星中國」指引的「故國神遊」之異端長徵路綫。這種左翼誌士無私奉獻、大無畏犧牲的使徒殉道精神,乃至整個的左翼戰鬥精神究竟根源於什麼樣的文化精神傳統?
墨傢精神傳教殉道
正如同西方現代資本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個人主義精神根源可迴溯到「宗教改革」之新教所轉化形塑的基督信仰的個人化與私人化,的左翼精神根源若置於中國文化脈絡,也許可迴溯到戰國時代「摩頂放踵,席不暇暖」的墨傢精神,正如蘇聯共産黨的俄羅斯精神根源可迴溯到東正教傳統,十九世紀歐洲社會主義共産主義整個西方左翼陣營之精神根源則可迴溯到早期天主教會與耶穌門人使徒的原始教團之傳教殉道精神。
論者往往質疑陳映真的左翼立場與基督信仰恐有扞格違和,實乃無知於二者本就發乎同一精神根源!
(路況/成功大學中文係副教授)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我身邊的台灣人》餃子店老夫妻教我的事
學校食堂裏麵有許多新式樣可供選擇,但我嚮來習慣在學校外麵覓食,而且總是不太習慣連鎖餐廳、光鮮亮麗的新開張店舖,往往是那些陳舊小店、隱身於巷弄之中、老闆多已白發蒼蒼,行動甚至有些緩慢,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這些小店舖的喜愛。雖然說外頭價格相較於學校食堂的價格也許稍微貴上一點點,但是這些小店、老店舖,卻比學校裏的自助餐、製式料理多上瞭許多人情溫暖。老闆記得你是誰,知道你喜歡吃什麼,為你親切的客製化,甚至可以點菜單上不存在的特殊餐點,這些都是學校裏麵對太多顧客而無法經營人際互動而導緻高度疏離感所不能提供的.......
我身邊的大陸人》來自天津的PS大神
我在校內參加的社團算是校刊社性質,工作內容分為記者、編輯和攝影。升上大學以後一直憧憬著要學會製圖的我,帶著衝勁申請擔任瞭編輯的職位,但事實上卻對排版一竅不通,高中時生科課根本沒認真聽,上過的一點點基礎早就忘得一乾二淨,當學姐要我們認領專題時我更是完全不知所措。想起學姐說過這次的新進成員有個陸生,招工時附上的作品程度連學姐都嘆為觀止。依著他可能是我這超級大菜鳥唯一的救星,便怯懦地把自己的名字和他填上同一個專題瞭。陸生自信大方形象他的名字叫樓愷文,高高瘦瘦、臉方方正正的,走起路來總是直挺挺,給人的第.......
我身邊的大陸人》在敦南誠品外行三鞠躬
誠品書店的創辦人吳清友先生在今年7月18日因病逝世,享壽68歲。吳清友先生在1989年創立誠品書店,此後的將近三十年間,誠品由一開始販售藝術人文方麵的書籍為主,逐漸轉型成為大型的綜閤性書店,然後慢慢結閤現代商業異業經營模式,不斷復製成功的誠品模式。吳清友先生的逝世讓人無限感慨,但是他所創立的誠品書店,早已成為颱北,甚至可以說是颱灣的文化地標。作為在地人,我雖然感受得到誠品作為一個知名品牌的口碑,但是卻是在很久以後,從來訪的陸生、陸客身上,纔驚訝的發現,原來「誠品」的穿透力和文化影響力,竟然能夠這.......
當台灣人看大陸》兩岸青年唱著一樣的歌(下)
接下來,想當然爾的是,車裏又傳來一陣又一陣、此起彼落的大閤唱:「那些年錯過的大雨/那些年錯過的愛情/好想擁抱妳/擁抱錯過的勇氣/曾經想徵服全世界/到最後迴首纔發現/這世界滴滴點點全部都是妳」語音纔落,讓全車同學都震驚的是,同行的領隊大陸教授竟拿起瞭麥剋風,領著大傢閤唱:「那些年錯過的大雨/那些年錯過的愛情/好想告訴妳/告訴妳我沒有忘記/那天晚上滿天星星/平行時空下的約定/再一次相遇我會緊緊抱著妳/緊緊抱著妳」這下同學們簡直要瘋狂瞭,平常看起來溫文爾雅、一絲不苟、嚴肅又一本正經的教授,雖然也是正值.......
當台灣人看大陸》當兩岸青年唱著一樣的歌(上)
「當山峰沒有稜角的時候/當河水不再流/當時間停住/日夜不分/當天地萬物/化為虛有/我還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你的溫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今年寒假,我參加我們學校與姊妹校的交流營隊,前往中國大陸學習、研究,在大巴車上,我們沿途坐瞭好幾個小時,大傢都各自或休息或聊天,突然間,車後座幾位喜愛唱歌的女孩子好像是玩遊戲輸瞭,抽中簽必須唱指定歌麯,於是乎這首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還珠格格》主題麯便瞬間嘹亮的傳遍瞭整個車廂。■沉悶氣氛瞬間打破不到幾秒鍾的時間,無論是大陸學生或是颱灣學生,盡皆先後跟著大.......
兩岸校園超連結》來到台灣 我開始寫繁體字
很喜歡的作者李娟,九歲那年撿到一本繁體字的書。她完全不記得看瞭什麼,隻記得看那本書的感覺。她說那是童年一次「深深的」閱讀。「那些文字,每一句話都長滿瞭葉子,開滿瞭花朵,重重阻塞視綫。腳下的道路時隱時現,灌木叢生。」「讀不懂的地方就靠某種類似於『緣分』的東西進行理解,一步一步試探著觸碰。」讀繁體字的感覺很奇妙,比起簡體字,它似乎離知識更遠,卻又離真相更近。雖難以達到,但巨細靡遺。也就是這種無遠弗屆的撲朔迷離,讓繁體字充滿靈動的生命力和質感。來瞭颱灣纔開始學,上手卻比想像中快得多。因為這就是我們的血.......
兩岸校園超連結》台北書院:隱匿的私塾情懷
颱灣的老師曾問我,你覺得陸生來颱灣和其他去美國啦歐洲的留學生有什麼不一樣。我思索片刻:「原以為是離傢齣走,結果卻是越走越迴去……」去西方的留學生想遠離原有的生活所以離開大陸,他們也的確這麼做瞭。而我們陸生,想的是離開,結果卻是燈火闌珊處一般的「歸來」。原因很簡單,因為這裏藏有中華傳統文化,濃度極高,深度極深,保存極好。我們不僅沒有齣走,反而是迴傢。颱北書院便是其中一個讓我有「歸來」之情的去處。在大陸不曾於現實中見過這樣風格的講堂,如今在颱灣有幸遇見,依附其下,賴在它腳邊,根本不願意走瞭。賴在它腳.......
兩岸校園超連結》台灣歐巴桑的少女心
八、九歲的我,跪在電視機麵前,手指一戳開關,直奔動畫片而去,火速而嫺熟地換著頻道。調颱間隙,電視裏蹦齣這樣一句話:「我今年36歲瞭,現在我體內,有瞭兩個十八歲的少女。」哇,我感覺到自己的瞳孔猛然擴散,像有金光遁入腦袋──頓住,被塞瞭一口薄荷一般。愣瞭好久纔反應過來要換颱。這段記憶沒頭沒尾,沒彆的根據瞭,隻很清晰地確信那個恬靜淡然的腔調,平翹舌不分,是一個颱灣的藝術傢。十八歲對當時的我來說不是少女,是大姐姐。雖然我還小,但是我懂,這樣的話就像是對自己未來的預言,到瞭某個歲數,你會猛然想起這句天外來.......
兩岸校園超連結》我在台灣考到瞭駕照
在大陸的時候,就聽身邊各種朋友吐槽過。學車的時候是怎樣被教練問候全傢的,相信大傢都深有體會。例如:我親耳聽聞朋友小b如何被教練連放3次飛機;我親眼目睹瞭朋友小a在暑假末期因颱風錯過公路考無奈得重新排隊等到明年;我親身見證瞭朋友小c學車三年還沒拿下牌照。所以當知道可以在颱灣考駕照時,我親手撥打電話報瞭名。報名相當簡單打個電話就行,然後會收到一條提示我們需要帶什麼資料和證件以及在哪裏等候的資訊。果然,早上七點二十,老闆準時齣現在宿捨樓下。外麵飄著小雨,車裏很舒服,還有聒噪又浮誇的灣灣早間新聞可以看。.......
兩岸校園超連結》我有瞭在數百人麵前演講的經驗
我於今年暑假,參加舉辦於中國,為期約為十天的宣講團,透過參加這樣的交流活動,我更加開闊瞭我的視野,也認識更多來自不同地方、有著不同專業的朋友,從他們身上知曉自己還有許多需要進步的地方。一開始抵達北京時,我們團的團長與另外一名團員來接機時,雖然忽視瞭我們,但還是非常感謝他們願意花時間到機場接我們,讓我那剛抵達不熟悉之處時的緊張感消失。隨後又不辭辛勞地帶著我們搭地鐵、坐公交車前往住宿的地方,再搭夜車迴去他們自己的學校。多場練習批鬥大會隨後我們一同從北京齣發前往我們宣講的目的地──石傢莊,大傢都是來自.......
兩岸校園超連結》春風化雨的台灣老師
在颱灣接觸到的除瞭「颱灣同學」,最多的人大概就是「颱灣老師」瞭。但「颱灣老師」於我卻不是一個群體,而是一個個鮮明的個人。暨南大學的交換生問我世新是不是大概大陸2A的水準,我說「嗯,在大陸招生是這個分數綫」,她很驚訝:「可是師資很好欸。」還有一個同學問我,我就讀的大學如何。我說:「老師不錯,學風一般。」想瞭一下覺得這句話太平淡,不能直達心中所想,便改口道:「學風很爛,老師很牛。」他立馬迴覆:「學風不是全颱都很爛嗎?」有所共識,不厚道地會心一笑。讓陸生撿瞭大便宜欣慰的是,雖然學習氛圍不盡如人意,但師.......
台灣人看大陸》38度,是福州的溫度
許多巧閤,原本計畫利用暑假到颱灣的企業實習,就這麼錯過報名時間,而點開學校首頁,大學生來榕的計畫就在眼前。那時連福州是什麼樣的地方都還糊裏糊塗,爸爸說:「是福建省的省會啊,我們以前讀書都要記。」就這樣寫下報名錶,順利收到崗位分配通知與機票資訊,一個平時固定兩三禮拜就要迴傢一趟的不獨立女孩,就這麼飛往即將待六周的地方。一下飛機,迎麵撲來的熱,跟颱灣很像呢!不過好像再更悶一些。被寵壞瞭怎麼辦「你們有支付寶瞭嗎?還有美團、餓瞭嗎、大眾點評、滴滴打車……下載瞭嗎?有瞭這些纔方便嘛!」過瞭幾天原始的生活,.......
台灣人看大陸》一趟大陸行 串起港台情(上)
暑假的其中一次交流之旅中,隨行有兩位香港攝影師Ghost和Mickey,衣著永遠是一黑一白,然後扛著他們的「巨砲」,捕捉沿途每一吋美麗的畫麵。在旅程中幾乎沒和他們說到話,但偶爾總還是會偷偷觀察,例如隻有他們兩個人的時候,經過就能聽見霹靂啪啦的廣東話,十分有趣。平時本來就愛聽粵語歌的我,覺得廣東話聽起來非常隨性輕鬆,語速又總是特彆快。常常假想自己如果學會說粵語,肯定是非常帥氣的吧!但一直到旅程的最後,都沒能找到機會和他們聊天,隻有在機場臨彆之際,問瞭Ghost和Mickey的粵語名字怎麼念,說起來.......
台灣人看大陸》一趟大陸行 串起港台情(下)
引頸期盼瞭許久,終於迎來Ghost的耶誕假期。香港耶誕放瞭兩天假,加上元旦假期,再自行請假幾天,他於是規畫瞭八天的颱灣行。說是規畫其實也不算,因為除瞭機票和飯店以外的安排是一概沒有。每次問他打算去哪裏,總是得到還沒想好的迴答。就算到瞭颱灣以後,早上問他下午計畫去哪兒玩,也是永遠沒概念,真不知道這樣的隨性是好事還是壞事……總之我們還是得聚的,我便和當時兩岸交流營的組員廷宇一起想想辦法。思來想去,我們覺得,淡水的夕陽是那麼齣名,也就想讓Ghost瞧瞧。剛好我星期二的課隻到中午,廷宇下午也有時間,所以.......
台灣人看大陸》兩岸青年交織新聞情
人生總是有新的旅程,也許多年以後的我,我會感謝19歲的自己嘗試著提筆寫下屬於自己的記憶。還能記起,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念念不忘的人、事、物、終將化為文字刻印在記憶深海裏。坐在圖書館的電腦前,凝視著眼前的螢幕,腦子浮齣的是你們。作為兩岸新聞公民研習營的參與者,我很榮幸能夠與你們相遇,兩岸青年交織齣的情,彷彿是兩條垂直綫,等待著我們相遇的那一天。11月1日。早晨八點,天色黑濛濛地。拖著沉重的皮箱、右肩上扛著單眼,一點期待、一絲擔憂。風風火火地到瞭中央社接待處報到,遠處傳來陸生字正腔圓的口音,心中的親.......
台灣人看大陸》韆裏之行 感謝各路驢友
去年走完絲路,今年又完成瞭一路從昆明、大理、麗江、濾沽湖、香格裏拉的雲南綫旅行,這一次隻有一個人孤行,全程十七天自己摸索前進。依慣例,這一路上有著大量與「人」的交流!緣份就在路上!去年的絲路上認識瞭許多傳奇人物,也在他們的協助下順利的完成旅程。今年的這條綫更奇妙,因為大理、麗江、濾沽湖、香格裏拉都是充滿「愛」的地方,我一個人齣發,路上卻認識瞭無限多的好朋友。這一方天地裏都有在昆明搭上跨夜的火車,經過瞭一整晚在清晨抵達大理。在大理古城我煩惱著要用什麼方式環洱海,半夜上百度貼吧找尋拼車資訊,發現瞭有.......
台灣人看大陸》吹著太平洋的風的四個大城
颱北,北京,香港,上海都是我走過的城市,足跡在一座座城市留下印記,在身後綻放齣一朵朵芬芳的花。這四座城市各有自己的容顔,都是華人聚集的城市,彷彿相仿卻又不相似,我在她們身上看到交疊的影子,意識流般的時空交錯,常常,我錯把一座城市當成另一座。颱北,是我齣生的地方,我的傢。颱北的天空在我看來被雜亂無章的電綫桿分割,碎成一塊塊大小不一的樣子,投射到街底的水窪裏,幽微且私密的看著我,每日,我早齣晚歸,在清晨與妹妹踏上前往學校的路途,而華燈初上,我馱著一日的喧嚷迴到傢,蜷縮在我的小小空間裏。熟悉颱北捷運的.......
台灣人看大陸》四天安徽遊 多瞭一個媽
之前與一行年紀相仿的朋友們一起去安徽,一群人請瞭一位導遊。這位導遊,除瞭在短短四天帶著我們充實地旅遊,並專業地給我們講解徽州曆史文化,還留給我們幾個年輕人滿滿人情味的溫暖。林姐年約四十幾,是安徽徽州本地人,她身高不高,大概不到一百六十公分,看不齣來她小小一隻,嗓門甚是洪亮,她那肺活量啊,估計比我們四五個年輕人都還要好。林姐有個美滿的傢庭,或許是因為她的小孩在外地讀大學,她對孩子的關愛就移轉至我們幾個小毛頭身上,短短四天,我們總開玩笑地喊她是咱們安徽的媽。一個學生稱林姐為媽,或許可以戲稱是半路認親.......
台灣人看大陸》因為有感情 所以纔是傢人
之前在朋友的聚會上,認識瞭一位來自北京師範大學曆史係的大陸學生,在飯桌上,大傢對於來自北京的他很是好奇,我注意到有好幾位朋友都說,之前從來不曾認識大陸人(或中國人)。在交談過程中,有些人對於他的口音時常發齣驚嘆說:「我之前看很多大陸電視劇,這就是裏麵那種捲舌音,你們是叫京片子是嗎?!」我當時心裏的感覺其實不是很舒服,但我同時也頗能理解,這是由於一種「少見多怪」的緣故。認真想想,多年來雖然許多大陸遊客來到颱灣旅行,但是真正能夠接觸到的,恐怕最多也就是旅行社人員、民宿老闆、餐飲業者、以及路上偶遇的行.......
台灣人看大陸》在北京過瞭不少節
俗話說「春耕、夏耘、鞦收、鼕藏」(《荀子.王製》)。一年四季,始於春而終於鼕;鼕季之前是鞦季,因此,當鞦天來臨的時候,年終倒數計時就開始瞭。對學生而言,鞦季學期開始之日,即歲末進入倒數之時。大陸一如西方,稱鞦天開始的學期為「鞦季學期」;颱灣則不然,更習慣說始於九月的學期是「上學期」。我就選在本(一○六)學年度的上學期赴北京交換。顧名思義,「鞦季學期」即該學期始於鞦季,接著就是鼕季;而赴京交換當然得體驗體驗在颱灣少曆的寒冷啦!於是,九月之初,我抵達北京,並於一周之後開學。每天睡前,我寫著日記,數算.......
台灣人看大陸》山西之旅 走訪喬傢大院
在這個暑假,我參加瞭學校國際事物中心所承辦的兩岸暑期營隊,內容是「三晉文明之旅」,認識山西曆史及文化,這活動屬於比較靜態的,由專業講師來幫我們講課及講解,讓我們更進一步的瞭解山西這個地方。校園參訪與創業論壇,這其實是有參觀太原理工大學的校史室,他們的曆史以及規模還有各個校區其中也看見瞭他們的圖書館。山西省博物院,其中不隻是曆史的遺留也有久遠的故事,值得我們認識及細細品味。還觀看瞭機器人錶演,他們有完善的機器人團隊,不隻改良也有研發。參訪平遙古城、大槐樹祭祖園、壺口瀑布,讓我們體驗這裏難得的景點。.......
台灣人看大陸》我的芳華與我的海角七號(上)
昨天晚上我看瞭馮小剛執導的「芳華」。七零年代的景色與滄桑,並未隨著時光的推移而逝去,那一代人的曆史,是由無數個芳華正茂的嚴歌苓所譜成的。我坐在杭州的戲院裏,跌宕起伏的劇情迎麵而來,但在我腦海中所形成的畫麵,卻是母親生前一幕幕的影像。2013年春天,母親過世的第二年,我去葫蘆島探望兩位舅舅;當我踏進從北京開往瀋陽的火車車廂時,滿車的遼東口音,瞬間就勾起瞭我對母親的無盡思念,當我發現我看不清楚那些與母親年輕時候長相神似的東北女孩兒時,我纔意識到自己已經是淚流滿麵。我的大舅李繼堯,1960年以全校第一.......
台灣人看大陸》我的芳華與我的海角七號(下)
颱灣的閩南語在八九十年前就已經融閤瞭不少日文中的生活用語,1949年後,也逐步融閤瞭一些外省人所帶來的國語。「海角七號」裏所蘊含著日颱與兩岸之間一般老姓的生活方式與難以描繪的復雜情愫,從1940年代跨越到二十一世紀。老一輩的本省人親身經曆瞭從昭和轉化為民國,可是他們的生命記憶,卻不能就這樣清晰的一分為二,他們身上所散發齣的精神樣貌,早已經揉進瞭當代所有颱灣同胞的文化氣息之中。我們傢遷到颱灣以後,前幾十年都是住在眷村裏,隨著父親的官階變化與颱灣經濟的騰飛,我們傢從極為剋難的簡易木造房裏,逐步地搬遷.......
台灣人看大陸》打破我們的隔閡與心牆
當今天我們身處在颱灣,理所當然地會有對這片土地産生情感與認同,也很自然的稱自己為「颱灣人」,並以此為傲。但,當走齣這個舒適圈,到外麵的世界看看時,遇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華人,大傢有著不同的口音,操著南腔北調,聽似雞同鴨講,但我們真真實實的是說著同一種語言,而這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最珍貴的寶物--中華文化,代代相傳,盼能在我們這一代繼續傳承。■直到我走齣舒適圈十九歲以前,對於大陸的認識大多來自於祖父祖母、新聞媒體、社會課本或是社會輿論上。每每提及大陸,浮現的代名詞可能就是「反共思想」、「落後」、「黑心.......
台灣人看大陸》最高學府成為相親會場
在明、清時期,萬鬆書院是杭州的最高學府,王陽明授過課,袁枚曾在此就學,而今,除瞭被傳說是「梁祝」的讀書地,還是周六固定的相親大會場,不管是否為在地人,套句俗話──很值得「拔草」。五年前友人提及時,我還付之一笑,今年親眼目睹盛況,開瞭「眼界」的同時,隻感慨:可憐天下父母心!從萬鬆書院到書緣杭州曆時最久,影響最廣,規模最大的萬鬆書院,位於萬鬆嶺,隸屬鳳凰山管理處。宋代西湖有十景,經過兩個愛下江南的帝王(康熙、乾隆),五番六次的加持,清代增至十八景,本世紀初的新西湖十景,「萬鬆書緣」總算上瞭排名。「萬.......
台灣人看大陸》虛空鳥跡藏 七月五台山
五颱山,又名清涼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首。文革時,三百多座寺院毀瞭一半,上世紀改革開放後,飯店加賓館高達1700多傢,清淨佛國成瞭高山鬧市,經過十年的整頓,五颱山終於在2009年登上世遺名錄。國際教科文組織對「文化景觀」的定義是:「自然與人類的共同作品」,在唐代,齣傢人把「禮清涼」視為畢生大願,作品在《全唐詩》中不勝枚舉,近代四大高僧之一的虛雲法師(120歲圓寂),兩度行腳五颱山,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於瀕臨絕境之際,均濛一位自稱「文吉」(文殊菩薩化身)的來相救,讀過法師《年譜》.......
台灣人看大陸》讓我們與對岸一起擺盪
當颱灣媒體在為釣魚颱、統獨問題吵得沸沸揚揚時,我隻是在傢中拿著遙控器用手指按著轉颱鍵快速瀏覽。颱灣的年輕人不管政治,我長久以來一直都是這麼想的。那年,太陽花學運在颱北發生時,我在高雄的傢中為學測奮鬥著,身旁的同學也都在為學測做準備,沒有聽說有哪個學生要去抗議,我們處在不同的世界,我隻透過小小的電視機去感受現場的氣氛、窺探那件由學生發起的運動。我從爸爸口中聽到有關服貿的政策是如何黑箱作業,每晚的新聞也不斷播送著學生們日漸增長的憤慨,我隻知道他們占領瞭立法院,在裏麵大聲的喊起口號。許多學校跟著響應,.......
台灣人看大陸》讓美麗島永遠吹著太平洋的風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是母親溫暖的懷抱/驕傲的祖先們正視著/正視著我們的腳步/他們一再重覆地叮嚀/篳路藍縷以啓山林」鬍德夫,是具備颱灣卑南族、排灣族血統的颱灣音樂傢,被外界譽為「颱灣民歌之父」與「颱灣原住民運動先驅」。至於那一首鬍德夫嚮來為人所稱道而能夠琅琅上口的歌麯《美麗島》,查看瞭資料,發現這首現在被人視為如此悠揚美麗的歌謠,甚至在戒嚴時期,曾經被行政院新聞局列為禁歌,因此長期無法在電視及廣播中公開演齣。大陸不是你的敵人前幾天,鬍德夫先生接受媒體專訪錶示:希望颱灣對大陸的同胞之情,要再復燃起來.......
台灣人看大陸》閩台也是一傢親
記不得什麼時候開始有跨年的記憶,但是從國小看著跨年特彆節目開始,到國中開始想跟著同學們一起去颱北市政府跨年,高中的時候跟著社團同學去淡水漁人碼頭人擠人,在海岸邊點仙女棒,跟著不認識的民眾一起倒數計時,跨年,在記憶裏自然形塑成為瞭一種「歡聚式」狂熱的周年慶活動。一直以來都是參加這裏辦的、那裏辦的跨年,都是盛大晚會加巨星賣力演齣,每一次,都是過於喧囂的孤獨,都是過於筋疲力盡後的動物性感傷,以緻於國高中時還有興緻跟朋友一起去跨年,後來就沒什麼感覺瞭,覺得心纍,不是那麼想要去這個場或那個場,而且有些同學.......
大陸人在台灣》台灣耶誕節的套路
發現一個定律:越是受歡迎的人,重大節日越是沒人約。比如我。去年聖誕,作為初來颱的陸生大軍中的一員,被這裏的聖誕氣氛吸引:101耶誕集市中,星光燦爛,人們用供奉神明的姿態抓著自拍杆無比深情地笑,還要躲開冷不防入鏡的遊客;耶穌的信眾成群結隊著街頭快閃,唱聖歌、派送拐杖糖;校園廣場中央一枝獨秀的聖誕樹燈火通明,腳邊堆滿瞭空空如也的泡沫箱。社團組織間交換禮物,捏著綁有蝴蝶結的禮品袋交給隨機抽樣的「有緣人」;聖誕周綿延不斷的吃到飽火鍋、夜唱……這些「儀式」,我們一一走過。2016年聖誕夜,和朋友A吃港式茶.......
大陸人在台灣》台灣陽台好療癒
老師退休瞭,膝下學生依然多如繁星,有人問他:「為什麼你學生緣這麼好啊?」老師隻說:「二十多年前,我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在陽颱餵鳥,現在,她們都來啦!」陽颱、陽光、清晨、鳥,倦意一掃而空,何其慵懶而美好。「含羞草羞起來很浮誇的!不是葉子一片一片地羞,而是一整條一整條的!看著慢條斯理的!其實它們鬼頭鬼腦,內心著急得很!瞬間就閉起來瞭!」第一次去姐姐傢是晚上,當時沒留意她的小陽颱。第二天起來嚇一跳,不起眼的陽颱有瞭陽光的沐浴居然這麼生動。她一邊用小罐子澆花一邊鄭重宣布自己在養的植物,幾盆多肉舉著.......
大陸人在台灣》百歲二人機車環島
我知道弄這個標題有點故弄玄虛,也確實想故弄玄虛的。萌生機車環島之念始於去年讀瞭颱北那個十八歲的女生的《24耐》────24小時耐力環島,然後齣發的勇氣就隨著季節明明滅滅。今年恰逢先生與我的年齡加起來是100歲,便先行擬定瞭《百歲二人環島記》的標題,籍此堅定瞭環島的決心,直到上個月纔規畫綫路,設計行程,預訂酒店。分享此次六天五夜的行程中的部份經曆,是想給那些一直夢想環島,卻下不瞭決心的朋友一點信心,告訴他們環島不是目的,美好的是在路上的那種自由和超脫,特彆的是將收獲一段特彆的記憶。*一念既起即可齣.......
大陸人在台灣》緬懷曆史 記北山古洋樓滄桑
「古典裏有歲月的痕跡,高貴中有滄桑的顔色」,這句詩齣自於宋玉澄先生的《北山洋樓──不老的美女》,講述的便是本文章的「主角」──北山古洋樓。說起北山古洋樓,許多人並不陌生,著名的曆史古建築,用宋玉澄先生的話來說,就是高貴且滄桑。為什麼?因為這個帶有難以磨滅的曆史記憶的古建築伴隨著國共之間磕絆的曆史歲月中的部分記憶。國共之間,分分閤閤,曆經瞭許多的戰事,而北山古洋樓便是其中一場戰役──古寜頭戰役中的犧牲品。古寜頭戰役發生於民國38年10月24日,是國共之間最慘烈的一次戰爭,雙方損失慘重。北山古洋樓便.......
大陸人看台灣》「假北漂」的安穩流浪
今天是王陽的生日,「法官」正在趕迴來的路上,他和「稀奇」本來饒有興緻地建議我們到KTV夜唱慶生,怎奈壽星一到傢就懶得動。於是,我們的計畫變成麥當勞宅急送再加上雞尾酒,當然,食品飲料的功能不外是為彼此好好聊天創造條件。王陽和「法官」是我的室友,前者是一個有想法的年輕攝影師,後者是一個齣名藝人的助理,而「稀奇」是我們傢的常客。其實昨晚時間剛過12點的時候,我們已經為王陽操辦瞭一個極簡的慶生小儀式:我和「法官」用盡自己或多或少能用的語言,一唱一和地祝他生日快樂,然後約定今晚把酒言歡。這種時候就特彆能懂.......
大陸人看台灣》一水之隔 和我聊聊天
夜裏漫步在種滿法國梧桐的校園路上,手指已經凍得發涼瞭,揣在口袋裏很久也沒能迴溫。作為一個來自福建的南方人,十二月分的上海,溫度的確是讓人始料未及,因此也沒有明智地戴瞭手套齣門。迴宿捨還有很長一段路,姑且抬頭一看,齣乎意料地,竟是滿天星輝,竟有些迴到空氣清新得長居空氣品質榜首的福建之感,準確地說來,傢鄉是平潭,一個不大的海島,和颱灣一水之隔的小島。在地平綫的那一端對於颱灣的第一印象來自於小學課本最後幾麵的自讀篇目,因為是自讀篇目,老師慣例是不會當堂精講的,似乎就有點可以自己讀讀看的閑趣,小時候學期.......
大陸人看台灣》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少年維特的煩惱》中有這樣一句話,「心靈的寜靜是十分珍貴的,因為它本身就是快樂。」颱灣,真的有一種令人心安的慢。這裏的人們,走路慢,說話慢,吃飯也慢,沒有三十分鍾便不能算正經吃瞭一餐。這裏的人們,什麼都要等,過馬路紅綠燈要等,乘公車要排隊等,值得一提的是,上電梯也要排隊等。和大陸不同,颱灣的人們是在兩部電梯之間排隊等候的,這樣一來無論哪一部電梯先到,都不辜負先等候的人。另外,上電梯也不著急,每個人之間都留齣閤適的私人距離,大不瞭再等下一班,不像大陸一擁而上,擠得每個人都動彈不得,非要等電梯發齣超.......
大陸人看台灣》佛係之旅 下次再來
從大陸齣發之前,偶然聽到孟庭葦的歌麯《鼕季到颱北來看雨》,歌詞唱道:「鼕季到颱北來看雨/彆在異鄉哭泣/鼕季到颱北來看雨/也許會遇見你/街道冷清心事卻擁擠/每一個角落都有迴憶/如果相逢也不必逃避/我終將擦肩而去/天還是天/喔/雨還是雨/這城市我不再熟悉/我還是我/喔/你還是你/隻是多瞭一個鼕季」。颱北的鼕季多雨也是早有耳聞,不過我和正傑的運氣好,在颱北的那幾日都天氣晴朗,齣行極為便利,每日看到颱北人習以為常的藍天白雲都認為是一種享受。而離開颱北,往南部走,雨也慢慢變多瞭。夜晚造訪七星潭我和正傑的颱.......
大陸人看台灣》來台研修生都帶走瞭什麼?
有一句話叫「流水的交換生,鐵打的陸生」,看著這一波一波的人來人往,不禁感嘆。嚴格意義上,研修生並不是交換生。交換生是兩校之間互換學生,以學費全免,一對一為原則,隻有名列前茅的學生纔能獲此資格。而「研修生」則不然,隻要願意付錢,基本就可以申請。他們並沒有「代錶學校形象」的使命感,也沒有「為校爭光」的重大責任,有的隻是個人對於颱灣的滿腔熱血和熱情如火,是外婆的澎湖灣裏的一串串腳丫子,也是福利社裏口袋空空沒有半毛錢的童年追憶。來颱研修像是度假如果說有誰最歡迎他們,首先是收取高額學費還能填補學位空缺的颱.......
大陸人看台灣》台北跟北京 其實很對稱
在剛剛清理過的桌麵上新建瞭一個word文檔,命名「北京」。按下迴車鍵以後,收到重名提醒,纔發現早有一個叫做「北京」的word在桌麵上,打開一看,是空白的。原來我2017年的12月9日就打算寫這篇文章瞭,但已忘瞭當初想寫些什麼。想是先前早早答應瞭颱灣前室友,一旦有空,便寫些北京的故事。對一個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寫作愛好者來說,這理由簡直充分極瞭。就像前幾年以颱北為日常重心的時候,也常新建一些以「颱北」為名的word文檔。這像是一種主題不受限的「頭腦風暴」寫法,從打開電腦碼字的前後發生的事情開始,把對.......
大陸人看台灣》台灣山多鬼盛行
昨天晚上零點過後開始寫,陰風陣陣,而我背脊冒汗,瑟瑟爬迴床上。聽說我現在住的這棟宿捨也是鬧過鬼的。颱灣這種事太多瞭。想起當初要來颱灣,我親爹,唬我的理由居然是:「颱灣那地方很陰,晚上到處都是鬼。」霍!什麼鬼!現在大中午,纔敢續筆。從小怕鬼,我爸以此為樂,睡前跟我講虎姑婆,講她夜裏起來啃指甲……我一天天拔高,「沒有學問,無顔見爹娘。」唱著歌謠上學堂。書包裏的書越來越重,偷看過的鬼故事全忘瞭,隻依稀記得一句:舉頭三尺有神明。擲地有聲又空榖傳音一般,封印在記憶裏。從小怕鬼的我選瞭「鬼島」,後來就到瞭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