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國産綜藝,有個臭毛病。
不懂見好就收 。
就像《歡樂喜劇人》,錶演者從瀋騰、賈玲、宋小寶,慢慢變成瞭熊梓淇、李藝彤、張大大、範湉湉……
不爛纔是奇事。
前不久,這綜藝名字加瞭個後綴,又來收割一波流量。
但好歹,還能請來以前的主力。
有些綜藝更糟糕。
打個賭,當派爺說起它的名字,你肯定會驚訝: 它……它怎麼還在辦?
接招吧——
《最強大腦》。
第九季上綫後,觀眾罵聲一片。
啥玩意啊
真垃圾啊
惡心至極
今天,派爺就為大傢分析:
最強大腦,是怎麼變成腦殘的 。
《最強大腦 第九季》
《最強大腦》問世後,一直到第三季,口碑都非常棒。
觀眾評論,最常齣現的字眼是 “神” 。
九年九季, 它為何墮落到無人問津 ?
從榮耀的開端說起。
《最強大腦》,原版是德國節目《Super Brain》,是由江蘇衛視引進、打造的大型心理學科學競技真人秀節目。
它有兩個訴求: 傳播腦科學知識 和 腦力競技 。
《最強大腦》 不排斥明星,願意藉他們的星光,達成傳播的廣度 。
比如第一季,有周傑倫、金秀賢、章子怡……
第三季,有TFBOYS來宣讀規則。
當然,《最強大腦》的 最強優勢是內容 。
形式簡潔、純粹 。
節目組從全國各地找來大腦異於常人的天纔,主持人播報挑戰項目和規則,選手上台挑戰。
這裏,誕生瞭很多腦力強者 。
比如“水哥”王昱珩。
他擁有一雙“鬼纔之眼”,挑戰項目: 微觀辨水 。
520杯清水,現場隨機選一杯,王昱珩觀察後放迴原位。
然後,他要從同源、同質520杯水中找齣那杯水。
方式:掃視。
速度:觀察一杯水的時間不到一秒鍾。
這讓嘉賓和現場觀眾看到目瞪口呆。
當他挑戰成功時,全場熱血沸騰。
王昱珩為何能擁有這種超能力?
曾經,他在打球時傷瞭眼睛,右邊當時就失去視力,後來失去瞭變焦的功能,隨時可能轉成青光眼。
他把傷痛放在心裏,不敢告訴女兒,把生命的每一天都當最後一天過。
他更想在有限的時間裏,看到更多事物,多畫畫女兒。
於是, 他養成瞭將萬事萬物看作一幅畫的能力 。
他可以在一分鍾內辨彆100多張二維碼。
還曾協助警方辦過案。
再比如,心算天纔周瑋。
他能直接用手寫齣6的13次方、16位開14次方的答案。
周瑋的“超能力”源於一場悲慘經曆。
他在6歲時被嚇到,怒目圓睜,痛哭流涕,隨後生瞭一場怪病。
經醫生診斷,是 由頑固性的低血糖導緻的中度腦殘 。
此後,周瑋的樣子也變得非常怪異,去上學常被同學鄙視、嘲笑。
他自尊心很強,退學,最愛的玩具是一台計算器。
算術,成瞭他唯一的消遣 。
他喜歡直視太陽,盯很久也不覺刺眼。
陽光,成瞭他唯一的希望 。
在舞台上,他無法做到坦然自若。
一旦進入算術的世界,他便神情專注,旁若無人。
《最強大腦》成功的最核心原因是, 節目組找來的都是天賦異稟的奇人,他們發起的挑戰就是最好的奇觀 。
類似的天纔還有,魔方高手賈立平,世界記憶大師李威,觀察力驚人的陳智強……
同時,節目組還通過諸如鏡頭、剪輯與嘉賓與挑戰者的互動,來強化挑戰的難度、懸念和緊張度。
這都讓觀眾産生瞭共情和身臨其境之感。
當你投入瞭,為挑戰者緊張瞭,節目就成瞭。
可到後來,《最強大腦》變瞭。
挑戰者不再是天纔。
他們或許是富二代、練習生、高顔值學霸……
節目組也有意無意地開始製造噱頭。
比如魏坤琳與郭敬明的撕逼事件。
主推挑戰者們的顔值,用錶演、剪輯打造CP、賣腐……
到瞭第九季,節目 疲態更顯 。
《最強大腦》 最核心的是選手 ,這一季很順拐地請來瞭很多高校優等生。
可,學霸就一定是天纔?
再往下看。
派爺發現自己多慮瞭, 節目組真的是完全沒有下限瞭。
名為《最強大腦》,卻會請來……
網紅博主。
作文大賽奬項得主。
運動員。
小提琴手。
以及,各種不怎麼知名的建築設計奬得主,有些還是團體奬……
而從選手的齣場方式看,派爺強烈建議他們參加戀綜。
總之, 從這些選手看,《最強大腦 第九季》真的跟腦子沒啥關係瞭 。
也許是為瞭“遮醜”,節目組摒棄瞭最初簡潔、純粹的挑戰模式, 形式變得花裏鬍哨 。
“腦王”的名稱,變成瞭LEVEL-K(最高階思維策略)。
以前,是挑戰者獨自上場,現在要42位選手分組,團體作戰。
派爺隻能理解為, 這是為瞭方便一些人濫竽充數 。
ok。
下麵顯示屏播報淘汰規則。
選手們紛紛錶示:不明白,沒聽懂。
嗬嗬,不愧是腦力強者競逐人選。
好瞭, 還是直接進入挑戰項目吧 。
《乾坤魔方》。
現場有一個18x18的巨型魔方,魔方錶麵有路徑。
挑戰開始,魔方隨機轉動,選手觀察魔方,找齣魔方在復原狀態下的平麵展開圖。
挑戰一齣,麻瓜們紛紛撓頭。
下一場,《光影殘捲》。
簡單說,就是在多幅殘捲中,找到閤適的,拼成完整圖片。
這考驗的是 觀察力 。
接著,選手們又陷入瞭繁瑣的、無用的討論之中。
事實上,符閤《最強大腦》級彆的考法應該是: 讓選手觀察現場所有殘捲中的一幅,然後將其歸位,再讓選手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到那張殘捲 。
水哥:這個我熟!
如今,考察變簡單瞭,選手們依然不知所措。
派爺隻能說, 水哥如果迴歸,完全可以1打42 。
隨後的項目叫《光柱霓虹》。
選手身邊有激光反射裝置,他們要觀察目標圖案,將所有反射裝置放在盤麵上,使得激光從起點齣發,通過不斷地反射迴到起點位置,以形成光綫迴路。
節目組給選手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在備戰間熟悉路綫、圖案,思考解題方法。
而在真正挑戰時, 目標圖又比備戰間的綫路簡單很多 。
本來就夠不上《最強大腦》難度係數的題目, 再次放水 。
於是, 隻能靠嘉賓挽尊:綫路簡單,特徵圖案變少,所以更難瞭。
???
值得注意的是。
形式花裏鬍哨,還存在 觀賞上的障礙 ——
賽場上,挑戰同一項目的人很多,而攝影機又拍不到具體細節。
你根本無從得知他們的解題過程。
對結果,你也隻能等待畫外音直接宣判。
節目效果就是: 觀眾幾乎沒什麼代入感,更彆提什麼緊張與共情。
《最強大腦 第九季》是必定要糊的。
要總結其原因,就一個字: 水 。
選手水 。
節目中42位選手,真正具備挑戰實力的人,屈指可數。
項目水 。
因為選手腦力不足,所以節目組自然不敢齣真正的難題。
規則水 。
當作為核心的選手和項目不能看時,節目組隻能用煞有介事的名詞與規則做包裝。
流程水 。
第一期,單就齣場、選資源卡、換卡,就花費瞭節目一半的時長。
以及,每當齣新的規則或項目時,選手們總是麵麵相覷,做一些無效討論。
注水內容越多,隻會讓節目顯得越蠢 。
但似乎,也彆無他法。
就像《歡樂喜劇人·老友季》,當節目不好笑時,賈玲隻能尬笑救場。
《最強大腦》還能死灰復燃嗎?
方法隻有一個。
挖掘更多的天纔,讓形式重新變得簡潔、純粹。
把內容還給內容 。
在以往,《最強大腦》品質高,明星來這裏,是星光維係與科學普及的雙重勝利。
可現在,它隻能藉助星光,苟延殘喘。
你看那每一期的內容標題。
像不像這無腦節目,在一遍遍自扇耳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