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0/2022, 2:49:19 PM
他本該是清末最後一位狀元,卻因名籍被慈禧降瞭次第;
他是一介文人,卻能在民國軍閥混戰時代混得一席之地;
有人說他是被逼革命,有人說他是竊取革命果實,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他曾是蔣介石上位的最大勁敵,
一生曾有多次機會都能達到頂峰,但他卻不迷戀權力,甚至將到手的權位寶座拱手他人。
譚延�]
拒娶宋美齡,推辭黃埔軍校校長之位,不愛美人又拋棄江山,做瞭“宰相”卻醉心美食,
他就是一百年前的湖南省都督譚延�]。
名流之後,亂世文甘草
譚延�],字祖安,湖南茶陵人。他的父親譚鍾麟是晚清進士,曆任陝西巡撫、陝甘總督、閩浙和兩廣總督等要職,可謂權勢滔天。
在父親的影響下,譚延�]從小就酷愛學習,加之其天資聰穎,十一歲時便能撰寫一手好文章,光緒帝的師傅同��稱之為“奇纔”。
譚延�]十三歲就已是秀纔,二十二歲中舉,1904年,他參加清末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位居全國第一。
譚延�]年輕時
他成為清代兩百多年來唯一一個中會元的湖南人,填補瞭湖南這項空白,成為湖南人的驕傲,名滿三湘。其母還因此被抬高瞭傢庭地位。
然而時運不濟,會試之後舉行殿試,就在慈禧太後準備欽點他時,看到他姓譚又是湖南人,老佛爺不由得想起瞭“逆賊”譚嗣同,一怒之下將其降到二甲第三十五名。
如此,譚延�]依然是進士及第,但卻失去瞭“清朝最後一位狀元”的名號。但這並沒有對譚延�]的人生造成很大影響,到瞭民國時期,他的纔華又得以施展。
譚延�]中瞭進士後,曾入朝為官數月,但因不受重用,加之他看齣清廷氣數已盡,後請假返迴傢中。
黃興
譚延�]在湖南是著名的鄉紳,非常支持教育事業,迴鄉後的他緻力於辦學,在此過程中結識瞭革命中人黃興,從此與革命有瞭淵源。
長沙明德學堂是湘潭人鬍元��創辦的新式學堂,他是近代湖南著名的教育傢。這所學校不是官辦學校,所得資金都來自進步士紳的捐贈。
在明德學堂的募捐會上,譚延�]不僅當場捐瞭一韆元,還答應每年捐助英文教員一韆元薪水。不久他加入瞭明德學堂校董會,幫助處理學校的日常事務。
當時黃興在明德學堂擔任教員,二人因此結識。
明德學堂
時值長沙起義,譚延�]在湘督辦明德學堂,實際上為黃興提供瞭一個保護傘。
後來起義落敗,作為華興會會長,黃興一度陷入危機。
譚延�]在長沙位高名重,人脈廣博,他的同窗舊友很多,又有很多他父親的故交門生,一些棘手的事務,隻要他齣麵斡鏇,都可以迎刃而解。
黃興處於睏局,譚延�]並沒有坐視不管,而是通過自己在長沙的各方麵關係,幫助黃興脫離危險,為自己留瞭條後路。
此後黃興東渡日本,繼續為武裝反清蓄力,譚延�]則成為湖南立憲派首領,高票當選湖南谘議局議長。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十二天後,長沙成功起義,湖南各界歡呼雀躍,憑藉在政界的名望,譚延�]就任臨時參議院議長兼任民政部長。
不過長沙起義不到十天,剛剛上任的正副都督焦達峰、陳作新就被殺害瞭。
而長沙的新政權還不穩定,一時又成為瞭無主之城,各方勢力對湘督一職虎視眈眈。這般情勢之下,眾人都把目光聚集在譚延�]身上。
立憲派自然擁護譚延�],而革命黨這邊,黃興輾轉到達長沙主持亂局,他也認為譚延�]閤適,眾人一番商量之下,來到譚延�]傢中。
這天,譚延�]躲在傢中,忽然聽到外麵一陣喧鬧,隻見一群士兵直奔而來,一心以為大禍臨頭,譚延�]和母親坐立不安。
立憲黨人梅馨帶人直接撬瞭門鎖,譚母見狀急忙求他們不要傷害兒子,不想梅馨卻說是來接譚延�]就職的。
此時就任都督絕非好事,譚延�]實在不願捲入紛爭,聽到這話,剛準備齣來推絕,結果一齣臥室門,他便被數個士兵一擁而上,連推帶拖地塞進瞭八抬大轎,直接送往都督府。
就這樣,在十月底,譚延�]成為瞭湖南省都督,由於他就任的混亂情形,人們對此頗有微詞,“被逼革命”和“竊取果實”的評價同時齣現在他身上。
譚延�]應對順境的圓滑與節製,讓他在朝廷、立憲派和革命黨人三方勢力的夾縫中遊刃有餘。而他的審時度勢的能力,也讓他在亂世中順遂無虞,又功名俱得。
實際上,這種四方為和、
不願捲入紛爭的心性
是譚延�]深受母親影響的結果,後來他拒娶宋美齡也與此有關。
不納妾不續弦的婚姻觀
譚延�]是庶齣,其母親李氏身世坎坷,早年是譚府的青衣婢女。
同治十年,譚鍾麟奉朝廷之命到陝西任布政使,正房夫人身體抱恙不能隨同。因李氏端莊明達、勤勞質樸,又溫柔賢惠,便納為妾。
譚延�]小時候,外人常叫他“小老三”,聰穎的他覺得不對勁,迴傢問母親這是何意,母親聽完頓時眼淚汪汪,但並不作聲。
譚延�]見狀更加著急,在他的再三請求下,母親含著淚說:“安兒,我是你父親納的妾,妾生的孩子叫‘庶齣’,‘小老三’是看不起庶齣的意思。”
年幼的譚延�]聽後當即明白為何平日裏吃飯時,母親不能與傢主同桌,而是隻可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服侍,待到最後吃一些殘羹剩飯。
一夫多妻
對此他十分氣憤,之後譚延�]便一直以“庶齣”為恨,決心以後要堅持一夫一妻製。
但也正因如此,他更同情母親,往後十分孝順,尤其將母親的每一句教誨都牢記於心,並付諸實踐,沒有半點違拗之意。
母親曾告誡他:“讀書是為瞭讓你學習做人之道,一心隻顧獵取財富和功名有什麼好呢?為娘希望你能成長為一個好人,並不盼你當上什麼達官貴人。”
譚延�]後來在官場上“八麵玲瓏”,被稱為“藥中甘草”,與母親的教導有很大關係。母親也曾以親身經曆為例,告誡兒子不要納妾的好處。
宋美齡
譚延�]在唯一妻子方榕卿早年去世後一生未再娶,這就是他對母訓作齣的決擇,也是對已故妻子承諾的恪守。為此,他甚至拒絕瞭鼎鼎有名的財閥韆金宋美齡。
譚延�]在做瞭湖南都督之後,由於時局變化和權謀紛爭,在此位置上起起伏伏。在第三次被驅逐下台後,譚延�]也已經瞭然軍閥的黑暗。
於是1922年,他南下投奔孫中山,再次加入瞭國民黨,憑藉聰明和謀略,他成為孫中山的得力助手。
在孫中山革命落敗之際,譚延�]屢次變賣傢産,為革命軍隊提供資金、籌備軍餉,這纔使得革命事業沒有中斷。
孫中山
在多年的輾轉相扶之中,兩人建立瞭深厚的革命友誼,孫中山特彆信任和看重他,想要將姨妹宋美齡嫁給他,並通過瞭宋傢的認可。
譚延�]得知後很是為難,一來他認為自己已經年老體衰,怕耽誤宋小姐的青春;二來更不想違背對已故妻子不再續弦的誓言。
於是在反復思考過後,他將禮品帶到宋傢,拜宋老太太為乾媽,如此一來,和美齡自然是兄妹關係。
最後既沒有辜負孫中山的好意,又不得罪宋傢,這讓宋美齡對他很有好感。
蔣介石和宋美齡
1927年,蔣介石東渡日本嚮宋美齡求婚。宋美齡明確提到:“不是譚延�]作媒,我不嫁”。
蔣介石隻得請譚延�]幫忙,譚延�]倒痛快地接下瞭這個“媒人”的差事。當時,宋母雖勉強答應,但宋兄卻一心阻撓。
譚延�]多次登門勸說,終於幫蔣介石拿下瞭宋兄。12月1日,蔣介石與宋小姐在上海結為夫妻,譚延�]擔任證婚人。
其實,以譚延�]的眼力,他早已看齣蔣介石對宋美齡的情意,而蔣介石當時又是政壇新星,他不願與之結怨,便一手促成瞭這件好事。
蔣介石通過這次政治聯姻,不但有瞭宋傢強大的政治威望做支撐,又憑藉自己已有的權勢和纔能,直接邁嚮瞭政壇巔峰。
而譚延�]對蔣介石的提攜還不止這一件事,蔣介石能夠就任黃埔軍校校長,離不開譚延�]的引薦。
拒當黃埔軍校校長
1924年,譚延�]被選入到中央委員中,等到黃埔軍校建立後,孫中山考慮到譚延�]曾經從事教育,有這方麵的經驗,想要其擔任校長一職。
不過譚延�]卻以“自己是文官,帶軍之事恐難勝任”為由推辭瞭。
而在孫中山問及閤適人選時,他說齣瞭蔣介石的名字。當時並不齣彩的蔣介石擁有瞭這一寶貴的機會,成為瞭黃埔軍校的校長。
1928年2月,譚延�]擔任南京國民政府的主席。
早在北伐戰爭後,蔣介石就手握大權,譚延�]名為主席,其實已被架空,而他也明白蔣介石的意思,不想陷入權力之爭,於是主動卸任國民主席。
蔣介石也沒有虧待他,讓他做瞭行政院院長。譚延�]知道,自己仍然是對蔣介石最大的威脅。
於是麵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譚延�]采取“三不主義”:一不負責;二不諫言;三不得罪人。
每次開會,他都似聽非聽地閉目養神,抱著悶葫蘆不開瓢,往往急死皇帝,太監卻悠閑自在、置身事外。就算偶爾發言,也是將各方意見匯總一下。
相比之下他更喜歡當一個自在逍遙的美食品嘗傢,每天最大的愛好就是吃,南京的名小吃被他吃瞭個遍。
在蔣介石的監視下,他甘願將自己塑造成瞭一個“飯桶”,有事沒事“下館子”找吃食。因為享用美食,還鬧過笑話。
曾有一位權貴,請譚延�]赴傢宴,明明知道他喜歡魚翅,在宴席上偏偏以各種理由貶低魚翅,甚至當著他的麵說“吃魚翅如同嚼蠟”。
桌上達人眾多,譚延�]不便反駁,隻是笑著點頭附和。等到開席之後,主人傢招呼客人隨便點菜,問到譚延�]時,他幽默地迴答道:“如濛不棄,請賜嚼蠟如何?”
主人傢根本就沒有準備魚翅,因而紅瞭個大臉。
作為南京第一“吃貨”,譚延�]也愛研究美食,他終日與廚師為伍,嘗試新吃法,後來還成為瞭“祖庵湘菜”的創始人。
譚延�]書法
除瞭醉心美食,他還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書法之中,成為清代錢灃之後又一個“顔書”大傢,他所仿的書法作品流傳下來,以高昂的價格被拍賣,民國至今,在摹仿顔體上無人能齣其右。
譚延�]整日閑雲野鶴般的生活,也都被蔣介石看在眼裏,漸漸地,他也放下瞭戒心,撤去瞭對譚延�]的監視。
1930年9月,譚延�]因腦溢血病逝,死前希望蔣氏幫忙照看傢人,老蔣大為動容,以國葬的禮節安葬他,其墓就在中山陵附近。
結語
晚清戊戌變法至民國初期,時值時代交替之際,許多政客奇人如曇花一現般路過政途。
譚延�]卻能在政界一路飛升,因此他曾被人稱為“政壇不倒翁”。
這無疑與他的性格和行事風格有關,亂世之中明哲保身未嘗不是一種智慧,能將做人的學問發揮至此,也算是一代風雲人物瞭。
時值四方亂戰的時期,軍閥中也是人纔濟濟。蔣介石能在諸多勢力中脫穎而齣,漸漸崛起站穩腳跟,實屬不易。而今看來,他的得勢不僅要有絕妙的時機和個人能力,還需貴人相助。
能稱得上蔣介石的命中貴人的,主要有三個,分彆是陳其美、張學良和譚延�]。
陳其美和張學良,一個是蔣介石革命路上的引路人,另一個則是蔣介石的鼎力助手。此二人固然在蔣介石的成長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總體來看,蔣介石的崛起之路,最關鍵的兩大步,就是就任黃埔軍校校長和迎娶宋美齡。
而這兩件讓他得以乘勢而上的大好事,都繞不開譚延�],由此可見,譚延�]對蔣介石的影響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