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2月27日11點06分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經過縝密籌備 本科生也能玩衛星?有人已發一顆…… - 趣味新聞網


2月27日11點06分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經過縝密籌備 本科生也能玩衛星?有人已發一顆……


發表日期 3/11/2022, 1:13:00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2月27日11點06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經過縝密籌備,長徵八號遙二火箭在此點火起飛、順利升空,隨後將托舉的22顆衛星分彆順利送入預定軌道,創造瞭我國一箭多星發射的最高紀錄。長徵八號遙二運載火箭。… .....


    

2月27日11點06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

經過縝密籌備,長徵八號遙二火箭在此點火起飛、順利升空,隨後將托舉的22顆衛星分彆順利送入預定軌道,創造瞭我國一箭多星發射的最高紀錄。

長徵八號遙二運載火箭。新華社 屠海超 攝

在距文昌發射場韆裏之外的武漢大學(以下簡稱“武大”),看著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的直播畫麵,宇航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和遙感信息工程學院的老師與學生們,都激動不已――在這22顆衛星當中,有一顆名為“啓明星”的衛星,正是由該院的老師和學生團隊耗時三年研製而成。

一幫老師和學生,為何執著於發射衛星?衛星研製與發射,高昂資金從哪裏來?一群以學生為主體的團隊,是如何完成這項看似不可能的任務的?

“放手讓學生去做!”

“啓明星”項目的負責人金光教授,2019年作為高端人纔被引進武大。金光教授曾長期在中科院長春光學所工作,是我國航天光學遙感衛星研發的領軍人物,著名的“吉林一號”等正是他的太空傑作。

據他介紹,研發“啓明星”的點子其實源於一次學生的論文答辯。在答辯中,一些學生錶達瞭很多新的科研想法,卻一直苦於沒有閤適的數據去研究和驗證,能用的大多源於國外發布的數據,並不符閤研究需求。

這讓台下的巫兆聰和金光教授甚為感慨――如果有瞭自己的衛星,隻需發送一個指令就能馬上拍攝,隔天就能傳迴所需數據。兩位教授一閤計,既然團隊已具備研製實力,何不自己籌集經費,設計、製造並發射自己的衛星呢?

“啓明星”團隊正在進行研發討論

就這樣,“啓明星”項目的構想孕育而齣。

為瞭項目的實施,金光教授從學校給予的1000萬元科研啓動經費中拿齣500萬元作為衛星研發費用。“武漢是中國航天的一個重要基地,一直還沒有自己的衛星載荷,我總覺得缺瞭點什麼,想用這筆錢貢獻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除此之外,金光教授又從科研經費中拿齣300萬元作為發射費用。

一顆衛星用掉800萬元,在金光教授看來,無論研製還是發射,都很劃得來。但資金到位後,衛星研製團隊又從哪裏來?

“放手讓學生去做!”金光教授的提議令人驚愕,但他卻有著自己的考慮――學生們精力充沛、求知欲強,等衛星研製成功瞭,學生們也就培養成纔瞭!

鮮為人知的是,金光教授當初在中科院長春光學所主持“吉林一號”的研製時,也以學生團隊為主體。“在世界權威學科排行榜上,武大遙感科學技術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球第一,讓學生們去做,肯定也沒問題!”

就這樣,武大遙感學科的老師們有瞭一個共識――“啓明星”的研製同樣要讓學生來擔綱,把衛星作為一種新型教學平台,把實驗室放在天上,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與衛星的實時互動,在太空中設計、完成實驗,師生們無論有什麼奇思妙想,都可以通過它獲取數據去驗證。

“全國高校‘玩’機器人的很多,但能‘玩’衛星的很少,武大提齣這個概念可以說是全國高校首創。”金光教授錶示。

2019年4月,“啓明星”項目的“招賢”海報在武大校內張貼瞭齣來――無論本科生,還是碩士生、博士生,凡願意從事航天事業、有熱情研製衛星者均可報名,不同學科多多益善。

教師團隊對初步名單進行認真考核,最後綜閤考慮不同學科專業背景而確定下正式名單。衛星研製一般分為機械、熱控、姿態控製、星務、通信、電源動力等幾大係統,篩選齣來的“啓明星”學生團隊同樣按照這些係統分成若乾研發小組,從研製、管控、管理到後期應用四個環節,真正做到瞭閉環。

從提齣想法到研製完成的三年多時間裏,有學生畢業離開,也有學生接力加入,先後參與到“啓明星”研製的學生有50多人,其中本科生就有20名左右。學生團隊真正構成瞭“啓明星”研發的主力軍!

金光教授錶示,以學生為主體研發衛星,既能提升學生的學識、技術,培養學生的使命感、自豪感,更能讓衛星自此走下神壇。據金光教授的構想,未來,“啓明星”除瞭服務武大師生的科研,還將為全球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免費共享數據。

“真正的功臣是背後的老師”

“我們這個團隊雖然是以學生為主體,但真正的功臣是背後的老師,技術支持力量都是由老師主導的。”武大遙感信息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周昊告訴《中國青年》記者,言語間流露齣學者的踏實和謙遜,“從思考衛星上去要乾什麼工作開始,到需要使用哪些零部件,都是金光老師帶著我們在做。”

2019年9月,周昊加入毛慶洲導師團隊,選擇瞭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啓明星’項目剛設立的時候我讀大四,那會兒就已經跟著毛老師乾活瞭,可以說是最早一批進來的。”周昊至今還記得第一次開會的場景――一共有十幾個人,基本一半都是本科生。

在“啓明星”研發小組中,周昊主要負責衛星傳感器集成和測試,這份工作偏重於後期的把關,留給他們的糾錯時間也最少。

太陽帆闆展不開!周昊在文昌衛星發射基地協助老師做最後的總裝測試時,齣現瞭意外。

工作中的金光教授

“當時在實驗室測試星箭分離時,是沒有問題的。”王紹舉老師說道,“查查從2月份到文昌這段時間內有沒有做過哪些調整?”

在王紹舉老師帶領下,大傢分工協作,終於發現瞭問題所在:軟件方麵,星控係統中的代碼因為後期的修改,造成星箭分離的部分代碼在邏輯上産生衝突;硬件方麵,由於裝配手法的問題,造成太陽帆闆用於彈齣的彈簧被螺栓卡住。

找到問題所在,就成功瞭一大半。大傢立即在文昌衛星發射基地緊鑼密鼓地展開修復工作,從優化代碼到聯係供應商,不到兩天時間,問題就被全部解決。

“如果這次上不瞭火箭,下次就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瞭。因為據我所知,後幾期火箭的搭載衛星都已經排滿瞭。”周昊感嘆道,“有驚無險,還是要感謝團隊的各位老師!”

“這次經曆

教會我多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

“我挺幸運的,在校期間就能夠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從紙上變為實物,更何況還上瞭天。”武大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博二學生郭羽萱不由得再重復瞭一遍,“真的是很幸運!”

郭羽萱在碩士期間就一直從事衛星圖像處理工作,讀博時,她主動聯係金光教授,成為他的學生,並光榮地加入瞭“啓明星”研發小組。

團隊成員正在進行研發

“要把研究成果實體化。”這是金光教授經常對團隊學生說的一句話,但在軟件嚮硬件的過渡轉換過程中,郭羽萱坦言並不順利。

“圖像的像素數沒變,圖像分辨率理論上是不會變的。”關於對相機傳感器CCD采集圖像進行色彩還原時分辨率是否下降的問題,基於碩士期間對圖像處理的研究基礎,郭羽萱和導師産生瞭激烈的討論。

“你可以試著從光學的角度,結閤調製傳遞函數,量化下色彩還原過程中損失的能量,或許這是個新的思路。”金光教授提齣瞭另一種可能。這次討論點醒瞭郭羽萱,但是接觸復雜的光學領域知識,對她來說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學!”一嚮不服輸的郭羽萱這次同樣沒有退縮,她開始收集整理資料,學習光學傳感器相關知識。在將光學領域與圖像領域結閤以後,郭羽萱發現,學科交叉的確會帶來一種更廣闊的思維和角度,她也越來越明白瞭導師的高度。

“這次經曆,教會我不局限於自己的專業,隻有多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纔能站在更高的視野上提齣更深刻的見解。”郭羽萱深有感觸地說,“這是我在與導師探討過程中受到的深刻啓發,也是我在‘啓明星’研製小組學到的寶貴知識。”

“我切身體會到什麼叫‘中國航天精神’”

作為武大唯一一個在基地現場參與發射任務的學生,武大遙感信息工程學院碩士二年級學生宋宇飛笑著說:“這完全是一次機緣巧閤。”

2021年初,宋宇飛正式成為“啓明星”研製團隊的一員。

2月13日,“啓明星”研製團隊在文昌衛星發射基地完成瞭衛星測試和星箭對接的全部工作後,由於距離衛星發射還有14天的空檔期,團隊在綜閤考慮下決定留下宋宇飛一人作為代錶駐紮基地,負責與發射場方溝通聯係。

“在發射場這麼多天,我切身體會到什麼叫‘中國航天精神’。”在與基地工作人員打交道中,宋宇飛對他們在每個細節上字斟句酌、反復討論的態度印象極其深刻,“‘特彆能攻關’的‘特彆’,應該就體現在這兒。”

“啓明星”衛星研發過程

臨近發射前夕,武漢齣現疫情,原定校方與團隊一同前往現場參加發射任務的計劃被迫取消,而一直留在發射基地的宋宇飛就成為唯一的代錶。

“每次星箭分離成功,大傢都會熱烈地鼓掌,然後又等待下一顆衛星分離。”2月27日,宋宇飛坐在文昌衛星發射基地508指揮控製大廳的電腦後麵,看著“啓明星”在第六位成功分離。直至14點11分地麵站收到“啓明星”衛星測控信號,“心裏的這塊石頭纔終於落地瞭。”

談起與實驗室研究的不同,宋宇飛坦言,需要考慮的情況明顯變多瞭:“以前在實驗室做測試,大多是在理想條件下進行的,現在要更多考慮工程實際應用上的問題。比如在震動條件下,設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怎麼保證?”

而在發射場,他找到答案:“要是能像航天工作人員那樣,始終保持對工作的嚴謹態度,我覺得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成的。”

“滿滿的都是成就感和獲得感”

“一箭二十二星成功發射!”

2月27日的這條熱搜,充斥在各大媒體。第一次以這種方式上瞭熱搜,武大“啓明星”衛星團隊成員既激動又興奮。

“這個項目一路走來,直到發射成功,團隊這幾年的努力總算有瞭成果。現在,滿滿的都是成就感和獲得感!”研發組的林煒華是武大遙感信息工程學院的一名本科生,因為疫情原因,原本去海南文昌看火箭發射的計劃落空瞭。雖不是第一次看火箭發射直播,但見朋友圈、網絡上都是發射成功的畫麵,她仍難掩喜悅。

林煒華曾參與到衛星高光譜工作波段的初步選擇設計,這部分工作相對煩瑣和枯燥。項目中有龐大的數據需要認真整理,科研前輩很多不一樣的研究方法需要匯總,並通過團隊討論得到最優結果,這些都需要林煒華有更多的細心和耐心。

但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參與到衛星研製項目中,不僅為她提供瞭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的機會,而且,“啓明星”發射成功後,武大的學生們在未來進行科學研究時,也就擁有瞭屬於自己的平台去收集各種想要的數據。

武大遙感信息工程學院的饒可奕也是團隊成員之一,主要負責開展“啓明星”後期的衛星影像應用研究。這次衛星的成功發射,也是對他多年學習成果的一次實踐檢驗。

在饒可奕看來,“啓明星”研發過程中的一個突齣特點,就是學生的參與程度很高。而且,衛星設計過程需要各個團隊之間的密切配閤。切實參與到這種大項目以後,饒可奕接觸到瞭不同專業的同學、不同研究方嚮的團隊,知識儲備、專業眼界都得以大大拓展,這對於提升思考問題的邏輯、科研能力有很大幫助。

“學科的交叉、知識的沉澱,讓整個團隊對衛星的研發有瞭更深層次的學習理解,也讓每個人觸及更多領域,學習到本專業以外的知識。”武大遙感信息工程學院博士生張雪峰負責數字衛星係統的搭建和調試模塊。為研發數字衛星係統,學軟件齣身的張雪峰卻要和諸多硬件打交道:每一個零部件,他都要瞭解、測試、實操。

“最開始接觸時,經常遇到睏難。老師們每隔十幾分鍾就會過來幫我們一次,經過幾天的調試,我們最終把數字係統搭建起來瞭。之前從來沒有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完成這樣重大的任務,我感覺自己一下成長瞭不少!”

復雜的衛星設計、製造遠比算法和軟件開發復雜得多,這也讓學生們有瞭全鏈條係統思維的鍛煉。於張雪峰而言,在“啓明星”項目中,一個個單一學科背景的學子通過參與衛星的研製、發射、監測等,全麵熟悉和掌握瞭衛星相關技術及應用,進而成長為遙感領域的復閤型人纔。這,無疑是對所有參與項目的青年學子們莫大的鼓勵。

來源:中國青年雜誌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穩步推進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穩步推進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穩步推進#】解放軍報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安普忠、王淩碩報道: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1年以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實施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五次飛行任務,目前,核心艙組閤體在軌穩定運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計劃於今年4月返迴地麵,空間站建造關鍵技術得到全麵驗證,後續任務準備紮實推進。 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三步任務目標。2022年是空間站建造決戰決勝之年,.......


NASA:是時候研究太空性行為瞭!1992年夫妻宇航員發生故事瞭嗎?

NASA:是時候研究太空性行為瞭!1992年夫妻宇航員發生故事瞭嗎?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NASA錶示正在考慮對太空中的性生活開展研究。 我們知道,載人航天發展以來,“人類太空性研究”長期沒有得到人們重視,甚至成為各國避而不談的話題。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NASA對外聲明,是時候考慮對宇航員在太空中的性生活開展研究呢? 為何要進行太空性研究? 首先要知道的是,其實在過去幾十年裏,載人航天雖然有瞭較大的發展,但是宇航員進入太空的時間並不長,一般情況下隻是執行幾天或者幾十天的任務。直到國際空間站以及我國空間站建立之後,宇航員們纔能夠長期停留在太空中,一般情.......


執行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2次載人飛行的航天員乘組已選定

執行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2次載人飛行的航天員乘組已選定

    執行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2次載人飛行的航天員乘組已選定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1年以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實施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五次飛行任務,目前,核心艙組閤體在軌穩定運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計劃於今年4月返迴地麵,空間站建造關鍵技術得到全麵驗證,後續任務準備紮實推進。 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三步任務目標。2022年是空間站建造決戰決勝之年,根據任務安排,今年將組織實施空間站問天艙、夢天.......


《未來中國》趙東元開啓介孔世界 徐誌勝“材”貌雙全成實力派

《未來中國》趙東元開啓介孔世界 徐誌勝“材”貌雙全成實力派

    趙東元院士和科學引薦人陳辰 人類每一次文明的跨越,都有新材料的發現和應用。從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到矽基時代,新材料對我們生活的改變越來越大。科技改變生活,材料改變世界。21世紀,新一代材料風起雲湧,信息、能源、生物等各個領域的革命和顛覆,無一例外依賴於材料的研究突破。 本期《未來中國》聚焦材料,邀請到國傢自然科學一等奬的獲奬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院長趙東元,科普其研究領域,介紹介孔材料的研究與探索。更有五名、來自不同專業學科背景的、高學曆科學青年進行科學競演,揭.......


SpaceX火箭又發射瞭,美國網友:習慣瞭,高端火箭發射成送快遞瞭

SpaceX火箭又發射瞭,美國網友:習慣瞭,高端火箭發射成送快遞瞭

    周三上午,SpaceX從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嚮近地軌道發射瞭48顆Starlink互聯網通信衛星。3月9日,美東時間上午8:45,Starlink Group 4-10任務標誌著SpaceX在2022年的第10次發射。平均每6.8天發射一次,發射後,獵鷹9號第一級降落在SpaceX的自主無人迴收船ASDS上。 Starlink衛星被放置在317 x 305公裏的軌道上,傾角為53.22°。這些衛星現在將用幾個月的時間,利用其搭載的氪動力離子推進器將其軌道提升到540公裏的圓形近地軌道。 支持.......


中央氣象台:較昨日14時,南方大部主要以升溫為主

中央氣象台:較昨日14時,南方大部主要以升溫為主

    較昨日14時,南方大部主要以升溫為主,京津冀地區齣現明顯降溫,局地降溫幅度達14℃~ 來源:中央氣象颱 .......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穩步推進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穩步推進

    來源:解放軍報微博・中國軍號 作者:安普忠 王淩碩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1年以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實施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五次飛行任務,目前,核心艙組閤體在軌穩定運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計劃於今年4月返迴地麵,空間站建造關鍵技術得到全麵驗證,後續任務準備紮實推進。 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三步任務目標。2022年是空間站建造決戰決勝之年,根據任務安排,今年將組織實施空間站問天艙、夢天艙.......


英國科學傢讓細菌群入住“摩天大樓” 生物發電效率大幅提高

英國科學傢讓細菌群入住“摩天大樓” 生物發電效率大幅提高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科學傢們長期以來一直在研究光閤細菌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能量的能力。近日,一個團隊在這一領域取得瞭新的進展。通過給其提供微小的“納米住房”網格創造瞭最佳環境,不僅促進瞭這些細菌的快速生長而且還將它們的能量收集潛力提升到瞭新的高度。 光閤細菌也被稱為藍藻細菌,也許更熟悉的是藍綠藻,它們可以在所有類型的水中找到,在那裏它們利用陽光來製造自己的食物。它們對這項任務的自然熟練程度激發瞭許多有發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研究途徑,從發電的仿生蘑菇到吸收二氧化碳的藻類燃料生物反.......


玉兔二號在月球發現半透明“玻璃球”,到底是“誰”留下的?

玉兔二號在月球發現半透明“玻璃球”,到底是“誰”留下的?

    2月17日,中山大學肖智勇博士領銜的研究團隊,在Science Bulletin 2022年第4期發錶瞭題為“Translucent glass globules on the Moon”的Short Communication論文,報道瞭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麵發現瞭厘米級直徑的透明玻璃球研究,此類玻璃珠在國際上是首次發現。 消息一齣 網友們紛紛熱議 “嫦娥也會玩兒彈珠啊” “誰手勁這麼大都彈月球上啦” “我說我小時候的玻璃球怎麼沒瞭” “我具備條件去月球工作啦,因為我會.......


最新研究:部分夏威夷珊瑚物種對海洋暖化及酸化具有韌性

最新研究:部分夏威夷珊瑚物種對海洋暖化及酸化具有韌性

    對照組:對照缸22個月後實驗係統的代錶照片(圖源:論文作者)。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中新網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錶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研究人員在分析瞭三個夏威夷的珊瑚物種後發現,一些珊瑚物種對氣候變暖導緻的海洋暖化和酸化所産生的影響具有韌性。這項研究結果有助於人們進一步認識部分珊瑚在海洋環境變化下的潛在生存及適應能力。 該論文稱,世界各地的珊瑚礁麵臨著氣候變化造成的海洋暖化和酸化所帶來的威脅,這會對珊瑚健康構成巨大壓力,可.......


NASA:為瞭宇航員的生殖安全,是時候開展太空性行為的研究瞭

NASA:為瞭宇航員的生殖安全,是時候開展太空性行為的研究瞭

    太空性行為 是時候研究性行為瞭!這是NASA在接受采訪時,所錶示的,下一步,他們將會開展研究宇航員在太空性生活的方式。提起這一點,NASA曾錶示:想要讓全人類短期接受,這個過程或許會很難。 人類在太空中性生活和地球有何不同,人類是否真的在太空完成過性行為。當下推進性行為的方式,有哪些睏難,宇宙就來和大傢深究探討一下。 繁衍種族 我們知道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的飛速發展,未來的人類在太空居住的時間會越來越長,這也不得不讓人類考慮生存和繁衍等問題。科學傢曾錶示,如果人類乘坐當下最快的探測器,到達.......


高福團隊證實華南海鮮市場並非疫情源頭,疫苗效果在3針後或飽和

高福團隊證實華南海鮮市場並非疫情源頭,疫苗效果在3針後或飽和

    第4劑疫苗或非必要,疫苗保護效果在第3針後飽和 來源:medRxiv 近日,發錶於預印本平颱medRxiv的一項研究顯示,接種第4劑量滅活新冠疫苗是安全的,但第4劑疫苗誘導的RBD-NAbs峰值低於第3次劑量,錶明反復接種疫苗引發的免疫應答不會一直提高,並且會造成免疫應答嚮非RBD結構域轉移的情況。 研究團隊錶示,免疫應答不會隨著接種次數的增加而不斷提高,因此反復接種疫苗不是應對奧密剋戎及將來可能齣現的其他變異株的有效策略。開發一種具有更多不同抗原錶位、能夠誘導中和抗體對抗變異株的新型疫苗.......


明日植樹節,這個節日從何而來?一文揭秘

明日植樹節,這個節日從何而來?一文揭秘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 閤抱之木,生於毫末。參天大樹生命的最初,不過是一顆不起眼的種子。樹木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背景,但它們其實比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生活得更悠久、更頑強,不僅紮根於土壤,更深深紮根於人類的曆史與文明之中。 3.7億年前誕生的樹木 庇護瞭無數後來者 說到樹木,我們必須把目光迴溯到3.7億年前的地球。 3.7億年前的這顆星球,還處於後來被地質學傢命名為“泥盆紀”的時期。生物從海洋嚮陸地進軍,魚類中的一部分進化成瞭“陸地脊椎動物”,也就是很久以後人類的祖先。 3.7億年前,地球上已經.......


如何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 我國科研人員提齣新策略

如何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 我國科研人員提齣新策略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近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一種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新策略被提齣,這一策略由該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植物營養團隊提齣,相關成果發錶在《土壤生物學與生物化學(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上。 相對定量(RMP)和絕對定量(AMP)方法對微生物群落結構分析的差異。中國農科院供圖 微生物群落的組成和功能在人類健康、全球元素循環、作物生長和植物抗病中發揮關鍵作用。隨著高通量測序等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極大地增加瞭我們對微生物多樣性、群落結構.......


神舟十三號乘組狀態良好 計劃4月返迴

神舟十三號乘組狀態良好 計劃4月返迴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1年以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實施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五次飛行任務,目前,核心艙組閤體在軌穩定運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計劃於今年4月返迴地麵,空間站建造關鍵技術得到全麵驗證,後續任務準備紮實推進。 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三步任務目標。2022年是空間站建造決戰決勝之年,根據任務安排,今年將組織實施空間站問天艙、夢天艙、貨運補給、載人飛行等6次飛行任務,完成空間站在軌建.......


中新網評:336個!美國遍布全球的生物實驗室到底在密謀什麼?

中新網評:336個!美國遍布全球的生物實驗室到底在密謀什麼?

    中新網北京3月11日電(蔣鯉)美國副國務卿維多利亞・紐蘭日前承認,美國在烏剋蘭設有“生物研究設施”。而就在此前,麵對俄羅斯方麵的指控,美方曾矢口否認。為什麼改變態度?美國的這些生物實驗室到底在密謀什麼?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周二披露,美國在全球30個國傢控製瞭336個生物實驗室。根據美方自己公布的數據,該國在烏剋蘭就有26個生物實驗室,烏境內所有的危險病毒都必須存儲在這些實驗室。 美國國內有識之士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許多國傢多次對這些生物實驗室發問,但美國始終以“科學研究”、“和平用途”為由搪.......


美國男女宇航員是否發生過“情況”?NASA否認,有夫妻曾一同上天

美國男女宇航員是否發生過“情況”?NASA否認,有夫妻曾一同上天

    全世界已經有72位女性踏入瞭太空,她們分彆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意大利、法國、英國等國,其中最多的是美國女性,有50多個,過去幾十年,美國宇航局(NASA)幾乎都按5:1的男女比例來嚮國際空間站發送宇航員。 美國有這麼多女宇航員上天,真的是牛啊,齣於好奇,有人曾嚮美國宇航局提齣一個有趣的問題:太空中的男女宇航員共處在狹小的空間裏,真是時刻相見,身體時常觸碰,他們有沒有發生過特彆的“情況”,NASA對此一口否認。 但是吃瓜群眾都錶示不信,我們就拿2018年的“俄羅斯MS-09軌道艙漏.......


港大研究:倉鼠可以成為新冠病毒宿主,是香港本輪疫情源頭之一

港大研究:倉鼠可以成為新冠病毒宿主,是香港本輪疫情源頭之一

    據香港電颱3月11日報道,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聯同香港漁護署閤作的研究發現,一些自然感染新冠病毒進口的寵物敘利亞倉鼠,是香港爆發新冠疫情的源頭之一,倉鼠可以成為新冠病毒的另一宿主,有關研究結果已於國際醫學期刊《刺針》發錶。 .......


科技早新聞來瞭丨2022-3-11

科技早新聞來瞭丨2022-3-11

    【今日封麵】 3月,春意融融,萬物競茂,春天的交響樂在神州大地奏響,一列動車組列車穿行在廣西南寜市興寜區五塘鎮田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馬華斌 攝 消息站 ●10日,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閤發布《“十四五”期間免稅進口科普用品清單(第一批)》,相關進口單位可按照海關有關規定,辦理清單上進口科普用品的減免稅手續。(來源:科技日報) ●10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林科院首席專傢楊忠岐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三場“委員通道”上說,近年來,隨著天然林保護工.......


百年前陳獨秀提齣“新青年的六條標準”,今天新一代青年的標準應該是什麼

百年前陳獨秀提齣“新青年的六條標準”,今天新一代青年的標準應該是什麼

    近日,“瞰見未來――2022年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新年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其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科學應用首任首席科學傢歐陽自遠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光電研究院院長褚君浩做客“瞰見�O新青年”新年論壇直播間,與復旦學子交流自己的成長經曆,並深情寄語青年一代。 『國傢發展的重大需求引領我成長』 問:歐陽院士,您有什麼難忘的成長經曆可以和我們青年人分享嗎? 歐陽自遠:我是1935年齣生的,那時候我們國傢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我的父母隻好帶著我逃難。經常是頭頂上有日本飛機在轟.......


葡萄牙驚現世界最早木乃伊,距今8000年,比秘魯木乃伊早

葡萄牙驚現世界最早木乃伊,距今8000年,比秘魯木乃伊早

    據最新一期《歐洲考古學雜誌》刊發的論文,瑞典和葡萄牙的考古學傢發現,葡萄牙薩多山榖齣土的人類遺骸是世界上最早的木乃伊,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比智利發現的木乃伊早瞭1000年。 葡萄牙薩多山榖位置示意圖。 據報道,這項新研究是由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和林奈大學,以及葡萄牙裏斯本大學的考古學傢進行的。考古學傢們研究瞭20世紀60年代初在葡萄牙薩多山榖發掘的13具人類遺骸的照片,發現一些屍體是以彎麯、緊湊的姿勢被埋葬的,雙腿在膝蓋處彎麯,放在胸部前麵。 這項研究涉及“考古人類學”,這是觀察墓葬中骨頭.......


這件事連續9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深入推進要抓好這個重要抓手

這件事連續9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深入推進要抓好這個重要抓手

    自2014年起,“全民閱讀”連續9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在用詞力度上更是從以往的“倡導”提升為“深入推進”,體現齣國傢對全民閱讀的高度重視。閱讀是個人之事,也是社會之事。它是文化、社會風氣的“風嚮標”,對人格塑造、價值養成起到基礎性和潛移默化的作用。當前,在深入推進全民閱讀過程中,應抓好科普閱讀這個重要抓手,大力營造科學氛圍,開啓科普大閱讀時代,讓每個人成為有情懷、有溫度、有思想的科普閱讀者和推動者。 開展科普大閱讀,從閱讀內容上講,不僅涉及文史哲、政治、經濟、軍事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


《寶可夢》來源與生態:論百變怪可以變身為任何事物的秘密!

《寶可夢》來源與生態:論百變怪可以變身為任何事物的秘密!

    初代的寶可夢中,要說最特殊的一位,那非是百變怪莫屬,這隻寶可夢,本身設定上可以變身成為任何東西――除瞭寶可夢之外甚至可以變為人類、非生物物體,也因為這個特徵,百變怪成為瞭可以與大部分寶可夢生蛋的存在,但百變怪卻無法和百變怪生蛋,這是因為設定上百變怪很難與另外一隻百變怪産生好的關係,百變怪也是僅能學習變身招式的寶可夢,當然瞭,關於百變怪身上的秘密,或許不單單是如此,本篇就讓我們來好好說一說。 PS:本文純屬個人看法,如有錯誤,敬請指正。 可以變身為任何事物的百變怪: 從原型上來看百變怪的話,.......


溯源新研究進一步支持新冠病毒起源於自然界

溯源新研究進一步支持新冠病毒起源於自然界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張傢偉)近日,不同國傢的三個科研團隊在預印本網站上分彆發布瞭有關新冠病毒溯源的新研究報告。相關研究結果進一步支持新冠病毒起源於自然界的觀點,錶明“實驗室起源論”缺乏證據。 這些團隊的研究人員來自中國、美國等多國。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中國科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的報告分析瞭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采集的大量環境和動物樣本,提供瞭許多關於疫情早期病毒傳播情況的有用綫索。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的兩篇報告梳理瞭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等多個渠道的數據和信息,對疫情早期的病毒傳播特點.......


車內殺滅病毒、除甲醛設備投入應用,所用新材料通過P3實驗室測試

車內殺滅病毒、除甲醛設備投入應用,所用新材料通過P3實驗室測試

    車內空氣衛生質量,與公眾健康息息相關。最近,上海樂空淨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嚮上海錦江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捐贈瞭50颱水杯般大小的空氣治理機,為一綫司售人員與乘客的健康提供瞭有力保障。這種經江蘇省疾控中心P3實驗室測試的病毒消殺設備,有望推廣應用於私傢乘用車,為更多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據介紹,這批捐贈的空氣治理機采用樂空淨研發、生産的De-fict2緩釋殺病毒材料。其科學原理是基於氣―固界麵的強氧化作用,當強氧化劑與病毒相遇,會讓病毒的蛋白質外殼變性,並讓其內部核酸氧化分解,從而殺滅病毒。強氧化劑還.......


到月球找水、去火星采樣……未來我國深空探測有這些大動作!

到月球找水、去火星采樣……未來我國深空探測有這些大動作!

    海報製作:宋晨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題:到月球找水、去火星采樣……未來我國深空探測有這些大動作! 新華社記者鬍�礎⑺緯� 到月球找水、去火星采樣……這些科幻小說中的情節正逐步走進現實。 在前不久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全麵建成並運營中國空間站、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完成火星采樣返迴等重大航天任務的規劃受到廣泛關注。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劇透”瞭未來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大動作。 “嫦娥”將在月球“找水” 據悉,中國探月工.......


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在南京發布

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在南京發布

    文章轉載自“化石網” 聚焦・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2022年3月10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 本次入選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河北地質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領銜完成。 當天,學會秘書長張元動主持發布儀式,學會副理事長王永棟、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吳榮昌以及在寜的進展完成者等齣席本次會議。 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的評選活動旨在激發古生物學者的科研熱情.......


執行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2次載人飛行的航天員乘組已選定

執行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2次載人飛行的航天員乘組已選定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1年以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實施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五次飛行任務,目前,核心艙組閤體在軌穩定運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計劃於今年4月返迴地麵,空間站建造關鍵技術得到全麵驗證,後續任務準備紮實推進。 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三步任務目標。2022年是空間站建造決戰決勝之年,根據任務安排,今年將組織實施空間站問天艙、夢天艙、貨運補給、載人飛行等6次飛行任務,完成空間站在軌建.......


堪比日軍“731”,美國在烏剋蘭偷偷銷毀生物實驗證據!

堪比日軍“731”,美國在烏剋蘭偷偷銷毀生物實驗證據!

    綜閤整理自微信公眾號“中國青年報”、央視新聞客戶端 當地時間10日,俄羅斯國防部公布瞭從烏剋蘭生物實驗室人員那裏獲取的文件,揭露美國及其北約盟友在烏剋蘭開展的生物武器研究,其中包括研究“通過候鳥傳播高緻病性禽流感病毒”,以及“能夠從蝙蝠傳播給人類的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等多個項目。 實驗室曾研究 能從蝙蝠傳播給人類的病原體 俄軍輻射、化學和生物防護部隊司令伊戈爾・基裏洛夫說,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信息證實,美國國防部“減少軍事威脅辦公室”在資助和開展烏剋蘭境內的軍事生物研究方麵發揮瞭主導作用。基輔、哈.......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穩步推進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穩步推進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1年以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實施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五次飛行任務,目前,核心艙組閤體在軌穩定運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計劃於今年4月返迴地麵,空間站建造關鍵技術得到全麵驗證,後續任務準備紮實推進。 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三步任務目標。2022年是空間站建造決戰決勝之年,根據任務安排,今年將組織實施空間站問天艙、夢天艙、貨運補給、載人飛行等6次飛行任務,完成空間站在軌建.......


研究發現:1150萬年前渭河古三趾馬為亞歐大陸最早

研究發現:1150萬年前渭河古三趾馬為亞歐大陸最早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甘肅臨夏州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最近通過閤作,對産自甘肅臨夏盆地的三趾馬化石新材料及之前經典材料進行綜閤對比研究發現,渭河三趾馬、賈氏三趾馬應閤並歸為渭河古三趾馬同一屬種;起源於北美的三趾馬分兩次遷入亞歐大陸,1150萬年前抵達中國的渭河古三趾馬是亞歐大陸最早的三趾馬。圖為3月10日,北京,在中科院古脊椎所展示的渭河古三趾馬化石標本。 這一破解“三趾馬事件”之謎、揭示晚中新世生態背景的重要成果論文,近日已由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在綫.......


赴東印度洋科考!“實驗6”科考船開啓首個遠洋航次

赴東印度洋科考!“實驗6”科考船開啓首個遠洋航次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廣州3月10日電(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林潔 文並攝)今天,“實驗6”科考船開啓首個遠洋航次,從廣州新洲碼頭基地起航,赴東印度洋海域執行國傢自然科學基金2022年東印度洋綜閤科學考察共享航次。此次預計海上作業85天,航程逾1萬海裏,是我國迄今最長的印度洋科考航次。 2022年東印度洋科學考察共享航次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簡稱“中科院南海所”)組織實施,陳更新研究員擔任首席科學傢,航次搭載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廣州地化所、天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


俄國防部公布從烏剋蘭生物實驗室獲取部分文件 披露美在烏開展生物武器研究

俄國防部公布從烏剋蘭生物實驗室獲取部分文件 披露美在烏開展生物武器研究

    當地時間10日,俄羅斯國防部公布瞭從烏剋蘭生物實驗室人員那裏獲取的文件,揭露美國及其北約盟友在烏剋蘭開展的生物武器研究,其中包括研究“通過候鳥傳播高緻病性禽流感病毒”,以及“能夠從蝙蝠傳播給人類的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等多個項目。 實驗室曾研究能從蝙蝠傳播給人類的病原體 俄軍輻射、化學和生物防護部隊司令伊戈爾・基裏洛夫說,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信息證實,美國國防部“減少軍事威脅辦公室”在資助和開展烏剋蘭境內的軍事生物研究方麵發揮瞭主導作用。基輔、哈爾科夫和敖德薩的實驗室參與瞭UP-4項目實驗――該項.......


怕什麼?神舟13號航天員進駐空間站,為何攜帶手槍?謹記蘇聯教訓

怕什麼?神舟13號航天員進駐空間站,為何攜帶手槍?謹記蘇聯教訓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已經進駐空間站有已經有20多天,他們還將在空間站呆上5個多月的時間,這漫長的5個月時間究竟要如何度過呢? 航天員可以聽音樂、玩遊戲、看視頻,實時觀看電視直播,也可以隨時給地麵打電話。他們還可以通過局域網給地麵的親友發信息、圖片、視頻等。航天員也都在重量限製範圍內攜帶瞭私人物品,比如喜歡的書、照片等。 在航天員攜帶的物品之中,還包括瞭自衛手槍,為什麼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進駐空間站,還要攜帶手槍? 中國航天員有配槍的傳統 其實,從神舟五號開始,航天員就已經有攜帶手槍的習慣,這屬於個.......


132億升湖水3小時漏光!36厘米粗的鑽頭,究竟如何釀成一場災難?

132億升湖水3小時漏光!36厘米粗的鑽頭,究竟如何釀成一場災難?

    1980年11月20日,威爾遜兄弟公司的石油鑽井正在路易斯安那州南部的皮內爾湖上轟鳴,這裏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德爾坎伯以北1.2英裏(1.9韆米)。皮內爾湖總麵積2.55平方公裏,平均水深約3米,一直都是垂釣以及水上運動愛好者最喜歡的運動場地,但德士古石油公司計劃開發這裏的石油。 地質學傢認為從路州南部到墨西哥灣都是可能蘊藏石油的史前沉積盆地,皮內爾湖距離墨西哥灣不足20韆米,因此德士古石油公司也想在皮內爾湖上碰碰運氣,威爾遜兄弟公司的鑽井承接瞭這項鑽探任務! 不過與彆的湖不一樣的是在.......


俄國防部公布從烏獲取部分文件,披露美在烏開展生物武器研究

俄國防部公布從烏獲取部分文件,披露美在烏開展生物武器研究

    當地時間10日,俄羅斯國防部公布瞭從烏剋蘭生物實驗室人員那裏獲取的文件,揭露美國及其北約盟友在烏剋蘭開展的生物武器研究,其中包括研究“通過候鳥傳播高緻病性禽流感病毒”,以及“能夠從蝙蝠傳播給人類的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等多個項目。 實驗室曾研究能從蝙蝠傳播給人類的病原體 俄軍輻射、化學和生物防護部隊司令伊戈爾・基裏洛夫說,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信息證實,美國國防部“減少軍事威脅辦公室”在資助和開展烏剋蘭境內的軍事生物研究方麵發揮瞭主導作用。基輔、哈爾科夫和敖德薩的實驗室參與瞭UP-4項目實驗――該項.......


444光年外,發現與生命有關的分子

444光年外,發現與生命有關的分子

    追溯我們這顆行星上生命的起源,理解其他行星係中生命的潛力,是許多科學傢的夢想。天文學傢有時會從分子層麵入手,將有機分子作為一種寶貴的綫索。 近日,一組天文學傢藉助智利的ALMA(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波陣),首次在一個形成行星的盤中探測到瞭二甲醚(CH3OCH3)。這種分子包含9個原子,是迄今為止在這類盤中發現的最大的分子。它也是更大的有機分子的一種前體,那些更大的有機分子有可能帶來生命的齣現。研究已於近日發錶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上。 天文學傢首次在行星形成盤中探測到二甲醚。| .......


臨港“頂科”新劇場,等你來命名!

臨港“頂科”新劇場,等你來命名!

    呈現“高端品類、原創定製、大型節慶”多元內容矩陣,上海增添一座有“頂科”特色的綜閤類演齣高端劇場,全年上演近百場精品劇目。該劇場位於臨港新片區頂尖科學傢社區,將由上海文廣演藝集團運營。 由世界頂尖科學傢協會發起的世界頂尖科學傢論壇,每年在上海舉辦。世界頂尖科學傢論壇永久會址是臨港新片區頂尖科學傢社區的重要配套,今年10月將作為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傢論壇會址正式投入使用,未來這裏將匯聚全球“最強大腦”。 臨港新片區頂尖科學傢社區以“世界級的新時代重大前沿科學策源地”為定位,聚焦重大科學問題.......


聯閤國生化武器委員會前成員:烏剋蘭成瞭美國的生物武器試驗場

聯閤國生化武器委員會前成員:烏剋蘭成瞭美國的生物武器試驗場

    聯閤國生化武器委員會前成員、微生物學傢伊戈爾・尼庫林在接受采訪時透露,美國國防部和烏剋蘭衛生部從2005年開始進行所謂的“閤作”,也就是在烏剋蘭建立生物實驗室。根據協議,烏剋蘭承諾嚮美國轉交自己收集的危險病原體。截至2019年,烏剋蘭全國共有16個這樣的實驗室,其中10個位於基輔、哈爾科夫、利沃夫、敖德薩等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烏剋蘭實際上已經變成瞭美國的“生物武器試驗場”。 聯閤國生化武器委員會前成員 微生物學傢 伊戈爾・尼庫林:實驗室的任務各不相同,他們甚至在其網站上公開宣布,這是對未來.......


俄國防部:美建立的實驗室曾做蝙蝠新冠病毒實驗

俄國防部:美建立的實驗室曾做蝙蝠新冠病毒實驗

    俄羅斯國防部當地時間10號發錶聲明稱,文件顯示,由美國建立和資助的位於烏剋蘭的生物實驗室曾做過蝙蝠新冠病毒樣本的實驗。此前,俄國防部發錶報告說,從獲取的文件發現,烏剋蘭生物實驗室緊急銷毀瞭鼠疫、炭疽、霍亂等疾病病原體。 .......





前一篇新聞
臉書允許發布對俄暴力言論後,俄駐美使館要求華盛頓追究“元宇宙”公司責任
后一篇新聞
年級大課、多師課堂,羅湖綫上教學倡導教師協作共管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